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組成要素,而美術課程是實施美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小學美術課程中,教師采用大單元教學方法將美育巧妙滲透于大單元探知活動,不僅可以增強課程教學的整體性、審美性和深度,還能使學生在完成系統(tǒng)化探知任務的過程中,接受美學元素的熏陶,從而逐漸提高個人的審美素養(yǎng)。文章從大單元視角出發(fā),闡述確定課程教學維度、優(yōu)化美育方法、設計大單元活動等提高大單元美育質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育滲透;大單元教學
作者簡介:王琳(1992—),女,江蘇省淮安市周恩來紅軍小學。
美術課程是教師實施美育的主要載體。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大單元探知活動,深化課程教學的內容,使美與育實現(xiàn)有機融合。學生通過完成單元整體化、系統(tǒng)化學習任務,可以扎實掌握美術理論和美術技能,受到美學元素的熏陶,進而形成較強的感知美、鑒賞美的能力。另外,學生也可以在各種美術技能大單元實踐任務中,提高感悟美、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水平,在提升審美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大單元深度學習的質量,使課程美育達到應有的效果。
一、大單元教學概述
大單元教學指教師從系統(tǒng)化授課視角出發(fā),以教材單元為基本單位,以課程主題為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重組與合理開發(fā),融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素,制訂有深度的認知目標,針對授課內容設計有序的、有意義的大單元探知活動,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地學習學科知識,扎實掌握學科技能,提升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法[1]。大單元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要點在于“大”。教師需要用整體化教學思路構建大單元教學課堂,要綜合學科素養(yǎng)教育設計單元知識系統(tǒng)化探知任務,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與技能、學科思想觀念與意識等多個方面的培養(yǎng),從而使課程教學真正達到“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另外,大單元教學也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采用“以學為主”的教育觀念,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廣闊、靈活的學習空間,并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機會,使其能夠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認知學科知識,進而實現(xiàn)對學科理論與技能的深度理解。對于小學美術課程而言,教師開展大單元教學,既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識進行科學整合,又可以讓學生更加系統(tǒng)、完整、深度地認知美術知識。
二、小學美術大單元教學滲透美育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根據(jù)大單元教學的特征,教師應當遵循整體性原則,把美術教材中的單元碎片化知識進行科學整合,并從結構化、宏觀化視角出發(fā),對大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設計,引導學生在逐步認知美術知識的過程中,增強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
(二)滲透性原則
在小學美術大單元美育課程中,教師應當遵循滲透性原則,把各種美學要素合理滲透于教學活動之中,并利用多種大單元探知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感知美、體會美、表達美的能力,使其在扎實掌握各種美術理論知識與技能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
(三)主體性原則
在小學美術大單元美育課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主體性授課原則,將課程真正歸還給學生,為其創(chuàng)造更加自由、靈活的美術探知空間,使其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實際認知能力自主探究美術知識。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較強的審美意識,自覺感知美術作品中的各種美學元素,進而提高自主探知美、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三、小學美術基于大單元教學滲透美育的具體措施
(一)解構大單元內容,確定課程教學維度
教材是教師講授知識的主要依據(jù)。美術教材不僅包含基本的美術理論和美術技能,還蘊含豐富的美學元素,能夠起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作用。在美術大單元美育課程中,教師需要從整體化教學視角出發(fā),對單元碎片化知識進行科學梳理,探究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運用解構思維對教材內容進行拆解、分析、歸類與重組。另外,教師還需要依據(jù)不同維度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探究其中包含的美術基本理論,找到單元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探尋其中隱藏的人文價值,從而在深度解構的過程中確定課程美育的方向[2]。
以蘇少版美術三年級上冊第9課至第13課的教學為例。這5節(jié)課分別以“動物明星(一)”“動物明星(二)”“水墨畫動物”“動物裝飾畫”“我的動物朋友”為課題。對此,教師可以“了解動物造型特點,創(chuàng)作動物美術作品”為主題,科學解構大單元教學維度,確定合理的美育方向(如表1所示)。
教師通過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根據(jù)各小節(jié)課程目標解構大單元教學維度,能夠進一步明確知識講授的方向,為之后的大單元深度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二)統(tǒng)整大單元教學,優(yōu)化美育方法
在確定美術大單元教學內容與教學維度之后,教師需要科學統(tǒng)整大單元教學,結合單元大概念和學科素養(yǎng)要素,優(yōu)化美育方法,將美育培養(yǎng)巧妙滲透于大單元各部分知識講授活動之中,從而達到美育效果。在統(tǒng)整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使其能夠結合日常生活經(jīng)驗理解、內化美術知識,提高知識運用能力[3]。
以蘇少版美術四年級上冊第11課至第14課的大單元教學為例。此單元圍繞“門 窗 墻”“老房子”我造的小房子”“漂亮的房間”4個部分組成,從由小到大、由內到外的視角出發(fā),形成以“從房子細節(jié)到房子整體”為主題的大單元美術課程。教師需要綜合上述單元知識,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并根據(jù)單元美育要求統(tǒng)整大單元教學的方法(如表2所示)。
教師圍繞教材內容,結合素養(yǎng)要素,設計大單元美育活動,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和藝術視野,又可以促使其提高美術實踐水平,形成良好的審美感知與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三)設計大單元活動,提高美育質量
為了增強美育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優(yōu)化,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實際學情,開展有意義、有內涵的美術探知與實踐活動,如美術鑒賞、美術創(chuàng)作等,讓學生在完成各種大單元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
1.設計美術鑒賞活動
教師可以圍繞大單元教學內容,結合各種教育資源,針對課程主題開展美術鑒賞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形式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引導他們探究其中的美術技法,體會不同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藝術美感,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4]。
以蘇少版美術五年級上冊第4課至第6課的大單元教學為例。此單元包含“風景如畫(一)”“風景如畫(二)”“水墨山水畫”3個部分組成,涵蓋風景畫構圖、層次表現(xiàn)、裝飾性風景畫與寫生風景畫的異同點、水墨風景畫技法等知識。對此,教師可以“風景畫”為主題,針對不同類型的畫作開展大單元鑒賞活動。首先,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金色的秋天》《牛軛湖》《日出·印象》《富春山居圖》《溪山行旅圖》《早春圖》等,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畫作內容,引導他們談論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不同特點與美感。其次,教師可講解:“寫生畫具有真實性,作者運用穩(wěn)健的筆觸和色塊,高度概括現(xiàn)實景色;裝飾性風景畫的色彩較為靚麗,能夠展現(xiàn)極強的裝飾效果;水墨山水畫純用水墨表現(xiàn)真實景色,講究畫作的立意和氣韻。”再次,教師可針對不同畫作的美術技法進行簡單講解,讓學生了解油畫、寫生畫、水墨畫的基礎繪畫技法。最后,學生通過參與美術鑒賞活動,既可以學到多種美術技巧,又可以直觀感受不同美術作品的不同美感,提升審美鑒賞素養(yǎng)。
2.開展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
除了鑒賞美術作品,教師還可以結合大單元美術知識與技能,開展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運用想象思維、遷移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應用擅長的美術技法,創(chuàng)作與主題有關的美術作品,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5]。
以蘇少版美術六年級下冊第7課至第9課的大單元教學為例。此單元由“美麗的園林”“水墨園林”“我造的花園”3個部分組成。學生需要通過課程了解中國園林的形成原因、發(fā)展過程及造型特點;需要能夠用對比的方法感受中西園林的不同之處,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不同審美特點;還需要感知我國南北古典園林的美感,能夠用美術技法繪制立體的花園概貌圖,并標注花園的主要構造。針對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開展大單元實踐創(chuàng)作活動,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運用想象力、遷移思維,綜合水墨畫法、水彩畫法、鋼筆畫法等不同美術技法,創(chuàng)作一幅富有美感的花園概貌圖。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梳理這3個單元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知識,總結水墨畫法、水彩畫法、鋼筆畫法的要點,并從中發(fā)現(xiàn)美術技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中西方園林,發(fā)現(xiàn)它們的獨特之處,選擇感興趣的園林藝術,確定美術創(chuàng)作方向。最后,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空間,引導學生結合多種美術技法,創(chuàng)作新穎的花園概念圖。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在美術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落實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yǎng),教師需要對教學維度、教學方法、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優(yōu)化,進一步明確大單元美育的目標和方向,采用更加高效的美育方法,開展具有美感探究、美感體驗、審美創(chuàng)造特點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冬華.以美育人讓小學美術課堂更精彩[J].小學生(下旬刊),2023(12):76-78.
[2]周夢姣.美育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12):129-131.
[3]倪逸逸.美育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對策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3(8):88-90.
[4]喬鳴.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23(32):155-158.
[5]錢敏,孫蓮.美育并舉情術雙重:小學美術大單元教學實踐與思考:以蘇少版四年級上冊美術“老房子”單元為例[J].新教育,2023(2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