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云計算、物聯(lián)網技術等新興科技的興起,使得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教育領域新的研究熱點。該模式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為依托,在顛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同時,能夠為豐富教學資源、精準診斷學情、提高互動頻率等提供助力,切實增強教學效果。那么,教師應當如何運用該模式實施高中數學教學呢?文章以“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教學為例,闡述具體教學策略,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借鑒,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指數函數
作者簡介:劉洋(1992—),男,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一中學。
近些年,隨著以云計算、物聯(lián)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課、電子書包、雨課堂等也被廣泛地應用于教育領域?!督逃畔⒒笆濉币?guī)劃》強調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在此背景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智慧課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營造互動性、自主性、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1]。這種模式具有交流互動多維化、教學決策數據化、教學過程個性化、教學評價多元化的特點,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運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促使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一、課前階段:前置課堂,讓教學“有備而來”
(一)善用自主學習任務單分析學情
自主學習任務單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課前自學,還能夠幫助教師精準診斷學情[2]。其主要包括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學習困惑三個欄目。其中,學習指南模塊聚焦資源供給與方法指導;學習任務模塊通過設置“復習回顧”“教材理解”“拓展深化”等欄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困惑模塊重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幫助學生發(fā)現學習問題、解決學習問題。教師要善用自主學習任務單來分析學生學情、指導學生學習。
例如,在“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課前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利用以下自主學習任務單進行自學。
“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自主學習任務單
【學習指南】
按要求用恰當的方法畫出指數函數圖像,探索、總結指數函數圖像的特點、性質。
【學習任務】
1.已知函數y=3x(x∈R)和y=(1/3)x(x∈R)。
問題1: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畫出這兩個函數的圖像?試著用這種方法畫出圖像。
問題2:這兩個函數圖像有沒有交點?
問題3:這兩個函數的定義域是什么?值域是什么?單調性如何?
2.新知生成—指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學習困惑】
你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有哪些想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投入自學活動中,主動地遷移已有認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新知;同時,學生進行自學反思,能夠發(fā)現自己在知識建構、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針對性。
(二)借助教學反饋系統(tǒng)進行二次備課
在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后,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會自動將學生的自學情況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可以較為精準地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確定他們的自學成果以及存在的自學問題,從而有依據地進行二次備課,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策略,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工作。
具體而言,教師借助智慧課堂的教學反饋系統(tǒng)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能主動地思考、分析問題,但是歸納總結能力和應用能力有所欠缺?;诖?,教師設計了以下備課
方案。
【學習目標】
1.通過分析生活實例,總結指數函數的概念;通過繪制、觀察、分析圖像,總結指數函數的性質。
2.通過對比底數a>1和0<a<1的函數,發(fā)現兩類函數圖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能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研究函數性質;可以通過與他人交流,厘清已知條件中蘊含的邏輯關系,并能清楚地進行表述。
3.能利用指數函數的運算法則解決問題;能利用指數函數的運算法則的意義比較、判斷函數的大小。
4.經歷建模過程,積累建模經驗,能獨立地建立指數函數模型,靈活地運用建模的方式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及其應用。
難點:辨別不同底數a函數的圖像特點;認識底數a對函數圖像的影響;通過繪制指數函數的圖像總結指數函數的性質。
【教學策略】
1.在課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規(guī)定a>1,且a≠1”的原因。學生先獨自思考,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進行集體探討。
2.各組成員合作畫出規(guī)定的指數函數的圖像,分析、總結指數函數的性質,并匯報成果。
3.讓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解決指數函數問題。
二、課中階段:走進課堂,讓師生互動積極起來
(一)方式恰當,任務反饋
反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3]。學習成果反饋方式分為自主展示、欣賞佳作和問題診斷三種。其中,自主展示是指學生登臺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總結自學收獲,提出遇到的問題;欣賞佳作是指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份優(yōu)秀的自主學習任務單,并進行講解;問題診斷是指教師借助智慧課堂的教學反饋系統(tǒng)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認識和運用。每種方式均有各自的優(yōu)點,需要教師依據學情和課堂教學需要靈活選擇。
例如,在“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節(jié)課上,教師借助智慧課堂的教學反饋系統(tǒng)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后,設計了問題串:“指數函數是什么?”“可以運用什么樣的方法畫出指數函數的圖像?”“為什么規(guī)定a>1,且a≠1?”“底數a>1和0<a<1這兩類指數函數的圖像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如何依據指數函數的運算法則進行運算?”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經歷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指數函數的理解。
(二)搭建支架,探究學習
在智慧課堂上,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精心搭建學習支架,助力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順其自然地發(fā)展建模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4]。
以“底數a>1和0<a<1這兩類指數函數的圖像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個問題為例。該問題實質上蘊含著指數函數的核心性質與變化規(guī)律,為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這一問題,教師搭建了多層次的學習支架,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分別完成不同的任務。
任務一:在同一個坐標系中畫出y=2x與y=(1/2)x的圖像。
任務二:在同一個坐標系中畫出y=3x與y=(1/3)x的圖像。
任務三:在同一個坐標系中畫出y=2x與y=3x的圖像。
任務四:在同一個坐標系中畫出y=(1/2)x與y=(1/3)x的圖像。
四個小組的成員要運用五點作圖法畫出函數圖像,并利用電子白板展示本組的畫圖成果。教師鼓勵各組成員觀察電子白板上所有的函數圖像,交流、討論彼此的發(fā)現,歸納指數函數的性質。各組成員通過討論發(fā)現:“圖像全在x軸上方,與x軸無限接近,但是不相交”“圖像都過定點(1,0)”“當底數a互為倒數時,它們的圖像關于y軸對稱?!?/p>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fā)現歸納總結指數函數的性質,接著,搭建多層次問題支架,驅動他們展開深入思考。
問題1:如何從解析式的角度分析指數函數的性質?
問題2:當底數a>0時,對于任意實數x來說,ax如何?圖像有什么特點?
問題3:對于任意a來說,a0是多少?
問題4:當底數a>1時,ax相當于什么?這時的函數圖像有什么特點?是什么函數?當底數0<a<1時,ax的圖像有什么特點?是什么函數?
問題2、3、4是問題1的細化,學生通過逐步解決問題,能夠深入理解底數a的取值范圍(a>0且a≠1)的數學本質,掌握指數函數的圖像特點和性質,同時形成數形結合思想、從具體到一般的思想、分類討論思想,自然而然地提高思維靈活性、邏輯性,發(fā)展探究能力,切實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三)隨堂練習,實時評估
在智慧課堂上,教師需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時評估和診斷學情,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查漏補缺、解決問題[5]。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平板電腦上的“發(fā)起做題”功能,將隨堂練習題推送至學生終端,學生要在一定時限內完成作答并提交答案。之后,每個學生的平板電腦上會生成一份學習診斷報告,詳細呈現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方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與此同時,教師終端也會收到班級整體的學情分析報告。該報告以數據+條形統(tǒng)計圖的形式呈現班級學習成效。這樣,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共性薄弱環(huán)節(jié)調整教學策略,搭建支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實現查漏補缺。
例如,教師在“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節(jié)課上向學生終端推送了以下隨堂練習題。
1.若函數f(x)=(1-2a)x在R上單調遞減,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
2.函數y=()-x2+2x的值域是_______。
3.函數y=52x2-3x+1的單調遞增區(qū)間為_______。
4.不等式2x2+2x-4≤的解集域是_______。
之后,教師依托班級整體的學情分析報告,講解習題所考查的知識點、習題解決思路、習題解決方法等,搭建學習支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課后階段:延伸課堂,讓教師輔助更加有效
課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來閱讀拓展材料或觀看微課,回顧整個課堂學習過程,發(fā)現自己存在的問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進一步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同時提升反思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等,使數學學習延伸到課外。
例如,在完成“指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教學后,教師將自制的微課上傳至班級的智慧課堂教學系統(tǒng),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下載、觀看。該微課雖然時長短,但內容豐富,涵蓋了畫指數函數圖像的方法、指數函數的圖像特點、指數函數的性質等內容。在微課內容的引導下,學生會進行頭腦風暴,回憶課堂學習過程和所學知識,歸納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存在的學習問題。
之后,教師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探討學習問題,攜手解決問題,深化學生對指數函數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還主動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通過提問發(fā)現他們的認知漏洞,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這樣,大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課后學習來深化已有認知,建構較為完善的認知體系。
結語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的一種新模式,為高中數學教學注入了新活力。該模式通過信息技術賦能,能夠幫助教師精準診斷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指導,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從而發(fā)展數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善用并充分發(fā)揮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和價值,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肖輝.問題驅動視角下高中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16):59-61.
[2]楊翠.關于高中數學“沉浸式”智慧課堂構建的深入分析與探討[J].學周刊,2024(15):79-81.
[3]彭偉康.智慧課堂技術支持下高中數學講評課精準教學研究[D].阜陽:阜陽師范大學,2023.
[4]陳煌圖.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數學線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考,2023(8):91-93.
[5]劉雪瑩.智能時代高中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4):19-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