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只有全面分析各種影響因素,解讀幼兒積極情緒的建立情況,并有效融入調節(jié)方法與策略,才能夠改善他們在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這有助于幼兒形成開朗的性格,提高自我適應能力,掌握自我情緒識別與調控的方法,以及宣泄不良情緒的技巧等,從而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教師應進行更具有深度的教研和探究活動,在實踐中驗證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時學習新理念,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活動,以實現(xiàn)對幼兒的正向引導,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與感染,受益終身。
一、概述“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是指正面向上價值的情緒。它源于個體內外的刺激或事件滿足其需求,而產生的伴有愉快感受的情感體驗。常見的積極情緒包括:快樂、滿足、興趣、自豪、感激、自信、希望、歸屬感和愛等。
二、影響幼兒情緒調節(jié)的相關因素分析
在幼兒時期,基于情緒表現(xiàn)的分析過程,很多相關的因素需要被關注。筆者通過調研與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策略,旨在科學引導幼兒的積極情緒,讓幼兒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fā)生轉變,實現(xiàn)有益過渡。
(一)家庭環(huán)境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一個影響的因素。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行為模式、情緒狀態(tài),甚至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都可能會對幼兒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家庭環(huán)境穩(wěn)定、和諧且友好,幼兒往往能建立積極健康的情緒。反之,如果在家庭中充滿沖突或壓力,幼兒則可能表現(xiàn)出消極情緒。
(二)個體差異
幼兒之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每位幼兒都展現(xiàn)出獨特的性格特點。他們從小所接觸到的事物各不相同,這會影響他們對于一些情緒的認知體驗或表現(xiàn)方式。因此,在解析影響幼兒情緒表現(xiàn)的重要因素時,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受到他人的影響,不自覺地模仿他人,有的幼兒擁有相對較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而有的幼兒則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三)教育過程
從客觀角度分析,不同的教育過程,會對幼兒的情緒表現(xiàn)產生影響。特別是很多教育活動本身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塑造幼兒對情緒的認知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因此,在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應關注幼兒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深入了解他們的情緒表現(xiàn),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教育策略,在正向引導下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三、大班幼兒入園環(huán)節(jié)積極情緒調節(jié)策略探究
(一)融入不同的繪本故事,促進幼兒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提升
幼兒時期是兒童情感萌發(fā)的關鍵階段,如果缺乏正向引導,幼兒可能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從而影響其未來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辨別、分析調節(jié)能力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幼兒正確處理自己的消極情緒,引導他們朝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發(fā)展。在此背景下,融入故事情節(jié)的教育活動是一種重要途徑,有助于幼兒解讀感情狀態(tài),在有效思考、探討以及辨別的過程中積極轉化情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故事中豐富巧妙的情節(jié),可以傳達深刻的啟示,幫助幼兒正確應對和感知自己的情緒、他人的情緒,從而進行有效調節(jié)。同時,幼兒可以通過成功角色的行為辨別和對話來進行感知。例如,在“情緒大偵探”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在閱讀和感知的基礎上,描述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情緒,并張貼在情緒測量表上,從而使學生學會更多的情緒調節(jié)方法。
以《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繪本閱讀活動為例。教師引入此繪本,旨在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用科學的方法引導他們表達情緒、發(fā)泄情緒。教師通過精彩故事活動,讓幼兒體會高興與傷心的不同心情,學會關心他人、與朋友一起分享美好的事物等。具體活動設計如下:觀察繪本插圖,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恐龍阿古力變成噴火龍的過程;知道生氣會影響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理解情緒需要自我調節(jié);嘗試用圖畫、符號、語言等多種方式,表達化解生氣的方法?;顒又仉y點在于,根據插圖提供的信息描述、推測故事情節(jié)、理解“生氣”的破壞性、形成情緒管理意識、初步掌握一些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如,深呼吸、去戶外、傾訴等。教師可以讓幼兒在不開心的時候嘗試這些方法,從而趕走壞情緒,變得開心起來。
(二)突出游戲的價值,強化幼兒的情緒調節(jié)意識
在特定的活動情境中,幼兒的情緒調節(jié)和情感表達更容易受到影響,這有助于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實現(xiàn)進階與發(fā)展。很多研究表明,游戲對幼兒而言是一種更為巧妙的成長途徑,可以讓他們在一個正向、積極的環(huán)境中獲得成長?;诖?,教師可以圍繞教育核心目標與導向,開展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游戲的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物質層面,更可以融入人際交往,促使幼兒在社會領域得到有意義的發(fā)展,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在特定的主題內容或者行動規(guī)則下,幼兒能夠自然而然地調節(jié)情緒,或控制情緒。
教師可以經常開展“娃娃家”“商場”“小兔乖乖”等游戲活動,讓幼兒在集體活動中,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游戲,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積極體驗與感受,使其在協(xié)商與互助中收獲成就感與滿足感。在游戲中,幼兒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現(xiàn)實生活的縮影,教師應引導幼兒通過分析角色特征,參與游戲設計,并在實踐中學會一些行為準則。
以大班角色扮演游戲為例。在游戲中,扮演交通警察的幼兒會堅守崗位,指揮交通;扮演行人或司機的幼兒會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扮演“媽媽”的幼兒會在模擬的家庭環(huán)境中照顧“寶寶”、準備飯菜、整理房間、輔導作業(yè)等;扮演“爸爸”的幼兒會外出“工作”等。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學會如何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并且在行為上有所體現(xiàn),從而獲得更加積極的情感體驗,學會有效控制或者表達自己的情緒。此類游戲的開展能夠滿足幼兒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愿望,通過將想象與現(xiàn)實相融合,可以體驗不同的角色情感。同時,游戲給予幼兒豐富的體驗,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都有助于幼兒宣泄情感、緩解心理緊張,形成自我調節(jié)機制,這對大班幼兒每日入園的情緒引導尤為有益。
(三)積極評價,培養(yǎng)幼兒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
莎士比亞曾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睂τ變旱陌l(fā)展而言,正向評價能夠對他們的情感產生積極影響,反之,則會使育兒效果功虧一簣。在幼兒教育中,教師、父母的言語和行為,更能夠觸動幼兒的心靈。幼兒對于情緒的理解與他們的生活認知、社會認知息息相關,幼兒對他人的情緒反應與推測,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诖耍谠u價過程中,教師應攜手家長完善評價體制,鼓勵幼兒建立一定的自我評價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短板,建立情感自信,在遇到問題時自然而然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同時,教師也需做到真正愛護每一個幼兒,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在日常中注意言行舉止,公平公正地對待幼兒,以積極的態(tài)度肯定幼兒,提升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產生一定的自我價值感和榮譽感,使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調節(jié)情緒。
以“本周明星”談話活動為例。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基本能準確地評述自己這周的表現(xiàn),哪些事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正。幼兒通過參與談話活動,初步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堅信隨著自己的長大,會越來越能干,甚至將短處變成長處。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幼兒建立自我價值感,從而融入情感調節(jié)的范疇,具備更加明確的動機,形成健康人格。同時,教師應引導幼兒將這些積極的行為轉化為主動調節(jié)情緒的活力源泉。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聯(lián)合家長,讓家長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給予幼兒有效評價,鼓勵家長發(fā)現(xiàn)幼兒的各種優(yōu)秀行為,并給予贊美與表揚,讓幼兒在得到認可的同時,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積極情緒,正確應對各種問題和困難。
(四)在活動中辨別情緒,參與記錄與調節(jié)
在幼兒情緒教育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準確辨別并記錄自己的情緒,這有助于他們有針對性地改善情緒,從而探索更多有意義的情緒調節(jié)方法。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以幼兒為中心,引導幼兒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逐步優(yōu)化情緒調節(jié)方法,建立對情緒臉譜的認識,有效感知自身、他人的情緒變化,能夠促進他們的成長,并明確情緒、情感對于健康的影響。因此,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如“情緒溫度計”,引導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探索感知,圍繞不同的情緒變化,靈活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
以“情緒溫度計”活動為例。教師設計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參與中認識到人的情緒會隨著情境變化而變化,并學會使用“情緒溫度計”記錄自己的情緒,理解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的重要性。活動所需準備包括:可調式情緒溫度計、情緒臉譜圖片、《幼兒畫冊》、蠟筆、鉛筆等。首先,教師通過播放《快樂舞》和《小熊的葬禮》的音樂,讓幼兒直觀感受自己情緒的變化。其次,教師展示不同的情緒臉譜,并引導幼兒認識興奮、高興、傷心等情緒狀態(tài),鼓勵幼兒分享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情緒。如,溫度高表示高興、快樂,溫度低表示不高興、傷心等。再次,教師邀請某個幼兒上前親自操作“情緒溫度計”,讓其他幼兒猜測他的情緒是高興還是傷心。最后,在提問和記錄環(huán)節(jié),教師引導幼兒了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要求他們在情緒日記上記錄自己一周的情緒,統(tǒng)計興奮、高興、憤怒、傷心各有幾天,并與同伴、家長、老師分享,分析出現(xiàn)壞情緒的原因,積極探索保持好情緒的方法。
(五)巧設“情緒樹洞”活動,排解消極情緒
對于幼兒而言,在真實的體驗中積極表達情感,或者分享自己的煩惱與困擾,才能讓教師或家長及時了解其需求。在不同程度的自我表現(xiàn)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正確地發(fā)泄情緒,能夠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成長,有效改善幼兒的意志,陶冶他們的情操。在信賴他人的基礎上,幼兒能學會不同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認識到積極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針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情緒樹洞”活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從正向角度引導幼兒,使他們的互動變得更加深入,學會從自身遇到的各種問題出發(fā),積極分享并表達消極情緒,同時探索更多有意義的解決策略。這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并應對不良情緒的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排解消極情緒,助力幼兒的多維度成長。
以“情緒樹洞”活動為例。教師為了讓幼兒表達自己心中的煩惱,掌握排解消極情緒的小竅門,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此活動。首先,教師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寫一封信,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教師可以幫助他們配上文字說明,并詢問:“你希望你的小煩惱被解答嗎?你希望誰幫你解答小煩惱呢?”其次,教師讓幼兒將自己的“小煩惱”信件投入“樹洞”中,并簡要說明后續(xù)安排,鼓勵幼兒耐心等待回信。最后,教師將信分享給家長,請家長參與此次互動活動,幫助幼兒解決煩惱,增進親子關系。同時,鼓勵幼兒相互幫助,為有煩惱的小伙伴回信。此外,教師可以進一步延伸活動,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利用微信小程序,將幼兒的信件編號并采用抽簽的形式,請家長抽一封信并寫一封回信,投入幼兒園的信箱。同時,在語言區(qū)設置小樹洞,幼兒既可以投入自己的“小煩惱”信件,也可以取出一封信件,參與回信,從而形成良好的互助的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積極情緒的建立和情感調解方法的習得,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逐步積累。因此,整體性的教育活動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因此,教師應有針對性、創(chuàng)造性地嘗試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幫助幼兒轉化不良情緒。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持之以恒地探索與研究,通過實踐不斷驗證和完善教育方法,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實現(xiàn)對幼兒的積極情緒引導,讓幼兒明確情緒、情感對于健康的影響,強化他們的情緒調節(jié)意識,在特定的主題內容中教授情緒調節(jié)的方法等,助力幼兒健康成長,培養(yǎng)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使他們產生積極行為,正確應對各種問題和困難,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