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R473.6 C9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6-7721(2025)04-0674-06
Analysis on the learning curve of Da Vinci robotic specialty nurses through the \"one-to-one and three steps\" training model
SHENG Xia',WANG Yan',LI Husheng2, GUO Shu2, ZHANG Qinqin (1PhysicalEaatiteuthop’sspialgi;giotdot(o Ltd.,haghi,Cina;3ReproductiCnter,eFstAliatedHospitaltoNavalMdicalUivesityangha4Ch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learningcurveofDa Vincirobotic specialtynurses through the“one-to-oneandthresteps” trainingmodel,provdingcicalisightsforthevelontofboticrsinas.Metod:64casesofbotistedgeis performedatteFsflaedHospaltaledicalUnivesitfroNovebertoecember,eecuedy wererandomlydividdintothegoupA(n=32)andthegroupB(n=32).IntegoupA,onseniornurseactedasthculatinguead one novicenurseasthescrubnurse.InthegroupB,onenovice nurseservedasthecirculating nurseandoneseniornurseasthescrub nurse.Afterimplementingthe“one-tooneadthsteps”trainingmodel,preoperativepreparationtie,sterilearierstablsent time,andpostoperativeshutdowntimewererecordedand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toidentifythelearingplateauThenthe learningcurvefornovice nurses inDaVinciroboticspecialtytraining wereploted.Results:Whennovice nursesactedassruburses, 15casesof preoperativedevicecoectionandsterilematerialtrollypreparation,and2Oasesofsterileamsleevepreparationwere requiredtoreachthelaingplateau.Whennoviceursesactedasciulating uses,24casesofpostoperativeshutdownandinstruent documentationwereneededtochevetheplateau.Concusion:roughthe“o-tooneandthresteps”trainingmodelicenus require approximately 2O Da Vinci robot-assisted surgery cases to proficiently master both scrub and circulating roles.
Key wordsRobotic Surgical System; Nurse Training; Learning Curve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作為外科手術的先進工具,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婦科、心胸外科、胃腸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等微創(chuàng)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雖然具有明顯優(yōu)勢,如患者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術者學習曲線短等,但其護理團隊的培訓現狀仍存在諸多挑戰(zhàn)。國內外文獻普遍指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技術復雜性對護理人員要求的更高。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機器人輔助手術需要護理人員具備更深的技術理解和更靈活的操作能力,這直接導致了培訓時間的延長和難度的增加,許多護理人員缺乏足夠的機會進行實際操作和模擬訓練,在面對臨床場景時無法快速適應[。部分培訓課程內容單一,缺乏針對性,未能充分滿足護理人員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培養(yǎng)解決術中緊急問題的能力[]。此外,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谱o士的學習曲線較為陡峭,護理人員需要經過大量的模擬訓練和實際手術經驗積累才能熟練掌握機器人護理的核心技術。早期階段護理人員可能會面臨操作不熟練、術中設備故障處理經驗不足等問題,通常經過20\~30臺手術后,護理技能才會顯著提升。但不同護理人員的學習進度存在顯著個體差異,因此,持續(xù)的培訓和實踐至關重要。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于2010年建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中心,為更好地配合手術,摸索出“一對三階”達芬奇機器人護理培訓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討“一對三階”培訓模式下達芬奇機器人??谱o士的學習曲線,以期為機器人護理團隊建設提供臨床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1月1日—2021年12月1日在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機器人手術中心完成的64例機器人輔助手術,采用隨機數表進行分組,隨機分為A組( n=3 2 )和B組( n=3 2 )。A組由1名高年資護士(定義為有腹腔鏡和開放手術配合經驗,經過培訓并從事達芬奇手術配合工作 ? 3年的護士)擔任巡回護士,1名新護士(定義為有腹腔鏡和開放手術配合經驗 ? 0 . 5 年,但沒有機器人手術配合經驗的護士)擔任洗手護士。B組由1名新護士擔任巡回護士,1名高年資護士擔任洗手護士。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gt;0 . 0 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培訓方法本研究采取“一對三階”培訓模式,即“一對一”及“三階梯”模式?!耙粚σ弧蹦J绞侵父吣曩Y護士一對一帶教新護士的培訓模式,包括實地操作指導、角色輪換訓練以及手術錄像回顧與反思。每個高年資護士至少在4例手術中以輪轉的形式完成一對一培訓。在完成3次模擬操作后,經驗豐富的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谱o士將帶領新護士在實際手術過程中進行操作,讓學員學習術中的關鍵步驟與護理配合,通過實際產生的問題進行有差別教學。資深護士不僅會直接參與手術護理,還會全程觀察新護士的表現,并在合適的時機給予即時反饋。資深護士會讓新護士輪流承擔不同的角色,如器械護士、巡回護士等;一些醫(yī)院或培訓機構還會提供手術錄像回顧環(huán)節(jié),讓新護士回看自己參與的手術錄像,并與資深護士一起分析自己的表現。
“三階梯”模式將培訓劃分為3個階段:理論學習、模擬訓練、實際操作指導。 ① 在理論學習階段,護理人員通常采用講座、在線課程、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結構化課堂教學、文獻閱讀和案例分析,以接受全面的理論知識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工作原理及組成部件介紹;各類機器人輔助手術的護理流程,如手術準備、患者體位擺放、手術器械管理等;常見手術并發(fā)癥及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手術安全管理,預防交叉感染和維護設備等。通過系統(tǒng)性課程,護理人員能夠掌握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以及術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通過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特別是手術案例報道,護理人員能夠深入理解機器人輔助手術中的角色和職責,掌握如何配合外科醫(yī)生,以及如何在手術的不同階段快速做出反應。② 模擬操作分為模擬器操作訓練和團隊合作模擬演練。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進行基本任務操作,如器械的精確對接、切割、縫合等;操作設備的維護和消毒程序,如正確拆裝器械并確保設備的無菌狀態(tài);在模擬場景中處理緊急情況,如器械故障或患者突發(fā)事件的應急處理;強化手術前后的準備工作和術中監(jiān)控,確保每個操作步驟無縫銜接。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模擬器熟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操作界面、器械安裝、維護和術中突發(fā)問題的處理。模擬器可以復制實際手術中的操作環(huán)境和場景,提供逼真的手術體驗,護理人員與外科醫(yī)生、麻醉師等團隊成員一起進行模擬手術,能夠重點培養(yǎng)團隊配合與溝通能力,有助于護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與其他醫(yī)療人員高效合作。 ③ 現場帶教包括手術室實地操作和階段性考核與反饋,護理人員進入手術室參與實際手術,在經驗豐富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谱o士的指導下,逐步接觸從術前準備到術后護理的全過程。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參與從術前準備、手術器械的管理到術后清理的全流程操作;學習如何在術中與外科醫(yī)生進行高效溝通和配合,確保手術順利進行;處理突發(fā)情況,如術中設備故障、患者異常反應等應急處理;術后設備的維護與消毒,確保機器人設備的安全和衛(wèi)生。通過一對一的現場操作指導,護理人員可以在真實環(huán)境中實踐所學。實際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定期接受技能考核,包括器械準備、手術配合以及應急處理能力。1.3觀察指標 ① 準備時間:記錄兩組洗手護士在切皮前所需的術前準備時間,包括洗手前機器人連接準備時間以及洗手后器械臺準備時間。 ② 建立無菌屏障時間:記錄兩組洗手護士套器械臂套所用的時間。 ③ 術后撤機時間:記錄兩組巡回護士在手術結束后整理機器人器械、撤除床旁推車及無菌臂套、記錄器械使用次數等所用的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 標準差 表示,進行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 [ n ( % ) ] 表示,進行
檢驗。將患者按照手術順序分為1\~4組,每組8例,比較兩組同一手術例數對應的觀察指標,當 P ? 0 . 0 5 時,表示兩組護士用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出現學習平臺期。
2 結果
對于準備時間、建立無菌屏障時間、術后撤機時間,新護士分別在完成8例、16例、24例手術后出現平臺期( Pgt;0 . 0 5 ),見表2。通過Excel繪制學習曲線圖,將手術例數作為自變量(X軸),將準備時間、建立無菌屏障時間、術后撤機時間作為因變量(Y軸),繪制兩組護士的學習曲線。新護士作為洗手護士時,需進行15例術前設備連接以及無菌臺車準備、20例無菌臂套準備,才能達到熟練的階段,即在經歷了約15例和20例手術后,洗手護士術前準備所需時間以及建立無菌屏障所需時間顯著減少,提示已達到熟練操作階段;新護士作為巡回護士時,需進行24例術后撤機、器械整理及記錄工作,才能達到熟練水平,即在經歷了約24例手術后,巡回護士術后撤機所需時間顯著減少,提示已達到熟練操作階段,總體趨勢與表2結果基本相符(如圖1\~3)。
3 討論
從2014—2024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的應用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截至2019年,中國已經安裝了135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分布在28個省份,涵蓋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等多個領域。手術量從2009年的339例增長到2019年的38991例,年增長率為 6 0 . 7 % ,其中泌尿外科手術占 4 8 % ,普通外科占 2 5 % ,胸外科占 。國內在香港與上海兩地建立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培訓中心,主要是采用“理論-實操-回顧-再實操”的集訓方式。有研究顯示,此類專業(yè)培訓中,外科醫(yī)生占很大比例。目前,國內外大多數的文獻也僅報道了外科醫(yī)生培訓效果或學習曲線。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對護理人員的要求相對較高。而護理人員的培訓方式多為以老帶新,從臨床實操中積累經驗,并沒有一個量化的學習周期可供參考。這樣的培訓方式也受高值耗材的限制以及遇突發(fā)情況無法及時處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本中心曾派遣兩名護士前往達芬奇機器人培訓中心進行集訓學習,分享總結經驗時提出了3點不足: ① 科室經濟成本過高; ② 內容局限于基礎操作以及動物實驗; ③ 學習時間短,動手練習機會少。針對這3點不足,本中心積極開展機器人護理配合相關培訓,探索出適合自身發(fā)展的“一對三階”的培訓新模式?!耙粚θA”培訓模式在培養(yǎng)護理人員操作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能力方面展現了顯著的優(yōu)勢,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對三階”培訓新模式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 系統(tǒng)性與漸進性:“一對三階”培訓模式通過理論學習-模擬訓練-實際操作指導的分階段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逐步掌握復雜的機器人護理技能。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有助于降低學習難度,減少新手在面對高科技設備時的焦慮感。②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該模式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緊密結合,通過理論學習,護理人員能夠建立扎實的知識基礎,通過模擬訓練和實際操作,護理人員能夠強化實踐技能。這種綜合性的培訓方式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③ 個性化指導:一對一培訓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個性化的指導,資深??谱o士根據新手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及時糾正錯誤,提高學習效率。這有助于縮短護理人員學習曲線,加速技能掌握。 ④ 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培訓中強調了對術中突發(fā)情況的處理,通過模擬和實際演練,護理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得到增強,能夠更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一對三階”培訓新模式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 培訓資源需求高:該模式需要大量的培訓資源,包括高成本的模擬器材、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設備以及資深??谱o士的投人。這對于一些醫(yī)療機構來說可能存在資金和人力限制。 ② 培訓時間較長:分階段的培訓需要較長的時間投入,從理論學習到實際操作需要數周甚至數月,這可能影響護理人員的工作安排和人力調配。 ③ 個體差異影響:護理人員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性存在個體差異,一些學員可能在某一階段停滯不前,影響整體培訓效果。如何針對不同學習速度的學員調整培訓進度是一個挑戰(zhàn)。 ④ 模擬訓練與實際操作的差距:盡管模擬訓練提供了接近真實的環(huán)境,但仍無法完全復制手術中的復雜情況,這可能導致護理人員在實際手術中面對未知問題時感到措手不及。 ⑤ 缺乏標準化:目前,關于“一對三階”培訓模式的具體實施細節(jié)和評估標準在國內外尚未完全統(tǒng)一,導致培訓效果可能存在差異。通過引入先進技術、標準化培訓流程、擴大培訓可及性以及加強持續(xù)專業(yè)發(fā)展等措施,可以進一步完善達芬奇機器人護理培訓體系,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手術安全性。未來還需要國內外醫(yī)療機構和專業(yè)團體共同努力,推進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護理培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本研究在新護士實操之前,通過“一對三階”培訓模式,在術前洗手護士準備、無菌屏障建立、術后撤機時間等多個關鍵操作時間段進行記錄分析,從而估計護士的學習周期。本研究結果顯示,新護士在通過培訓之后,需要經歷洗手工作和巡回工作各約20例,才能在術前準備、建立無菌屏障、術后撤機這3個關鍵時間段達到相對熟練的水平。① 準備時間:由表2可知,新護士該時段的平臺期可能出現在8\~16例,學習曲線在進行約15例手術后呈平緩趨勢。筆者認為,前期腹腔鏡學習的基礎是否牢固是縮短這一時間段學習周期的重要因素。既往文獻顯示,機器人??谱o士培訓需至少經歷3 0 d 的培訓周期,因此建議機器人??谱o士培訓前需進行腹腔鏡技能培訓。 ② 建立無菌屏障時間:由表2可知,新護士該時段的平臺期可能出現在16\~24例,學習曲線在進行約20例手術后呈平穩(wěn)趨勢。筆者認為,建立無菌屏障時間最能反應護士對機械臂操作的熟練程度,而該時段新護士與高年資護士的用時均值尚有差異,預計隨著手術例數的增加,會出現第二個學習平臺期,使得新老護士用時差異縮小。 ③ 術后撤機時間:由表2可知,新護士該時段的平臺期可能出現在24\~32例,學習曲線在進行約24例手術時趨于平緩。筆者分析,該時段是護士對機器人器械處理以及設備移動等綜合能力的體現,學習例數較前兩者更多。
綜上所述,通過“一對三階”培訓模式,新護士需經歷約20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才可以熟練掌握洗手及巡回工作。然而本研究受手術量以及新護士人數的限制,樣本量較少,同時沒有使用評價體系,僅在第三人的角度進行質量控制,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盛夏負責設計論文框架,起草論文;王彥負責實驗操作、研究過程的實施;李滬生、郭澍負責數據收集,統(tǒng)計學分析,繪制圖表;張芹芹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