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有助于挖掘紅色文獻蘊含的史料價值與文化價值,助推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育人職能的實現(xiàn)。文章以京津冀22所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紅色文獻閱讀推文為研究樣本,借助NVIVO 11質性分析軟件,通過編碼分析、測量和推論,構建了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模型?;诰┙蚣礁咝D書館在資源建設、空間建設、服務開展、職能發(fā)揮等方面的現(xiàn)狀,提出了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優(yōu)化路徑。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京津冀區(qū)域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5)01-0065-06
Optimization Paths of Red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Practic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University Libraries
XUE Tiao
Abstract:The reading promotion of red literature is helpful to excavat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contained in red literature,and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d literatur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Taking the red literature reading tweets 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of 22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s research samples,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odel of red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practi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hrough coding analysis,measurement and inference with the help of NVIVO 11 qualitative analysis software.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 construction,space construction,servic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exer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niversity libraries,this paper proposes optimization paths for red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 practice.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red literature;reading promotion;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0 引言
紅色文獻是記錄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和發(fā)展歷史、傳播紅色文化的信息載體,具有復雜性、脆弱性、分散性、珍稀性特點,并具有文物、檔案、史料等多重屬性,有“新善本”之稱[1]。紅色文獻除了圖書、報刊之外,還包括一些實物、重要文件、檔案、手稿、標語、聲像資料、口述資料等?;凇秷D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對“閱讀推廣”是圖書館或其他文化部門開展的以培養(yǎng)公眾閱讀意愿或閱讀能力,促進公眾閱讀行為的服務[2]的名詞解釋,筆者給出了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定義,即:高校圖書館以紅色文獻資源為閱讀載體,充分發(fā)揮其資源、空間、服務、職能等核心要素的作用,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閱讀意愿或閱讀能力,促進大學生的閱讀行為而開展的一種服務模式。它有助于挖掘紅色文獻蘊含的史料價值與文化價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閱讀價值取向,助力高校圖書館實現(xiàn)文化育人、教育育人和思政育人的職能,進一步實現(xiàn)大學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1 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現(xiàn)狀
自黨的十八大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3]以來,高校圖書館積極響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活動。
高校圖書館日益重視紅色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fā)與利用,對本地特色紅色文獻資源進行數(shù)字化建設[4],梳理、整合高校內部紅色資源自建專藏數(shù)據(jù)庫[5],挖掘紅色專題特藏建設數(shù)據(jù)平臺[6]或購買通用型紅色文獻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高校圖書館還建立紅色經典閱讀室為大學生提供多功能閱讀共享空間[7],打造集紅色書籍借閱、研討和專題閱讀分享會等功能于一體的“傳習書屋”[8],圍繞實體和虛擬空間與大學生多維互動,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與閱讀氛圍,提升紅色閱讀質量[9]。另外,開展紅色文獻數(shù)字專題展覽服務[10],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紅色文化推廣融合[11],對紅色文獻的價值挖掘和圖書館教育職能的發(fā)揮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國內學者對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思路探討[12]、路徑探析[13]、價值與模式[14]等進行了實踐研究,目前,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推廣存在“嘉年華”現(xiàn)象、閱讀推廣深度及創(chuàng)新性不足、影響力和效果差等問題[15]。
京津冀不僅地理位置緊密相連,文化屬性也具有相似性。在中國近現(xiàn)代革命歷程中,京
津冀從一開始就扮演著重要角色,“一二·九”運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平津戰(zhàn)役等是三地共同擁有的紅色名片[16]。本文擬對京津冀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優(yōu)化路徑。
2 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模型
利用NVIVO 11質性分析軟件對研究樣本進行內容編碼分析,從而構建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模型。
2.1 樣本來源
中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承辦“全民讀書月”,2005年成立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2009年更名為閱讀推廣委員會),2008年開始評選全民閱讀先進單位(以下簡稱:先進單位),獲得兩次及以上先進單位才有資格申報全民閱讀示范基地(以下簡稱:示范基地)。筆者從中國圖書館學會歷年示范基地、先進單位名單中篩選出京津冀地區(qū)高校圖書館共15所,在“清博指數(shù)”中檢索京津冀其他高校圖書館,選擇微信傳播指數(shù)較高的7所,以這22所(北京10所,天津與河北各6所)京津冀高校圖書館作為研究樣本,檢索時段設為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檢索日期為2023年5月1日,相關信息見表1。
2.2 內容編碼分析
把22所高校圖書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873條紅色文獻閱讀推文保存為word文本,并導入NVIVO 11軟件。按照“契合”“相關”標準進行開放式編碼,對關鍵事件和主題加以標簽,最終得到概念上各自獨立、不相關的自由節(jié)點。對初始代碼建立主要概念類屬與次要概念類屬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識別作為軸心的關鍵概念,并按照重要程度、出現(xiàn)頻次、是否有利于數(shù)據(jù)分析和建立類別之間的聯(lián)系,篩選出新代碼,即軸心式編碼。再按層級關系形成59個獨立維度,將其標記為子節(jié)點。最后,在瀏覽資料、開放式和軸心式編碼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編碼,有選擇地查找那些說明主題的個案,并對資料進行比照,形成12個樹節(jié)點,如圖1所示。
2.3 實踐模型構建
通過對子節(jié)點和樹節(jié)點的重新整合,運用軟件的“群組”功能對12個樹節(jié)點根據(jù)其內在關聯(lián)歸類,形成資源、空間、服務、職能4個維度,構建出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模型,如圖2所示。
4個維度中,資源是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物質基礎,空間是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實現(xiàn)載體,服務是紅色文獻閱讀推廣的具體實踐,職能是紅色經典閱讀推廣的效果呈現(xiàn)。資源、空間是服務的保障性因素,多元服務主體通過設置閱讀場景,創(chuàng)建閱讀情境,開展類型多樣的服務,實現(xiàn)高校圖書館文化育人、教育育人和思政育人的職能。
3 京津冀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分析
綜合分析上述4個維度,結合對研究樣本的內容分析、網絡調研與文獻調研,對京津冀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空間建設、服務開展、職能發(fā)揮方面的優(yōu)劣進行分析。
3.1 紅色文獻資源建設
京津冀三地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不均衡,百年老校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豐富,特藏與專藏資源優(yōu)勢明顯,集中表現(xiàn)在:①成立特藏部門。收藏珍本、善本、名人手稿、特種文獻、地方文獻等不同于普通書刊的紅色文獻。如北京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源服務中心藏有李大釗珍稀文獻、《共產黨宣言》珍貴譯本和抄本、“亢慕義齋”藏書、孑民圖書、《每周評論》《新青年》等圖書、報刊及外文早期革命文獻。②成立特藏閱覽室,開辟特藏文獻展區(qū)。如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成立了京師文庫閱覽室,開展館藏革命歷史文獻珍品展;天津大學圖書館設有特藏閱覽室,展出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革命歷史畫選》。③建立特色數(shù)據(jù)庫,開展課題研究。如清華大學圖書館與校史館聯(lián)合建設了《清華大學校史黨史資源特色庫》;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建設了紅色文獻平臺,并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延安時期紅色文獻的整理與研究,還有大學數(shù)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資源類項目紅色文獻搶救性保護及數(shù)字化服務等多個圍繞紅色文獻的校級項目[17]。
樣本中大多數(shù)圖書館在建國后建館,其紅色文獻多為普藏,特藏與專藏資源相對薄弱,極少成立特藏部。紅色文獻閱讀室少,紅色文獻平時按中圖法分類排列在書架上,舉辦展覽時,再按主題選出,集中存放在圖書角或專題書架。紅色文獻數(shù)據(jù)庫以購買或試用數(shù)據(jù)庫為主,尚無自建特色數(shù)據(jù)庫,未開展相關課題研究。
3.2 紅色閱讀空間建設
京津冀高校圖書館較多關注物理閱讀空間建設,而忽略數(shù)字閱讀空間建設。物理閱讀空間可以是單獨開辟的一個開放區(qū)域或一個獨立封閉的閱覽室,能為讀者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氛圍。如燕山大學圖書館在一樓設立紅色閱讀區(qū),集中展示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紅色文獻;北京大學圖書館專設大釗閱覽室,圍繞李大釗與中國共產黨、李大釗與中國圖書館事業(yè)主題布展,弘揚大釗精神。
數(shù)字閱讀空間主要分為支撐數(shù)字閱讀的實體空間和提供數(shù)字閱讀的虛擬空間[18]。高校圖書館在影音欣賞室、多媒體閱覽區(qū)基礎上,開辟了新技術體驗區(qū)、黨史數(shù)字閱讀區(qū)等實體閱讀空間,利用技術互補搭建人性化閱讀平臺,讓讀者沉浸式體驗紅色經典與科技融合的獨特魅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將實體閱讀空間與互聯(lián)網聯(lián)動建立的數(shù)字空間不僅僅是紙本資源的數(shù)字化,而是具有感官體驗、社交功能的互動式、一站式數(shù)字閱讀空間,可記錄讀者的閱讀成長軌跡,可討論、分享,同時有專業(yè)教師指導。數(shù)字閱讀實體空間既與傳統(tǒng)的社交場景相關,又與虛擬的社交場景關聯(lián),能夠增加用戶的使用黏度。數(shù)字閱讀虛擬空間實現(xiàn)起來有一定難度,尚未檢索到京津冀高校圖書館建立數(shù)字閱讀虛擬空間的相關報道。
3.3 紅色閱讀服務開展
22所樣本高校圖書館依托讀書節(jié)開展了涵蓋薦書類、展覽類、講座類、賞析類、比賽類、踐行體驗類和課程類的多種主題閱讀推廣活動,特別是借鑒電視節(jié)目的一些時尚元素和年輕人喜歡的活動形式(如快閃、飛花令),以及特藏手稿辨識、行走建黨路線等游戲形式,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提升了體驗效果。
京津冀紅色閱讀服務的開展雖然各有特色,但綜合來看存在以下問題:①重視本?。ㄊ校└咝B?lián)合開展紅色閱讀推廣活動,但京津冀協(xié)同聯(lián)動不足。如天津市舉辦了書香天津·校園大學生“悅讀之星”暨慶祝建黨百年讀書分享活動,河北省舉辦了中科杯“青春筑夢 強國有我”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教育活動,但是京津冀三地協(xié)同聯(lián)合舉辦的活動較少,沒能發(fā)揮出京津冀一體化協(xié)同發(fā)展的優(yōu)勢。②重視紅色符號的運用,但區(qū)域內鮮明的紅色文化標識尚未形成。河北省高校圖書館把西柏坡精神納入閱讀推廣重點,在讀書月主題閱讀活動中推薦與西柏坡精神相關的閱讀書目,通過紅色記憶踐行活動收集西柏坡精神視頻,邀請專家做西柏坡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講座,為下一步把紅色閱讀服務做專、做精、做深,把西柏坡精神做成河北紅色文化的鮮明標識作了鋪墊。京、津兩地高校的紅色閱讀服務尚欠缺對某一紅色文化符號的深度挖掘,未形成地域特色。③重視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但對品牌建設和紅色元素挖掘仍需加強。京、津兩地高校閱讀推廣活動較注重品牌建設,如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連續(xù)舉辦十六屆開卷系列讀書活動,形成了開卷品牌;也有一些高校閱讀推廣品牌與紅色元素結合,如南開大學圖書館將麗澤品牌與周恩來元素結合,天津大學圖書館將知學品牌與張?zhí)自亟Y合,以此推動校園紅色文獻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河北省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品牌則較少。
3.4 育人職能發(fā)揮
近年來,許多高校圖書館為充分發(fā)揮其在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重新調整了組織架構,設置了文化傳播推廣中心、閱讀推廣部等部門,并由這些部門與校內學工部合作成立了校級讀書會,以讀書會的形式面向大學生開展閱讀推廣服務。通過推薦閱讀書目、舉辦閱讀活動、申報閱讀項目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深入閱讀,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其育人職能。讀書會可以通過與校內外機構的合作激發(fā)大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推廣服務效果,促進圖書館育人職能的發(fā)揮。
22所樣本高校圖書館中有7所成立了文化推廣部門,一半以上成立了讀書會。如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成立了閱讀推廣部、閱讀療法協(xié)會,天津理工大學圖書館成立了文化傳播推廣中心、天理人讀書會。紅色閱讀推廣活動以圖書館和讀書會為主體,校內與黨委宣傳部、黨委學工部、校史館、二級學院等合作,校外與各省市圖書館學會、各省市高校圖工委、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等合作,但與新聞媒介、政府機構、企業(yè)等的聯(lián)合較少,也缺少與紅色文化旅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融合。樣本高校圖書館在紅色閱讀推廣活動合作方面,存在合作深度不夠、活動模式單一、同質化現(xiàn)象突出等不足,社會推廣效果欠佳。
4 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實踐優(yōu)化路徑
從構建的實踐模型角度,基于目前實踐現(xiàn)狀和不足,綜合考慮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閱讀推廣如何充分發(fā)揮資源、空間、服務、職能四個核心要素的融通作用,提出如下優(yōu)化路徑。
4.1 挖掘整合各類資源,建立紅色文獻保障體系
首先,重視普藏建設。緊密結合學校特色與館藏實際,明確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主題及收錄標準,制定紅色館藏發(fā)展規(guī)劃,攜手校史館、檔案館、二級學院,利用三至五年時間,漸次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館藏紅色資源。其次,注重專藏文獻積累。結合地方紅色文化特色,除了一次文獻、一手資料及正規(guī)出版物之外,還應重視二次文獻、二手資料及非正規(guī)出版物等灰色文獻的收集整理,走訪當?shù)貧v史人物形成口述專藏文獻。第三,挖掘梳理本校特藏??梢越梃b復旦大學圖書館聚焦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在歷史積累資料基礎上,通過捐贈、采購、收集等方式建設陳毅元帥紅色專題特藏的經驗。經過長期積淀,最終形成普藏、特藏與專藏相結合的紅色文獻館藏體系。第四,建立一站式紅色文獻檢索平臺。高校圖書館推薦的眾多紅色閱讀推廣書目分散在紙本館藏、數(shù)據(jù)庫資源及各閱讀平臺中,為滿足讀者對分散化、碎片化的多種類型資源的綜合獲取與利用需求,可以將這些碎片化資源與普、特、專藏資源整合,形成一站式紅色文獻檢索門戶。
4.2 打造線上線下空間,形成紅色文獻閱讀場域
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紅色資源的挖掘整合和空間再造建立紅色閱讀空間,配置專業(yè)教授或導師做專職、兼職館員[19]。由學校思政課教師精選推薦紅色書目,不定期為師生解讀,創(chuàng)立電影與文獻聯(lián)動的“光影書播客”,為師生營造閱讀場景。在閱覽室物理空間,館員可以舉辦展覽,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將紅色專藏與紅色空間深度融合,營造閱讀場景,使文獻內容場景重現(xiàn),調動讀者的視、聽、觸、知等感官。讀者可以觀看展覽,閱讀文獻,交流心得,思想產生碰撞。通過互動儀式實現(xiàn)情感喚醒,從而促進對文獻內容的深入理解與認知,回歸紙本閱讀[20]。將場景閱讀與紙本閱讀相結合,促進自主閱讀。此外,還可以借助虛擬現(xiàn)實(VR)、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提升臨場體驗和交互體驗。
圖書館在創(chuàng)新實體閱讀空間的同時,應注重支持多種閱讀媒介工具和新媒體的線上閱讀空間建設,提供線上講座、展覽等文化閱讀活動和網絡課堂。借助QQ閱讀、超星名師講壇等數(shù)字閱讀平臺,將線下閱讀空間延展到線上,利用5G、人工智能構建數(shù)字閱讀虛擬空間,使讀者沉浸其中,增強體驗感。利用數(shù)字人文技術突破文本局限,走出圖書館,將文本與“人物”“實物”對照,實現(xiàn)“真人”閱讀、“景觀”閱讀[21],拓展閱讀場域。
4.3 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打造紅色文獻閱讀服務品牌
首先,可以借助讀書節(jié)的紅色主題系列活動,在媒介載體、多維空間、程式安排等方面精心策劃,為讀者、館員、專業(yè)導讀者創(chuàng)設具有儀式與傳播雙重屬性與效果的閱讀新場景,滿足讀者閱讀期望,增強讀者的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文化體驗,以
及與紅色資源、館員和其他讀者的交互體驗[22],提升紅色文獻閱讀服務的傳播力與滲透力。其次,引入或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閱讀情境,推動閱讀認知活動的進行[23]。通過表演、交流、實物、任務、模擬、文旅融合、共讀共賞等多情境模式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喚醒讀者情感,使讀者在情感互動、情感共鳴的過程中品味紅色文獻魅力,感悟紅色精神。由館員和歷史文化專家結合閱讀知識背景,共建“經典+圖書館”“讀行結合”“紅色主題”等情境模式,通過角色扮演、視聽賞讀等形式吸引讀者參與,使讀者體會與感受紅色文化,激發(fā)閱讀行為。第三,在既有的文獻整理、文獻導讀和書目推薦基礎服務之上,緊密結合學校學科特色、紅色符號、地域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文獻特征,圍繞紅色精神譜系開展活動,形成京津冀紅色閱讀品牌。
4.4 擴展服務職能,形成紅色文獻閱讀共同體
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要充分發(fā)揮其在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積極與各種社會機構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推廣活動[24]。首先,高校圖書館應組建閱讀推廣部門,與讀書會一起組成館閱讀推廣中心,把青年館員、文科專業(yè)背景館員及教師培育為紅色文獻閱讀推廣人。與教務處、校團委、二級學院等校內機構組成校閱讀推廣委員會。由高校圖工委牽頭成立省級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聯(lián)盟,形成省、校、館三級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其次,跨界尋找校外合作單位,擴展多元參與主體。與公共圖書館合作,走入城市書房,以紅色文化為主題,推出紅色主題圖書展、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展及紅色經典品鑒等多種閱讀推廣活動。與檔案館合作,實現(xiàn)紅色文獻數(shù)據(jù)資源共建共享。與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美術館合作,開展踐行類閱讀推廣實踐活動。借鑒文旅融合的“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在活動中融入文旅元素,以旅促閱,閱文與閱景結合,提升社會層面的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構建紅色文獻閱讀共同體[25]。
4.5 成立京津冀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委員會
京津冀高校圖書館要充分落實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戰(zhàn)略,由京津冀三地高校圖工委牽頭,成立京津冀高校圖書館聯(lián)盟,下設閱讀推廣工作委員會。借鑒京津冀公共圖書館落實《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xié)同發(fā)展戰(zhàn)略框架協(xié)議》、連續(xù)五屆開展京津冀圖書館閱讀推廣交流展示活動的經驗,以及長三角閱讀馬拉松大賽跨地區(qū)聯(lián)合閱讀推廣活動和粵港澳大灣區(qū)高校圖書館聯(lián)合開展“共讀”經典閱讀推廣活動的經驗,有效利用京津冀紅色資源,突破閱讀推廣地域短板,統(tǒng)籌規(guī)劃,加強協(xié)同聯(lián)動,明確三地角色定位與職能分工,結合獨特地域文化,優(yōu)勢互補,以強帶弱,分條塊、有重點加強三地紅色文獻建設。創(chuàng)新開展由京津冀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委員會主辦,三地高校圖書館輪值承辦的京津冀紅色文獻閱讀推廣融合發(fā)展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劉一鳴,謝聰玉.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研究[J].圖書館,2021(11):94-99.
[2]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205.
[3]習近平. 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 求是,2021(10):4-18.
[4]賈翠玲.延安時期紅色文獻數(shù)字化建設與傳承[J].圖書館雜志,2022,41(7):68-73,79.
[5]龔健.安徽地方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與推廣[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4,42(1):50-57.
[6]王樂.高校紅色專題特藏的價值挖掘:以復旦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2,40(1):97-101,114.
[7]王曉,胡麗文.經典閱覽室: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可取形式:以河北科技大學圖書館“紅色經典閱覽室”為例[J].出版廣角,2017(3):33-35.
[8]南通大學圖書館“傳習書屋”[J].圖書館論壇,2021,41(12):159.
[9]白萍,梁慧,蘭嵐,等.“情景再現(xiàn)”思維模式提升高校紅色閱讀質量的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38(10):69-70.
[10]王玫.基于數(shù)字地圖的館藏紅色文獻資源展陳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2(7):35-38,44.
[11]胡永強,王宇.圖書館黨史學習教育與紅色文化推廣融合路徑探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2,66(2):66-73.
[12]袁玉紅,王樂.高校圖書館紅色專題文獻閱讀推廣思路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9):93-97,103.
[13]吳素舫,楊雪梅.基于5W傳播模式的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閱讀推廣路徑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2):104-112.
[14]趙發(fā)珍.面向紅色文化資源的圖書館閱讀推廣:價值、模式與路徑[J].圖書館學研究,2021(14):87-94.
[15]楊友清,王利君,吳淑芬,等.“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推廣與開發(fā)實踐研究[J].圖書館研究,2022,52(2):37-45.
[16]張寧,趙金輝,國萬忠,等.京津冀歷史文化資源整合與開發(fā)路徑[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5):7-13.
[17]宋姬芳,朱小梅,王麗麗.圖書館紅色文獻利用與研究探析:以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2,41(2):71-76.
[18]闞德濤.數(shù)字經典閱讀空間構建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4):102-107.
[19]張詩晗.高校圖書館構建地域特色紅色閱讀空間的路徑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3,43(5):98-104.
[20]劉艷.場景式閱讀構建:場域、程式與互動驅力:由《一本好書》說起[J].圖書館論壇,2020,40(10):142-149.
[21]李建偉.數(shù)字人文視野下紅色文獻編撰整理與革命記憶建構研究:以廣東梅州土地革命檔案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1,40(7):89-96.
[22]王建功.場景理論下圖書館紅色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J].傳播與版權,2023(18):53-56.
[23]趙文萱.文旅融合下的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情境閱讀:以金陵圖書館“詩游南京”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21(6):29-33.
[24]教育部. 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的通知[EB/OL]. [2024-01-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25]明均仁,陳曉禹,陳蓉.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論壇,2021,41(12):87-94.
作者簡介:
薛調(1969—),女,碩士,研究館員,任職于天津理工大學圖書館。研究方向:圖書館資源與服務、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