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班幼兒入園時間短、生活經驗匱乏,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需要在家長和教師的協助下才能更好地完成穿衣、洗漱、吃飯等。為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形成生活自理能力,文章以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方法為研究對象,闡述了生活自理能力內涵,分析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基于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針對影響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fā)展的因素,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方法;家園共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0-0153-04
幼兒成長中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提高自身生活自理能力,能在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幼兒園小班作為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階段,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結合幼兒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進行引導教育,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一、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內涵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個體具備照顧自己的行為能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利用寓教于樂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使其在實踐中形成照料自己的能力。受年齡、生活經驗和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幼兒都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在外界的輔助下才能完成基本的生活活動,如穿衣、整理物品、就餐等。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是讓幼兒掌握就餐、穿衣、洗漱、如廁、整理物品的方法,能獨立自主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二、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幼兒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
兒童教育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拓寬幼兒的知識面和視野,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性,讓幼兒在學習中形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主動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小班幼兒意識到獨立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提問、思考、探究、表達。當幼兒習慣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后會成為習慣,實現幼兒自主生活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的同時,提高幼兒的獨立性。
(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幼兒進入小班后,語言表達能力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與家庭生活不同,幼兒在幼兒園中每天會接觸較多的幼兒、教師,會受多個情境的影響產生表達的欲望。通過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其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也會得到提升。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日常的學習生活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真實的情境引導幼兒學習生活自理技巧,并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在交流互動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識,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高幼兒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部分幼兒進入幼兒園后,會因為未掌握餐具的使用方法、不了解幼兒園的規(guī)則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愿意與其他幼兒交流、溝通。通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能幫助幼兒快速融入集體,與其他人一同學習、玩耍,進而消除自卑情緒對幼兒成長的負面影響。比如,教師可以就如何正確使用餐具進行指導,通過日常的午餐練習,讓幼兒快速掌握各類餐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這能增強幼兒享受生活的自信心,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三、 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
(一)一致性原則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責任。若想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生活習慣,使其掌握生活技巧,需發(fā)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教育引導作用,借助不同的場景和生活情境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小班幼兒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需要及時溝通,就幼兒在家庭(幼兒園)的表現進行互動,統一教育內容和方法,配合彼此的教育行為,以發(fā)揮家園共育的作用。例如,培養(yǎng)幼兒穿衣習慣時,家長可以將幼兒在穿衣方面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幼兒園教師,使幼兒教師了解其生活方面不足,并借助幼兒園的種種活動,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幼兒穿衣能力。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幼兒快速掌握穿衣方法和技能,對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以人為本原則
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受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分別掌握不同的生活技能。若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開展活動,會使部分幼兒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參與生活技能的學習。以人為本原則的實施,體現幼兒教育對個體的尊重,能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組織個性化活動,滿足幼兒對生活技能學習需求,讓幼兒在適合的學習氛圍中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某個幼兒雖然掌握就餐方法和技能,但是在整理物品方面存在較多不足,會在游戲活動結束后隨意丟棄物品,不按照教師的要求將物品放回原位。針對此,幼兒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訓練活動,要求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將物品擺放在指定位置,并表揚幼兒的行為,讓幼兒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做好鋪墊。
(三)多樣性原則
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時,應堅持多樣性原則,根據幼兒的喜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要求,組織多種類型的活動,如繪本閱讀、區(qū)域游戲等,借助多元化活動滲透生活技能和常識,為幼兒創(chuàng)建寓教于樂的學習環(huán)境。小班幼兒不具備學習經驗,需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技能。多元化幼兒園活動,能滿足幼兒娛樂、學習需求,有利于小班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 影響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fā)展的因素
(一)幼兒自身
影響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fā)展的因素之一,是幼兒個體發(fā)育的差異,無法為幼兒生活自理技巧的訓練提供有利條件。幼兒園時期,幼兒普遍存在生長速度快、新事物接受能力強的特點,通過針對性教育計劃,能讓幼兒快速掌握生活技巧,在實踐中熟練運用。由于部分幼兒的認知程度和生長發(fā)展速度較慢,會因為跟不上學習進度而產生負面情緒,產生擺爛心理。例如,生長速度快的幼兒,肢體協調能力較強,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基本的生活活動;生長速度慢的幼兒,不僅肢體協調能力差,而且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存在一些不足,無法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不能將教師講解的生活技能應用在實際中。
以洗手為例,幼兒園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兒歌、教師演示、幼兒實踐的方式,將洗手的正確方法傳授給幼兒,讓幼兒掌握洗手的方法。因為幼兒自身的差異,有的幼兒能流暢地唱出兒歌,并且按照兒歌內容洗手,有的幼兒則不能熟練地唱出兒歌,且沒有掌握洗手的方法。
(二)家庭教育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父母,大部分幼兒都會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出現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結合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發(fā)現部分家長的育人理念比較落后,過于強調文化知識的傳授,忽視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使部分幼兒雖然掌握一些古詩、加減法等知識,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極差。此外,部分家長的性格急躁,會因為幼兒表現不好失去耐心,將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全權交給幼兒園。長此以往,會失去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利于幼兒全面發(fā)展。小班幼兒成長過程中,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參與,通過對幼兒各方面的引導、教育,能及時發(fā)現問題,幫助幼兒更好地學習、生活。如果家長忽視自身的教育責任或者不主動與教師溝通,會影響幼兒的成長,難以保證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效果。
(三)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教育中,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向幼兒傳授生活自理技能,讓幼兒健康成長。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幼兒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增強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對幼兒來講,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幫助自身成長,不好的學習環(huán)境則可以降低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幼兒全面發(fā)展。若幼兒教育中,忽視幼兒個體差異,選用不恰當的方法開展教學,會影響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難以提高幼兒各方面素質和能力。例如,對新入園的小班幼兒,以直接講解生活基本技能的方式傳授知識,并創(chuàng)建實踐機會讓幼兒獨立完成。由于幼兒尚未掌握生活技巧,所以幼兒完成情況并不理想。這一教學方法雖然為幼兒創(chuàng)建獨立自主學習空間,但是缺少實踐指導,不能保證生活技能傳授效果。
五、 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尊重幼兒,創(chuàng)建多元化情境
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意識薄弱,未真正掌握生活自理技巧?;谟變夯顫姾脛?、經驗不足的問題,創(chuàng)建趣味情境,利用動作模仿、游戲等活動調動幼兒參與興趣,使其在活動中掌握各類技巧,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1. 創(chuàng)建游戲情境,豐富幼兒實踐經驗
日常游戲活動中,滲透生活技能,借助游戲的方式豐富幼兒的實踐經驗,讓幼兒意識到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性。例如,組織“最佳晾衣小能手”比賽活動,提前準備好游戲材料:支架、線、夾子、卡紙衣物、卡紙衣架。在游戲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將游戲規(guī)則告知幼兒,要求幼兒將線固定在架子上,將夾子夾在線上,讓幼兒將卡紙衣物放在衣架上,掛在支架上。由于幼兒晾衣服經驗不足,教師可以提前示范,尤其是晾衣服過程,使其明確如何將衣服掛在衣架上;示范結束后,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4~5人,讓幼兒以接力比賽的方式完成該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對表現良好、正確晾衣服的小組給予小紅花鼓勵。通過游戲的方式,鍛煉幼兒的行為能力,使其掌握晾衣服的方法。在幼兒完成游戲活動后,教師可以為幼兒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幼兒利用在學校掌握的晾衣服技能解決家庭的晾衣服問題,增加實踐經驗,增強幼兒技能應用意識。
2. 創(chuàng)建生活情境,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給予幼兒更加真實的感受,對提高生活自理技能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日?;顒又校處熆梢岳梦绮突蛘呶缢瘯r間傳授生活自理技能,讓幼兒明確基本生活技能在實踐中的意義,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提升獨立生活意識。例如,午餐時間,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其他小朋友是如何使用餐具、餐巾紙的,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用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讓幼兒真正掌握相關技能。再如,午睡結束后,引導幼兒自主疊被,將被子、枕頭放在指定區(qū)域,借此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此外,部分幼兒的理解能力較差,教師可以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將餐具的使用方法、疊被子方法等演示出來,引導幼兒模仿,以此達到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
3. 唱兒歌,活躍學習氛圍
兒歌具有節(jié)奏快、歌詞簡單的特點,通過傳授兒歌、講解兒歌內容,能幫助幼兒了解生活常識,使其掌握更多生活技能。根據幼兒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定期地帶領幼兒學習兒歌,讓幼兒在學習中提升自身。以《穿襪子》為例,該兒歌的歌詞非常有趣,通過演唱與實踐結合的方式,能讓幼兒感受到穿襪子的快樂,使其快速掌握穿襪子的方法。比如,唱到“小手摸到小屁股,兩手捏住翻到頭,小腳輕輕往里游”時,教師可以做出相應的動作,讓幼兒一邊模仿,一邊哼唱,使其在輕松的音樂中掌握穿襪子技能。
(二)家校合作,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為確保小班幼兒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提高幼兒生活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幼兒園應主動與家長合作,構建家校共育平臺,借助多種手段實現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目標。
1. 發(fā)揮信息技術手段的優(yōu)勢,構建線上交流平臺
信息交流是了解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教師與家長之間實時、有效的溝通,能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助于小班幼兒更好地成長。比如,幼兒園可以借助微信群,將幼兒的表現、學習情況以視頻、圖片方式展示出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情況,并配合教師進行輔助教育。當然,針對一些年輕的家長,幼兒老師也要和他們分享一些科學育兒知識,指導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們提高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識,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
2. 家園共育,提高幼兒綜合素質
幼兒園可以定期組織親子活動,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學校的活動,通過幼兒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使幼兒在實踐中學習和積累生活基本技能。例如,幼兒園可以為幼兒和家長布置烹飪活動,讓幼兒在家長的輔助下掌握烹飪技巧和生活技能?;顒又?,由家長帶領孩子進入菜市場,根據烹飪目標采購蔬菜、肉類、水果等。采購過程中,將挑選食材的方法告知幼兒,并引導幼兒自主實踐,使其根據生活技巧選擇新鮮的食材。烹飪過程中,確保幼兒的安全,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比如,洗菜、擇菜、端菜等。通過這一活動,能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感情,可以讓孩子掌握多種生活技巧,對提高家園共育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三)優(yōu)化活動過程,提高幼兒積極性
興趣是幼兒學習生活自理技能的驅動力,也是優(yōu)化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若是幼兒園生活技能教育中,忽視幼兒實際需求,會影響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提高幼兒教育水平。
1. 利用繪本教學,幫助幼兒認識生活技能,提高幼兒各方面素質
繪本中有較多有趣的故事,將抽象難懂的生活技能以輕松有趣方式呈現出來,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具體操作中,以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需求為導向,結合幼兒認知情況選擇繪本,讓幼兒通過自主閱讀、學習的方式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識,并模仿繪本人物自主學習。以《阿立會穿褲子了》為例,繪本中的主人公阿立開始是一個不會穿褲子的小男孩,但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終于學會穿褲子。對小班幼兒來講,能學會穿褲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關系到幼兒身心健康。在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阿立穿褲子的過程,與阿立一起成長,掌握穿褲子的技巧。
2. 組織多種類型的區(qū)域活動,借助幼兒園的場地傳授生活自理技能
幼兒園的場地較大,有繪畫區(qū)、游戲區(qū)、休息區(qū)。日常工作中,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各個區(qū)域,結合活動內容組織生活基本常識的傳授和技能講解活動,讓幼兒在多個活動區(qū)域內掌握生活技巧。比如,在游戲區(qū)內,幼兒教師組織物品擺放活動,讓幼兒按照物品的特點,將相同性質物品擺放在同一區(qū)域或者位置,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培養(yǎng)其歸類意識。
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
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對幼兒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小班幼兒的成長需求和認知規(guī)律具有獨特性。因此,組織專項培訓,使教師深入了解小班幼兒這一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深刻了解他們的行為特征和學習方式。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和耐心的引導,幫助幼兒逐步掌握基本的穿衣、吃飯、洗手等生活技能,從而在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中助力小班幼兒的健康成長。
六、 結論
總之,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十分重要,是增強幼兒獨立意識、表達能力和自信心的關鍵。幼兒教育中,堅持一致性、以人為本和多樣性的原則,構建家園共育平臺,利用多種手段,培養(yǎng)幼兒參與學習意識,才能使其在良好學習氛圍中掌握基本生活常識,形成獨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盛軼莉.提高學齡前孤獨癥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實踐思考——以如廁能力訓練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24(7):13-16.
[2]雍銀杉,羅玉蓉.家園共育下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建構與實施——評《愛上勞動點亮未來:幼兒園勞動教育課程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23(12):95.
[3]王心如,沈佳悅,李琛,等.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調查與探索實踐——以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為主題[J].教育觀察,2023,12(27):68-73.
[4]郭燕燕,尚焱紅,李振良.以自理能力培養(yǎng)促進幼小科學銜接——基于縣域幼兒園的探索[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9(3):109-112.
[5]孫延永,甘思琦.促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發(fā)展的主題繪本活動設計與實踐——以安徽省合肥市M園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38(5):44-49.
[6]呂佳.聚焦生活區(qū)關鍵經驗,培養(yǎng)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J].亞太教育,2022(7):28-30.
作者簡介:侯夢云(1993~),女,漢族,江蘇淮安人,淮安市洪澤天鵝湖幼兒園,研究方向: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