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泰國學生漢字學習策略應用能力偏低的狀況,按照行動研究的方法,對泰國留學生進行漢字學習策略的介入性研究。通過開展?jié)h字知識和漢字學習策略培訓兩輪行動研究,發(fā)現(xiàn)泰國留學生探索漢字學習策略的意愿比較強,經(jīng)過適當引導,其漢字學習策略的應用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研究認為,在初級中文水平向中級過渡階段,介紹漢字知識,歸納漢字的規(guī)律和系統(tǒng)化特征,學生能有效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同時,建議中文教師尤其是國外的本土中文教師應提升漢字知識水平,并適時應用與學生中文水平相匹配的漢語和漢字教學策略。
關鍵詞: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介入性研究;行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25)S1-0017-05
Abstract:InviewofthelowapplicationabilityofThaistudents'Chinesecharacterlearningstrategies,accordingtothemethodofActionresearch,theresearchconductedaninterventionstudyonThaistudents'Chinesecharacterlearningstrategies.ThroughtworoundsofactionresearchonChinesecharacterknowledgeandChinesecharacterlearningstrategytraining,thetudyfindsthatThaistudentsarewillingtoexploreChinesecharacterlearningstrategies,andtheirabilitytoapplyChinesecharacterlearningstrategiesaresignificantlyimprovedthroughappropriateguidance.ResearchsuggeststhatinthetransitionstagefrombeginnertointermediateChineseproficiency,introducingknowledgeofChinesecharacters,summarizingthelawsandsystematiccharacteristicsofChinesecharacters,studentscaneffectivelychooselearningstrategiesthataresuitableforthemselves.Atthesametime,itissuggestedthatChineseteachers,especiallylocalChineseteachersabroad,shouldimprovetheirknowledgeofChinesecharactersandtimelyapplyChineselanguageandChinesecharacterteachingstrategiestomatchstudents'Chineselanguageproficiency.
Keywords:internationalstudent;Chinesecharacter;learningstrategies;interventionalresearch;actionresearch
漢字是漢語教學的獨特要素,是留學生漢語學習初期的難點,很多學者根據(jù)漢語的特點及漢字與漢語的關系,從“教漢字”的角度,探索漢字教學的原則、方法和途徑,提出“先語后文”“語文并進”“集中識字”“字本位”等主張。同時,作為一種有意識的認知活動,近年來也有一些學者注意到學習方式方法是制約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并嘗試從“學漢字”的角度研究如何突破漢字瓶頸。周健、尉萬傳[1]指出:“漢字學習與漢語學習的正相關顯著”;江新、趙果[2]研究證明漢字學習策略會影響漢字學習效果;柳燕梅[3]的實驗研究表明:“在對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開展?jié)h字策略訓練是必要的、可教的和有效的”?;谝陨涎芯砍晒?,我們擬采取介入性研究的思路和教學行動研究的方法,將教與學結合起來,通過訓練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提升其漢字學習效果。
漢字學習策略是指漢語非母語者為掌握漢字知識,獲得漢字應用能力,適應漢語學習要求而采取的各種方法和技巧。教學策略的介入性研究就是“把這些描述性研究的成果反饋到教學實踐中去,把那些有效的學習策略告訴學生,讓他們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和所學語言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膶W習策略以提高學習效率,完成學習任務”[4]?!靶袆友芯渴侵附處煂ψ约赫n堂中的教學現(xiàn)象進行考察和研究,并從中獲取知識、改進教學質量的一種探索性活動”[5]。本文將參照王薔[6]總結的行動研究具體過程,通過為期16周的教學實踐,經(jīng)過兩輪行動研究,考察漢字學習策略訓練對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應用水平的影響及學生對漢字學習策略態(tài)度的變化。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筆者所任教的漢字進階課程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該課程是為漢語言師范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的專業(yè)課程,每周4節(jié)課,共16周。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漢字作為文字的知識教學及其書寫能力教學;漢字作為語素知識的教學;漢字作為文化載體的文化知識教學[7]。我們計劃在該課程中,增加漢字學習策略訓練。有14名學生學習該課程,他們均為泰國國籍,男生3名,女生11名,年齡為21歲左右,都是漢語言師范專業(yè)的學生,屬于中泰合作培養(yǎng)泰國師資的項目,他們前兩年在泰國大學學習,后兩年由中方院校承擔教學,在實驗階段的漢語水平均為HSK4級。
(二)"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調(diào)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考察學生運用漢字學習策略的狀況。
調(diào)查問卷參照江新、趙果對漢字學習策略分類及其漢字學習策略調(diào)查量表,涵蓋字形策略、筆畫策略、音義策略、歸納策略、復習策略、應用策略、計劃策略和監(jiān)控策略八類漢字學習策略,每個策略下包含2~7個條目。所有項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點計分。經(jīng)SPSS軟件檢驗量表內(nèi)在結構一致性,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96,折半信度系數(shù)為0.754,說明研究數(shù)據(jù)信度質量較高。除使用SPSS進行統(tǒng)計分析外,還使用Excel表進行求和、求平均值統(tǒng)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在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開展了三次問卷調(diào)查,并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反映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了解他們學習的感受,分析學習策略訓練的得失及原因。
(三)"操作流程
從發(fā)現(xiàn)問題入手,基于留學生尤其是泰國學生漢字學習策略使用情況的研究成果,我們發(fā)現(xiàn)泰國學生使用漢字學習策略的整體水平偏低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筆者對153名泰國高三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使用情況調(diào)查顯示,他們漢字使用策略的總均值為2.50;江新、趙果[2]調(diào)查語言文化大學來華留學生的漢字使用策略的總均值為3.482;李祿興、楊蘇菡[8]調(diào)查中國人民大學來華留學生的漢字使用策略的總均值為3.358。這三項調(diào)查的項目指標基本一致,學生漢語水平也均為初級,只是后兩項調(diào)查的對象是各國來華留學生,而本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為泰國學生。姜美玲[9]對泰國兩所大學的調(diào)查顯示,初級階段泰國中文專業(yè)學生漢字使用情況的均值為2.919;張?zhí)?、羅茜[10]對泰國某大學文學院漢語專業(yè)的50名大四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調(diào)查顯示:“總體上,學生更傾向于選擇一些機械、簡單的學習策略,而逃避需要主動思考、自主性強的學習策略”“四年漢語專業(yè)學習之后,該校中文系專業(yè)學生在漢字學習策略上變化不大,依然停留在低水平、低效率的形式操練階段”??梢姡﹪鴮W生的漢字學習策略使用問題比較突出,應加強應用漢字學習策略的研究和訓練。于是,我們圍繞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引導泰國學生使用漢字學習策略開展了兩輪行動研究。根據(jù)行動研究的流程,每輪研究包括發(fā)現(xiàn)和認識問題、制定行動計劃、實施行動方案和收集行動反饋,分析和反思行動效果等環(huán)節(jié)。
二"研究過程與結果分析
(一)"介入前的漢字學習策略使用情況
本研究具有介入性研究的性質,因此,我們先調(diào)查了在課程介入前泰國學生在來華留學的初期,也就是三年級開學階段的漢字學習策略使用情況,見表1。
介入前漢字學習策略調(diào)研結果顯示,泰國漢語言專業(yè)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使用頻度與泰國普通高中漢字學習者相比有很大提高,總均值達到了3.161,介于姜美玲和江新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之間。八類策略中,元認知策略包含計劃策略和監(jiān)控策略,這兩項均值分別是漢字學習策略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監(jiān)控策略均值最高,說明學生在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方面表現(xiàn)突出,尤其在“愿意嘗試有效的學習方法”一項中,均值達到了4.467,標準差僅為0.516,說明同學們有學好漢字的積極性和探索漢字學習策略的意識。同時,計劃策略均值最低,說明設定長期目標和分解落實計劃目標都不夠理想,主觀意愿和具體行動之間還有差距。值得注意的是,歸納策略和應用策略也都在倒數(shù)三名之列,前者說明學生還沒有充分掌握漢字內(nèi)在規(guī)律,對聲符、意符、同音字和形近字等重視不夠,這勢必會影響漢字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應用策略均值較低的狀況也令人擔憂,江新、趙果[11]的研究證明“應用策略和漢字書寫成績、漢字意義識別成績都顯著相關”。
(二)"第一輪行動研究
1"方案制定和實施
基于介入前的調(diào)查研究,我們進行了為期六周的第一輪行動研究。漢字學習策略具有階段性特征,在學生的漢語水平由初級到中級過渡的階段,我們認為應重點加強對學生使用歸納策略、音義策略的引導。這兩項策略都以對漢字特點的認知為基礎,因此,我們在課程中著重介紹漢字結構、聲符和意符、造字法等知識,也包括漢字發(fā)展歷史、筆畫等基礎知識。我們注意到,韓冠玲[12]對泰國五所大學漢語專業(yè)初、中、高階段漢字學習觀念的調(diào)查顯示,三種漢語水平的學生都有70%以上認為“每個漢字都是從圖畫演變過來的”,有必要通過漢字知識教學,匡正學生對漢字以偏概全的認識。我們采用“一組一組地學習漢字”的方式,引領學生歸納和認識漢字的特點。具體做法是每次課介紹一部分漢字知識,然后通過具體的意符部件或聲符部件學習總結該部件所統(tǒng)領的字族。例如,在HSK1—6級大綱中,含部件“手(扌、)”的漢字約有90個,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手部在漢字中的位置、形態(tài)、意義,并通過各種手部動作,幫助學生理解這組漢字,也啟發(fā)他們認識漢字部件及其在漢字構形中的作用。再如,含部件“口”的漢字約有80個,通過對這組漢字進行分類,可以總結口部漢字與發(fā)聲和進食的器官(舌、唇)及其動作(吃、吹)有關,與象聲詞和語氣詞(叮、嗎)有關,與語言交流(問、聽)有關等,由此可從多個角度啟發(fā)學生認識到漢字的特點。
2"結果反饋與反思
第一輪行動研究結束后,我們調(diào)查了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使用情況,見表2。調(diào)查結果顯示,經(jīng)過六周的訓練,學生使用漢字學習策略的水平有較大提升。8類策略的總均值達到了3.593,較介入前提升顯著,且每項策略均有所提升。與江新、李祿興、姜美玲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對比,總均值也略高。具體來看,以下幾點值得關注:①計劃策略提升幅度最大,較介入前提升了0.86,說明學生在學習漢字進階課程之后,更加重視漢字學習,確立了漢字學習的目標,并努力將目標分解落實到具體行動之中。當然,這與學生來華學習初期,學習動力增強也有關系。②歸納策略的提升幅度也較大,較介入前提升了0.71,其中運用部件、音符、意符等學習策略的均值分別由介入前的2.67、2.33、3.13上升至3.79、3.50、4.00,說明課上介紹的漢字知識對學生使用歸納策略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注意到,歸納策略的另外兩個小項的升幅較低,“我會注意漢字的細微差別”升幅僅為0.38。我們分析認為,此輪行動研究主要以介紹漢字結構、部件和組合規(guī)律等知識為主,在引導學生注意漢字細微差別方面做得不夠;另一個小項“我會分析形聲字形旁和聲旁的組合意義”的提升幅度并不高,介入前均值為2.6,介入后均值為2.93,漢字中形聲字的占比約為80%,對形聲字的認知及學習策略還有待加強。③在八類策略中,復習策略提升幅度最低,該策略與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關系密切,本輪行動研究沒有在課上對此進行有意識地引導。④字形策略提升幅度也很小,該項策略以重復機械記憶為主,適用于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在由初級向中級過渡的階段,理應逐漸降低字形策略的使用頻率。⑤研究結果的標準差總均值從1.074降至0.959,說明學生對漢字學習策略的認識更加接近,進而證明該課程使留學生對漢字規(guī)律和學習策略有了更加統(tǒng)一的認識??傮w來講,第一輪的介入行動大體上是有效的,但仍有進一步優(yōu)化的空間。
(三)"第二輪行動研究
1"方案調(diào)整和實施
第二輪行動研究的時間為第七周到第十六周。針對第一輪行動研究反饋的結果,擬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加強泰國學生有效運用漢字學習策略的水平:①引導學生能進一步加強對歸納策略的應用,尤其應注意到“漢字的細微差別”和“形聲字形旁和聲旁的組合意義”。②引導學生多使用應用策略,因為有研究證明“應用策略有助于漢字學習,即應用策略使用得越多,漢字學習效果就越好”[11],留學生來華學習之后,客觀上有更多使用漢字應用策略的條件和需求。③音義策略在第一輪行動研究中的提升幅度不理想,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漢字發(fā)音和意思的重視程度及應用音義策略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推測字音和字義的能力。為達到以上目的,在介紹漢字知識的基礎上,我們設計了相應的教學板塊和學習任務。比如,我們增加了識別漢字書寫錯誤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在黑板上完成聽寫任務和辨識形近字組詞的任務,引導學生注意到漢字的細微差別;讓學生做聲符部件和意符部件所統(tǒng)領的字族和詞族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探索聲符和意符(形旁和聲旁)的組合規(guī)律和組合意義;對學生提出查閱中文網(wǎng)站、閱讀新聞、在微信群用中文交流等要求,推動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漢字??傊?,就是在第一輪介紹漢字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多種漢字學習策略。
2"結果反饋與反思
第二輪行動研究調(diào)查結果見表3,總體而言,漢字策略使用的總均值進一步提升,達到了3.620,但提升幅度不同,且有的策略均值較前一輪測試還有所回落。我們認為,漢字學習策略的使用均值并非越高越好,在前一輪行動研究中,課堂教學以教師主導為主,重點介紹漢字知識,而第二輪行動研究中,以幫助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漢字學習策略為主,學生主體意識逐漸回歸,所以各類策略的均值有升有降,標準差均值也較第一輪行動研究有所上升,這符合漢字學習策略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特征。就具體情況而言,與前兩次數(shù)據(jù)對比,音義策略、歸納策略、應用策略和字形策略在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三組數(shù)據(jù)中,均值持續(xù)上升。其中,音義策略在8類策略中的使用均值躍居第一位,在三組數(shù)據(jù)中的排名也持續(xù)遞進;歸納策略和應用策略的均值也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上升的態(tài)勢;前三類策略的上升態(tài)勢均符合本研究的預期,但我們對字形策略的預期是遞減,但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為遞增的態(tài)勢。通過訪談和反思,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學習習慣的慣性作用外,教師的教學和檢測的方式對學生堅持使用該策略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比如,各門語言課仍常常采用聽寫的方式檢測學生記漢字或詞語的情況,包括本行動研究的課程,也要求學生到黑板上聽寫,教師的初衷是通過觀察學生動態(tài)書寫的過程發(fā)現(xiàn)筆畫、筆順的問題,引導學生注意歸納總結形近字的細微差別,但學生為了準確掌握漢字就又重拾機械重復記憶漢字的方法。另外,筆畫策略、復習策略、計劃策略和監(jiān)控策略較第一輪測試結果的均值有小幅下降。
(四)"進一步對比分析
基于以上行動研究和調(diào)查分析,我們進一步反思了漢字學習策略訓練的有效性,主要探討兩個問題。
第一,漢字知識對于學生選擇漢字學習策略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為第一輪行動研究主要以知識介紹為主,學生使用漢字策略的水平提升顯著;我們在問卷中有一項是關于學生對漢字知識學習需求的調(diào)查,詳見表4。三次調(diào)查結果結果顯示,在介入前,學生對漢字知識的學習需求處于較高水平;在第一輪和第二輪介入后,學生對漢字知識的重要性的認識仍然處于較高水平。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選擇與發(fā)展是以對漢字的認知為基礎的。
第二,漢字學習策略訓練第二輪行動研究中結果顯示,部分漢字學習策略的均值有所下降,那么漢字知識和漢字學習策略能否持續(xù)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呢?我們請上屆的學生做了同樣的問卷,以了解學生在學完該課程一年后的漢字策略的使用情況,詳見表5。這些學生也是泰國國籍,漢語言師范專業(yè),共20人,漢語水平為HSK5級。他們也學習了漢字進階課程,課程也介紹了漢字知識并以部件→字族→詞族→字詞組合規(guī)律的邏輯展開的,只是沒有像第二輪行動研究那樣,重點訓練某類漢字學習策略,是隱性的漢字學習策略訓練。從調(diào)查結果來看,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總均值為3.426,略低于較第一輪(3.593)和第二輪行動研究的總均值(3.620),明顯高于介入前的總均值(3.161),這佐證了漢字知識會對學生持續(xù)產(chǎn)生影響,漢字學習策略的訓練會有一定效果。尤其是漢字學習的筆畫策略、音義策略和歸納策略排名居前,這說明學生對漢字特點的認知在持續(xù)發(fā)揮作用,字形策略的排名在以上三個策略之后,說明學生使用該策略的頻度已隨著漢字知識的增長和漢語能力的提升而有所下降,這也符合漢字學習策略的階段性特征。
三"總結與啟示
1)有必要開設漢字進階課程,漢字知識介紹是漢字策略訓練的重要基礎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留學生通常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習漢字課程和漢字知識,而該階段學生掌握的漢字數(shù)量有限,對字詞關系的理解不夠深入,到了中高級階段,留學生的漢語課主要以詞、句的講解為主,沒能適時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漢字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是在課程設置方面的失策,應為中級學生開設漢字進階課程。
2)漢語教師,尤其是國外的本土漢語教師,應提升對漢字系統(tǒng)化特征和學習規(guī)律的認知和引導學生了解和選擇漢字學習策略的意識和能力。多項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漢語學習階段,來華留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應用水平高于在本國由本土教師教授的學生的水平;本研究進一步證明,接受漢字知識教學和漢字學習策略培訓之后,留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的應用能力會有顯著提升。這說明漢語教師在留學生漢語學習的不同階段,應適時介紹和引導學生了解和選擇不同的漢字學習策略。中國漢語教師會自覺運用和傳授漢字知識,而國外的本土中文教師則需要專門培訓。
3)教師的漢字和漢語的教學策略會影響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在由初級向中級過渡的階段,教師應重視“教、學”兩類策略的協(xié)調(diào)使用,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適時調(diào)整漢字教學策略,提升“教、學”策略的契合度,提升漢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健,尉萬傳.研究學習策略改進漢字教學[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1):1-9.
[2]江新,趙果.初級階段外國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調(diào)查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4):10-17.
[3]柳燕梅.漢字策略訓練的必要性、可教性和有效性的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9(2):280-287.
[4]吳勇毅.漢語“學習策略”的描述性研究與介入性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1(4):69-74.
[5]吳宗杰.行動研究:外語師資教育新途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2):48-53.
[6]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24-31.
[7]劉東青,馮麗霞.漢字課教學改革新探[J].漢字文化,2019(17):25-29.
[8]李祿興,楊蘇菡.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使用的調(diào)查與分析[J].現(xiàn)代語文,2020(3):87-93.
[9]姜美玲.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使用的調(diào)查與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12.
[10]張?zhí)?,羅茜.泰國漢語專業(yè)學習者漢字學習策略調(diào)查[J].海外華文教育,2017(11):1546-1553.
[11]江新,趙果.什么樣的漢字學習策略最有效——對基礎階段留學生的一次調(diào)查研究[J].語言文字研究,2002(5):79-85.
[12]韓冠玲.泰國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