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又被稱為萵苣,別名莖用萵苣、萵苣筍、青筍、萵菜,是菊科萵苣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萵筍原產(chǎn)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約在5世紀傳入中國。萵筍的適應(yīng)性強,可以春秋兩季或越冬栽培,越冬栽培可以在翌年的3—5月上市,填補市場空缺,效益較好。
一、栽培技術(shù)
(一)品種選擇
越冬萵筍選用耐寒、適應(yīng)性強、抽薹遲的品種,如耐寒白葉尖、耐寒二白皮、四川冬寒王等。
(二)栽培季節(jié)
秋萵筍9月底至10月中旬露地育苗,11月上旬定植到塑料大棚或露地,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收獲上市。
(三)育苗
育苗在9月底進行。先筑苗池,選地勢平坦的肥沃田塊筑低畦。寬1~1.5 m、長度不限,撒入腐熟有機肥2.5 kg·m-2,磷酸二銨25 g·m-2,深耕,耙平,澆透水,待水完全滲透后將種子均勻撒入,上面覆蓋一層1 cm厚的細土。育苗用種量為2.5 g·m-2,一般經(jīng)過5~7天可以出苗。育苗期間應(yīng)保持土壤濕潤,土壤干燥時用噴壺灑水,不可大水漫灌。
經(jīng)過20天左右當幼苗長至2片大葉時進行分苗。苗池要求同前。把萵筍苗栽植到苗池內(nèi),行株距為10 cm×10 cm,栽植深度以剛好蓋住根莖部為宜。先栽完后澆1次透水。7天后再澆1次水。以后控制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即可。保持溫度15~20 ℃,經(jīng)過30天左右,即幼苗長到3片大葉時定植?;蛘咭圃缘窖ūP內(nèi)。先把基質(zhì)加水拌濕,一般每50 L干燥基質(zhì)加水5 kg,充分攪拌均勻,做到手握成團而不滲出水,然后把拌好的基質(zhì)裝入穴盤,穴盤50孔、72孔的都行。把萵筍苗栽入,適當深一些,每穴栽植1株,栽后灑透水。基質(zhì)脫水較快,需要每天灑水1次,經(jīng)過20天左右即可定植。
(四)定植
一般在11月上旬進行定植。定植前7天進行整地。徹底清除上茬蔬菜的殘留物,撒入腐熟有機肥6000 kg·hm-2、過磷酸鈣750 kg·hm-2、硫酸鉀型三元復(fù)合肥750 kg·hm-2,深耕30 cm,耙平,筑高畦,畦高20 cm,寬70 cm,溝寬30 cm,覆蓋白色地膜,用土壓實。用移缽器打孔,每畦2行,行距50 cm,株距25~33 cm,每平方米栽植密度為6~8株,土壤肥力高,密度可大些;反之密度則小些。如果土壤干旱,先澆水,再定植。如果在大棚內(nèi)栽培,提前扣好大棚薄膜。定植前1天將苗池澆透水。定植時挖取萵筍苗,將其栽植到打好的孔內(nèi),孔口用土填實,定植完成后再澆水。
(五)田間管理
1.露地栽培。定植后7天,查苗補缺,發(fā)現(xiàn)死苗,及時補栽、澆水。在土壤封凍前覆蓋白色地膜。春季氣溫升高后萵筍恢復(fù)生長,在晴天上午追肥,施用尿素7.5~15 g·m-2,追肥后澆水。萵筍拔節(jié)后適當控旺,用0.5%~1%的縮節(jié)胺或0.05%的多效唑溶液葉面噴施1次,可以顯著提高產(chǎn)量、改善品質(zhì)。20天后配合澆水再追肥1次,施用高氮高鉀硫酸鉀型水溶肥15 g·m-2。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上市。
2.塑料大棚栽培。定植后保持白天溫度20~25℃,夜晚溫度15~20℃。7天后澆1次小水,并逐漸掀棚放風,保持白天溫度18~20℃,夜晚溫度12~15℃,控制澆水,進行蹲苗。進入12月后,氣溫逐漸降低,減少放風時間,10:00后放風,17:00前收風, 如果土壤比較干旱,在晴天的上午澆1次小水,并加大放風量。只要棚內(nèi)溫度在10℃以上,每天都要放風,以防萵筍“竄腿”。溫度低時,縮短放風時間。如果發(fā)現(xiàn)萵筍旺長,葉面噴矮壯素控旺。
當春季氣溫升高后,在晴天上午追肥1次,施用高氮高鉀型復(fù)合肥30 g·m-2,追肥后澆水,并加大放風量,葉面噴施膨大素控旺。保持白天溫度20~25℃,夜晚溫度12~15℃。15天后再追肥、澆水1次,肥料用量同上。再噴施施1次矮壯素。
(六)采收
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當萵筍花序與最上部葉片高度一致時,可以采收上市。
二、病蟲害防治
(一)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侵害葉片。剛開始下部葉片正面出現(xiàn)受葉脈限制的淡黃色褪綠斑塊,并迅速向上蔓延,病害發(fā)展到中后期,葉片背面對應(yīng)位置出現(xiàn)白色霉層,導致葉片黃化、脫落。在春秋季田間濕度大、陰雨天多時容易發(fā)生蔓延。在發(fā)病初期就要進行葉面噴藥防治。常用的藥劑有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氰霜唑懸浮劑2000倍液等。
(二)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侵害根莖部,葉片,最初接近地面的莖
部皮層為黃褐色水浸狀,逐漸擴展至整個莖部,并出現(xiàn)一層較厚的白色菌絲,后期菌絲扭結(jié)成綠豆粒至玉米粒大小的黑色顆粒。病菌菌絲繞莖7天后,莖部腐爛,最后植株萎焉、倒伏甚至死亡。如果田間空氣濕度長期在90%以上,病菌會侵染葉片,并迅速蔓延。病害發(fā)生初期可以噴灑40%嘧霉胺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防治。
(三)灰霉病
灰霉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基部,在病害發(fā)生初期可以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嘧霉胺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20%腐霉利懸浮劑1500倍液等對葉片進行噴霧防治。
(四)萵筍的裂莖
萵筍在生長后期出現(xiàn)中下莖部外皮裂開的現(xiàn)象,造成傷口,容易被病菌侵染,還影響外觀和銷售。這是生理性病害,出現(xiàn)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土壤忽干忽濕,如果前期干旱,春季追肥澆水后萵筍快速生長,而外皮跟不上髓部生長速度,導致外皮裂開。另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硼缺少也可能會引起裂莖。防治措施如下:合理澆水、施肥,避免土壤忽干忽濕。針對土壤缺硼的地塊,整地時施入適量硼砂,還可以葉面噴施硼肥。
(五)蚜蟲
蚜蟲發(fā)生初期及時噴施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或1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藥劑防治。
(六)紅蜘蛛
紅蜘蛛發(fā)生初期噴施2%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15%掃螨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4%螺蟲乙酯懸浮劑3000倍液等藥劑防治。
作者簡介:單連偉(1977— ),男,河南周口人,本科,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蔬菜育種、栽培、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任芳(1975— ),女,河南鄲城人,本科,農(nóng)藝師。
(責任編輯" "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