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幾何圖形的陰影面積求解是初中階段必須掌握的數(shù)學問題,不規(guī)則的圖形是需要關(guān)注的重點.解答初中數(shù)學的幾何陰影面積問題,可以運用不同方法,如割補法、和差法等.掌握更多求解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更高效地解答相關(guān)問題.
【關(guān)鍵詞】陰影面積計算;初中數(shù)學幾何;解題方法
和差法、割補法都是常見求解幾何圖形面積問題的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幾何圖形陰影面積問題的解答.每種方法對應(yīng)的解題思路和特點各不相同,需要學習理解掌握.本文結(jié)合例題對不同解題方法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靈活地運用不同方法解答問題.
1"和差法
和差方法具體是指將常見的規(guī)則幾何圖形面積進行加減,通過和差形式來表示所求陰影圖形面積大小.這種方法適用于圖形可以直接或間接轉(zhuǎn)化的面積問題.輔助線的添加,可以使面積求解更有路徑可循,也是解答的關(guān)鍵所在.
例1"如圖1所示,邊長為2cm和3cm兩個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則陰影部分的面積是_____cm2.(結(jié)果保留π)
分析"首先陰影面積可以用圖形AFEC減去空白圖形EFC得到,此時圖形AFEC是不規(guī)則的,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可轉(zhuǎn)化為梯形AFEB和扇形ABC面積之和,這屬于直接和差方式,通過規(guī)則圖形面積加減,即可得到陰影面積大小.
解"因為四邊形BEFH和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BE=EF=2,AB=BC=3,∠OBC=∠FEC=90°,
所以S陰影=S扇形BAC-S△BCO+S△AFO
=S扇形BAC-S△BCO+S△GFO+S△GFA
=S扇形BAC-S△BCO+S正方形BGFE-S梯形BOFE+S△GFA
=S扇形BAC+S正方形BGFE+S△GFA-S△CEF
=90π×32/360+2×2+1/2×2×(3-2)-1/2×2×(3+2)
=9π/4(cm2).
故陰影面積為9π/4平方厘米.
例2"如圖2,四邊形ABCD是一個正方形,E,D,A,F(xiàn)四點在一直線上,且ED=DA=AF=2厘米,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π取3.14)
分析"求解陰影部分面積的思路是用總體面積減去空白部分的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和差法適用于該題.
解"由題意得,S△CDE=1/2CD·DE=1/2×2×2=2(cm2),
S正方形ABCD=2×2=4(cm2),
S△ABF=1/2AB·AF=2(cm2),
S陰影=S扇形EDC-S△EDC+S正方形ABCD-S扇形ADC+S△ABF-S扇形AFG
=90×π×22/360-2+4-90×π×22/360+2-45×π×22/360
=243(cm2).
故陰影部分的面積為243平方厘米.
2"割補法
割補法與和差法相比,具有一定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對圖形進行平移、旋轉(zhuǎn)和割補,使不規(guī)則復(fù)雜的陰影面積問題迎刃而解.割補法適用于直接求面積比較復(fù)雜或無法計算的情況,通過對部分圖形的轉(zhuǎn)變,使求解的圖形面積從不規(guī)則到規(guī)則,屬于必須掌握的一種面積求解方法.
例3"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cm,分別以B,D為圓心,以正方形的邊長為半徑畫弧或畫圓,如圖3所示,求圖中陰影部分所示的圖形的面積.(計算結(jié)果保留π)
分析"由于所求陰影面積有一部分不能直接求出,需要考慮添加輔助線將曲線部分一分為二,由于陰影部分屬于軸對稱圖形,只要求出其中一部分面積即可.根據(jù)正方形減去扇形的差,求得面積即可得到最終陰影面積的大小.
解"如圖4所示,連接AC,
以點B為圓心,半徑為1cm的弓形面積為:
S1=90/360×π×12-1/2×1×1=π/4-1/2(cm2),
以點D為圓心,半徑為1cm的弓形面積為:
S2=90/360×π×12-1/2×1×1=π/4-1/2(cm2),
S3+S4=S正方形ABCD-(S1+S2)=12-2(π/4-1/2)=2-π/2(cm2),
圓心角為270°,半徑長為1cm的扇形面積為:
270/360×π×12=3π/4(cm2),
所以圖3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2-π/2+3π/4=2+π/4(cm2).
上述分別介紹了求解幾何圖形陰影面積問題的不同方法,并且分析了適用范圍以及對應(yīng)解答思路,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陰影面積大多數(shù)是不規(guī)則圖形,但也能通過不同方法對其轉(zhuǎn)化,從而得到具體值.掌握這些方法的掌握,學生能夠掌握更多解題思路,也能促進學生總結(jié)與思考.
參考文獻:
[1]顧勇進.陰影圖形面積的求解思路分析[J].中學數(shù)學,2024(12):105-106.
[2]武云輝.例談初中數(shù)學陰影面積的求法[J].考試周刊,2019(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