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學,即研究性學習,是以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基本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近年來,隨著研學旅游活動的快速發(fā)展,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文章分析了目前研學旅行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博物館參與性低,研學旅行“全”而不“精”,研學旅行的策劃方案單一,未能根據(jù)研學主體人群量身定制等。文章從博物館角度出發(fā),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措施。
關鍵詞:博物館;研學旅行;教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4.017
1 研學旅行的起源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是以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基本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與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不同,它往往不是單一學科,而是多學科多領域交織在一起,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近年來大熱的研學旅行則是將研學與旅行結合在一起,走出校園課堂通過旅行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旅行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更輕松的環(huán)境中開闊視野、收獲知識。
20世紀60年代,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相繼提出“研學”概念,并策劃開展各種研學旅行活動。我國自2012年起,開始對日本、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的研學旅行、營地教育等進行研究,并于2013年出臺《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其中首次提出“研學旅行”一詞。2014年、2015年又相繼出臺文件,提出支持并積極推廣研學旅行。2016年出臺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2017年出臺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的全面開展對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知行不一的欠缺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彌補。
我國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研學的最佳土壤。研學旅行讓書本上的歷史“活起來”、讓晦澀難懂的科技“動起來”,讓學生真正理解理論知識、踐行知行合一。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宣傳陣地,是研學旅行活動中的重要一環(huán)。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并指出“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薄安┪镳^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發(fā)揮好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博物館是承載歷史、傳承文脈的重要陣地,在研學旅行活動中應該主動肩負起重任,充分發(fā)揮其社會教育職能。
2 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
2.1 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博物館參與度低未能充分發(fā)揮其職能
近年來,研學旅行活動爆火,研學活動的主辦單位、活動方案策劃及實施單位主要為傳媒公司、旅游公司、學校等,博物館則主要作為承辦單位參與其中。以2024年5~8月大慶市博物館承辦的主要研學活動為例,2024年5月份,大慶市博物館作為承辦單位迎來了新東方文旅集團組織的研學旅行團,共兩批60位青少年。本次研學旅行中,青少年們參觀了博物館的展廳,在研學手冊中收集特色印章,體驗了捏制陶器、探訪發(fā)掘等特色研學活動;在大慶石油科技館、大慶石油館、采油一廠中十六聯(lián)合站向研學旅行團科普石油知識;在國家消防救援局大慶航空救援支隊飛行大隊與大慶斯特科技研學旅行團進行了零距離的互動、體驗。7月4日、11日,第二批、第三批新東方研學團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6月8日,北安市龍卷風兒童軍事特訓班的40余名青少年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7月17日、27日,第二批、第三批北安市龍卷風兒童軍事特訓班學員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6月10日,哈爾濱狼牙特訓營65名師生先后來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石油館、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8月6日,第二批哈爾濱狼牙特訓營的120名青少年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6月9日,中央民族大學的30余名師生來到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6月29日,愛爾蘭·2024龍江文化行·大慶國際夏令營20名師生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7月9日,由北京微創(chuàng)博志教育組織的“黑龍江工業(yè)與自動化研究性學習”主題研學團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7月13日,來自澳大利亞、英國和新西蘭等國家的2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7月17日,來自港澳臺的530多名學生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8月13日,大慶—福海“江疆一家親”手牽手心連心向未來家庭研學交流團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5月至8月間,來自全省各地市15家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2024年5月至8月間,大慶市本地各中小學校的師生來到大慶市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50余次。
從上述研學活動中不難發(fā)現(xiàn),研學活動的主辦單位是傳媒公司、旅游公司和學校,博物館僅作為活動的承辦單位為研學活動提供展廳講解、特色活動體驗等服務,并沒有作為主要策劃單位參與到研學旅行活動中,參與程度低。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博物館作為主要的文化宣傳教育陣地,未能參與研學旅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直接導致研學旅行內容設計上缺少專業(yè)指導,大大削弱了其專業(yè)性,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研學旅行“學”的內核。
2.2 在研學旅行中“全”而不“精”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縱觀上文中的研學旅行路線,不難發(fā)現(xiàn),組織策劃者希望在兩日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盡量完成大慶各方面的特色體驗。參觀路線包括了大慶市內的3處石油科普類展館、1處大慶人文歷史展館、2處消防救援單位、1處高精科技單位等,而這種短時間內密集的參觀,直接導致學生們對每一個方面都看了一看體驗了一下,但對每一個方面的了解都不夠深入,“全”而不“精”。
2.3 研學旅行的策劃方案單一,未能根據(jù)研學主體人群量身定制
近些年,研學旅行得到了大力推廣。2013年,我國出臺《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其中首次提出“研學旅行”一詞。2016年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文件中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2017年出臺《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文件中明確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在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參與人群的多樣化就決定了研學旅行活動的內容方案必須隨著研學活動的主體不斷進行調整變化。目前,許多研學線路設計單調、傳統(tǒng),主題單一,忽視了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的多樣性,內容和形式不夠豐富,導致研學主體人群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
3 博物館研學旅行發(fā)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提升博物館參與度,以博物館、博物館聯(lián)盟為主辦單位開展特色研學旅行活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專業(yè)優(yōu)勢。
前文中提到,當下開展的研學活動普遍存在以“游”為主“學”為輔、“全”而不“精”的現(xiàn)象,其活動策劃亦是以傳媒公司、旅游公司、學校等作為主導并制定研學旅行計劃方案,研學旅行缺乏專業(yè)性,喪失了其“學”的內核。導致這些問題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缺少專業(yè)人員的參與。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薄安┪镳^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橋梁”。據(jù)國家文物局統(tǒng)計,2023年度全國博物館備案數(shù)量為6833家,新增博物館數(shù)量268家。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于2024年5月發(fā)布《關于第五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一級博物館評估結果的公示》,共有123家博物館擬定級為一級博物館,待公示結束后我國一級博物館的數(shù)量將達到327家。目前,全國博物館免費開放率超過九成。龐大的數(shù)量、豐富的藏品、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決定了博物館必將肩負起社會主義文化教育重任,成為普及文化、歷史科學知識的教育陣地。博物館應當組織更多的特色主題研學旅行活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專業(yè)能力,活用文物,讓各年齡段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充分發(fā)揮研學旅行“學”的內核。
以大慶市博物館為例。大慶市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是集古環(huán)境、古動物與古人類展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館內收藏化石10余萬件,涵蓋物種高達43種,填補了國內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系統(tǒng)收藏展示的空白,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收集猛犸象、披毛犀動物群化石種屬最全、數(shù)量最多、品質最好的博物館之一。2024年,大慶市博物館推出了“我是小小考古學家”“還原先民生產技藝”特色考古實踐活動?!拔沂切⌒】脊艑W家”特色考古活動推出以來,經(jīng)常被納入各種研學旅行活動中,然而由于各研學旅行參觀地點較多,一般只有半天時間參觀大慶市博物館,參加“我是小小考古學家”特色考古活動的時間一般為20至30分鐘。考古活動現(xiàn)場共有4個探方,每個探方中放入文物仿制品,將發(fā)掘用的手鏟刷子等工具分發(fā)給學生,由學生自行挖掘,時間短,游戲性質過于強烈。在非考古專業(yè)人員看來,考古就是用鏟子挖挖土,挖出來了高興一下,挖不出來繼續(xù)挖,半個小時已經(jīng)是他們預留的極限時間了。然而考古發(fā)掘從最開始的遺址勘探、遺址發(fā)掘到最后的資料整理、報告編寫,每一步都是必要的,都是有科學意義的,是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的,每一步都是知識點。以學生們最感興趣的遺址發(fā)掘為例,探方布方、探方發(fā)掘、發(fā)現(xiàn)遺跡遺物、遺跡遺物記錄繪圖拍照、遺跡遺物性質、遺跡遺物所處地底層位置、遺跡遺物與整個遺址的關系等,這些都是可以在考古實踐體驗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但是由于研學旅行活動內容的設計,參觀博物館和考古實踐活動時間過短,博物館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精華部分盡量全面地展示給學生們,考古實踐活動內容也大幅縮水點到即止,成為研學旅行中的一個遺憾。
若博物館作為主辦單位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不僅能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展館的精華,還可以發(fā)揮館際聯(lián)盟優(yōu)勢為學生們獻上一場文化盛宴。以大慶市文物與博物館學會為例。大慶市文物與博物館學會成立于1995年,是大慶市文博專業(yè)研究的學術團體,現(xiàn)有會員單位23個、在籍會員300余人。會員單位包括大慶市轄屬五區(qū)四縣的文物管理單位,以及大慶市博物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大慶石油科技館等宣傳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油田歷史和科技的展館。大慶市文物博物館學會的會員單位各有所長,比如大慶市博物館重點展示的是大慶地區(qū)的古環(huán)境、古生物和歷史文化,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和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重點講述了大慶石油歷史和鐵人王進喜的英雄事跡,大慶石油科技館重點展示了石油科技的歷史和創(chuàng)新,他們從各個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大慶這座英雄城市的歷史和精神內核。大慶市文物與博物館學會的各會員單位聯(lián)系緊密、溝通交流頻繁,在本質上已經(jīng)形成了大慶市本地的博物館聯(lián)盟。博物館或博物館聯(lián)盟主辦研學旅行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博物館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藏品、強大的專業(yè)團隊等優(yōu)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全”而不“精”的現(xiàn)象,真正體現(xiàn)研學旅行“學”的內核,發(fā)揮其“游”“學”結合的教育優(yōu)勢。
二是因研學旅行主體制宜,設計不同的特色研學旅行項目,平衡研學旅行的專業(yè)性和經(jīng)濟效益。
目前大多數(shù)的研學旅行設計都是“時間短、內容多”。研學旅行方案中包含的參觀地點越多,家長們就認為孩子能學到的知識越多。研學旅行的時間越短也就意味著路費、住宿等費用越低。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更低的費用更多的參觀地點似乎是不錯的選擇,傳媒公司和旅游公司就更容易將研學旅行這份產品推銷出去,賺取更多的利潤。但是這種研學旅行方案并沒有因研學旅行主體而制宜,很容易讓研學旅行流于表面,變成走馬觀花式的旅行,喪失了“學”的內核。
2016年《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出臺以來,各地中小學紛紛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不僅是中小學,各大高校和幼兒園也將研學旅行作為日常教育的補充,紛紛開展研學活動。研學旅行將研究性學習與旅行結合在一起,在旅行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主動學習的能力,“學”是其本質和核心。研學旅行的主體是學生,幼兒園、中小學、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研學旅行的目的自然也不同。比如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而且所學專業(yè)不同,他們的研學旅行就應該根據(jù)其意愿有所側重,以“?!薄吧睢睘橹?。中小學生處于知識積累、豐富階段,課堂學習任務重,還面臨各種考試、升學等壓力,他們的研學旅行是課堂學習的補充,應當充分考慮到與課堂知識相結合的問題,就不能沒有主題和目的、不能是盲目的研學,必須是帶著問題去研學,在研學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幼兒園小朋友是學齡前兒童,還處在認知世界、感知世界的階段,對新鮮事物非常好奇,但專注力和認知有限,無法理解較為復雜的詞句。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研學旅行,須站在他們的角度設計方案,以他們的興趣喜好為主,要更加活潑生動,將專業(yè)性的內容以他們容易接受的趣味形式進行科普。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漸增長。各種定制服務也越來越受歡迎,定制商品的市場也越來越龐大。因研學旅行主體制宜,設計不同的特色研學旅行項目,將研學旅行產品專業(yè)化、細致化,針對不同年齡群體定點推廣,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需求,打造特色研學旅行產品。
三是組建專業(yè)團隊,加強人才培養(yǎng)。博物館研學是一項多學科系統(tǒng)性的工作,博物館研學工作不僅要考慮到內容的專業(yè)性,也要衡量研學對象接受知識、消化知識的能力,以及開展研學工作的方式、方法。從研學的開發(fā)設計到實施需要多學科人才協(xié)作完成。
首先,博物館需要加強專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定期開展專業(yè)理論學習培訓,不斷加強博物館研學的業(yè)務培訓。研學工作不僅涉及歷史、科技、考古、博物館、古生物等專業(yè),也需要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所以加強專業(yè)人員的培養(yǎng)是一項極其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工作。
其次,利用博物館聯(lián)盟優(yōu)勢組建專業(yè)團隊,加強兄弟單位間的溝通交流學習,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各家博物館在策展布展時都是各有所長的,比如綜合性博物館、科技博物館、古生物古地質博物館、工人博物館、名人故居等。將博物館聯(lián)盟內各博物館的專業(yè)資源和人才進行整合,豐富研學內容,為學生們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最后,開展專業(yè)技能比賽,設立獎勵機制。通過定期開展研學方面的專業(yè)技能比賽,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增強人員對市場的分析能力,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發(fā)出受歡迎的專業(yè)型研學產品。通過比賽和獎勵機制不斷樹立行業(yè)標桿,激發(fā)博物館專業(yè)人員的工作熱情。
4 結語
近年來,研學旅行的全面開展對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知行不一的欠缺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彌補,但是快速發(fā)展的盛況下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博物館參與度低、研學旅行“全”而不“精”、研學旅行的策劃方案單一、未能根據(jù)研學主體人群量身定制等。筆者認為,提升博物館參與度,以博物館、博物館聯(lián)盟作為主辦單位開展特色研學旅行活動,可以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專業(yè)優(yōu)勢;因研學旅行主體制宜,設計不同的特色研學旅行項目,平衡研學旅行的專業(yè)性和經(jīng)濟效益;組建專業(yè)團隊,加強人才培養(yǎng)等,這些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博物館作為“一所大學?!保涫浅休d歷史、傳承文化和開展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在研學旅行活動中應該主動肩負起重任,更好地發(fā)揮其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王小潔.關于中小博物館“研學旅行”開展的思考:以如皋博物館為例[J].藝術博物館,2021(2):184-191.
[2]孟芳.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路徑探討[J].絲綢之路,2017(14):61-62.
[3]潘嬋.北京市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教育學課程設計的研究與實施[J].北京文博文叢,2021(4):83-87.
[4]鄭奕.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水平的策略探析[J].人民論壇,2022(16):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