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花扇》是清代傳奇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流傳至今,其故事被多個劇種移植改編,也留下了一些動人的人物形象。其中,“李貞麗”在《桃花扇》中出現(xiàn)的場次并不多,但她卻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李貞麗既保護了侯李二人純潔的愛情,又批判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無道,其人物形象之美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人物形象塑造奠定了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桃花扇》;李貞麗;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J825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31-0045-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31.011
一、史料中的李貞麗形象
李貞麗,明末秦淮名妓,雖不是秦淮八艷之一,但也名動一時。侯方域的《李姬傳》記載“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dāng)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1]。
余懷在《板橋雜記》記載“李貞麗者,李香之假母,有豪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與陽羨陳定生善”[2]??梢姎v史中的李貞麗是一位為人豪爽、頗有俠氣的女子,曾經(jīng)一夜賭博輸?shù)羟Ы穑瑤缀跎⒈M家財她也能面不改色。也正因如此,與她結(jié)交的都是當(dāng)世豪杰,尤其跟“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陳貞慧特別要好。
而清代湯漱玉《玉臺畫史·卷五·名妓》的《露書》中記載“李貞麗,字淡如,桃葉妓。工書畫,著《韻芳集》”[3],可見李貞麗才情過人,是位不折不扣的才女?!耙粋€通達(dá)世故而又很慈愛的媽媽”,歐陽予倩曾對李貞麗做出這樣的評價。
綜上所述,歷史上的李貞麗是一位有才情、通世故、人練達(dá)的女性形象。
本文從多維度分析李貞麗形象之美,孔尚任筆下的李貞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青絲難掩云天義,紅顏胸襟勝須眉;洗盡鉛華始見真,浮華褪盡方顯誠;而不同劇種中的李貞麗形象,例如昆曲、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等,其中的李貞麗人物形象之美各不相同。
二、孔尚任筆下的李貞麗形象之美
在孔尚任《桃花扇》中,李貞麗分別出現(xiàn)在《傳歌》《訪翠》《卻奩》《辭院》《拒媒》《守樓》《逢舟》等七出,雖然出場次數(shù)不多,但卻是整出戲中的一抹亮色。
(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第二出《傳歌》中,李貞麗在煙花妙部,生長舊院之中,迎送長橋之上。
李貞麗除了是秦淮名妓之外,還是一個老鴇。人們對于煙花之地的老鴇,印象中都是唯利是圖、吃人不吐骨頭的印象。但是李貞麗卻恰恰相反,她鉛華未謝,風(fēng)韻猶存。對于養(yǎng)女香君也是一向嬌慣,視如掌上明珠。
當(dāng)楊龍友來訪時,李貞麗不是帶他去飲酒聽曲,而是“請到小樓焚香煮茗,鑒賞詩篇罷”。如此看來,李貞麗雖是長在舊院中,但也是飽讀詩書、滿腹文章,才能與楊老爺一同品鑒詩篇。之后楊老爺看到小樓四壁“都是些名公題贈,卻也難得”,原準(zhǔn)備和韻一首,再看到“張?zhí)烊?、夏彝仲這班大名公都有題贈”,“做他不過,索性藏拙”。最后只得借藍(lán)田叔畫的拳石作襯,“寫蘭于石旁”。
由此可見,李貞麗能和當(dāng)時的東林伯仲們相結(jié)交,并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色藝雙絕,更多的是她的學(xué)識和才情得到了諸公的認(rèn)可,在思想上能夠與各位東林復(fù)社文人進行交流、產(chǎn)生共鳴,并且在交往過程中耳濡目染了他們身上的氣節(jié),間接加強了自身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覺悟。
第七出《卻奩》中,當(dāng)李香君知道妝奩酒席是阮大鋮所贈后,恐侯方域因此而徇私廢公,便急忙拔簪脫衣,表明態(tài)度與阮劃清界限。此時,香君如此做法既駁了一直支持妓院的楊老爺?shù)拿孀樱屗虏涣伺_;又得罪了權(quán)貴阮大鋮,給妓院帶來了麻煩;同時也會導(dǎo)致到手的金銀首飾又要送還回去,可能還要退還酒席的費用,也就是說不僅沒有掙錢,還要往外賠錢。
按照常理來說,老鴇肯定會呵斥香君,甚至?xí)_相加。一個風(fēng)塵女子無故為妓院樹敵,怎敢如此大膽對待達(dá)官顯貴,換作任何一個老鴇都不會輕饒香君。但李貞麗只是說道“把好好的東西,都丟一地,可惜,可惜”,卻并未對香君做出責(zé)罰?!敖鹬榈绞州p輕放,慣成了嬌癡模樣,辜負(fù)俺辛勤做老娘”,就如平常人家母親教導(dǎo)兒女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一樣,可見李貞麗從未將香君作為搖錢樹,而是真正把她當(dāng)作親生女兒來看待。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李香君在遇侯方域前未曾梳櫳,日常除了學(xué)習(xí)詞曲,不曾與賓客接觸,能夠有如此的深明大義、不畏權(quán)勢,離不開李貞麗的諄諄教導(dǎo)。也從側(cè)面反映出李貞麗雖身陷勾欄,但出淤泥而不染,有著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家國情懷。
(二)青絲難掩云天義,紅顏胸襟勝須眉
在《訪翠》一出中,當(dāng)侯方域應(yīng)允為李香君梳櫳之事,并且表達(dá)自己“客囊羞澀,恐難備禮”。此時李貞麗作為香君的鴇母并未因此就橫加阻攔,反而極力促成二人的好事,相較于錢財這類身外之物,她看重的是侯方域的人品和才華,這也是她一直拜托見多識廣的楊老爺為香君代為招客梳櫳的原因。否則以香君的色藝雙絕,愿意花錢為她梳櫳的人大有人在,何必一直苦苦等待,由此也可看出李貞麗對于香君視如己出,是真正的疼愛。
之后《卻奩》一出,香君得知妝奩酒席是阮大鋮所贈時,為與其劃清界限怒而卻奩,此時侯方域是一貧如洗,但李貞麗依然允許其與香君繼續(xù)來往,并且真心祝福二人。因“卻奩”一事,阮大鋮對侯方域等人懷恨在心,惱羞成怒故而栽贓陷害,在《辭院》一出中,楊老爺收到消息特來報信“今日清議堂議事,阮圓海對著大眾,說你與寧南有舊,常通私書,將為內(nèi)應(yīng)。哪些當(dāng)事諸公,俱有拿你之意”。一時間眾人不知如何是好,此時李貞麗冷靜沉著道“事不宜遲,趁早高飛遠(yuǎn)遁,不要連累別人”。
這句話看似不近人情,有種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含義,但是當(dāng)侯方域被迫遠(yuǎn)遁之后,李香君立志為侯方域守節(jié),拒不下樓。要知道煙花之地是不養(yǎng)閑人的,歌妓拒不下樓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妓院需要白白養(yǎng)著她,這放在任何妓院中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李貞麗卻無條件支持和包容著李香君的行為,她用自己的愛去守護著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讓李香君可以毫無顧慮地為侯守節(jié),可見其胸懷之寬廣。
之后《拒媒》一出,楊老爺拿著聘金三百前來為田仰納妾,來到李家小院下聘?!扒鄻巧囍瑹o過香君”,通過楊老爺?shù)脑?,又從?cè)面彰顯了李貞麗的偉大。香君此時已名震秦淮,只要李貞麗愿意自有無數(shù)的達(dá)官顯貴趨之若鶩,但是她為了保護侯李二人純潔的愛情始終不愿為難香君。面對三百兩銀和從良的機會,李香君自然是毫不猶豫地予以回絕,此時李貞麗雖然并未上場,但是從香君的話中,我們也能得知李貞麗的態(tài)度。
當(dāng)香君回絕托媒之人,有人問道“令堂回家,不要見錢眼開”。香君不假思索地答道“媽媽疼奴,亦不肯相強的”,可見李貞麗在當(dāng)時社會中的獨特女性形象。
第二十二出《守樓》使得李貞麗人物思想發(fā)展達(dá)到頂峰,當(dāng)馬士英派人帶著三百花銀、一套繡衣前來強娶李香君時。李香君立志守節(jié),絕不下這翠樓梯。被逼無奈,香君以頭撞壁,以死抗?fàn)?,也不肯下嫁奸黨田仰。此時一方是昏迷不醒、花容破損的香君,一方是在外不停逼迫的宰相門人,李貞麗內(nèi)心正經(jīng)歷著天人交戰(zhàn),在楊老爺?shù)奶崾鞠拢钬扄愊露Q心“也罷!叫香君守著樓,我去走一遭”。臨走前還不放心香君,把香君托付給楊老爺代為照顧,把三百兩銀子也留給了香君。鴇母代女出嫁,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事。
雖說從良是每個淪落風(fēng)塵女子的最大心愿,能夠嫁入田府在外人看來也是十分光耀的事,從此可以衣食無憂。但李貞麗心里清楚,以馬士英為首的奸黨,對侯方域、李香君卻奩之事耿耿于懷,李香君卻奩在無形中破壞了阮大鋮等奸黨企圖拉攏復(fù)社成員的陰謀,自己嫁到田家是絕對不會受到任何優(yōu)待的。但是李貞麗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了侯李二人純潔的愛情,用自己的俠肝義膽、舍生取義去反對以馬士英為首的奸黨的迫害,其志可嘉、其情可佩,令人肅然起敬!
(三)洗盡鉛華始見真,浮華褪盡方顯誠
在第二十七出《逢舟》中,戎馬紛紛,黃河堤上逃兵亂跑,兵敗如山倒。此時坐在船中的李貞麗聽到有人高喊“救人呀”,她不顧船長“黃河水溜,不是當(dāng)耍”的勸誡,“風(fēng)急水緊,舍生來救人”。將人救上船后才發(fā)現(xiàn),落水之人原來是舊識蘇昆生。后文蘇昆生再次說道“若非遇著貞娘,這黃河水溜,誰肯救人”,此時貞娘也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妾本無心,救他上船,才認(rèn)的是蘇師傅”。
在那個國破家亡、動蕩不安的年代,人人明哲保身,漠視他人生死。而歷經(jīng)磨難、受盡苦楚,生活在社會底層“下九流”的李貞麗,卻始終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去面對那個社會。當(dāng)有人落水時,其他人只會大呼“救人”,卻無一人敢上前去搭救。只有她,舍生忘死地去搭救一個“素未謀面”之人,直到救起落水之人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故交。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fù)心多是讀書人。在民族危難時期,一個煙花之地的老鴇都能舍生取義、救人于水火之中,而以馬士英、阮大鋮為首的統(tǒng)治階級,想的卻是如何排除異己、結(jié)黨營私。
崇禎皇帝去世之后,在《迎駕》一出中,馬士英言道“幸遇國家多故,正是我輩得意之秋”,把國家變故當(dāng)作渾水摸魚、升官發(fā)財?shù)钠鯔C,他們把持朝政搞得烏煙瘴氣。當(dāng)清軍兵臨城下之時,馬士英、阮大鋮驚慌失措,帶著搜刮而來的民脂民膏,倉皇出逃,隨即南明滅亡。李貞麗和以馬士英、阮大鋮為首的統(tǒng)治階級二者身份地位天差地別,但是所作所為卻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諷刺之情溢于言表。
而蘇李二人相認(rèn)后,在聽到蘇昆生說道“一從你嫁朱門,鎖歌樓,疊舞裙;寒風(fēng)冷雪,哭殺香君”。李貞麗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問“香君獨住,怎生過活”,這一句話令人潸然淚下。李貞麗替李香君代嫁田仰,新婚之夜被田仰悍妻揪出洞房,打個半死,后又將其賞給一個老兵,一路歷經(jīng)磨難、九死一生。在面對故人時,李貞麗對于替香君代嫁的事沒有絲毫怨言,也沒有急于訴說自己的不幸,而是第一時間關(guān)心香君一個人怎樣過活。可見她對于香君的情之真、愛之切,恐怕親生母親對待女兒也不過如此了吧。
在“逢舟”一出中,我們可以看到李貞麗整個人物形象得到的升華,一方面,她為侯李愛情保駕護航,維護著侯李愛情的完整和純潔;另一方面,她又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荒淫誤國充滿著仇恨和蔑視。李貞麗身上有一種反抗精神和批判精神,她敢于同封建統(tǒng)治階級進行斗爭,敢于向封建統(tǒng)治階級挑戰(zhàn),這種精神也在無形中影響著李香君。
三、不同劇種中的李貞麗人物形象之美
《桃花扇》除了以昆曲演繹之外,其他劇種也都在孔尚任所撰文本的基礎(chǔ)上進行移植、改編,其中以京劇、越劇、豫劇的舞臺版和黃梅戲的影視劇版最為經(jīng)典。京劇《桃花扇》保留了原劇本的“卻奩”“代嫁”的劇情,刪減了“逢舟”的場景,進一步壓縮了李貞麗的出場次數(shù),同時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也做了調(diào)整。京劇中的李貞麗性格更加溫和、缺乏主見,替嫁前李香君出來與貞麗分別,貞麗言道“嘆我們原本是生來的苦命,不管是嫁誰家都是火坑,愿公子早回來團圓歡慶”,可見面對命運的不公,此時的李貞麗已然認(rèn)命,失去了抗?fàn)幍闹練狻?/p>
不難想象,嫁到田家的李貞麗,面對強勢的田家夫人,肯定是逆來順受、不敢有絲毫反抗之意,其結(jié)局定是不幸的。自然也能理解為何將“逢舟”一處刪減,后續(xù)李貞麗也不曾再出場了。一個人一旦失去與命運斗爭的勇氣,很快就會被不公的命運所吞噬殆盡,進而隱入塵煙。
越劇《桃花扇》則完整保留了“卻奩”“守樓”“逢舟”的情節(jié),在李貞麗代香君出嫁時,此時對于人物的心理刻畫更加細(xì)致?!跋聵窍聵侨?,紅燈紅燈滿路輝。替嫁替家田家去,不知不知何時歸”“媚香樓,再看你一眼不容易,蕭郎從此路人窺”,將李貞麗對于去路的迷茫和惆悵,以及對于養(yǎng)女香君和媚香樓故地的不舍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同時,越劇對于李貞麗和楊老爺?shù)年P(guān)系也做了更加細(xì)致的梳理,在即將“代嫁”出門之時,貞麗對楊老爺說“老相好,你好狠心”,“老相好”解釋了為什么李貞麗在遇到困難無法抉擇的關(guān)頭,總是習(xí)慣性地去求助楊老爺。也正是由于二人如此親密的關(guān)系,楊老爺也跟貞麗一樣對待香君視如己出,所以一開始才如此盡心地為香君找尋梳櫳的如意郎君。臨行前的這句話既表達(dá)了李貞麗對于楊老爺不念舊情、推他下火坑的心寒,同時也對楊老爺在危難時刻未能挺身而出保護二人“女兒”的埋怨。
這是越劇在移植創(chuàng)作中對于李貞麗人物形象塑造的創(chuàng)新之處,其他劇種在描述李楊二人關(guān)系時都是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解釋清楚二人的關(guān)系后,對于楊老爺在危難時屢次通風(fēng)報信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在“逢舟”時遇到侯方域,想起舊院之時,一家人同住,如今相逢只少一個香君,李貞麗歷經(jīng)磨難,最后想的還是愛女香君,可見其對香君的情真意切。
豫劇《桃花扇》中的李貞麗更加突出其果斷、俠義的一面,面對相府的逼親,香君血濺當(dāng)場寧死不從,李貞麗對楊老爺言道“事到如今到顧不了許多了,大家都死了倒也干凈”,可見其性格之剛毅。在楊老爺提出讓其替香君代嫁的主意后,她也未作忸怩,“為了香君,這火坑也只好我去跳了”,活脫脫一個“大丈夫”形象。
嫁入田家后,李貞麗并未能過上好日子,被田仰夫人毒打一頓趕出家門。流落在外被逼無奈,又不想再回舊院苦海,只得來到棲霞山中削發(fā)為尼,遁入空門。在面對國家危難、山河破碎之際,最終點醒侯、李二人,令二人雙雙入道。這也是豫劇對于李貞麗人物的一個創(chuàng)新之處,以其遁入空門替代原劇本“張道士”的點化,更加具有代表性。
黃梅戲影視劇版《桃花扇》(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版本)中的李貞麗是一位年過半百的母親,更像是一位不求回報、全心全意為子女操勞、遮風(fēng)擋雨的慈愛母親形象。
在面對田家的逼嫁時,香君為保名節(jié)血濺桃花扇,李貞麗心疼不已,“香君好比花初放,我是殘柳幾經(jīng)霜。她雖不是親生女,相親相愛勝親娘。母雞還有愛雛意,我豈能讓她去受傷。為娘替你跳苦海,愿你緊守深閨待侯郎”。為保女兒周全,自愿代嫁,臨行前特意囑咐三百兩銀子要交于香君度日,媚香樓鑰匙也交于香君使用,這樣一位善良、慈愛、親切的傳統(tǒng)母親形象立刻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
四、結(jié)語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李貞麗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歷史中的李貞麗的形象之美是多層次的,孔尚任運用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塑造了具有獨特女性之美的李貞麗形象,也突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其青絲難掩云天義,紅顏胸襟勝須眉;其洗盡鉛華始見真,浮華褪盡方顯誠。
無論是其外在形象,還是內(nèi)在品質(zhì),皆深刻體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女性的審美追求。而在昆曲、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等不同劇種對李貞麗人物形象的塑造則各有千秋,使其具有深刻的歷史內(nèi)涵。
李貞麗人物形象之美,既揭露了昏君奸臣荒淫誤國的丑態(tài),又暴露了復(fù)社文人的軟弱、迂腐,同時還鞭撻了朝中的奸佞、小人,表達(dá)了作者對光明、進步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精神的向往,以及對底層人物的深切同情和關(guān)注,為后世塑造了一個生動飽滿的典型女性人物形象。
參考文獻:
[1]侯方域.侯方域全集校箋[M].王樹林,校箋.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3.
[2]余懷.板橋雜記[M].薛冰,點校.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3]清厲鶚,清湯漱玉,清汪遠(yuǎn)孫.玉臺書史·玉臺畫史[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
[4]孔尚任.桃花扇[M].云亭山人,評點.李保民,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5]孔尚任.桃花扇[M].梁啟超,批注.城寧,校點.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6]王藝翰,陳凱玲.論《李姬傳》對《桃花扇》創(chuàng)作的影響[J].文化藝術(shù)研究,2019,12(02):78-85.
[7]蘇芹.異域之眼:論宇文所安在《桃花扇》中的求“真”[J].戲劇文學(xué),2015(10):83-88.
[8]宋希芝.“頌圣”與“吊明”矛盾心態(tài)下的“贊圣道而輔王化”——孔尚任《桃花扇》創(chuàng)作主旨新探[J].藝術(shù)百家,2015,31(01):228-229.
[9]張濤.百年《桃花扇》傳奇思想主題衍變與論爭[J].戲曲藝術(shù),2023,44(02):43-49.
[10]周立涵.論《桃花扇》對“才子佳人”敘事模式的突破[J].名作欣賞,2023(03):150-153.
作者簡介:
劉國平,國家一級演員,現(xiàn)就職于安慶師范大學(xué)黃梅劇藝術(shù)學(xué)院,碩士生導(dǎo)師,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安慶市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安徽省黃梅戲基金會監(jiān)事,安徽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黃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