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肌紅蛋白(Myo)、肌鈣蛋白I(cTnI)、腦鈉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診斷價值,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冠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為AMI組,另選取同期于冠縣人民醫(yī)院行健康體檢的78例健康志愿者為健康組,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組研究對象Myo、cTnI、BNP、CK-MB水平,分析Myo、cTnI、BNP、CK-MB單一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AMI的診斷效能。結果 AMI組研究對象Myo、cTnI、BNP、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組。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yo、cTnI、BNP、CK-MB聯(lián)合檢測診斷AMI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950,敏感度為95.40%,特異度為88.70%,均高于各項單一檢測(均Plt;0.05)。結論 Myo、cTnI、BNP、CK-MB水平的上升與早期AMI密切相關,且以上4項指標均可作為診斷AMI的生物標志物,對臨床早期診斷和干預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肌紅蛋白;肌鈣蛋白I;腦鈉肽;肌酸激酶同工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02.010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2.03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導致冠狀動脈突然完全或幾乎完全阻塞,使相應心肌區(qū)域急性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1]。 AMI病情發(fā)展極為迅速,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胸痛,患者通常會感到胸部中央或偏左的部位出現(xiàn)壓榨性、悶痛或緊縮感,疼痛程度較重,持續(xù)時間gt;30 min,可向左肩部、左臂內(nèi)側、頸部、下頜部等部位放射;全身癥狀,可出現(xiàn)發(fā)熱, 體溫gt;38 ℃,持續(xù)約1周,同時伴有乏力、多汗等;胃腸道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上腹脹痛等胃腸道反應;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嚴重的心律失??赡軙е禄颊叱霈F(xiàn)頭暈、黑矇、暈厥甚至猝死;心力衰竭,如果心肌梗死面積較大,心臟的泵血功能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粉紅色泡沫痰)、下肢水腫等癥狀,因此造成發(fā)生心源性死亡的幾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因此,對于AMI患者,早期發(fā)現(xiàn)與早期治療至關重要。近年來,臨床對該疾病的研究逐步深入,發(fā)現(xiàn)一些分子生物標志物與AMI的發(fā)生發(fā)展聯(lián)系緊密[3]。肌紅蛋白(Myo)、肌鈣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都屬于常見的心肌損傷標志物,都能有效反映心肌損傷的實際嚴重程度[4]。腦鈉肽(BNP)是一種能對體液、血壓及體內(nèi)鈉平衡進行調(diào)節(jié)的物質(zhì),可反映心臟的代償功能,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評估心功能[5]?;诖?,本研究分析Myo、 cTnI、 BNP、 CK-MB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AMI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冠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為AMI組,另選取同期于冠縣人民醫(yī)院行健康體檢的78例健康志愿者為健康組,進行回顧性分析。健康組研究對象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8.46±3.20)歲; BMI 17.1~24.8 kg/m2,平均BMI(21.68±0.79)kg/m2。 AMI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71±3.13)歲; BMI 17.2~25.0 kg/m2,平均BMI(21.74±0.70)kg/m2。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冠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AMI組患者符合早期AMI的診斷標準[6],且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⑵健康組研究對象無基礎性疾病;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合并惡性腫瘤者;⑵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⑶存在精神類疾病者,如認知功能障礙、躁狂癥等;⑷合并傳染性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于入組當天清晨或第2天清晨,采集兩組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為8 cm)離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美國)股份有限公司,國械注進20162222392,型號: UniCel DxI 800]測定Myo、cTnⅠ、 BNP、 CK-MB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研究對象Myo、 cTnⅠ、 BNP、CK-MB水平。⑵分析Myo、 cTnⅠ、 BNP、 CK-MB單一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AMI的診斷效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表達,行t檢驗;診斷效能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Myo、 cTnⅠ、 BNP、 CK-MB水平比較 AMI組研究對象Myo、 cTnⅠ、 BNP、 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Myo、 cTnⅠ、 BNP、 CK-MB單一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AMI的診斷效能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yo、 cTnⅠ、 BNP、 CK-MB聯(lián)合檢測診斷AMI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950,敏感度為95.40%,特異度為88.70%,均高于各項單一檢測,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圖1、表2。
3 討論
AMI是由于冠狀動脈堵塞,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引發(fā)的心肌缺血壞死,臨床患病率相對較高[7]。AMI發(fā)病后,心肌細胞會迅速因缺血缺氧而發(fā)生壞死且呈不可逆性進展。早期診斷能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nèi)接受有效的再灌注治療,如溶栓治療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及時恢復心肌的血液灌注。通過挽救瀕臨壞死的心肌組織,限制梗死面積的擴大,減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zhì)量,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延長生存期并改善遠期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情況[8]。因此,探索早期快速精準診斷AMI的方法,對于確保患者獲得較為理想的預后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AMI組患者Myo、cTnⅠ、BNP、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組;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Myo、cTnⅠ、BNP、CK-MB聯(lián)合檢測診斷AMI的AUC為0.950,敏感度為95.40%,特異度為88.70%,均高于各項單一檢測。分析原因為,當心肌遭受損傷的瞬間,Myo會迅速地從受損的心肌細胞中釋放出來,進入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在發(fā)病的最初階段血液中Myo的濃度快速升高,是提示心肌可能受損的先鋒指標。但在骨骼肌等其他組織中同樣存在少量的Myo,這一特性導致單用Myo進行診斷時,其特異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一些劇烈運動、骨骼肌拉傷或其他骨骼肌疾病的情況下,Myo水平也可能會升高,從而易造成誤診或干擾診斷結果[9-10]。cTnⅠ是心臟特異表達的調(diào)控蛋白,通過抑制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的結合,介導橫紋肌松弛,在心臟的收縮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其對心肌損傷具有高度特異性,是診斷心肌梗死的重要標志物,其在心肌細胞受損后持續(xù)升高時間較長,可反映心肌損傷的程度及損傷狀態(tài)的持續(xù)演變過程,可依據(jù)cTnⅠ的數(shù)值變化,判斷心肌損傷的嚴重程度,進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11-12];BNP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并分泌,當心肌梗死發(fā)生后,心臟的功能平衡被打破,心室壁壓力負荷發(fā)生顯著改變,心肌出現(xiàn)牽張等一系列變化時,BNP的分泌量會急劇增加,因此BNP水平的變化與心臟功能障礙的程度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量化關系,通過監(jiān)測BNP的動態(tài)變化,可大致預估患者心臟功能的恢復情況,從而預測患者預后[13-14];CK-MB作為心肌細胞能量代謝過程中的關鍵酶類,在AMI發(fā)生后的特定時間窗內(nèi),其在血液中的濃度變化呈現(xiàn)出鮮明的規(guī)律性,在AMI發(fā)病后的早期時段,CK-MB濃度會快速上升并達到峰值,隨后逐漸下降,臨床可依據(jù)CK-MB的濃度數(shù)值及其所處的變化階段,準確地判斷心肌梗死發(fā)生的時間,進而推斷病情的進展程度,為制訂個性化治療策略提供參考信息,如確定溶栓治療或介入治療的最佳時機等[15-16]。
綜上所述,Myo、cTnⅠ、BNP、CK-MB水平的上升與早期AMI密切相關,且四項指標均可作為診斷AMI的生物標志物,對臨床早期診斷和干預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1)[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22, 50(3): 231-242.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胸痛專業(yè)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網(wǎng)絡版)編輯委員會,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防治專家共識起草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防治專家共識[J/CD].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網(wǎng)絡版), 2020, 3(1): 1-7.
李毅,韓雅玲. 2023 ESC急性冠脈綜合征管理指南解讀[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23, 51(12): 1263-1267.
任麗娜,王東,閆曉武. CK-MB、cTnT、H-FABP、MYO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檢測意義[J].貴州醫(yī)藥, 2021, 45(12): 1907-1908.
呂新才,盧家忠.血清胱抑素C、腦鈉肽及白細胞介素-33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達水平及預后價值[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2, 38(18): 2124-2127.
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等.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20, 19(12): 1092-1099.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冠狀動脈心肌橋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專家組.冠狀動脈心肌橋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J].中國研究型醫(yī)院, 2022, 09(5): 1-8.
湖南胸痛聯(lián)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PCI技術規(guī)范專家工作組.湖南胸痛聯(lián)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診PCI技術規(guī)范(2022年版)[J].中國醫(yī)師雜志, 2023, 25(2): 186-191.
丁佩芳,張鈺婕,萬標.心電圖復極參數(shù)結合hs-CRP、MYO、cTnT檢測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效果[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3, 15(5): 880-883.
吳曉,王蘇英,李珊.聯(lián)合檢測NLR、hs-CRP、cTnI、MYO和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 2022, 17(5): 647-650.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檢驗醫(yī)師分會心血管專家委員會.心肌肌鈣蛋白實驗室檢測與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yī)學雜志, 2021, 101(37): 2947-2961.
范繼紅,劉江紅,王剛,等.肌鈣蛋白峰值超過檢測上限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臨床意義及其早期預測指標[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23, 21(8): 673-679.
楊金月,紫曉,李華麗,等.BNP、Mb及CK-MB水平與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術后左室重塑及近期預后的相關性[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2, 14(11): 1905-1908, 1913.
孫姣,吳婷,沈沁. PLR、NLR以及血清IL-33、BNP水平預測急性心肌梗死院內(nèi)轉歸不良的臨床價值[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4, 58(2): 183-187, 226.
楊濤,孫雪,楊利梅. CK-MB、FAR、D-二聚體聯(lián)合檢測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臨床價值[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4, 16(7): 1268-1271, 1280.
賈慧寶,潘博,王麗媛,等.血清cTnI、CK-MB及Mb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脈支架介入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2024, 16(4): 7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