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注重數學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學習思路,搭建學習框架。根據小學生的階段性特點,教師可從基礎的角度出發(fā),解析數學內容;從方法的角度出發(fā),實現多元閱讀;從拓展的角度出發(fā),豐富閱讀體系。通過多種方式的引導,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其數學素養(yǎng),為其后續(xù)分析、解決更復雜的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關鍵詞】數學閱讀 小學階段 數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4)14-50-03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需要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運用科學的語言和工具,搭建更加具象化的數學知識理論框架,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入數學課堂之中,提高數學課堂專注力。在漫長的人類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數學作為關鍵部分,對人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解數學、分析數學、感受數學必然離不開閱讀這一途徑。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其內容和文本相對復雜,邏輯嚴密,小學階段的數學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從而梳理學習內容,整理數學信息。[1]通過數學閱讀,對數學信息進行綜合加工,以此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一、從基礎的角度出發(fā),解析數學內容
開展數學閱讀的本質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背景、收集信息、分析數據、獲取關鍵內容。這個過程需要幫助學生整合理解數字、符號、圖表等相關內容,從而對數學材料的邏輯進行深入分析,對數學材料內容進行綜合推理、歸納總結,最終對數學概念進行猜想。區(qū)別于普通閱讀的是,數學閱讀更為復雜,需要學生調動高階思維。因此,教師在選擇數學內容時,應從基礎的角度出發(fā),結合課內教材、課外素材、圖表素材、文本素材、視頻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在挖掘的過程中理解數學信息背后的數學知識點和數學概念并傳遞給學生,幫助其發(fā)展數學素養(yǎng)。
(一)注重生活化基礎
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生活化基礎,推動學生的數學閱讀。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能力,收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閱讀素材,幫助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閱讀,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在材料選擇上,教師應優(yōu)先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具有生活化場景元素的閱讀材料,從而幫助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更好地進行材料閱讀。[2]
例如在教授“分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小明的生日蛋糕”的數學閱讀故事,分享給學生。在故事中,小明過生日,媽媽買了一個圓形的大蛋糕,并告訴小明要平均分給4個小伙伴。這讓學生聯想到自己過生日的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在引出平均分蛋糕的認知矛盾后,故事詳細描述了如何將蛋糕切成四等份,即每份蛋糕就是整個蛋糕的[14]。在閱讀數學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基于分蛋糕情境學習分數的概念,還能通過想象自己參與分蛋糕的過程,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這樣的生活化數學閱讀素材有趣又實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閱讀能力。
(二)注重知識框架基礎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而小學數學閱讀材料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歸納性,整體邏輯比較嚴密,圖示、表格比較簡潔,因此部分學生會對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內容產生疑惑,難以搭建基礎知識框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直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借助數學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厘清學習思路,搭建知識框架,為學生答疑解惑。
例如在“年月日”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閏年和平年出現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二月是平月”這些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組織他們展開數學閱讀,讓學生在閱讀文本材料的過程中感受天文歷法知識,在觀看相關視頻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內容。又如在“可能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拋硬幣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由于課堂時間限制,學生拋硬幣的次數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關于“可能性”的圖表閱讀,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可能性”這一概念,幫助學生實現深度閱讀,搭建屬于自己的基礎知識框架。
(三)注重閱讀板塊基礎
注重閱讀板塊基礎要求教師結合學生認知心理學,基于分析的角度,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閱讀板塊,將所閱讀的內容儲存于腦海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知識、數學內容、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分類、閱讀組合、閱讀歸納,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例如在“圓的面積”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動畫的形式,將圓形轉化為學生學過的其他圖形,如長方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和圓形面積推導過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知識點的整合閱讀,幫助學生形成閱讀板塊,掌握數學知識的基本走向和基本脈絡,體會新舊知識的銜接性,從而進一步拓展思維,豐富自身閱讀板塊。
二、從方法的角度出發(fā),實現多元閱讀
數學概念嚴謹、內容復雜,一些數學概念擁有特定的內涵,還有一定的外延,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理解這部分內容。尤其是一些隱性的內容,更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拓展發(fā)現。同時,一些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進行空間想象,感受圖形與圖形之間、靜態(tài)與動態(tài)之間的區(qū)別。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和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多元閱讀,實現更深層次的數學閱讀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和數學能力。
(一)問題式引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是幫助學生探索數學知識、閱讀數學內容、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所在。[3]在數學閱讀開始之前,教師需引導學生產生并在與材料有關的問題的引領下進行閱讀,從而明確學習方向,將疑問升華為感悟。教師在數學閱讀教學中應常問學生“為什么”以及挖掘原因背后蘊含的道理,從而幫助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數學材料,帶著想法去感受數學魅力,帶著疑問去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數學閱讀的內容,提出閱讀問題:“大家知道什么是假分數嗎?假分數和真分數之間的區(qū)別是什么?這個‘假’指的是什么?假分數又是如何產生的呢?”通過這些疑問,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引領他們進一步閱讀相關內容,在“知其然”的過程中“知其所以然”。
(二)辨析式啟發(fā)
辨析式啟發(fā)指的是通過辨讀的方式,讓學生認真判斷數學材料中的重點,基于詳盡的變式與反例,更為深刻地理解各類數學知識,全方位領略數學的魅力。針對與數學概念相關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否定的方式進行假設,引導學生思考,拓展思維,并結合所學內容進行查閱和驗證,從而掌握數學概念。
例如在倒數和分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展開否定式假設,如:“只有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嗎?‘互為’的概念怎么理解?和為1、差為1、商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嗎?除了倒數,乘積是1有沒有可能互為其他數?”通過這些否定和假設,引導學生辨析式閱讀相關內容,從而充分理解分數與倒數的知識點。
(三)聯系性閱讀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采取聯結的閱讀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在數學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某一數學內容,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發(fā)揮想象力,展開聯想。采用類比、對比的方式,進行知識點延伸,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拓展與遷移,幫助學生搭建數學知識框架,厘清數學學習思路。
例如在“圓錐體積”這一課時的教學中,圓錐的體積公式與圓柱的體積公式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如等底等高的圓錐,其體積為圓柱體積的[13]。教師可以就此展開聯系性閱讀,讓學生展開聯想:“為什么是[13],其余[23]會是什么?”接著引入“圓柱容球”的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拓展學生的認知廣度與認知深度。
三、從拓展的角度出發(fā),豐富閱讀體系
數學閱讀不應局限于課本,而應突破課堂限制,超越課堂,超越教材。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拓展的角度出發(fā),豐富閱讀體系,以數學家故事和數學資源作為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4]
(一)豐富閱讀內容
為了使學生能進行更完善的課外閱讀,教師應該主動為學生收集、篩選并提供多元化且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按照學生的階段性特點開展進階式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趣味性、針對性的數學閱讀活動中,豐富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yǎng)。[5]
例如在“統(tǒng)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一是可以向學生推薦《統(tǒng)計學王國奇遇記》這類有趣讀物,借助針對性強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細致地掌握相應數學領域的核心知識。二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統(tǒng)計概念之后,可以進一步推薦學生接觸《數學分級閱讀》系列叢書、《玩轉數學》和《好玩的數學》等多元化的圖書。這些資料和內容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有效拓展其數學知識面。三是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更豐富且有趣的閱讀活動和內容。如向學生推薦“數學悅讀”微信公眾號。該平臺定期組織開展數學知識問答、新課程助力活動、動手操作數學實踐、思維訓練挑戰(zhàn)賽等各式各樣的在線活動,增強了數學閱讀的趣味性。四是可以全面策劃并實施多樣化的閱讀互動項目。例如引導學生互相交換最近閱讀的精選書籍,分享彼此的閱讀感悟與收獲,向學生推廣撰寫數學專題閱讀報告或數學日記等。通過這些方式,助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閱讀的世界,真實地感受到數學閱讀的魅力和樂趣。
(二)充實閱讀時空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和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當把握住課堂這個至關重要的中心陣地,及時有效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數學閱讀輔導服務,同時也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間空余時間。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數學悅讀”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眾多閱讀素材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數學閱讀內容,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深入詳實的閱讀拓展。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平臺和資源開展進階式的閱讀活動。例如制作“數學知多少”的直播節(jié)目、錄制“家庭數學閱讀周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數學閱讀活動,對某一數學問題進行長時了解、研究。數學閱讀不僅為學生的學業(yè)進步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加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條件,而且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習慣和高效的學習方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數學閱讀發(fā)展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是可行且必要的。一方面,它符合當前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數學閱讀為學生后續(xù)學習更具難度的數學內容奠定基礎,促使學生更游刃有余地分析、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應把握小學生的階段特點,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待數學閱讀,采用科學多樣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媛媛.重視閱讀能力培養(yǎng) 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路徑探究[J].名師在線,2023(25):20-22.
[2]李斌瑜.關于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3(27):88-92.
[3]劉世全.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貴州教育,2023(6):70-72.
[4]彭開國.新課程標準下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2(12):26-28.
[5]楊文梅.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J].學苑教育,2022(2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