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出,一個人最好的學習方式是給他人講解.在教別人的時候,學生既能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激發(fā)思維的活躍性,促進知識的內化.因此,嘗試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說題”的舞臺,讓學生敢說、會說、想說,提高學生課堂的主體性,優(yōu)化教與學,幫助學生在“說”中悟、在“說\"中思、在\"說\"中成長,構建真正的深度課堂.
1以說促悟,明晰題意
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小學生做錯題目,主要是因為思維發(fā)展還不全面,無法排除干擾信息,對題目中的隱藏條件、數(shù)量關系分析也不到位.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審題過程“說”出來,這既能反映學生獲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知識掌握的情況,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水平,給予及時的反饋和指導,提高學生的審題及邏輯思維能力.[2]
文字型題目在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中仍占主要部分,但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所以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細致的閱讀習慣,學會圈畫關鍵信息.[3此外,學生在解題時,會將條件一一列舉出來,但這只是最基礎、最簡單的數(shù)學表達,并不意味著解題的成功.[4]以“將一個圓錐形零件完全浸沒在底面直徑為6厘米、水深為8厘米的圓柱體玻璃杯中,發(fā)現(xiàn)水面上升了2厘米.這個圓錐形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一題為例,有效的條件很多,但并不全是關鍵要素,因此要通過“說\"來分析,篩選出正確條件.先通過闡述“水為什么會上升2厘米”,明確圓錐的體積等于上升這部分水的體積.在此基礎上,再說清這題的易錯點,如“上升部分的形狀是怎樣的”“雖然體積和圓錐體積相同,應該利用什么公式來解答”,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厘清關鍵信息,即零件的形狀是一個干擾信息,上升部分的體積應用圓柱體積公式計算.
在任意數(shù)學學習階段,審題都是解題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在“說\"中排除干擾、找出關鍵信息的能力,提升解題正確率.
2以說促思,優(yōu)化解題
思維是學生定位解題方法的重要途徑,而思路是學生解答出正確答案的關鍵.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也應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在“說”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思維.[5]
2.1繪說結合,厘清思路
部分數(shù)學題目之所以難以理解,主要是因為數(shù)量關系的設置較為隱蔽,并沒有直白地展現(xiàn)給學生.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結合線段圖,讓學生在“說\"出繪制原因和方式的同時,明確數(shù)量關系,厘清解題思路.
以“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相遇時距A、B兩地中點處12千米.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 ,A、B兩地之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一題為例.首先,結合\"同時出發(fā)\"\"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 \"這兩個條件及路程、速度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可以明確“甲車與乙車行駛的路程比是 2:3\" .然后,從這一點出發(fā),讓學生補充更多繪圖細節(jié),如“相遇點應離A地更近,因為甲車行駛的較慢”“若把甲車行駛的路程看成2份,那么乙車行駛的路程應是這樣的3份”.最后,結合線段圖和“相遇時距A、B兩地中點處12千米”,讓學生說說每一份表示多少千來,總路程一共平均分成了幾份,可以怎么計算總路程.
像這樣,先讓學生動手去畫,再完整表述分析過程及所涉知識點,能讓學生再一次深度思考,在“說”中讓思維更加清晰,促進深度學習.
2.2說清算理,完善思路
總有部分學生解題時,列式正確,但最后答案卻算錯了.那為什么總是算錯呢?教師在引導學生“說\"解題思路時,往往停留在說出數(shù)量關系及怎么做到這一步,忽視了后面的計算.因此,教師也要讓學生把計算方法說清楚,讓學生在一次次“說”的過程中,提高對計算的重視,保障計算正確率.
例如,在小數(shù)除法計算時,學生的出錯頻率很高.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計算,再進行集體反饋.在反饋時,要讓每位學生說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注意點,利用了怎樣的性質,本質上與哪個整數(shù)算式的計算是相同的.通過以上“說\"計算的過程,學生既能進一步鞏固對各類算理的掌握和理解,也能對解題思路、計算過程進行檢驗,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3以說促長,學講并進
3.1伙伴說題,拓寬思路
學生的思維具有差異性,總有部分學生的思維較慢,不能掌握簡便方法.那么要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懂、會做,就需要給他們更多的選擇,讓他們找到合適的解題思路.通過“說題\"這一活動的開展,學生能發(fā)散思維,拓寬思路,從伙伴那里掌握更多有效的解題方法.因此,引導學生從這個角度進行自省,既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也能促進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例如,“有兩桶油,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如果從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兩桶油就一樣重,原來每桶各有多少千克油\"這一題,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闡述的解法也就不同,主要出現(xiàn)了以下三種解法:第一種,把乙桶油看作單位“1”,即把乙桶油看作1份,甲桶油就是4份,甲桶油比乙桶油多了3份.現(xiàn)要從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使兩桶油一樣多,所以倒入的18千克應是3份的一半,即1.5份.第二種,首先明確油的總量不變,但最后油的質量卻是相同的,說明甲桶油中減少的1.5份即是18千克的油.最后一種,學生通過分析,說清“乙桶油的質量 ×4= 甲桶油的質量\"“甲桶油的質量一18千克 乙桶油的質量 +18 千克\"這兩個數(shù)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再求解.
一題多解,通過對解題方法的復述和反思,既能幫助不同學生找到合適的方法,也能激勵學生尋求不同的解題思路,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他們基于多個突破口構建知識體系,進人深度學習.
3.2辨析明理,深化思維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處理錯題的方法一般都是集中講評,再讓學生進行修改、訂正.這樣的方法導致大部分學生對于錯題的印象不深,沒有進行獨立思考,對于正確的方法沒有達到深刻理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易錯題進行分類整理,歸納總結解題方式,將正確的解題方法以多媒體或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及時反思,實現(xiàn)舉一反三.[6]
例如,在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百分之幾\"這類題目時,總有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做.這時,教師就可以請學生搜集有關的題型,找出自己錯誤的原因,再與大家分享經驗和反思.在“說反思\"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點,與“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題型混淆;第二點,沒有找準單位“1”;第三點,沒有真正思考“多(少)的部分”與單位“1\"之間的關系,看到題目就直接列式計算.學生在找到錯誤原因的基礎上,通過集體的討論,總結解決這類問題的小竅門,從而提升解題的效率,
通過總結易錯題,教師引導學生“說反思”,這既能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讓訂正不再浮于表面,也能通過分享易錯題,引起學生的共鳴,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4結語
數(shù)學學習活動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而數(shù)學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不可見,只有當思維“說”出來,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薄弱、混亂之處,并及時進行補救和改正.從關鍵字詞的抓取,到詞句的理解和關系的表達,再到方法的反思,學生的數(shù)學表達力是伴隨著數(shù)學思維力不斷提升的.
在之后的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應搭建\"說\"的舞臺,讓學生在\"說\"中探究、思考和交流,促使學生由被動\"聽”發(fā)展為主動“說”,增添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邏輯思維,提升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艷.深度學習下學生數(shù)學“說題”的實踐探索[J].數(shù)學通訊,2023(5):1-4+7.
[2]晏廷飛.開展學生說題教學活動彰顯習題教學育人價值[J].中小學教材教學, 2022(12):67-71
[3]周俊輝.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審題技巧與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23(5):219-221.
[4]繆智莉.從“會讀”到“會說”—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shù)學表達力探究J數(shù)學之友, .2023(2):57-59
[5]許國平,曾月迪.中學數(shù)學學生“說題”活動的實踐與研究[J].學苑教育,2023(22):34—36.
[6]吳曉玲.“說數(shù)學”:數(shù)學實踐性作業(yè)的新樣態(tài)[J.小學教學參考,2023(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