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qū)第四小學深入挖掘當?shù)丶t色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校通過氛圍營造、課堂融合、實踐體驗和家校共育等多種舉措,將紅色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學,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培育社會責任感,為新時代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范例與借鑒。
關(guān)鍵詞 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不僅是教育事業(yè)的核心命題,更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guān)鍵所在。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qū)第四小學緊跟時代步伐,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致力讓紅色基因在校園落地生根,讓愛國情懷在學生心中茁壯成長。
一、營造紅色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價值觀塑造和品德養(yǎng)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氛圍營造,讓學生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一)打造文化廊道
學校精心打造了紅色文化長廊,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八個方面的內(nèi)容。紅色文化長廊宛如一部生動鮮活的歷史教科書,學生們在課余時間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學校還對圖書室進行了精心設計和布置,陳列了各種與紅色文化相關(guān)的文物、紀念品等,為學生提供了深入學習紅色文化的空間。此外,圖書室里還設立了紅色文化圖書專區(qū),擺放著《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星照耀中國》等大量紅色經(jīng)典書籍。學生們可以在課余時間借閱,在書的海洋中盡情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二)多元宣傳推廣
學校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媒介,定期播放紅色歌曲、講述革命故事,全力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每天課間,校園廣播里都會播放《歌唱祖國》《我和我的祖國》等振奮人心的歌曲,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愛國情懷。班級宣傳欄也是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陣地。各班定期更新內(nèi)容,講述紅色故事以及學生創(chuàng)作的紅色文化作品等。一幅幅精美的圖片、一篇篇優(yōu)秀的作品吸引了眾多師生駐足觀看,使紅色文化在校園中深入人心。
二、融于課堂教學
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培育學生價值觀與知識體系方面起著關(guān)鍵作用。學校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感悟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開發(fā)特色課程
學校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精心研發(fā)適合學生閱讀的紅色文化專題課程。其中,《黨的光輝歷程》思政讀本尤為突出,書中通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一段段翔實的文字記錄,生動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萌芽到發(fā)展壯大的艱辛歷程。學生們在課堂上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仁人志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場景。同時,革命英雄故事課程將黃繼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鮮活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直觀感受革命精神的偉大。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為了讓學生深刻領(lǐng)悟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與價值,學校探索出“336 分享式卓行課堂教學”模式。其中,第一個“3”代表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即自主預習、合作探究、拓展提升;第二個 “3”表示三種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6”表示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目標導學、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展示匯報、質(zhì)疑拓展、總結(jié)評價。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紅色文化的教育效果。
角色扮演活動深受學生喜愛。在學習革命英雄故事時,學生們扮演黃繼光、劉胡蘭、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通過模仿英雄的言行舉止,真切感受他們的堅定信念與無畏勇氣。不少學生在參與角色扮演后紛紛表示:對革命英雄的敬意油然而生,深刻認識到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要更加珍惜當下、努力學習。
情景模擬教學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革命年代的艱辛。在學習《金色的魚鉤》一課時,教師模擬紅軍長征途中過草地的場景,讓學生分組體驗。學生們在模擬的草地上艱難前行,深刻體會到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面臨的重重困難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從而對長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開展多元實踐
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紅色精神,學校積極組織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一)參觀教育基地
學校定期組織師生前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在“紅軍第一村”,學生們親眼看到革命先輩們使用過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留下的珍貴照片和信件。這些實物和資料仿佛將他們帶回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輩為國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在烈士陵園,學生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默哀致敬。聆聽烈士們的英勇事跡后,學生們對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們將這種精神內(nèi)化為學習動力,在日常學習中更加勤奮努力。
(二)舉辦主題活動
學校舉辦了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競賽與展覽活動,如四月的紅色故事演講比賽、十月的紅色文化手抄報展覽等。在紅色故事演講比賽中,學生們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劉胡蘭在獄中堅貞不屈、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保護交通員等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贏得陣陣掌聲。通過參與演講比賽,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更在深入了解紅色故事的過程中,讓紅色精神在心中扎根。紅色文化手抄報展覽則充分展示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學生們通過查閱資料,精心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手抄報,其中包含了革命英雄的畫像、紅色經(jīng)典詩詞以及對紅色文化的解讀與感悟。這些手抄報不僅展示了學生的才華,更傳播了紅色文化,使更多的學生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四、推進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學校積極開展家校合作,共同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讓紅色文化在家庭中落地生根。
(一)邀請 “五老” 講學
學校借助家長開放日的契機,舉辦“五老”進校園活動,邀請老專家、老軍人等走進校園,講述革命故事,提升家長對紅色文化的認識與支持。在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學校邀請安居區(qū)“五老宣講團”成員冷定榮老專家作了題為“紅色文化與家庭教育”的講座。講座結(jié)束后,家長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交流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與不足。許多家長意識到,自己以往過度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他們紛紛表示,今后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家庭日常生活,通過講述紅色故事、觀看紅色影片等方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
(二)組織親子活動
學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親子紅色教育活動,如親子參訪紅色教育基地、共同參加紅色主題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增進了親子關(guān)系,還讓家長和孩子共同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在參觀過程中,家長們積極引導孩子思考革命先輩們的付出與犧牲,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們積極提問,與家長展開熱烈討論,在互動中加深了對紅色文化的理解?;顒咏Y(jié)束后,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份紅色文化學習心得,記錄此次難忘的經(jīng)歷和內(nèi)心的感悟,進一步鞏固紅色教育的成果。這種親子共同參與的教育方式,讓紅色文化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為學生的成長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學校始終堅守的初心與使命。學校依托當?shù)丶t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育人之路。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和家校合作等多種途徑,紅色文化在校園中逐步落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學生們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不僅獲取了豐富的知識,更培育了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展望未來,學校將持續(xù)深化紅色文化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