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它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緊密相關.本文探討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包括數學語言轉化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并提出若干培養(yǎng)策略,如情境設計激發(fā)興趣、技巧指導提升效率、轉化訓練鍛煉思維和合作學習促進交流,希望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而促進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閱讀能力;初中數學;學生培養(yǎng)
1引言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關鍵.因此,本文將主要探討數學閱讀能力與新課程標準的關系,并分析其在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經過研究之后提出了一系列培養(yǎng)策略,包括情境設計、技巧指導、轉化訓練和合作學習,以期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其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新課程標準與數學閱讀能力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而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途徑之一[1].數學語言的特殊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借助閱讀來理解概念、建立聯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注重教材的閱讀價值,這種要求與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促使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對數學語言的敏感性和抽象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閱讀數學文本,逐步掌握從問題中提取信息、分析條件、探索邏輯結構的能力,這種能力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
實踐層面,新課程標準提倡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理念,為數學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具體的教學場景.在自主學習中,數學閱讀成為學生理解教材、探究問題的關鍵手段.學生需要通過閱讀將數學概念從抽象的符號語言轉化為內在認知結構,而這一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下,數學閱讀則成為學生與同伴溝通交流的橋梁.集體討論讓學生借助閱讀材料中的內容,分享自己的思路,促進知識的深化和語言的規(guī)范表達[2].
3培養(yǎng)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3.1數學語言轉化能力的基礎鍛造
數學閱讀能力既影響信息提取,也在概念內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當學生閱讀一個數學問題時,他們需要理解題目中的文字語言,并結合已有知識經驗,尋找對應的數學符號表達.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被深度激活,邏輯推理得以逐步展開[3].比如,一個描述幾何關系的命題,經過閱讀訓練,學生迅速將其轉化為適當的圖形表示,在視覺化的支持下展開分析,這種能力的強化直接影響他們對抽象概念的感知深度.其次,在數學學習中,問題解決通常需要多種語言形式的綜合應用.比如,解決應用題時,學生需要從文字表述中提取核心條件,將其轉化為符號表達,再分析圖表驗證解題思路.這種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敏捷地完成這些轉化,避免因語言障礙導致理解偏差或邏輯斷裂.
3.2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目標,而數學閱讀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數學教材往往蘊含深刻的思維邏輯與解題策略,而這些內容的精髓常隱藏在文字敘述與例題分析中.閱讀能力的強化,讓學生敏銳地捕捉這些信息,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解題方法與思考模式.在閱讀中,學生逐步掌握如何分析題干,如何利用數學語言進行邏輯推理.這種過程不僅提升對知識的掌握深度,也讓他們在面對未知問題時具備有效的思維框架.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從書本中學會“怎樣思考”,而不是單純“記住結論”.與此同時,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當他們在閱讀中發(fā)現教材中隱含的邏輯聯系,或者找到解題策略的來源時,會更加愿意主動研究知識的本質,而非單純依賴教師的灌輸式教學.這種主動性讓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延伸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4].
4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4.1情境設計激發(fā)閱讀興趣
數學教學中的情境設計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例如在“數據的收集”這一課中,學生需要理解數據來源、采集方法及其應用價值.抽象的數學知識常常讓學生感到乏味,但如果結合生活實際,將教材內容轉化為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學生不僅更愿意參與學習,還能從中領悟數學的意義.
設計情境時,以“學校食堂菜單優(yōu)化”為主題,展開一項關于學生飲食偏好的調查任務.這個情境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教師此時提出問題:如果要調整食堂菜單,需要知道哪些數據?如何設計調查問卷?這樣的問題不僅與教材內容吻合,還帶動了學生的主動思考.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學生需要閱讀教材,理解數據采集的基本方法,例如全面調查、抽樣調查的差異與適用場景.他們在這種真實問題的驅動下,會更加專注于閱讀教材,提取關鍵信息,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在情境的具體實施中,學生分組模擬調查活動.每個小組選擇一個研究方向,例如,早餐偏好、零食選擇等,設計問卷并進行數據收集.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設計,例如如何確保問題的清晰和邏輯性,避免偏差.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頻繁查閱教材內容,理解數據采集中隨機性與代表性的意義.具體到隨機抽樣方法的學習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隨機選取調查對象,借助實際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4.2技巧指導提升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技巧指導是提升數學閱讀效率的關鍵.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常常會遇到一些抽象的數學表達,理解題意和解題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師若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掌握如何解讀題干、提取關鍵信息,并分解復雜語言,學生將會更加高效地完成數學閱讀,同時提高解題的準確性.
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識別題干中的關鍵詞.例如,在解決“解不等式2x+5gt;11”的問題時,學生應注意到“解不等式”這一指示語,明確題目要求學生求解不等式的解集.接下來,題干中的“>”符號和數字11也為學生指示了該不等式的性質——這是一個“大于”的關系,學生應在解題過程中保持這一不等式的方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將不等式中的各部分信息拆解.以例題2x+5gt;11為例,學生從以下幾個步驟入手:首先,識別不等式中的未知數“x”和其系數“2”;接著,識別常數項“5”和“11”.教師指導學生將不等式簡化為2xgt;6,這一過程要求學生清楚知道在移項時,常數項+5變?yōu)?5,從而得到2xgt;6.這種拆解幫助學生避免混淆,并確保他們對數學語言的準確理解.當學生熟悉了如何分解信息,教師還應指導他們如何從題干中提取有效的數學信息.在解答過程中,教師進一步提供技巧指導.例如,在解不等式時,如何處理系數與未知數的乘除運算.以2xgt;6為例,引導學生至下一步“除以2”,得到xgt;3,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提醒學生:當系數為正時,不等式的方向不會發(fā)生變化.若系數為負,則需要反向不等式.這一技巧對于學生解決更復雜的不等式問題非常重要.
4.3轉化訓練鍛煉思維
在數學學習中,閱讀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語言形式間的轉化訓練.數學語言具有多樣性,包括符號、文字、圖表等,而這些不同形式之間的轉換,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深入思考問題.轉化訓練不僅是數學知識學習的必要過程,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鍛煉.
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從文字到符號的轉化.例如,給出文字描述“一個物體在空中拋射的軌跡”,學生將其轉化為二次函數的形式 y=ax2+bx=c(a≠0),這里y表示物體的高度,x表示時間.這種文字轉符號的練習,讓學生能學習二次函數的抽象表達形式,也能更清晰地感知數學概念與實際問題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可再幫助學生理解“a”“b”“c”三個參數的實際意義,以及如何影響圖象的形狀、開口方向及頂點位置,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符號的理解.此外,圖形到文字的轉化同樣也非常重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參數下的二次函數圖象.讓學生從圖象中提取關鍵點,如頂點、對稱軸、開口方向等,將這些觀察結果轉化為文字描述.舉例來說,當學生看到函數y=2x2-4x+1的圖象時,教師引導學生描述圖象的對稱軸、頂點坐標及函數的最小值.借助圖象的轉化,學生逐漸掌握如何利用圖形推導出數學表達式,并在解題時靈活應用.進一步地,教師還可設計符號到圖表的轉化練習.以二次函數的性質為例,給定函數y=ax2+bx=c(a≠0),教師讓學生在坐標系中繪制該函數的圖象,并標出圖象的頂點和對稱軸.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符號轉化為圖形,同時深入理解二次函數的幾何意義.例如,在解答題目“畫出y=-x2+2x=3的圖象并確定頂點坐標時”,學生除了需要完成符號到圖形的轉化,還需應用頂點公式x=-b2a計算頂點橫坐標,進一步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4.4合作學習促進交流
在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yǎng)其思維深度與邏輯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以數學閱讀為核心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互相討論,能在集體智慧的碰撞中拓展思路,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5].
例如在“認識一元二次方程”這一課的教學中,合作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方程解法的全面掌握,同時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在實施合作學習時,教師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學生負責解答一類問題或解決特定類型的數學題目.
以方程x2-5x+6=0為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將嘗試不同的方法來求解.在使用分解因式法時,學生首先觀察方程中的常數項和系數,尋找能分解為兩個因子的方式.在這個例子中,方程可分解為x-2x-3=0,由此得出x=2或x=3.這一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簡便直觀,但其適用性僅限于能分解的方程.
當采用配方法時,學生需要將方程轉換為完全平方的形式來求解.以方程x2-5x+6=0為例,學生先將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側,得到x2-5x=-6.接著配方左邊的平方,得到x-522=254-6,最終得出解x=52±12,從而得出x=3或x=2.配方法雖然較為復雜,但它的普適性更強,適用于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對于公式法,學生要回顧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標準公式x=-b±b2-4ac2a,直接將方程的系數代入公式,得到精確的解.例如,對于方程x2-5+6=0,代入公式得到x=5±25-242,從而得出解x=3或x=2.
5結語
本研究對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隨著這些方法的實施,學生將在數學學習中展現出更強的批判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上邁出堅實的步伐.未來筆者將繼續(xù)優(yōu)化這些策略,以更好地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出更多具備高數學素養(yǎng)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肖忠偉.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23):55-57.
[2]梁玲.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23):116-118.
[3]董德榮.讓閱讀走進課堂,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閱讀能力[J].中學數學,2020(10):64-65+87.
[4]朱彥軍.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與應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6):50-52.
[5]高占欣,許有發(fā),崔新春.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1(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