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簡要介紹《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現代漢語八百詞》的基礎上,對兩者的詞語分類體系進行比較,并以副詞為例,對《等級標準》和《八百詞》的詞類對接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所列出的212個副詞中,有157個收錄在《八百詞》中,《八百詞》對相應詞條用法的詳細說明、大量實例,可以為《等級標準》提供有效補充與有益參考,從而提高《等級標準》向教學實踐轉化的效率。將《八百詞》與《等級標準》進行密切對接,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這不僅可以重新認識《八百詞》這一經典漢語教學語法著作的意義和價值,而且能夠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教學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現代漢語八百詞》;詞類;對接;副詞
基金項目: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課題青年項目“《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與《現代漢語八百詞》詞類比較研究”(21YH73D)
作者簡介:1.李" 影,女,文學博士,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
2.郭興燕,女,國際漢語教育博士,韓國啟明大學人文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fā)布了《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以下簡稱《等級標準》)[1],并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等級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對于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的課程建設、教材編寫、考試設計、教學評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等級標準》的準確解讀,對今后教學實踐與研究的順利開展意義重大。同時,《等級標準》作為指導性文件,主要起提綱挈領的作用,關于它如何向教學實踐轉化這一問題,還需要深入細致的探討。自《等級標準》頒布以來,已經有不少學校和教師圍繞新標準進行研究,將新教材編寫、課程建設、語法學習手冊制定等納入工作日程,以適應國際中文教育教學的新發(fā)展、新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可能都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與新標準相關的建設中,而較少回顧已有的漢語教學研究成果,這種認識勢必會對《等級標準》的教學和研究產生一定影響。我們認為,對現有經典漢語教學語法著作進行分析,并將其中已經成熟的成果與《等級標準》對接,可以加快《等級標準》向教學實踐轉化這一進程的速度?!冬F代漢語八百詞》(以下簡稱《八百詞》)[2],作為一部以詞的形式講解漢語語法的經典著作,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說,將那些有價值、有影響的教學科研成果,應用到以《等級標準》為指導的國際中文教育教學中,切實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學習效率,這同樣是一種創(chuàng)新。本文在對比分析《等級標準》和《八百詞》所列詞類的基礎上,針對兩書副詞內容所展開的對接探討,正是這一研究思路的有益嘗試。
一、《等級標準》與《八百詞》簡介
先看《等級標準》。該標準將音節(jié)、漢字、詞匯、語法四種語言基本要素作為衡量中文水平的基準,把學習者的中文水平由低到高分為三等九級,并通過“3+5”模式對每一等級的水平進行說明。所謂“三等九級”,指的是初等一至三級,中等四至六級,高等七至九級?!兜燃墭藴省钒ㄒ艄?jié)表、詞匯表、漢字表、附錄A(規(guī)范性)語法等級大綱等7個部分,這些內容的編寫均圍繞三等九級的分類展開。值得注意的是,在九級漢字表之外,它還專門設立了三等手寫漢字表,凸顯了《等級標準》對學習者漢字書寫能力的重視。需要指出的是,詞語不僅構成了詞匯表的主要內容,一些句法功能特征顯著、用法復雜的詞,也在語法等級大綱的詞類部分進行了列舉。在每級語言點的詞類說明中,語法等級大綱采用由大到小逐級分類的方式,列出該類或該次類在本級需要掌握的具體詞語,并分別予以舉例說明。比如,在語法等級大綱初等二級語法點這一部分,首先,將量詞劃分為三個次類:名量詞、動量詞、時量詞;然后,再分別列出三類量詞在本級所需要掌握的具體詞語,并進行舉例說明[1](P180)。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再看《八百詞》。該書是在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的組織和主導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研究室(句法語義研究室前身)和其他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及所外部分專家集體編寫完成的。1980年5月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部分專家對原書作了修訂,主要是增加新的條目;1999年,商務印書館重新編排,出版了增訂本?!栋税僭~》的編寫初衷是“供非漢族人學習漢語時使用”以及供“一般語文工作者和方言地區(qū)的人學習普通話”時參考[2](P1),編寫時注重在“實用上下功夫”[3]。該書的選詞“以虛詞為主,也收了一部分實詞”[2](P1),實詞主要包括那些“用法比較復雜或比較特殊的”[2](P4)。例如,書中共收錄了20個助動詞和25個趨向動詞,這些詞語也往往是動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作為一部以詞的用法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語法參考書,《八百詞》的編寫既有別于一般的現代漢語教材,也不同于通行的現代漢語詞典。除了凡例和索引以外,全書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現代漢語語法要點、具體詞條用法講解與附錄(含“名詞、量詞配合表”和“形容詞生動形式表”),體現了完整的語法體系[4]。根據音序索引,《八百詞(增訂本)》共收錄詞條1040個,其中,存在兼類的詞條有238個①,約占收錄詞條總數的22.9%。這也再次表明了《八百詞》對于用法復雜詞語的重視。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總的來看,《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詞類部分的很多詞語,如各個等級中的副詞、助詞、連詞、介詞等,都在《八百詞》中有詳細的用法說明和大量的漢語實例。因此,將大綱詞類部分與《八百詞》對接,是可以提高《等級標準》向教學實踐轉化的效率的。同時,《八百詞》所收錄的26個詞綴,也與大綱在三級、六級中所列出的前綴和后綴相對應,能夠為語法等級大綱的應用提供參考。需要指出的是,《八百詞》雖然是以具體詞條為基點,但在說明詞條的用法搭配時,也涉及到短語、句子、復句甚至句群等語言和言語單位,為大綱相關語言點提供了大量的實例支撐。不僅如此,《八百詞》所采用的先列出詞類搭配形式,再對應舉例的編寫方式,也為大綱相關語言點的實際操作提供了借鑒。
二、《等級標準》與《八百詞》的詞類對比
作為一部經典的教學語法著作,《八百詞》具有完整的語法體系,它與《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的對應是全方位的,涉及詞綴、詞、短語、句子、復句、句群等多級語言、言語單位。同時,由于《八百詞》的編寫體例是以詞語的用法為基礎,因此,兩者在詞類方面的對照是最為直觀、最為鮮明的。下面,本文就對它們的詞類部分進行比較分析。
(一)《等級標準》所列詞類
《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所列出的具體詞類共有12類,它們依次是:名詞、動詞、代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同時,大綱等級分明,重點突出,以副詞、連詞、助詞、介詞等句法語義功能復雜、應用難度較大的詞類為主要關注點。語法等級大綱的這一特點也體現在對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實詞的說明上。比如,有關漢語名詞的說明只出現在初等一級的詞類介紹中,并且著重說明用法特殊的方位名詞;再如,動詞的介紹重點主要集中在能愿動詞和離合詞上。
(二)《八百詞》所列詞類
《八百詞》的詞類說明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現代漢語語法要點對詞類的總體說明,二是詞條講解中對每一詞條的具體標注。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部分詞類所包含的內容并不完全一致。
《八百詞》現代漢語語法要點與通行的現代漢語教材、《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類似,也采用由大及小的分類模式。首先,將漢語詞類分為13大類,它們依次是:名詞和名詞短語、方位詞、數詞、量詞、指代詞、動詞和動詞短語、形容詞、副詞、介詞、連詞和關聯詞語、助詞、嘆詞、象聲詞;然后,再將每一大類分為各個次類,并予以說明。同時,還特別強調了漢語詞類的活用和轉變這一問題??梢钥闯?,《八百詞》將方位詞從名詞中獨立出來,凸顯了方位詞與一般名詞在句法功能上的差異。更值得關注的是,《八百詞》在分類時并未局限于詞,而是將相關短語結構也納入其中。這說明《八百詞》已充分認識到名詞短語、動詞短語等短語結構在句法功能上與名詞、動詞的一致性,進一步強化了《八百詞》注重實用的編寫特點。
我們又對《八百詞》詞條講解部分的詞類標注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這里的統(tǒng)計沒有包括該書所收錄的10個前綴、16個后綴。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八百詞》詞條講解部分的分類,與現代漢語語法要點的說明并非完全一致,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書中所收錄的具體詞條沒有嘆詞、象聲詞。第二,在標注動詞時,對趨向動詞、助動詞與一般動詞進行了區(qū)分,如“會”“可以”“情愿”等詞條直接標注為“助動”,從而將它們與一般動詞區(qū)別開來。第三,不同類型的代詞直接標注為兩類:“指”(指別詞)、“代”(稱代詞)。第四,除了收錄數詞、量詞之外,還有3個結構被標注為“數量”,它們分別是:“一點兒”“一度”“一方面”。
通過對《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與《八百詞》詞語分類情況的比較,可以發(fā)現,兩者在詞性分類上大體一致,并且關注的重點都在用法比較復雜的詞類或特殊的詞類次類上,前者如連詞、介詞、助詞等漢語虛詞,后者如能愿動詞、方位名詞等。因此,將《八百詞》已有研究成果與《等級大綱》系統(tǒng)對接,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三、《等級標準》與《八百詞》的詞類對接
這里主要是以副詞為例,對《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與《八百詞》的詞類對接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對一些漢語語法教材和語法學著作的梳理,可以發(fā)現,關于副詞歸屬這一問題,學界的觀點并不一致。其中,胡裕樹[5](P289)、劉月華等[6](P4)、張斌[7](P288)、黃伯榮與廖序東[8](P18)等學者認為,應將副詞歸入實詞。王還[3]、朱德熙[9](P40)、陸儉明[10](P38)、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11](P289)等,則將其歸入虛詞。邵敬敏認為,副詞實際上兼具實詞和虛詞的某些特點[12](P179)。
這里對副詞的歸屬問題不展開討論,只將其作為論述的參照。歸結起來看,副詞主要是承擔修飾動詞、形容詞以及整個句子的功能。它通常用作狀語,極少數情況下也可以作補語,如“很”;有些副詞還能獨立使用,如“不”[13]-[15]。在《等級標準》語法功能大綱詞類介紹和《八百詞》所收錄的詞條中,副詞都占據了很大篇幅,彰顯出它在漢語語法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們將重點探究《等級標準》背景下,《八百詞》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先看《等級標準》中的副詞。通過對語法等級大綱的梳理,可以發(fā)現,副詞在大綱的各個等級都有介紹。它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副詞下分小類列舉本級需要掌握的具體詞語,并給出對應例句。大綱所列出的副詞次類共有9類,它們分別是:程度副詞、范圍—協(xié)同副詞、時間副詞、頻率—重復副詞、關聯副詞、否定副詞、方式副詞、情態(tài)副詞、語氣副詞。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語義功能不同,同一個副詞有時還會分屬于不同等級、不同次類中。如副詞“還”具有三種功能,既出現在初等一級關聯副詞中,可記作“還1”;又出現在初等二級時間副詞中,可記作“還2”;還出現在初等三級程度副詞中,可記作“還3”。如果按照上述標準進行統(tǒng)計的話,大綱一共列出了212個副詞。其中,初等三級需要掌握的副詞數量最多,有46個;初等一至三級總共需要掌握的副詞為102個,接近所列副詞總數的一半。這表明副詞從國際中文教學起始階段就是重點和難點。同時,隨著教學級別的提升,所列副詞的書面語體色彩明顯增強,如大綱七至九級中的否定副詞“未”“勿”、語氣副詞“必定”“不妨”、程度副詞“尤為”“越發(fā)”等。
再看《八百詞》中的副詞?,F代漢語語法要點將副詞分為8個次類,它們分別是:范圍副詞、語氣副詞、否定副詞、時間副詞、情態(tài)副詞、程度副詞、處所副詞、疑問副詞[2](P18)。通過與《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的對比,可以看出,兩者在副詞次類的劃分上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在具體副詞的歸類上也不盡一致。比如,《八百詞》中的次類“疑問副詞”,在《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中并未出現;前者所列出的疑問副詞“難道”,在后者那里則屬于初等三級所需要掌握的語氣副詞。又如,“一起”“一塊兒”在《八百詞》中被歸入情態(tài)副詞,在語法等級大綱中則被列入初等一級的范圍—協(xié)同副詞。我們也注意到,兩者雖然在次類劃分和具體歸類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八百詞》在具體詞條說明部分一直堅持用法為先,突出實用理念,強調“學習的人一定不要在名稱和定義上糾纏,要善于透過名稱把握實質”[2](P8)。因此,《八百詞》對具體副詞用法的說明,仍然可以系統(tǒng)對接《等級標準》,從而提高后者相關內容向教學實踐轉化的效率。
按照《八百詞》中“筆畫索引”的標注進行統(tǒng)計,全書副詞詞條為304個,但索引中沒有列出詞條“忙”和“實際”的副詞詞性,而在這兩個詞條的具體說明中都有副詞詞性的標注。因此,《八百詞》中標注為副詞的詞條共計306個,其中的很多詞條都與《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中的詞條相重合,特別是在初、中等級所列出的副詞中,這一情況尤為突出。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在《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六級中,“盡1”屬于范圍—協(xié)同副詞;在七至九級中," “盡2”屬于程度副詞。在語法等級大綱七至九級中的語氣副詞“白白”,在《八百詞》中未作為單獨詞條收錄,但在副詞“白”的用例中有“白白”,因此,這里的統(tǒng)計結果未包括“白白”。
從表4可以看出,《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所列出的212個副詞中,有157個收錄在《八百詞》中,占《等級標準》副詞總數的74.1%,這表明將《八百詞》已有研究成果與《等級標準》進行對接是切實有效的。一般情況下,《等級標準》只為每個副詞提供一個例句,而《八百詞》對相應詞條用法的詳細說明、大量實例,可以為《等級標準》做出有效補充,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在初、中等級的國際中文教學中,它確實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際性的幫助。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等級標準》中的一些副詞未被收錄在《八百詞》內,但是《八百詞》對與其相關的詞條的說明,也能為這些副詞的運用提供有益的參考。比如,《八百詞》對副詞“常常”“特別”用法的說明,就可以為《等級標準》中的副詞“常”“特”提供借鑒。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無論是漢語教學者,還是學習者,對《八百詞》的應用都主要停留在對某一具體詞條的用法說明的借鑒和相關實例的引用上,至于它所呈現的語法系統(tǒng)性,則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梢哉f,《等級標準》的頒布和實施,使我們充分意識到將《八百詞》與《等級標準》進行對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等級標準》向教學實踐轉化的效率,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八百詞》這一經典漢語教學語法著作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兩者的梳理,不難發(fā)現,《等級標準》語法等級大綱與《八百詞》的對應最為直接,《八百詞》關于詞類方面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可以直接應用到《等級標準》中。本文以兩者收錄的副詞為例,證明了將《八百詞》與《等級標準》進行對接,既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尤其是在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初、中級階段教學中,這種對應更為明顯??傊瑢⒁浴栋税僭~》為代表的現代經典教學語法著作與《等級標準》進行密切對接,不僅可以重新激發(fā)出這些經典著作在當下的生命與活力,而且能夠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教學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1.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王還.《現代漢語八百詞》是一本好詞典[J].中國語文,1981,(2).
[4]柯儀.一本創(chuàng)新的語文詞典——《現代漢語八百詞》[J].辭書研究,1981,(3).
[5]胡裕樹.現代漢語(重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7]張斌.新編現代漢語(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8]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10]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11]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重排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12]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3]邢福義.論“不”字獨說[J].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3).
[14]陸儉明.現代漢語副詞獨用芻議[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2,(2).
[15]陸儉明.副詞獨用考察[J].語言研究,1983,(2).
Matching Word Classes in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Xiandai Hanyu 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
Li Ying1,Guo Xingyan2
(1.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2.Huma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Keimyung University, Daegu 42601, Korea)
Abstract:Based o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Xiandai Hanyu 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 this paper compared word classes in these two books, and took adverbs as an example to analyse word classes matching between them. There were 212 adverbs listed in the Grammar Grading Outline of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here were 157 included in Xiandai Hanyu 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 among them. The detailed explanations and numerous examples of corresponding entries in Xiandai Hanyu 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could provide effective supplements and useful references for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orm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from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to teaching practice. It was both feasible and necessary to closely connect Xiandai Hanyu 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 with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not only allowed us to re-examin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s of Xiandai Hanyu 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 as a classic Chinese teaching grammar work, but also promoted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Xiandai Hanyu Babaici(《現代漢語八百詞》);word classes;matching;adver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