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lián),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鐚W科主題學習是指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大環(huán)境下,立足某門學科來主動跨界,實現(xiàn)課程間的主動關聯(lián),使學生主動參與解決根據(jù)主題產(chǎn)生的有情境性的復雜問題,圍繞問題的解決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
我校規(guī)劃學科融合,構建主題體系,形成相關主題學習,實施相關活動,優(yōu)化評價機制。本課題將開展打破學校圍墻、跨越學科邊界、打通教材與生活的教與學的活動,在方案背景下,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探索和實踐。我校主要從兩大課程框架出發(fā),橫向以五大體系十大主題整合十二門學科進行跨學科學習,縱向以六大主題貫穿六個年級,從三個維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五大綜合思維能力。
一、指向綜合思維培養(yǎng)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實施的意義
(一)是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的施行,強化了學科內知識整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指引未來義務教育方向的一項重大課題。方案中明確提出: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二)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思維找到了有效路徑
我校的實踐研究打破學科壁壘,強化各學科協(xié)同育人,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拓寬學習視野,增強學習興趣,加強團隊合作,完成挑戰(zhàn)性任務。同時,跨學科主題學習鼓勵學生嘗試新創(chuàng)意,探索新知識和新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關鍵能力。
(三)創(chuàng)新了育人方式
我??鐚W科主題學習的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具有綜合思維能力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綜合化及習得的知識結構化和系統(tǒng)化,使其形成整體的學習意識和生活意識,從而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全面認識、適應和改造現(xiàn)實世界,進而推動育人方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二、以培養(yǎng)綜合思維為核心構建跨學科課程框架
我校整合設計了以培養(yǎng)綜合思維為核心的“歡溪五潤”和“婁江六卓”兩大課程框架,這一課程框架以五育并舉作為實施的基礎理論,著力開發(fā)主題清晰、內容豐富、梯度合理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內容。
(一)五育融合,鏈接各學科
我校在保障國家課程實施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個體發(fā)展需求,充分挖掘學校的獨特資源,構建“潤德”“潤智”“潤體”“潤美”“潤勞”五大體系的“歡溪五潤”特色課程框架,著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上下功夫。(見圖2)
各年級在“歡溪五潤”的課程框架下,根據(jù)十大主題“明德至善”“親子共育”“親近母語”“數(shù)學思維”“滋養(yǎng)心靈”“健身美體”“婁江六藝”“2+N”“勞動養(yǎng)成”“科學創(chuàng)造”的內容和特點,尋找與各年級學科教材的結合點,鏈接各學科的知識點,設計與之相應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社團活動和課外實踐等。
(二)全方位育人,貫穿全學段
我校原來初步構建了“全人課程”,以“全人課程”為基礎設計了“婁江六卓”課程框架。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婁江六卓”對小學六年的主題進行了整體設計,形成了一至六年級逐級遞進的六個主題,即生命、生活、藝術、科學、國學、國際六大板塊。在這樣的課程意蘊中,起點處是每一個學生,關懷的是婁江每一個學生的各種可能性,促進學生綜合思維的發(fā)展。
這一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框架的設計,一是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教育最重要的邏輯起點就是教師的發(fā)展,也就是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讓師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二是改變了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通過教師組織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帶動學生的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三是改變了學校的發(fā)展模式,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實踐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模式。四是改變了教育的科研范式,落實新課標的重要理念。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實踐是一種行動科研,倡導的是行動的研究,倡導的是校本的研究。
三、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提升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在跨學科主題學習過程中,學生面對真實的生活情境或者問題情境,整合各學科相關的知識,完成具體的學習活動任務,經(jīng)歷深入的合作探究,從而增強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和環(huán)境綜合為三個維度,從多角度、多維度全面且深入地思考問題。
(一)自主研發(fā),設置主題鏈
在“親近母語”這一主題下,我們設置了六個年級的主題對應生命、生活、藝術、科學、國學、國際六大板塊。(見表1)
(二)明確任務,實施跨學科研究
基于跨學科學習的C-POTE模型,以“概念群→問題鏈→目標層→任務簇→證據(jù)集”為紐帶(見圖3),合理地安排主題下的內容、問題、目標、任務和評價,以幫助教師明確跨學科主題學習“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根據(jù)以上模型,提取出如圖4關系。
以四年級“科學與語言”主題為例子,主題內涵的要求是:了解身邊的動植物,學會觀察身邊的動植物;用文字把觀察所得描述出來。在此設計的基礎上,納入觀察方法、習作方法在內的多重因素,提取出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核心:將觀察所得進行直覺、形象和邏輯思維的處理,即前承觀察后接習作的綜合思維能力,并進一步進行教學內容的規(guī)整,結合真實情境特點與主題內容設計了具體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操作流程。(見圖5、圖6)
(三)創(chuàng)設情境,聚焦綜合思維
鑒于跨學科主題學習“在一個真實可引發(fā)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的主題探究情境中實現(xiàn)綜合思維的生長”這一特點,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初,我引導學生借助自主學習單(見表2)進行了活動預熱。結合活動一的核心目標——學會觀察,及活動二的核心目標——學會由點到面地安排觀察,安排了觀察蒲公英從花瓣到花朵再到花株的系列活動任務。
五月初正好是蒲公英花開放的時候,校園、小區(qū)乃至路邊的草叢里,只要稍作留心就可以發(fā)現(xiàn)幾株蒲公英藏在里面。學習單下發(fā)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學生的反饋:原來蒲公英真的是金色的,就是小小的一朵,藏在草叢里不是很好看;蒲公英是黃色的小花,那我們之前看到的絨球又是什么?許多學生出于新鮮感圍在一起共享了搜集到的信息,多數(shù)基礎問題在交流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結合學生直覺思維及學習單完成情況,我進行了小組劃分,確立了每組的小組長,用以記錄信息并更新學習單(見文末表3)。
在活動一結束后,幾位學困生也可以進行較為流暢的表述,可見學生對于學科核心概念的了解、理解和掌握,不僅僅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或教師在具體情境中提出需要深度探索和思考的問題,還需要學生在“做”的情境中體驗探究,只有這樣,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才是鮮活的、深刻的。這也是真實情境創(chuàng)設的意義所在。
通過第一次真實情境內的觀察活動,學生對分工合作以及信息整合有了初步的經(jīng)驗。第二次活動在兩天后的科學課上開展。本次活動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由點到面安排觀察任務的策略。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可以很快概括出具體事物的觀察策略,這為進一步類比信息并加以整合抽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結合最后學生抽象概念時借助的類比,我們可以充分感知到真實情境其“直觀性”“多樣性”的意義,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
在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過程中,先有的概念體系不僅是學習者學習的起點和學習活動的結果,而且是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本身??鐚W科主題學習是一個非閉合的拓展過程,本課程活動亦然(見圖7)。由此我們步入了活動三及其后的應用探討。
通過活動二,學生對由點到面的策略有了一定的認知。鑒于真實情境下的真實體驗,學生對先期概念的認識較深,很快選定了自己的目標展開了合作探究。令人驚喜的是,在隨后的習作草稿中,我果然見到了這樣的思維與布局。有的學生從校園的某一場景或以校園的某時段來展示整個校園之美。
小李同學后發(fā)式的思考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老師,我覺得由點到面也是一種順序,我們往小花園一直走的那條路是不是也是順序?我覺得順序就像一條線可以把很多東西串起來,保證不遺漏……”這位學生的思考可以說是脫胎于整個觀察活動實踐帶來的“高興致”與“有意思維運用”,是真正作用于學生一生成長的東西,這就是真實情境的魅力!
五月的第三周,我們正在小花園里走走停停,小張同學突然帶著幾個小男孩跑來和我分享:“老師,看,月季吸收了水、陽光這些營養(yǎng)就開花啦,我們生活中見到的東西肯定是會變的!”我摸摸他們的小腦瓜感慨道:“你們可真會觀察和思考!”
(四)多種方式,形成多元評價
1.結果性評價
結果性評價是指在一段學習結束后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的評價,是判斷學生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的評價。結果性評價,我校主要在期末時對跨學科主題學習方面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進行調查,發(fā)放學生及家長問卷調查進行總結反饋。
2.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主要是為了提高活動效果。在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精準設計,明確具體任務。
3.增值性評價
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我們將學生的品德、健康、藝術、勞動等納入評價中,從根本上改變以學業(yè)成績?yōu)樵u價指標的簡單做法,真正讓評價體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它將關注的視角前移至學生的發(fā)展過程,踐行了關注學生成長的新發(fā)展理念。
4.綜合性評價
我們積極搜集各方意見,秉承民主觀念,評價方法的選擇和使用要利于活動的開展和組織。借助多媒體進行群內匿名發(fā)言,讓真話說得盡興,讓心聲得以抒發(fā),工作得以改進。
在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我校逐漸形成了教師、家長、學生、企業(yè)員工和社會人員五位一體的協(xié)同育人模式。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踐研究,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綜合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鐚W科課程會運用到多門學科知識,教師不僅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活動,還要完成課程內容迭代、課程效果評價工作??鐚W科主題學習的探索研究,提升了教師課程活動設計能力,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跨學科課程開發(fā)和教學能力的教師,推動了育人方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昆山市婁江實驗小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