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任務群教學法旨在通過為學生布置整體化、系統(tǒng)化的學習任務,來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準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均衡化發(fā)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開展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夯實語文知識基礎、提升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和進階。如何正確開展學習任務群教學法,成了教育界關注的議題之一。
隨著教育界對學生學習體驗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情境教學法便隨之進入了教育學者的視線,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夠意識到情境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專注力、提升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幫助作用。情境教學法同樣能夠與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相結合,將任務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實現知識的遷移,鍛煉問題解決能力。
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三課《口耳目手足》教學為例。教師首先通過猜謎的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安排第一個學習任務,即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的身體部位:“我們今天進入‘奇妙身體’的世界啦,老師要帶領同學們認識一下我們的好朋友!請同學們猜一猜,‘能吃又能喝,能說又能唱’指的是哪一個身體部位呢?”學生答:“嘴巴?!苯處熾S即出示其余四個謎題,讓學生意識到這五個身體部位的功能以及單字名稱。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口耳目手足的示意圖,在下方標注好對應的漢字,帶領學生朗讀,通過形象描述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緊接著給出第二個學習任務,即讓學生記憶漢字,教師隱藏五個示意圖并打亂漢字順序,隨機選取幾名學生念出漢字的讀音,如學生回答有誤,則教師可以通過指自己身體部位的方式予以提示,深化學生對該漢字的理解。待到學生均能認出漢字后,教師給出第三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常識,圍繞漢字嘗試組詞,比一比誰組的詞更多,比如“口”字可以組“口水”“口哨”,“手”可以組“手心”“手背”等,充分利用情境鍛煉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與漢字實際應用能力。
學習任務群的第二個階段即“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旨在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其思維的發(fā)展與進階,同時還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聚焦教材內容,從中發(fā)掘出能夠帶動學生思考的契機,為學生提供思辨條件,讓學生能夠在仔細觀察、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yǎng)。
以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二單元第四課《小公雞和小鴨子》教學為例,課文講述了小公雞和小鴨子利用彼此的特殊性互相幫助的故事,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兩種不同動物的特征差異創(chuàng)設思辨能力鍛煉條件。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第一個學習任務中,讓學生能夠理解故事大意、記憶漢字。隨后,教師布置第二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小公雞和小鴨子都去做了什么呢?”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小公雞捉蟲子給小鴨子,小鴨子救了小公雞!”教師繼續(xù)提問:“為什么小鴨子不自己捉蟲子、小公雞不自己抓魚呢,這說明了什么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深化了思考:“說明了小鴨子不會捉蟲,小公雞不會游泳?!苯處熡枰钥隙?,并給出第三個思辨任務:“那么請同學們回想自己見過的小公雞與小鴨子形象,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差別呢?”學生紛紛回想兩種動物,并仔細觀察教材中的配圖,得出結論:“因為小公雞的嘴巴是尖的、小鴨子是扁的,所以小鴨子不能捉蟲,小鴨子有腳蹼小公雞沒有,所以小公雞不會游泳!”在學習任務群的驅動下,學生嘗試思考并比對兩種動物的差異性,提升了觀察水平、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思維的發(fā)展。
教師在開展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時,應意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立足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通過布置分層任務的方式盡可能地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分層并不意味著要劃分學生的上中下等,而是要貫徹因材施教理念,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知識消化水平,布置更為合適的任務群,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任務得到提升,做到學有所獲。
以一年級下冊課文五第十六課《動物王國開大會》教學為例。針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學習任務群主要圍繞教材基本知識展開,比如,教師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課文,隨后讓學生觀察字形、理解字義,最后再讓學生練習書寫漢字,一系列學習任務的布置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為首要目的。而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任務群則可在鞏固基礎之上增加思辨閱讀訓練,比如,首先讓學生學習、記憶漢字,并嘗試圍繞漢字進行組詞訓練,拓展知識,提升應用能力,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課文內容,提問:“為什么狗熊通知大家開會需要通知四遍呢?”學生結合閱讀回答:“因為狗熊沒有問清楚時間、地點?!苯處熒罨瘑栴},升華學習任務價值:“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呢?”學生在思考后回答:“告訴我們做事情要認真仔細,傳達信息時要清晰準確?!?/p>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應用學習任務群教學法,要先結合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隨后從教材中發(fā)掘出能夠鍛煉學生思辨能力的比對內容,最后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分層任務,如此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博興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