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3-0082-0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理念”第6條“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明確提出在高度關注對所有學生進行激勵與指導的基礎上,針對不同身體條件、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的學生因材施教,要促進每一位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練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因材施教旨在依據學生的獨特性,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調整教學方法、內容和評價方式,最大程度地挖掘每個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潛力,讓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
一、因材施教的實施路徑
1.走班制教學:動態(tài)調配校內學生差異。體育走班制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行政班級的限制,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身體條件,在學校提供的多樣化體育項目中自主選擇課程。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特點在于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走班制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空間,如,有的學生可能對籃球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在走班制下可以選擇籃球專項課程;而對于喜歡舞蹈或瑜伽等相對舒緩運動的學生,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這種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
2.分層式教學:靈活應對班內學生差異。分層式教學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應用是基于個體差異理論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是因材施教的重要路徑。同一階段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分層教學就是承認這種差異,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其目標是通過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計合適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激發(fā)他們進一步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的動力。
二、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
1.了解學情,建立前期運動檔案。了解學情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學情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身體狀況、運動興趣愛好、運動基礎和經驗、學習風格以及心理狀態(tài)等方面。身體狀況主要包括學生的身高、體重、體質健康狀況、是否有特殊疾病或身體不適等。這可以通過學生的體檢報告、日常觀察以及與家長的溝通來獲取信息。學生的運動基礎和經驗也需要重點關注。這方面可以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以往的體育成績和參與比賽的情況、課堂觀察等了解。同時,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如自信心、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也會影響體育學習效果,教師要通過課堂互動、團隊活動等觀察和了解。為了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教師需要為每個學生建立學情檔案。學情檔案應簡要記錄學生的個人信息、身體狀況、體育成績、興趣愛好、學習風格、心理狀態(tài)以及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進步情況等。同時,學情是動態(tài)變化的,教師要對學情進行動態(tài)跟蹤,并及時更新。
2.精挖教材,強化個性處理效能。教材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教材內容往往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挖掘和個性化處理。首先,要對教材中的體育項目內容進行深人分析,包括項目的動作技術、戰(zhàn)術要求、教學重難點等。以籃球教材為例,教材中包含了籃球的基本運球、傳球、投籃技術以及簡單的戰(zhàn)術配合等內容。教師要分析每個動作技術的細節(jié)和要領,如運球時手指的發(fā)力方式、傳球時的出手角度和力度等。對于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教材基礎上,拓展一些高難度的籃球技巧,如背后運球、騰下運球等;對于運動能力較弱的學生,則要簡化教學內容,將復雜的動作技術進行分解組合,如將投籃動作分解為持球姿勢、發(fā)力順序等幾個部分及其組合,讓學生逐步學習。
3.合理分組,厚植成功運動體驗。合理分組是體育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之一。分組的依據主要包括學生的運動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依據運動能力可以對學生進行同質或異質分組。如,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形式分組,即將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分成一組,組內進一步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教學比賽,以確保不同小組水平相當,提高對抗性和實戰(zhàn)性;還可以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形式分組,每組強弱搭配,各組間的實力水平差不多。此外,性格特點也是分組需要考慮的因素,如,在小組合作完成體育項目展示時,外向的學生可以更好地組織和表達,內向的學生可以提供細致的建議和支持。教師要有效地組織和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在運動項目大單元學習初期,就應該確立合作小組,并將分組貫穿整個大單元的學習始終,要幫助小組建立合作規(guī)則,包括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分工原則、評價機制等。
4.優(yōu)化評價,實現(xiàn)合理差異育人。在不同的學情和不同的分組前提之下,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實施激勵評價、差異育人也是因材施教的關鍵。在設計評價內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運動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個體能力發(fā)展,重點是其提升的情況,及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努力程度、團隊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如,在評價學生的籃球學習時,除了看投籃命中率、傳球成功率等成績之外,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是否主動參與訓練、在分組合作中的協(xié)作表現(xiàn)等。評價不僅由教師進行,還包括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自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體育學習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培養(yǎng)自我反思能力。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評價語言要具體、有針對性,避免空洞的表揚或批評。
5.多維實施,全力助推個性發(fā)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離不開社會各項資源的多維助力。首先是家庭,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針對部分有運動特長的學生,前期可以做好生涯規(guī)劃的設計;其次,針對部分運動能力薄弱的學生,學??梢詾榧议L提供一些家庭體育鍛煉的指導建議和方案,如親子健身操、家庭趣味運動會等活動內容,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培養(yǎng)興趣、提高體質的同時,也能增強親子關系。最后,整合社會資源也能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因材施教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學??梢耘c周邊的體育俱樂部、健身中心等機構開展合作。對于有特殊體育興趣和天賦的學生,如對游泳、網球等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學??梢酝扑]他們到俱樂部接受更專業(yè)的訓練,挖掘他們的體育潛力。同時學校還可以聯(lián)合社區(qū)舉辦社區(qū)運動會、社區(qū)親子活動等,讓學生在社區(qū)環(huán)境中參與體育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體育實踐能力。 ——黃?。ńK省常州市東青實驗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0)
本期“群英薈萃”研討整理管理員:
群負責:吳愛軍(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江蘇 常州213017)
群一:曲藝(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吉林吉林 132000)
群二:金文波(安徽省阜陽市文峰中心學校翰林苑分校,安徽 阜陽 262000)
群三:黃?。ńK省常州市東青實驗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0)
群四:王彩云(上海市崇明區(qū)實驗中學,上海2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