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正值學生情感認知與價值觀塑造的黃金時期,如何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課題。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音樂中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例,深入探討如何在小學音樂情境教學中巧妙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創(chuàng)設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情境教學活動,旨在使學生在欣賞音樂、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認知國旗、國歌的象征意義,了解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掌握國歌演唱的禮儀規(guī)范,并進一步深化其愛國情感。
情境一:初步認知國旗、國歌的象征意義
【教學目標】
本情境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國旗、國歌的基本信息,感知兩者的象征意義。通過直觀的視覺與聽覺體驗,激發(fā)學生對國旗和國歌的初步認識和情感共鳴,為后續(xù)的愛國主義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情境創(chuàng)設】
活動準備:利用多媒體設備模擬清晨的天安門升旗場景。準備一段高清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確保視頻中的五星紅旗在晨光中清晰可見,《義勇軍進行曲》能夠清晰播放。
活動開始:(教師播放視頻,學生觀看)晨光初照下的天安門廣場寧靜而莊嚴,一隊身著制服的國旗護衛(wèi)隊正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向旗桿。此時,《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響起,五星紅旗在國歌的伴奏下緩緩升起,直至頂端,迎風飄揚。
【互動問答】
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哪些場景呢?”學生積極回應:“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苯處熃又龑В骸胺浅:?,你們除了看到這些,還聽到了什么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隨后,教師繼續(xù)提問:“為什么我們會在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奏國歌呢?”學生開始思考,有的回答:“因為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代表中國!”有的則說:“它們讓我們感到自豪和驕傲!”還有的同學補充道:“國旗和國歌都代表我們國家!”教師贊許地點點頭,進一步解釋:“非常對,國旗和國歌都是我們祖國的象征,它們代表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比缓?,教師引導學生用他們自己的話復述這一概念,并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分享他們的觀察和感受。教師需耐心傾聽,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鼓勵。
在充分聽取學生的回答后,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國歌,每當它響起,就像在告訴我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為我們的祖國努力奮斗。國旗和國歌都是祖國的象征,它們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所以,我們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它們,而且,每次看到國旗升起,聽到國歌響起,我們都要站直,行注目禮,表達我們對祖國的尊重和熱愛?!?/p>
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和互動問答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國旗、國歌的基本信息和象征意義,還激發(fā)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為后續(xù)的愛國主義教育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情境二:用故事讓學生了解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教學目標】
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義勇軍進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田漢與聶耳在特殊時代背景下所展現(xiàn)出的愛國情懷,感受歌曲中蘊含的深厚情感與力量。
【情境創(chuàng)設】
故事準備:教師事先準備一段故事,故事應圍繞田漢和聶耳在抗日救亡時期的經(jīng)歷以及他們如何受到激勵創(chuàng)作出《義勇軍進行曲》展開。
教師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我們國家正面臨著外敵入侵,許多勇敢的人為了保衛(wèi)家園而英勇奮戰(zhàn),田漢和聶耳被戰(zhàn)士不怕犧牲、勇敢斗爭的精神所感染,寫下了《義勇軍進行曲》:‘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激勵中國人民要勇敢地斗爭,保衛(wèi)我們的國家?!睘榱俗寣W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適當穿插一些簡單的歷史小知識,如“敵人”指的是誰,“抗日救亡”是什么意思等。
【角色扮演】
故事講述完畢后,教師選幾位學生分別扮演田漢、聶耳以及普通抗日軍民的角色。
情景再現(xiàn):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穿上簡單的服裝(如用彩紙制作的帽子、圍巾等代替),通過簡短的情景劇再現(xiàn)歌曲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某個關鍵場景。如模擬田漢在昏暗的燈光下奮筆疾書,聶耳在一旁輕輕彈奏鋼琴,共同討論歌詞與旋律的場景;或者表現(xiàn)抗日軍民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高唱《義勇軍進行曲》激勵彼此的畫面。
【情感共鳴】
表演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你最喜歡《義勇軍進行曲》中哪一句歌詞?為什么?當你聽到‘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句歌詞時,你感受到了什么?等問題。”
教師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并適時給予肯定。如當學生說“我喜歡‘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歌詞,因為它讓我覺得我們很勇敢”時,教師可以回應:“是的,我們的人民確實非常勇敢,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成了保衛(wèi)國家的長城……”
最后教師總結:通過故事和表演,我們知道了《義勇軍進行曲》是在抗日救亡的艱難時期創(chuàng)作出來的。它不僅是一首歌,還是一段歷史、一種精神。每當它響起時,我們都會想起那些為了國家而奮斗、犧牲的英雄們,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通過這樣的情景教學,學生不僅了解了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還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感共鳴的方式深刻感受到了歌曲中蘊含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情境三:情景模擬,學習國歌演唱禮儀
【教學目標】
通過模擬升旗儀式的場景,使學生掌握演唱或聆聽國歌時的基本禮儀,培養(yǎng)他們對國旗、國歌的敬畏感,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情境創(chuàng)設】
場景布置:在教室一角,用彩帶、小國旗等進行簡單裝飾,創(chuàng)建升旗儀式的環(huán)境。如懸掛一面小國旗,放置一個模擬的升旗臺和音響設備。同時,確保場地寬敞,便于學生站立和移動。
氛圍營造:教師播放一段輕柔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安靜下來,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站在天安門廣場,準備參加莊嚴的升旗儀式。隨后,教師講述升旗儀式的重要性以及國歌對于國家和人民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禮儀教學】
教師站在模擬的升旗臺前,面向國旗,莊重宣布:“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學習?!彪S后,教師逐一展示肅立、脫帽(如佩戴帽子)、行注目禮等動作,并詳細解釋每個動作的含義和重要性。如肅立表示對國旗和國歌的尊敬,脫帽是表達最高敬意的傳統(tǒng)方式,行注目禮則是用眼睛注視國旗升起,心中充滿自豪和對祖國的熱愛。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互動,確保學生理解并記住每個禮儀動作的要領。
【實踐體驗】
在禮儀教學結束后,教師宣布模擬升旗儀式正式開始,并播放國歌,全體學生按照教師示范的禮儀動作,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在國歌響起時,教師可以輕聲領唱,讓學生感受國歌的旋律和歌詞所傳達的情感。
互動反饋:模擬升旗儀式結束后,教師可以邀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在模擬過程中的感受,如是否感受到了國歌的莊嚴和神圣?是否理解了尊重國旗、國歌的重要性?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指出他們在禮儀動作上的亮點(如專注的眼神等)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強化記憶: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或活動來鞏固所學知識。如開展“小小升旗手”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輪流扮演升旗手和觀眾的角色,體驗不同身份下的禮儀要求。
最后,教師強調尊重國旗、國歌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時刻保持這種尊重和熱愛,并鼓勵學生將所學到的禮儀知識與家人一起分享和實踐。
這樣的情景模擬教學不僅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國歌演唱禮儀,還激發(fā)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尊重之情,為培養(yǎng)良好的公民素養(yǎ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情境四:音樂體驗,深化愛國情感
【教學目標】
通過音樂體驗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讓他們在感受國歌壯麗旋律的同時,深化對國旗、國歌及祖國的熱愛與尊重。
【情境創(chuàng)設】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幾段視頻:奧運會頒獎儀式上,中國運動員手捧金牌,眼含淚光,隨著國歌的奏響,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國慶閱兵時,解放軍邁著整齊的步伐,天安門廣場上回蕩著雄壯的國歌,展現(xiàn)著國家的強大與輝煌。
情感引導:每播放完一段視頻,教師都會按暫停,并詢問學生:“你們看到五星紅旗升起時,心里有什么感想?”“聽到國歌,你們覺得哪里最讓你感動?”通過簡單的問答,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國歌的感受。
【合唱練習】
前期準備:在欣賞完視頻后,教師帶領學生復習《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和旋律,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
集體合唱:在合唱過程中,教師通過示范、領唱、分聲部練習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音準和情感表達。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動作或手勢,如握拳、揮手等,以增強合唱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情感融入:在合唱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莊嚴的場合中,感受國歌帶給自己的力量和鼓舞,鼓勵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去演唱歌曲。
【創(chuàng)意表達】
活動說明:在合唱練習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通過繪畫、手工制作等形式將自己的愛國情感以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
創(chuàng)作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創(chuàng)作素材,如國旗、國歌、天安門、長城等具有象征意義的元素,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進行創(chuàng)作,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內容。
展示交流:創(chuàng)作完成后,教師組織一次班級展示交流會,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簡要介紹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表達的情感。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作品的價值。
情感升華:通過創(chuàng)意表達的展示和交流,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國旗、國歌及祖國的理解和熱愛,還學會了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通過本情境的音樂體驗活動,學生在欣賞國歌演奏、參與合唱練習和創(chuàng)意表達的過程中,不僅深化了對國歌的理解和熱愛,還激發(fā)了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感。
教學反思:
在本次《義勇軍進行曲》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音樂教學相融合,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還能使抽象的愛國情感變得生動具體。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從初步認知國旗、國歌的象征意義,到深入了解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到情景模擬國歌演唱禮儀,直至最后的音樂體驗深化愛國情感,整個過程循序漸進,情感層層遞進。情境設計的真實性和互動性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共鳴至關重要,適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表達與反思,能夠更好地促進他們愛國情感的內化。同時,教師也需關注個體差異,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找到共鳴點。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天寧小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