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多文本閱讀教學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和感知能力,以此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但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實效性較弱,學生對閱讀文本只有表層的認知,且綜合歸納能力較弱。對此,“1+x”多文本閱讀理念應運而生。為落實此方法,教師可通過運用多元指導手段、巧妙設置閱讀議題等方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其閱讀水平。
一、運用多元閱讀指導手段,強化文本閱讀質(zhì)量
在小學語文“1+x”多文本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對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和效率有著重要影響。為落實“1+x”多文本閱讀教育理念,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一)對比閱讀指導法
對比閱讀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用的一種閱讀方式,學生通過對比閱讀能夠感知到不同文本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以此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而對教師而言,教師要利用“1+x”多文本閱讀理念,將“1”與“x”或“x”與“x”進行對比,使學生不再單一地閱讀文本,而是在對比賞析文本的同時提高閱讀質(zhì)量。
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二則》教學為例,本單元中的兩篇文章分別為《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這兩篇小古文雖都為學生展現(xiàn)了鍥而不舍的刻苦精神,但其表達的情感卻大有不同。對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以此為著手點,運用對比閱讀指導法,使學生詳細了解兩篇小古文的差異。首先,教師可帶領學生通讀兩篇小古文,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基本的了解,隨后提出對比任務:“請你閱讀兩篇小古文內(nèi)容,說一說展現(xiàn)文中主人公鍥而不舍的句子,并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文本深層內(nèi)涵,形成對比表格,深入闡述二者之間在情感表達和立意方面的差異?!痹谌蝿仗岢龊?,學生調(diào)動自身主觀能動性,體會文本深層內(nèi)涵。其次,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制作的表格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兩位主人公分別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精神?”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能夠深入閱讀文章,并體會文本的深層內(nèi)涵,從而深刻了解“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的真正內(nèi)涵。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一說相關故事,以此夯實知識基礎。
(二)情境創(chuàng)設指導法
情境創(chuàng)設指導法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發(fā)展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x”,并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在直觀形象的視頻和音頻中加深對閱讀本文的理解,最終達到提高閱讀質(zhì)量的目的。
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海的女兒》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以童話故事為主,為了讓學生了解童話的寫作手法和價值,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白雪公主》《阿拉丁神燈》等童話故事作為“x”,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其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內(nèi)容,不僅能夠感受到“小人魚”的善良和真誠,還能夠從《白雪公主》中懂得不要輕易拿陌生人的東西,以及從《阿拉丁神燈》中體會到臨危不亂、學會變通的人生道理。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你是小人魚、白雪公主和阿拉丁,在遇到和他們同樣的事情時,你會怎么做?”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思考解決辦法,以此有效促進閱讀思維和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教師運用對比閱讀指導法和情境創(chuàng)設指導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質(zhì)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通過多種閱讀方法體會不同的人物情感,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和閱讀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感知文本內(nèi)容,以此有效強化學生的文本閱讀質(zhì)量。
二、巧妙設置文本閱讀議題,激發(fā)閱讀分享熱情
多文本閱讀與單篇文本閱讀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同時也代表著學生的閱讀角度和視野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诖耍W語文教師在開展“1+x”多文本閱讀教學時,可將閱讀文本中的“1”作為切入點,“x”作為思考和拓展資源,用統(tǒng)籌和客觀的眼光分析閱讀文本,以此形成完整的“1+x”框架,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多文本閱讀的樂趣。
以統(tǒng)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本單元一共包含了四篇文章,分別為《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這四篇文章分別為我國四大名著的經(jīng)典選段,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魅力和價值。教師可將多文本閱讀中的“1”設置為“名著里的風云人物”。在確定了此議題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多文本閱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名著原文,找出自己認為最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并細致剖析其人物性格及特點,以此提高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感知能力。同時,教師還要聚焦“1+x”多文本閱讀理念的“x”,引導學生在選定探究人物后,與名著中的其他選段進行對比,以豐富人物形象。如一位學生在明確議題后,以《西游記》中的主人公“孫悟空”為主題,分別閱讀了“猴王出世”和“三打白骨精”這兩個選段,從而對孫悟空的人物形象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最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對主人公進行總結和評價,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立體的人物形象,進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通過巧妙設置文本議題,能夠有效落實“1+x”多文本閱讀理念,使學生通過感知、閱讀和分析多個文本之間的相互關系,意識到單元文本所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以此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開展雙向并行組文策略,增強單元整體意識
雙向并行組文是將教學主題“1”與單元閱讀文本中的“x”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具體而言,教師要以某一單元為主題開展多文本閱讀教學。運用此種教學策略,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進而增強學生的整體書閱讀意識。
以統(tǒng)編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為例,教師通過研讀單元文本,明確本單元的閱讀議題“1”為“默默無聞的付出”,并將單元文本《橋》《窮人》《金色的魚鉤》作為“x”開展組文閱讀?;趩卧谋緝?nèi)容,教師可將本單元知識點進行整合。其中,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本單元中所有的生字詞,并要求學生熟讀單元文章。第二課時,教師要求學生標注文章段落,并體會文章中“老漢和小伙子”為人民獻出生命的優(yōu)秀品質(zhì),感受桑娜和漁夫的愛心,體會老班長舍己為人、奉獻自我的精神。第三課時,教師主要進行雙向并行組文,交互單元的四篇文本,對學生提出:“老漢和小伙子是什么關系?為什么他們要排在最后面?”“通過閱讀文本說一說桑娜和漁夫是怎樣的人?”“老班長為什么沒有魚還謊稱自己吃過魚了?”設置文章中心問題,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強化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在賞析文本內(nèi)容的同時,學習文本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以此達成德育滲透目標。
教師通過開展雙向并行組文策略,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整體閱讀意識,使學生既能夠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又能夠強化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以此實現(xiàn)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1+x”多文本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多文本閱讀習慣,并逐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實現(xiàn)其閱讀質(zhì)量的提升?;诖?,小學語文教師可運用多元閱讀指導手段、巧妙設置文本閱讀議題、開展雙向并行組文策略的方式,不斷豐富“1+x”多文本閱讀模式,使學生在多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下,不斷提高對閱讀文本的感知能力和學習能力,最終提高其閱讀質(zhì)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