關鍵詞:OBE教學理念;民辦應用型本科;高等數學;課程思政;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17-0181-04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OBE teaching concep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and expounds its design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as well as practical cases. The study argues that OBE teaching concep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mpart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lea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outcome-oriented, student-centered, ability-based and value-guided, and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determining course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selec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build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latforms. Through three representative higher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it show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deological vitality.
Keywords: OBE teaching concept; private applied undergraduate; Higher Mathema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 design strategy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在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高等數學作為本科高校應用型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數學素養(yǎng)和專業(yè)技能具有重要作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本,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進行課程體系的建設理念,以過程評價為支撐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根據預設的教育目標和標準,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關注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不斷反饋和改進教學質量[1]。OBE教學理念與課程思政的目標和要求相一致,均為培養(yǎng)具有個性、創(chuàng)新、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為此,本文探討如何在應用型本科高等數學課程中,運用OBE教學理念,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和落實。
OBE教學理念的核心是明確教育的目標,即學生在完成學習過程后能達成的最終學習成果,這些學習成果不僅包括知識、技能、態(tài)度等可觀察和可測量的績效,還包括價值觀、信念、情感等難以量化的品質。OBE教學理念的實施原則是清楚聚焦、擴大機會、提高期待和反向設計,即課程設計與教學要清楚地聚焦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上,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保障每個學生都有達成學習成果的機會,制定具有挑戰(zhàn)性的執(zhí)行標準。在應用型本科高等數學課程中,OBE教學理念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思想品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其設計原則包括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核心和以價值為引領等。
(一)" 以成果為導向
明確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體現(xiàn)數學和思政的內在聯(lián)系,突出數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反映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應具有可操作性、可評價性和可改進性,能夠反映課程思政的內涵和要求,能夠指導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的設計。課程目標包括:掌握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能夠運用高等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分析推理和證明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2]。
(二)" 以學生為中心
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和發(fā)展?jié)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設置不同層次和難度的教學內容和任務,適應不同水平和背景的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和興趣。
(三)" 以能力為核心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強調高等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高等數學中的邏輯推理、證明演繹和抽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關聯(lián)高等數學與社會現(xiàn)實、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
(四)" 以價值為引領
強化課程思政功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通過高等數學中的經典例子、名人故事、歷史事件等,展示數學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例舉高等數學中的重大發(fā)現(xiàn)、重要貢獻、重要應用等,展示數學對社會進步、民族振興和人類文明的影響和作用,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國際視野;通過高等數學中的思想方法、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等,展示數學對人的精神塑造、人格培養(yǎng)和人生選擇的指導和啟示,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自信心態(tài)和正確取向[3]。
OBE教學理念設計策略包括確定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建設教學資源和平臺等。
一是確定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根據國家教育政策、社會需求和專業(yè)特點,制定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明確課程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應具有可操作性、可評價性和可改進性,能夠反映課程思政的內涵和要求,能夠指導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的設計。可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課程的目標和要求。
二是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根據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設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包括課程結構、教學章節(jié)、教學主題和教學重點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應具有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適應性,能夠體現(xiàn)數學與思政的融合與互動,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生的需求。如將高等數學分為基礎部分、應用部分和拓展部分,基礎部分涵蓋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應用部分涉及高等數學在工程、經濟、管理等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拓展部分包括高等數學中的一些選修主題或前沿話題。在每個部分中,穿插思政元素,如數學家的事跡、數學理論的背景、數學成果的意義等。
三是選擇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根據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講授、小組討論、案例分析、項目設計和實驗探究等。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應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夠檢驗和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能力水平。如在教師講授時,采用多媒體展示、問題引導、互動評價等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與性;在小組討論時,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高等數學中的一些典型問題或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在案例分析時,選取一些與數學和思政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數學本質和思政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在項目設計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專業(yè)方向,設計高等數學的應用項目,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實驗探究時,利用計算機軟件或實驗器材,讓學生通過模擬、觀察、驗證等方式,深入理解高等數學的原理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驗能力。在評價方式上,采用多維度、多層次、多形式的評價方法,如平時作業(yè)、課堂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課程報告和課程設計等,綜合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技能運用水平、能力發(fā)展狀況和思想品德表現(xiàn)[4]。
四是建設教學資源和平臺。根據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建設教學資源和平臺,包括教材、參考書、網絡資源和實驗設備等。教學資源和平臺應具有豐富性、先進性和開放性,能夠支持教師進行高效的教學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在教材和參考書方面,選擇符合課程目標和畢業(yè)要求的教材和參考書,反映數學和思政的最新發(fā)展和前沿動態(tài),為學生提供權威的知識來源和參考資料;在網絡資源方面,利用網絡平臺或軟件工具,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和信息來源,為學生提供便捷的自主學習和交流互動的渠道;在實驗設備方面,配備適合高等數學教學和實驗所需的計算機軟件或硬件設備,如MATLAB、Mathematica、Python等[5]。
(一)" 教學目標的制定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結合高等數學的特點,制定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體現(xiàn)課程思政的內涵和要求。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空間想象、問題解決等數學能力,以及從方法論和辯證統(tǒng)一的角度認識高等數學,養(yǎng)成知識探究型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喜歡數學、勤于思考、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等。
(二)" 教學內容的選擇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與應用型專業(yè)和社會實際緊密相關的高等數學內容,突出了高等數學的應用性和實用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中篩選出具有思政元素的知識點和案例,數學極限的概念和性質、數學分析的方法和思想、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應用、數學史的典故和故事、數學家的事跡和思想等,將這些內容作為課程思政的載體,融入教學設計中。
(三)" 教學策略的運用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想活力,實現(xiàn)課程思政的目的。采用案例教學、探究教學、項目教學和協(xié)作教學等方式,實現(xiàn)教學的個性化和差異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采用思維導圖、數學軟件、網絡平臺等工具,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和提升學習力等[6]。
(四)" 教學評價的改革
建立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實施多維度、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學評價,包括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等,不僅考核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考察學生的思政意識和素養(yǎng),反饋教學效果和質量,促進教學的持續(xù)改進。
通過三個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數學知識點,展示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實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
案例一:講解函數極限的定義時,引入“無窮小量”和“無窮大量”的概念,讓學生理解極限是一種趨勢,而不是一個確定的值。通過數學史上關于極限概念的爭論和發(fā)展,介紹了歐拉、柯西、魏爾斯特拉斯等數學家的貢獻和思想,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是一門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學科,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同時,借助極限概念的形象比喻,啟發(fā)學生思考人生目標和理想追求,鼓勵他們通過堅持不懈努力,不斷逼近自己的夢想[7]。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函數極限的定義,理解無窮小量和無窮大量的概念,掌握極限存在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掌握極限的四則運算法則和夾逼定理。
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極限的定義和性質,判斷函數極限是否存在,計算函數極限的值,分析函數的變化趨勢,解決一些簡單的極限問題。
德育目標:了解極限概念的歷史淵源和數學家的思想貢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敬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學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
2" 教學內容
函數極限的定義:設函數f(x)在點x0的鄰域內(點x0可除外)有定義,A為一個常數。若對任意給定的εgt;0,都存在一個正數δ,使得滿足0lt;|x-x0|lt;δ的一切x所對應的f(x)都滿足不等式|f(x)-A|lt;ε,則稱A為函數f(x)當x→x0時的極限,記為
■f(x)=A。
通過數學史上關于極限概念的爭論和發(fā)展,介紹歐拉、柯西、魏爾斯特拉斯等數學家的貢獻和思想,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是一門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學科,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借助極限概念的形象比喻,啟發(fā)學生思考人生目標和理想追求,鼓勵他們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逼近自己的夢想。
案例二:講解導數的幾何意義時,利用幾何圖形和數學軟件,向學生展示曲線上任意一點處的切線斜率就是該點處的導數值,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導數反映了曲線變化的快慢和方向。通過分析導數與速度、加速度、變化率等物理量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導數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中的廣泛應用,體現(xiàn)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同時,結合導數與最優(yōu)化問題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聯(lián)想能力和思維能力[8]。
案例三:講解泰勒公式時,舉例說明泰勒公式的含義和作用,用一個多項式來近似表示一個復雜的函數,在一定范圍內達到較高的精度。介紹泰勒公式的由來和發(fā)展,講述泰勒、拉格朗日、柯西等數學家為此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以及他們在科學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家們的敬仰和尊重。同時,結合泰勒公式在物理、工程、經濟等領域中的應用案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和正確的價值觀。
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教學效果的數據,體現(xiàn)OBE教育理念下高等數學融入課程思政的特點和成效。
1)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明確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還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體現(xiàn)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2)以思政為導向,關注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格培養(yǎng)。在數學知識點的講解中穿插思政內容,結合數學史、數學家、數學哲學等方面的素材,引導學生認識數學與社會、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和祖國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圍繞思政主題和目標,如創(chuàng)新意識、社會責任、價值觀等,通過融入思政元素,實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以創(chuàng)新為動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互聯(lián)網、多媒體、數學軟件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增加教學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應用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基于OBE教學理念,設計一套完整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并通過具體的實踐案例,展示如何在高等數學知識點的講解中融入思政內容,實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將思政教育的目標融入到高等數學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中,實現(xiàn)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為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提供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的模式。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闡述OBE教學理念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適用性和優(yōu)勢,為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和指導思想。OBE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教學效果為評價,以持續(xù)改進為動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
通過具體的實踐案例,展示如何在高等數學知識點的講解中穿插思政內容,實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選取高等數學中的若干重要和典型的知識點,如極限、導數、泰勒公式、積分和級數等,分析這些知識點與思政教育的內在聯(lián)系,設計相應的思政教學內容,如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的應用、數學的美感、數學的哲學和數學的價值等,采用多種思政教學方法,如講述、引導、討論、案例、小組和項目等,形成一系列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案例,為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一種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方法。并提出下階段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展望和建議:
1)拓寬研究的視野和范圍,探索不同類型的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適用性和差異性,比較不同類型的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優(yōu)劣和特點,為高等數學教學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提供參考和借鑒。
2)加強研究的理論和實證,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工具,收集和分析更多的數據和證據,評估和驗證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效果和影響,為高等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支撐和依據。
3)優(yōu)化思政內容的選擇和安排,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結合數學的發(fā)展和趨勢,結合社會的變化和挑戰(zhàn),更新和豐富思政內容的內涵和外延,提高思政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運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優(yōu)勢和功能,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引領作用,豐富和活躍教學的氛圍和過程,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10]。
參考文獻:
[1] 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3):64-69.
[2] 朱聿銘.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38(11):100-102.
[3] 李興華,孫也.“OBE理念+課程思政”融入“流體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2(3):55-57.
[4] 陳榮三.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3):2-4.
[5] 劉自強.民辦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探討——以數學建模為切入點[J].高教學刊,2020(28):143-145,149.
[6] 郭慧君.基于OBE理念的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1(23):160-162.
[7] 李曉焱,閆樹熙,馬崛.理工類課程課程思政的實踐方法——以高等數學定積分的概念為例[J].高教學刊,2023,9(26):164-168,172.
[8] 付作嫻,李興華,趙輝.OBE教學理念下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3,9(S1):181-184.
[9] 江南.HPM視角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20,43(4):97-102.
[10] 劉自強,周紫英.數學建模在應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J].綠色科技,2021,23(13):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