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篩選出適宜海南櫻桃番茄砧木育苗的基質(zhì)配方,本研究以海茄砧1 號為試材,將發(fā)酵好的牛糞、椰糠和商品育苗基質(zhì)按不同體積比配制成8 種基質(zhì)配方,以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對照(CK),研究不同育苗基質(zhì)的理化性狀及其對砧木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添加椰糠、牛糞的育苗基質(zhì)容重和通氣孔隙度均低于CK,而總孔隙度、持水孔隙度、pH 和電導率(EC)均高于CK;各處理的養(yǎng)分含量基本上高于CK,且達到極顯著差異。各處理的出苗率均超過90%,除T8 外均極顯著高于CK。隨著幼苗生長期的延長,株高和莖粗也隨著增大,且不同處理間存在較大差異,其中,T2 和T4 處理優(yōu)于其他處理。同時,添加椰糠、牛糞的育苗基質(zhì)(除T5、T6 外),還可提高砧木幼苗全株干鮮質(zhì)量、地上部、地下部干質(zhì)量和壯苗指數(shù),以T4 處理最好,壯苗指數(shù)達到0.106,顯著高于CK,較CK 提高36.05%。與CK 相比,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幼苗主根長影響不大,可促進根平均直徑、根表面積和根體積的提高,但根系活力卻極顯著降低。經(jīng)主成分綜合評價依次為T4gt;T3gt;T2gt;T6gt;T7gt;T5gt;T8gt;T1gt;CK。綜上所述,T4 處理對海茄砧1 號的育苗效果最好。
關(guān)鍵詞:育苗基質(zhì);砧木;幼苗生長;生理特性;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S663.9 文獻標志碼:A
櫻桃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var.cerasiforme A. Gray)又名圣女果、愛情果、小番茄和迷你番茄等[1-2]。因其口感好、風味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同時,櫻桃番茄也是海南省冬季北運瓜菜的優(yōu)勢作物之一,據(jù)海南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有關(guān)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23—2024 冬春季櫻桃番茄種植面積約4300 hm2,產(chǎn)區(qū)主要集中于陵水、昌江、澄邁和定安等市(縣)。櫻桃番茄已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經(jīng)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對海南省冬季北運瓜菜的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及促進全國菜籃子工程建設(shè)等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嫁接育苗是櫻桃番茄栽培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嫁接苗質(zhì)量的好壞對櫻桃番茄后期的種植管理和產(chǎn)量有很大影響[3],而砧木幼苗的培育更是櫻桃番茄嫁接育苗的基礎(chǔ)和重中之重。育苗基質(zhì)是幼苗根系生長的基礎(chǔ),其質(zhì)量的好壞對種苗的質(zhì)量影響巨大,是集約化育苗技術(shù)中的關(guān)鍵[4]。馮雪鋒等[5]研究結(jié)果表明牛糞∶花生殼∶蛭石∶通用基質(zhì)(成分為河沙、珍珠巖、竹削)為2∶2∶4∶2基質(zhì)配方,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長,長勢最強,其株高、莖粗、地上地下部干鮮質(zhì)量最好,壯苗指數(shù)、出苗率最高,可用作番茄育苗基質(zhì)。張爽等[6]研究結(jié)果表明番茄育苗基質(zhì)壯苗指數(shù)的最佳配比(體積分數(shù))為玉米秸稈55.61%、有機肥24.39%、馬鈴薯渣1.20%、田園土18.80%,該配比條件下壯苗指數(shù)為0.12281。牛先前等[7]以珍珠巖、河沙、草炭土、椰槺、翠筠靚土等為材料,以田園土為對照,測定了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質(zhì)對番茄出芽率及生長指標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珍珠巖∶椰糠∶草炭土為1∶1∶6 以及河沙∶草炭土為1∶6 作為基質(zhì)有利于番茄苗的培育。鄒宜靜等[8]比較了3 種杭州市育苗中心常用商品育苗基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指標,綜合評價其對番茄、茄子苗期長勢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金色3 號是茄果類育苗較理想的商品基質(zhì)。
然而,不同作物的育苗受基質(zhì)種類、育苗季節(jié)、區(qū)域溫度與濕度等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基質(zhì)配方是否合理是培育壯苗的關(guān)鍵所在[9]。本研究以發(fā)酵的牛糞、椰糠和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原料,通過不同的配比,開展育苗基質(zhì)的理化性狀及其對砧木幼苗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研究,旨在篩選出適宜海南櫻桃番茄砧木培育的基質(zhì)配方,促進海南省櫻桃番茄育苗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的櫻桃番茄砧木品種為海茄砧1 號,由海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自主選育。育苗基質(zhì)為商品育苗基質(zhì),由山東綠珠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椰糠來源于海南文昌騰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牛糞購自當?shù)剞r(nóng)戶。經(jīng)充分發(fā)酵腐熟后的理化性質(zhì)和養(yǎng)分含量分別為椰糠容重0.03 g/cm3 , 總孔隙度79.94% , 持水孔隙度70.34%,通氣孔隙度9.60%,pH 6.20,電導率(EC)2.14 mS/cm,全氮8.22 g/kg,全磷1.76 g/kg,全鉀15.38 g/kg,堿解氮0.38 g/kg,有效磷42.87 mg/kg和速效鉀12.59 g/kg;牛糞容重0.57 g/cm3,總孔隙度95.17%,持水孔隙度78.09%,通氣孔隙度17.08%,pH 7.39,EC 值3.05 mS/cm,全氮19.75 g/kg,全磷12.10 g/kg,全鉀14.27 g/kg,堿解氮1.15 g/kg,有效磷612.19 mg/kg,速效鉀11.91 g/kg。
1.2 方法
1.2.1 試驗設(shè)計
試驗于2023 年10 月4 日—11月25 日在海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永發(fā)科研基地的育苗大棚內(nèi)進行。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shè)計,以商品育苗基質(zhì)、椰糠和牛糞為原料,按體積比進行復配,共設(shè)置8 個基質(zhì)配方:椰糠∶牛糞∶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1∶1∶8(T1);椰糠∶牛糞∶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2∶1∶7(T2);椰糠∶牛糞∶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1∶2∶7(T3);椰糠∶牛糞∶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3∶1∶6(T4);椰糠∶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5∶5(T5);椰糠∶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2∶8(T6);椰糠∶商品育苗基質(zhì)∶牛糞為6∶3∶1(T7);椰糠∶商品育苗基質(zhì)∶牛糞為6∶2∶2(T8);以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對照(CK)。選用60 孔的穴盤進行育苗,每個處理播種2 盤,重復3 次,苗期管理同常規(guī)管理。
1.2.2 項目測定
(1)基質(zhì)理化性狀的測定。根據(jù)試驗設(shè)計的基質(zhì)配方復配后,取適量基質(zhì)帶回實驗室,自然風干備用。然后參照郭世榮[10]的試驗方法測定復配基質(zhì)的容重、總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和通氣孔隙度。利用雷磁PHS-3E pH 計測定復配基質(zhì)的pH[11];利用雷磁DDBJ-350 電導率儀測定其EC 值[12];分別采用凱氏定氮法、NaOH 堿熔-鉬銻抗分光光度法、NaOH 熔融法、堿解擴散法、鉬銻抗比色法和乙酸銨浸提法測定復配基質(zhì)的全氮、全磷、全鉀、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13]。
(2)砧木幼苗出苗率的調(diào)查。砧木幼苗的發(fā)芽試驗參照《農(nóng)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 發(fā)芽試驗》(GB/T 3543.4)。當種子發(fā)芽以后,每天調(diào)查其發(fā)芽數(shù),直到14 d 為止,并計算出苗率,出苗率=全部發(fā)芽種子總數(shù)/總播種數(shù)×100%。
(3)砧木幼苗生長指標的測定。種子發(fā)芽整齊后,每隔7 d 隨機抽取10 株幼苗,分別用直尺和游標卡尺測量其株高和莖粗,直到幼苗長至5~6 葉1 心時停止調(diào)查。并計算其生長速率和莖粗的增幅。生長速率=2 次測量的株高差/2 次測量間隔的天數(shù)。增幅=最后一次測量的莖粗-第一次測量的莖粗[14]。育苗期結(jié)束時,再隨機抽取10株幼苗,用電子天平測量植株的干鮮質(zhì)量[15],并計算根冠比和壯苗指數(shù)[16]。根冠比=地下部干質(zhì)量/地上部干質(zhì)量;壯苗指數(shù)=(莖粗/株高+地下部干質(zhì)量/地上部干質(zhì)量)×全株干質(zhì)量。利用LA-S植物圖像分析儀測量主根長、根平均直徑、根表面積和根體積[17]。
(4)砧木幼苗生理指標的測定。育苗結(jié)束時,采用TTC 染色法測定根系活力[18]。參照高俊鳳[19]的方法測定過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
1.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 2022 軟件對原始數(shù)據(jù)處理后,用DPS19.05 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guān)性分析和Duncan 新復極差法多重比較。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和綜合得分計算。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育苗基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及養(yǎng)分含量
2.1.1 不同育苗基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
從表1 中可見,不同配比育苗基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存在較大差異。添加椰糠、牛糞的育苗基質(zhì)容重和通氣孔隙度均低于商品育苗基質(zhì)(CK),而總孔隙度、持水孔隙度、pH 和EC 值則均高于CK。其中T4、T5 和T7 的容重極顯著低于CK 和T1、T3;T5 和T7 的容重極顯著低于T2、T4、T6 和T8;而T2 和T6 的容重則顯著低于CK,其他處理間則無顯著差異。各處理的總孔隙度為75.32%~94.79%,均極顯著高于CK;T3、T7 和T8 的總孔隙度極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T5 則極顯著高于T1、T2、T4 和T6;T2和T4 亦極顯著高于T1 和T6,其他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的持水孔隙度介于72.20%~90.48%之間,均極顯著高于CK;T3、T7 和T8 則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5 亦極顯著高于T1、T2、T4 和T6;T4 則極顯著高于T1、T2 和T6,而T2 則顯著高于T1 和T6。各處理的通氣孔隙度則極顯著低于CK;T2 則極顯著高于T5、T6 和T7,其他處理間無顯著差異。除T5 和T6 外,其他各處理的pH 亦極顯著高于CK;T6 則極顯著低于CK;T8的pH 最高,為6.38,極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T3 和T7 則極顯著高于剩余各處理;T1 和T2 也極顯著高于T4、T5 和T6;T4、T5 和T6 彼此間亦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他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EC 值最大的是T8,為3.31 mS/cm,極顯著高于CK 和其他各處理;其次為T7,亦極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CK 的EC 值最低,為0.66 mS/cm,極顯著低于各處理;除T2 和T4 處理的EC 值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他各處理間均存在極顯著差異。
2.1.2 不同育苗基質(zhì)的養(yǎng)分含量
試驗對各育苗基質(zhì)的養(yǎng)分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各處理的養(yǎng)分含量存在較大差異(表2)。其中全氮含量為10.39~13.84 g/kg,除T5 外,其他各處理均極顯著高于CK;T3 和T8 又極顯著高于剩余各處理;T1和T2 也極顯著高于T4~T7;而T4~T7 各處理間同樣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他處理間則無顯著差異。全磷含量介于2.15~6.79 g/kg 之間,除T5 極顯著低于CK 外,其他各處理均極顯著高于CK;T8的全磷含量最高,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其余各處理(除T3 和T7 無顯著差異外)彼此間亦存在極顯著差異。各處理的全鉀含量為11.13~13.95 g/kg,均極顯著高于CK,以T8 的含量最高,極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T3 和T7 也極顯著高于其余各處理;而T5 則顯著高于T6,其他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的堿解氮含量為0.53~1.20 g/kg,除T5 和T6 極顯著低于CK 外,其他處理均極顯著高于CK;堿解氮含量最高的是T8,極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其次為T3,極顯著高于剩余各處理;T2 和T4 亦極顯著高于T1 和T5~T7;同樣T5~T7 彼此間也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他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的有效磷含量為22.53~105.79 mg/kg,除T6 與CK 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處理與CK 以及各處理間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性水平。各處理的速效鉀含量為2.97~9.14 g/kg,均極顯著高于CK;以T8 的速效鉀含量最高,除T4 和T5 以及T1 和T2 處理間的差異未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他各處理間的差異則均極顯著;T1 和T2 的差異顯著,其他處理間則無顯著差異。
2.2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出苗的影響
由圖1 可見,各育苗基質(zhì)的出苗率均超過了90%。與常規(guī)育苗基質(zhì)(CK)相比,各育苗基質(zhì)均存在較大差異,除T8 顯著高于CK 外,其他處理則均極顯著高于CK。其中,T5 的出苗最高為99.73%,較CK 提高9.12%,其次為T1,為99.47%,較CK 提高8.83%;T8 的出苗率為94.97%,較CK提高3.90%,但顯著低于T3 和T7 外的其余處理。
2.3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生長的影響
2.3.1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株高的影響
從表3 可以看出,海茄砧1 號幼苗在生長過程中,同一生長期不同處理的株高存在較大差異,且各處理幼苗的株高隨著生長期的延長而升高。在10月16 日,與CK 相比,T1 和T4 的株高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 提高21.77%和18.09%,其他處理則與CK 差異不顯著。在10 月24 日,T1、T2和T4 的株高均極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 提高33.20%、38.59%和39.75%,剩余處理則與CK 無顯著差異。在10 月31 日,T1 的株高顯著高于CK,較CK 提高13.66%;T4 的株高則極顯著高于CK,較CK 提高18.50%;T5、T7 和T8 的株高則極顯著低于CK,分別較CK 降低21.36%、18.58%和24.81%;剩余處理與CK 間則無顯著差異。在11月7 日,與CK 相比,T1~T4 處理的株高均極顯著高于CK,而T5 處理的株高則極顯著低于CK,T6~T8 處理的株高則與CK 差異不顯著。在11 月14 日育苗期結(jié)束時,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 號幼苗株高的影響大小依次為T2gt;T4gt;T3gt;T1gt;T6gt;T8gt;CKgt;T5gt;T7。
從表3 中還可知,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號幼苗的生長速率有極顯著的影響。其中T1~T4的生長速率極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 提高15.54%、23.65%、22.97%和20.27%。其余各處理的生長速率則與CK 差異不顯著。T6 處理的生長速率顯著高于T5 和T7,T8 處理的生長速率顯著高于T7,其他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2.3.2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莖粗的影響
從表4 中可見,不同育苗基質(zhì)在同一測定時間內(nèi),對海茄砧1 號幼苗的莖粗有一定的影響,且莖粗隨著生育期的延長而增大。在10 月16 日,除T6 和T8的莖粗與CK 差異不顯著外,其余處理的莖粗與CK 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各處理對海茄砧1號幼苗莖粗的影響大小為T4gt;T1gt;T2gt;T7gt;T3gt;T5gt;T8gt;T6gt;CK。在10 月24 日,除T6 的莖粗與CK 不顯著外,其余各處理與CK 均達到顯著或極顯著差異,其中T2 和T4 的莖粗最大,較CK 高50.91%,極顯著高于T3、T5、T7 和T8;其次為T1 和T3 處理,分別較CK 高42.38%和35.98%,極顯著高于T5 和T8;T7 處理的莖粗也極顯著高于T5,其他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在10 月31 日,T1~T4 的莖粗均極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 高38.45%、42.78%、32.85%和53.07%;T7 處理的莖粗則顯著高于CK,較CK 高16.25%,T5、T6 和T8 的莖粗則與CK 的差異不顯著。各處理間的莖粗也存在一定的顯著性,其中T4 極顯著高于T3 和T7,顯著高于T1 和T3,T1、T2 和T3 極顯著高于T7 處理,其他處理間則無顯著性差異。在11 月7 日,T4 的莖粗極顯著高于CK 和T5,較CK 高18.65%;T1、T2 和T3 的莖粗極顯著高于T5,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 高11.04%、12.36%和13.13%;同時T2 和T3 亦顯著高于T7;T5 極顯著低于T6 和T8,顯著低于T7 和CK,其他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在11 月14 日,T2 處理的莖粗最大,極顯著高于T5,顯著高于CK和T6~T8 處理;其次為T3 和T4,極顯著高于T5,顯著高于T7 和CK;T1 和T8 顯著高于T5;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 號幼苗莖粗的影響大小為T2gt;T3gt;T4gt;T1gt;T8gt;T6gt;T7gt;CKgt;T5。
由表4 還可以看出,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 號幼苗莖粗的增幅也存在極顯著的影響。T2 和T3 的莖粗增幅極顯著高于T5,且T2 的莖粗增幅又顯著高于T7;T4 和T8 的莖粗增幅顯著高于T5,其他處理間則無顯著性差異。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 號幼苗莖粗的增幅影響大小為T2gt;T3gt;T4gt;T8gt;T1gt;T6gt;CKgt;T7gt;T5。
2.3.3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干鮮質(zhì)量、根冠比和壯苗指數(shù)的影響
從表5 中可知,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 號幼苗的干鮮質(zhì)量、根冠比和壯苗指數(shù)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T2、T3 和T4的全株鮮質(zhì)量均極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 增加42.22%、47.24%和41.59%;T3 處理又極顯著高于T1、T5~T7 處理,顯著高于T8 處理;T2 和T4 則極顯著高于T5~T7 處理,顯著高于T1 和T8 處理,其他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全株干質(zhì)量最大的是T4,極顯著高于CK 和T5~T7 處理,較CK 的全株干質(zhì)量高46.32%,顯著高于T8 處理;T2 和T3 處理則極顯著高于CK 和T5、T6,分別較CK 增加41.18%和40.44%,顯著高于T7 和T8;T1 極顯著高于T5,而T8 則顯著高于T5,其他處理間則無顯著差異。T2、T3 和T4 的地上部干質(zhì)量極顯著高于CK 和T5~T7,分別較CK 高43.70%、44.54%和47.06%,顯著高于T8;T1 的地上部干質(zhì)量極顯著高于T5,而T8 則顯著高于T5,其余處理間的差異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地下部干質(zhì)量以T4 最大,且極顯著高于T5,剩余處理間的差異不顯著。T5 處理的根冠比最大,極顯著高于T3,顯著高于T1 和T2;其次為T7 處理,顯著高于T1~T3 處理;T6 處理則顯著高于T2 和T3;CK 亦顯著高于T3,其他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壯苗指數(shù)最大的是T4 為0.106,極顯著高于T5,其余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
2.3.4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根系生長的影響
由表6 可見,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 號幼苗根系生長有顯著或極顯著的影響。主根長最長的是T1 為26.45 cm,顯著高于T3,其他處理的主根長則差異不大。根平均直徑為0.28~0.37 cm,其中T2~T5 極顯著高于T1,顯著高于CK,分別較CK高20.88%、20.88%、19.78%和19.78%,其余處理間則無顯著差異。根表面積最大的是T5 為27.25 cm2,極顯著高于T3、T6、T8 和CK,顯著高于T1;其次為T4,極顯著高于T8,顯著高于T6 和CK;T2 和T7 則顯著高于T8,其他處理間的差異不明顯。T4 處理的根體積極顯著高于T1、T8和CK,較CK 高79.27%,顯著高于T6;T5 則極顯著高于T1 和CK,較CK 高73.17%,顯著高于T6 和T8;T2、T3 和T7 亦極顯著高于T1 和CK,顯著高于T8,其余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4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
從表6 中可知,各育苗基質(zhì)的根系活力均低于CK,且差異極顯著,較CK 低28.01%~74.92%。其中T3 則極顯著高于T1、T2 和T6~T8,顯著高于T5;T4 則極顯著高于T1、T2 和T7,顯著高于T6;T5 極顯著高于T1 和T7,顯著高于T2;T8 則極顯著高于T1,顯著高于T7;T6 顯著高于T1 和T7,其他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如圖2 所示,各處理中海茄砧1 號幼苗葉片POD 活力最高的是T3,為1881.7 U/(g·min),其次為T4,為1789.2 U/(g·min),均極顯著高于CK 和其他處理;T1 的POD 活力最低為928.5 U/(g·min),極顯著低于除T5 外的其他各處理。SOD 總活性最高的是T5,為62.47 U/g,極顯著高于除CK 外的其他各處理,顯著高于CK,最低的是T8,為46.38 U/g,極顯著低于其他各處理, 總活性大小依次為T5gt;CKgt;T6gt;T4gt;T3gt;T7gt;T1gt;T2gt;T8。各處理中PRO含量最高的是T6,為64.96 μg/g,極顯著高于其余處理,較CK 高14.36%,其次為CK 和T2,分別為56.80 μg/g 和56.62 μg/g,極顯著高于剩余處理,最低的是T8,為14.10 μg/g,極顯著低于其他各處理。各處理中MDA 含量的高低為T2gt;T1gt;T6gt;T3gt;T4gt;T5gt;T8gt;CKgt;T7,其中T2 的MDA含量為7.57 mg/g,極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其次為T1 為6.40 mg/g,極顯著高于剩余各處理;T7的MDA 含量最低,為3.63 mg/g,極顯著低于T6,而與其余各處理則差異不顯著。
2.5 各指標的相關(guān)性分析
各育苗基質(zhì)理化性狀與海茄砧1 號幼苗生長及生理指標的相關(guān)性見表7。其中基質(zhì)的容重與幼苗的根表面積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與根冠比呈顯著負相關(guān)??偪紫抖扰c持水孔隙度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且二者均與EC 值呈顯著正相關(guān),但與通氣孔隙度、PRO 含量呈顯著負相關(guān),而通氣孔隙度與出苗率呈顯著負相關(guān)?;|(zhì)的pH 與EC 值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SOD 總活性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而EC 值與SOD 總活性、PRO 含量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幼苗的株高與莖粗、全株干鮮質(zhì)量以及地上部干質(zhì)量彼此間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且均與根冠比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地下部干質(zhì)量與莖粗、全株干鮮質(zhì)量以及地上部干質(zhì)量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而壯苗指數(shù)則與全株干質(zhì)量和地下部干質(zhì)量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莖粗、全株鮮質(zhì)量、地上部干質(zhì)量呈顯著正相關(guān)。根體積與根平均直徑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與根表面積呈顯著正相關(guān)。
2.6 不同育苗基質(zhì)應用效果的綜合性評價
為探究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海茄砧1 號應用效果的影響,育苗結(jié)束期,對各處理幼苗的17 個生長、生理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共有5 個,累計貢獻率達到92.44%。從表8 中可知,第1 主成分的特征值為7.63,方差貢獻率為44.89%,主要因子包括株高、莖粗、全株干鮮質(zhì)量、地上部干質(zhì)量、地下部干質(zhì)量、根冠比、壯苗指數(shù)、主根長和SOD 總活性。第2 主成分的特征值為3.12,方差貢獻率為18.34%,包含的主要因子分別為出苗率、根平均直徑、根表面積和根體積。第3 主成分的特征值為2.51,方差貢獻率為14.76%,主要包括出苗率、根系活力和POD活力。第4 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39,方差貢獻率為8.18%,地下部干質(zhì)量和壯苗指數(shù)為主要因子。第5 主成分的特征值為1.07,方差貢獻率為6.27%,主要因子為PRO 含量。從表9 中可見,排名前3 的育苗基質(zhì)處理是T4、T3 和T2,綜合得分分別為0.969、0.606 和0.570,說明T2~T4 3 個育苗基質(zhì)配比綜合表現(xiàn)優(yōu)良,適宜海茄砧1 號幼苗的培育,其中T4 的效果最佳。
3 討論
基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對蔬菜作物幼苗的生長發(fā)育有著重要作用[20]。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將腐熟的椰糠、牛糞和商品育苗基質(zhì)按一定比例混配后,各處理的容重、總孔隙度、pH、EC 值、全氮、全鉀和有效磷含量等指標基本均在育苗基質(zhì)的理想值范圍內(nèi),理化性質(zhì)較適宜。且添加椰糠或牛糞的育苗基質(zhì)容重較CK 基本呈現(xiàn)變小的趨勢,而持水孔隙度呈現(xiàn)變大的趨勢,這與徐達等[21]和魏一苗[12]的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可能與基質(zhì)的種類及配比不同有關(guān)。添加椰糠或牛糞的育苗基質(zhì)的pH和EC 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與王保平等[14]和張穎等[22]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但大多數(shù)處理的pH仍低于作物生長適宜的范圍5.8~7.0[23],這可能是因為商品育苗基質(zhì)過酸,配比不合理導致。添加椰糠或牛糞的育苗基質(zhì)的全氮、全磷和堿解氮含量有差異,主要是因為椰糠的全氮、全磷、堿解氮含量均低于CK,而牛糞的全氮、全磷和堿解氮含量則均高于CK,混配比例不同所致。各處理的全鉀、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均高于CK,這是因為椰糠和牛糞的全鉀、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均高于CK。
株高和莖粗是直觀反映幼苗生長健康狀況的形態(tài)學指標,也能體現(xiàn)育苗基質(zhì)是否適合幼苗生長需求[14, 24]。本研究表明,株高和莖粗均隨著育苗天數(shù)的延長而增大,但生長速率和莖粗增幅均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這與劉衍晨等[25]和賈湘璐等[17]的報道一致。育苗結(jié)束期,各處理的株高和莖粗均存在較大差異,其中T2~T4 極顯著高于CK,說明育苗基質(zhì)混配合理,養(yǎng)分含量適宜,能促進砧木幼苗的生長發(fā)育,達到壯苗培育的目的。
根冠比主要反映幼苗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質(zhì)積累的比例,而壯苗指數(shù)則是評判幼苗素質(zhì)的指標,數(shù)值越大,幼苗越健壯[26]。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T5 和T7 的根冠比較其他處理大,說明其根系生長較好。壯苗指數(shù)以T4 處理最大,顯著高于CK,說明適當添加椰糠和牛糞,有利于促進砧木幼苗干物質(zhì)的積累,提高幼苗質(zhì)量[12, 27]。
根系是植株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重要器官,而根系活力則反映幼苗根系的生長狀態(tài)[28]。研究結(jié)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的主根長影響不大,但根平均直徑、根表面積、根體積和根系活力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適當增加椰糠或牛糞可促進根平均直徑、根表面積和根體積,但根系活力則明顯降低。這與劉衍晨等[25]的結(jié)果不一致,可能由于復配育苗基質(zhì)的通氣孔隙度均較小,而持水孔隙度均較大,氣水比(基質(zhì)的大小孔隙比)均小于育苗基質(zhì)的理想值,影響了根系的正常呼吸[29],導致根系活力明顯低于對照處理。
POD、SOD 和PRO 決定了植物生理狀況和對逆境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是一種重要的植物逆境保護指標[17]。其中,POD 活性最高的是T3,其次為T4,二者均極顯著高于CK,而T1 的活性最低。說明T3 和T4 能很好地抵御外部環(huán)境脅迫,有利于砧木幼苗生長。SOD 總活性最低的是T8,其次是T2,均極顯著低于CK,而T5 的SOD 總活性最高,顯著高于CK,說明T8 處理配比不合理,不利于幼苗生長。PRO 是反映幼苗抗逆性的一個生理指標,抗逆性越強的處理,其含量越高。本研究中PRO 含量最高的是T6,極顯著高于CK;其次為CK,極顯著高于除T2 外的其他處理,最低的亦是T8,說明T8 的抗逆性水平較低。MDA是反映機體抗氧化潛在能力的重要參數(shù),可以反映機體脂質(zhì)過氧化速率和強度,也能間接反映組織過氧化損傷程度[19]。其含量越高,說明其氧化損傷程度越大。該研究中T2 的MDA 含量最高,其次為T1,二者均極顯著高于CK,說明這2 個基質(zhì)配方不太適宜砧木幼苗的培育。
相關(guān)性分析表明,不同育苗基質(zhì)的理化性質(zhì)、幼苗生長指標和生理指標間均呈不同程度的相關(guān)性,且部分性狀間的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添加椰糠或牛糞的育苗基質(zhì),其總孔隙度、持水孔隙度、pH 和EC 值均有所升高,而容重和通氣孔隙度則有所降低,說明為適合砧木幼苗健康生長,椰糠或牛糞需添加適宜。
根據(jù)主成分法,綜合評判了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砧木幼苗生長、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等指標的影響。根據(jù)主成分綜合得分排名,依次為T4gt;T3gt;T2gt;T6gt;T7gt;T5gt;T8gt;T1gt;CK。綜上所述,在復配的8 個育苗基質(zhì)中,T4 (椰糠∶牛糞∶商品育苗基質(zhì)為3∶1∶6)的育苗效果最佳,為海南省櫻桃番茄砧木幼苗的培育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田華, 汪金萍, 王遠. 圣女果品質(zhì)特征及檢測技術(shù)研究進展[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8, 39(11): 204-209.
TIAN H, WANG J P, WANG Y. Research progress on qualitydetection of cherry tomatoes[J].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8, 39(11): 204-209. (in Chinese)
[2] 伍壯生, 李雪嶠, 吳月燕, 王小娟, 高芳華. 海南櫻桃番茄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發(fā)展瓶頸分析[J]. 中國蔬菜, 2018(5): 98-100.
WU Z S, LI X Q, WU Y Y, WANG X J, GAO F H. Analysison cherry tomato prod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bottleneckin Hainan[J]. China Vegetables, 2018(5): 98-100. (inChinese)
[3] 劉明池, 季延海, 武占會, 何偉明.我國蔬菜育苗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蔬菜, 2018(11): 1-7.
LIU M C, JI Y H, WU Z H, HE W M. China?s vegetableseedling industr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J]. ChinaVegetables, 2018(11): 1-7. (in Chinese)
[4] 段譽, 裴希謙, 田靖, 趙維林, 趙朔陽, 王志偉.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辣椒幼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 寒旱農(nóng)業(yè)科學, 2023,2(11): 1051-1055.
DUAN Y, PEI X Q, TIAN J, ZHAO W L, ZHAO S Y,WANG Z W. Effects of seedling substrates on the growthand development of chili seedlings[J]. Journal of Cold-Arid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 2(11): 1051-1055. (in Chinese)
[5] 馮雪鋒, 許雷, 張夢恩, 劉慧聰, 張志芳. 不同配比育苗基質(zhì)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J]. 農(nóng)業(yè)研究與應用, 2021,34(4): 73-78.
FENG X F, XU L, ZHANG M E, LIU H C, ZHANG Z F.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proportions on tomato seedlingsgrowth[J].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21,34(4): 73-78. (in Chinese)
[6] 張爽, 鄭安旺, 劉濤, 晏磊.以玉米秸稈為主料的番茄育苗基質(zhì)配方優(yōu)化[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23, 51(19): 138-145.
ZHANG X, ZHENG A W, LIU T, YAN L. Optimization oftomato seedling substrate formulation using corn stover asthe main material[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51(19): 138-145. (in Chinese)
[7] 牛先前, 林秀香, 鄭濤, 許茹, 陳振東. 不同育苗基質(zhì)對番茄出芽率及生長指標的影響[J]. 農(nóng)業(yè)研究與應用, 2020,33(6): 12-16.
NIU X Q, LIN X X, ZHENG T, XU R, CHEN Z D. Effectsof different seedling media on germination rate and growthindex of tomato[J].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2020, 33(6): 12-16. (in Chinese)
[8] 鄒宜靜, 王光鋒, 任國華, 顏韶兵, 朱徐燕, 黃凱美. 不同商品基質(zhì)對番茄和茄子育苗的影響[J].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9, 60(10): 1830-1832, 1836.
ZOU Y J, WANG G F, REN G H, YAN S B, ZHU X Y,HUANG K M. Effects of different commercial substrates ontomato and eggplant seedling[J].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Sciences, 2019, 60(10): 1830-1832, 1836. (in Chinese)
[9] 徐昱松, 宮彬彬, 吳曉蕾, 李敬蕊, 高洪波. 育苗基質(zhì)噴施海藻肥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J].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22, 45(4): 32-36.
XU Y S, GONG B B, WU X L, LI J R, GAO H B. Effects ofspraying seaweed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of tomato seedings[J].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45(4): 32-36. (in Chinese)
[10] 郭世榮. 無土栽培學[M].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2011.GUO S R. Soilless culture[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Publishing House, 2011. (in Chinese)
[11] 魯如坤. 土壤農(nóng)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出版社, 2000.
LU R K. Soil agr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M]. 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0. (inChinese)
[12] 魏一苗. 不同廢棄物基質(zhì)化對黃瓜育苗應用效果探究[D].武漢: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23.
WEI Y M.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waste substratesin cucumber seedling cultivation[D]. Wuhan: Huazho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3. (in Chinese)
[13] 鮑士旦. 土壤農(nóng)化分析[M].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 2007.
BAO S D. Soil agrochemical analysis[M]. Beijing: ChinaAgricultural Publishing House, 2007. (in Chinese)
[14] 王保平, 周靜, 史向遠, 李欣欣, 王秀紅, 董曉燕. 不同配比杏鮑菇渣基質(zhì)對西瓜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北方園藝, 2021(21): 8-15.
WANG B P, ZHOU J, SHI X Y, LI X X, WANG X H,DONG X Y.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Pleurotuseryngii residue substrates on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 of watermelon[J]. Northern Horticulture,2021(21): 8-15. (in Chinese)
[15] 吳海風. 不同物料配比基質(zhì)對番茄和茄子幼苗生長及養(yǎng)分積累的影響[D]. 哈爾濱: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 2023.
WU H F. Effects of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material ratioson the growth and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tomato and eggplantseedlings[D]. Harb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3. (in Chinese)
[16] 何亞飛, 季延海, 張彥萍, 武占會, 劉明池. 不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穴盤茄子幼苗生長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7, 33(31): 46-53.
HE Y F, JI Y H, ZHANG Y P, WU Z H, LIU M C. Effectsof 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eggplant growth ofplug seedling[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7,33(31): 46-53. (in Chinese)
[17] 賈湘璐, 歐陽子龍, 劉佳哲, 樊東函, 滕維超, 石景忠, 劉秀. 不同基質(zhì)對紅海欖幼苗生長生理特性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24, 40(8): 21-29.
JIA X L, OUYANG Z L, LIU J Z, FAN D H, TENG W C,SHI J Z, LIU X.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growth and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hizophora stylosa seedlings[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24, 40(8):21-29. (in Chinese)
[18] LIU Y, ZHANG J. Lanthanum promotes Bahia grass (Paspalumnotatum) roots growth by improving root activity,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J]. Plants, 2022, 11(3): 382.
[19] 高俊鳳. 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GAO J F. Plant physiology lab guide[M]. Beijing: HigherEducation Press, 2006. (in Chinese)
[20] 王攀磊, 郭玉蓉, 李向東, 姚照兵, 潘艷華. 多種原料基質(zhì)配方的多元分析方法應用研究[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9,32(11): 2652-2660.
WANG P L, GUO Y R, LI X D, YAO Z B, PAN Y H. Application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 on substrate formulationcontaining various components[J]. Southwest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 32(11):2652-2660. (in Chinese)
[21] 徐達, 閆航, 胡佳未, 張金鑫, 王軍偉, 黃科. 育苗基質(zhì)配比及育苗方式對辣椒成苗的影響[J]. 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23, 45(6): 1370-1384.
XU D, YAN H, HU J W, ZHANG J X, WANG J W,HUANG K. Effect of seedling substrate ratio and seedlingraising method on pepper seedling[J]. Acta agriculturae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2023, 45(6): 1370-1384.(in Chinese)
[22] 張穎, 牟森, 張金梅, 白雪, 王虹. 不同配比菇渣基質(zhì)對黃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 北方園藝, 2019(11): 1-5.
ZHANG Y, MOU S, ZHANG J M, BAI X, WANG H. Effectof different ratio of mushroom residue mixture on the cucumberyield and quality[J]. Northern Horticulture, 2019(11):1-5. (in Chinese)
[23] 郭世榮. 固體栽培基質(zhì)研究、開發(fā)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05, 21(增刊1): 1-4.
GUO S R. Research progress, current exploitations and developingtrends of solid cultivation medium[J]. Transactions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5,21(Suppl. 1): 1-4. (in Chinese)
[24] 趙江濤, 李曉峰, 李航, 徐睿忞. 可溶性糖在高等植物代謝調(diào)節(jié)中的生理作用[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06, 34(24):6423-6425, 6427.
ZHAO J T, LI X F, LI H, XU R W. Research on the role ofthe soluble sugar in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metabolismin higher plant[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6, 34(24): 6423-6425, 6427. (in Chinese)
[25] 劉衍晨, 劉志剛, 白新慧, 喬鵬, 徐誠, 白慧敏, 張娟. 蛭石復混基質(zhì)對辣椒育苗的影響[J]. 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 2023,60(5): 1190-1199.
LIU Y C, LIU Z G, BAI X H, QIAO P, XU C, BAI H M,ZHANG J. The effect of vermiculite compound matrix onpepper seedling cultivation[J].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3, 60(5): 1190-1199. (in Chinese)
[26] 張穎. 不同基質(zhì)配比對容器大葉女貞苗生長與生理指標影響的研究[D]. 鄭州: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ZHANG Y. Studies on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a on growthan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of Ligustrum lucidum Ait.container seedlings[D]. Zhengzhou: Hen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 2012. (in Chinese)
[27] 楊延杰, 趙康, 陳寧, 林多. 不同基質(zhì)理化性狀對春季番茄幼苗生長及根系形態(tài)的影響[J]. 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 2013,22(7): 125-131.
YANG Y J, ZHAO K, CHEN N, LIN D. Effect of differentsubstrat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n growth and rootmorphology of tomato plug-seedling in spring[J]. Acta Agriculturae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13, 22(7): 125-131.(in Chinese)
[28] 石玉, 曹森, 劉嘉興, 陳志杰, 張毅. 不同基質(zhì)配比對番茄幼苗生長的影響[J].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 2019, 60(7):1129-1134.
SHI Y, CAO S, LIU J X, CHEN Z J, ZHANG Y. Effects ofdifferent substrate ratios on the growth of tomato seedlings[J].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2019, 60(7):1129-1134. (in Chinese)
[29] 王新右. 蔬菜栽培與基質(zhì)理化性狀的關(guān)系探討[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 2018(13): 76-77.
WANG X Y. 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ubstrate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vegetable cultivation[J].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13):76-77. (in Chinese)
基金項目 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No. ZDKJ2021005);國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shù)體系項目(No. CARS-23-G55);海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No. HAAS2023TDY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