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應用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颊咝睦頎顟B(tài)、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1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均予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氧療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常規(guī)組50例患者使用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等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聯(lián)合組51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性護理聯(lián)合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兩組均干預至出院并于出院后定期電話隨訪,整個過程持續(xù)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結果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正性情緒評分、自我護理能力測試量表(ESCA)各項評分均升高,聯(lián)合組均高于常規(guī)組;負性情緒評分、照顧、情感、經(jīng)濟負擔評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各項評分均降低,聯(lián)合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均Plt;0.05)。結論 應用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可有助于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狀態(tài),增強自我護理能力,減輕自我感受負擔,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個性化身心訴求 ; 自我護理能力 ; 心理狀態(tài) ;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1.0119.05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1.038
慢性阻塞性肺疾?。ê喎Q為慢阻肺)多發(fā)于老年人群,主要以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為臨床表現(xiàn),若不及時治療,則可出現(xiàn)肺心病、呼吸衰竭等?,F(xiàn)階段,臨床治療老年慢阻肺尚無特效辦法,多以藥物、康復訓練等為主,雖能減輕患者癥狀,延緩疾病進展,但由于該病病程長,加之部分患者疾病認知水平低,自我護理能力差,從而易導致疾病反復甚至加重,因此臨床輔以有效護理措施對患者疾病恢復具有重要意義。常規(guī)性護理是現(xiàn)階段臨床常采用干預方式的干預方式,其關注的核心問題在于對原發(fā)病的控制,即患者是否合理遵醫(yī)囑、是否規(guī)律用藥,有利于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出針對性指導[1],但其應用于患者對其自我護理能力是否有改善作用仍需探討。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可通過將生理、心理功能融為一體,以期為患者提供心理與生理視角下的針對性護理策略,進而有助于保證護理質量[2]?;诖耍狙芯恐荚诜治隼夏曷璺位颊邞贸R?guī)性護理聯(lián)合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對其心理狀態(tài)、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01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5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齡65~80歲,平均(72.47±1.25)歲;病程1~10年,平均(5.12±0.67)年;病情嚴重程度[3]: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15、18、17例;學歷水平:文盲、小學、中學、大學分別為20、15、10、5例。聯(lián)合組(51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齡65~81歲,平均(72.51±1.36)歲;病程1~11年,平均(5.08±0.70)年;病情嚴重程度:Ⅱ級、Ⅲ級、Ⅳ級分別為14、19、18例;學歷水平:文盲、小學、中學、大學分別為22、16、9、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 [4]中慢阻肺的診斷標準;⑵聽力、視力水平正常,可進行基礎的自我管理;⑶神志正常,具備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排除標準:⑴存在惡性腫瘤;⑵伴有其他肺部嚴重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統(tǒng)疾??;⑶曾有胸部手術史。本研究經(jīng)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干預方法 住院期間兩組患者均予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氧療等常規(guī)治療。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性護理:⑴多維度監(jiān)測慢阻肺病情狀況,如有軀體異常,則需及時予以針對性護理,并及時告知醫(yī)師患者病情變化,為后期診治方案提供指導;⑵合理化調配病房環(huán)境,如溫度與濕度適宜,滿足患者舒適度需求;⑶患者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微信形式的隨訪,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日常飲食、用藥等,且告知患者若有不適需及時復診。
聯(lián)合組患者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⑴開展生理訴求護理:①住院期間定期通風使病房空氣保持清新,且嚴格控制易造成不良刺激的聲光噪應激源(比如借助對講機以減少病房內噪音、了解患者需求減少其按鈴次數(shù)等);②指導患者于每天早上10: 00左右以文字或語音方式對護理人員告知其護理訴求,在此基礎上可制定針對性措施;③借助文字、視頻、示范等形式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的訓練(主要由康復師指導進行),其中涉及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吹氣球等,20 min/次,3次/d,需循序漸進進行,運動過程中針對無法耐受連續(xù)運動或者肺功能較差的患者,可采用間隙運動訓練的方式完成每天的運動量,可指導患者以訓練日記的形式進行自省自檢;④出院后,因慢阻肺患者自身呼吸功增加易消耗大量的熱量、蛋白質,易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家屬在護理過程中需指導患者進食水果、蔬菜(富含纖維素),且需清淡飲食,避免刺激性飲食(避免引發(fā)便秘)、含糖量高類飲食(避免導致痰液黏稠);⑤指導家屬督促患者避免主動及被動吸煙,減少刺激性氣體、有害粉塵等的吸入。借助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方式促進有效吸痰。⑵開展心理訴求護理:①受慢阻肺病情易反復、病程漫長等特點的影響,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苦惱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及時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引導患者主動闡述當下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并借助音頻錄制的方式進行記錄并將其拷貝給患者,使其反復聆聽,過程中逐漸找出導致不良情緒的溯源性事件即源頭,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干預(比如患者因對疾病及后續(xù)恢復信心不足,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慢阻肺相關病理、生理表現(xiàn)、治療等相關知識的講解,消除其陌生感,提升其信心);②出院后在進行電話隨訪時對患者的用藥細節(jié)、飲食等進行細心詢問,且對于部分存在不合理飲食或者不規(guī)范用藥者,護理人員需耐心聽其訴說,重視患者的訴求,并為其講述飲食、用藥等對穩(wěn)定病情的重要性,及時給予患者鼓勵、支持,使得患者能夠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并以積極正向心態(tài)面對;③除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之外,另借助公眾號的方式為其推送相關飲食、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指導內容,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每周通過電話預約的方式督促患者進行門診復診,并針對患者的問題針對性解答。兩組患者均干預至出院并于出院后定期電話隨訪,整個干預過程持續(xù)1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心理狀態(tài)。干預前后依據(jù)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ANAS) [5]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該量表分為正性情緒、負性情緒2個維度,每個維度涉及10個條目(每個條目1~5分),分值范圍均為10~5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情緒越高漲。⑵自我護理能力。干預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試量表(ESCA) [6]評估,總分0~172分,包括4個維度:自我概念(0~32分,8個條目)、自我護理責任感(0~24分,6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0~48分,12個條目)、健康知識水平(0~68分,17個條目),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好。⑶自我感受負擔。干預前后依據(jù)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7]評估,該量表共10個條目,每項條目1~5分,包括3個維度:照顧負擔評分(2個條目)、情感負擔評分(6個條目)、經(jīng)濟負擔評分(2個條目),得分越低代表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越輕。⑷生活質量。干預前后評估患者生活質量,依據(j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8],該量表包括精力、情緒、運動耐力、睡眠質量、日常運動及疾病癥狀(包含咯痰、咳嗽、胸悶3項)等方面,疾病癥狀方面包含3個項目,各項0~5分,總分0~15分,其余各方面均為0~5分,其中CAT各項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經(jīng)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正性情緒評分升高,聯(lián)合組高于常規(guī)組,負性情緒降低,聯(lián)合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ESCA各項評分均升高,聯(lián)合組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評分均降低,聯(lián)合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與干預前比,干預后兩組患者CAT各項評分均降低,聯(lián)合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慢阻肺病因復雜,多與年齡、肺生長發(fā)育、氣道高反應性等因素有關,對癥治療及常規(guī)性護理是現(xiàn)階段臨床促進老年慢阻肺患者康復常采用的方式,其中常規(guī)性護理對患者日常飲食、有無遵醫(yī)囑用藥等方面進行的隨訪,而患者具體出院后的心理變化尚不明確,故可尋求一類更具個性化的護理方式。
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主要以患者為中心,以生理、心理訴求為導向,通過個性化評估患者病情與心理特征情況,以實施一系列針對性干預措施,進而可提供干預效果。相比常規(guī)護理,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于患者住院期間每天定時告知自身護理訴求,護理人員能在此基礎上知悉患者具體情況并及時制定、調整合適的護理措施使其更具針對性,患者接受度、配合亦更高,進而護理效率更高;且患者能更明顯意識到接受治療、護理對病情好轉的重要性,進而更加主動配合、實施正確的鍛煉方式、飲食習慣等,自我護理能力能夠得到明顯提升[9]。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可通過從患者生理訴求方面介入,在護理人員的輔助下能夠對慢阻肺相關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進而正向指導其健康護理行為,并做出積極的自我照護,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10]。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ESCA各項評分高于常規(guī)組,這表明應用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可有助于增強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老年慢阻肺患者受自身病情、年齡的影響,自理能力有限,且更易因個體需求影響到他人而產(chǎn)生負擔感,進而對自身及家屬生活質量產(chǎn)生不利影響,故加強對此類患者的有效干預以期改善其自我感受負擔,對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而常規(guī)護理對此有所忽略,相比之下,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通過將患者自身負性情緒予以記錄并使患者主動聆聽并從中尋找原因,在此基礎上增加護理人員的輔助(比如疾病相關知識普及、指導規(guī)律飲食等)能達到更好的護理效果。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在應用中,一方面可通過生理訴求方面的介入,借助呼吸功能鍛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進一步促進病情好轉,自我感受負擔得以減輕;另一方面,通過心理訴求方面的介入,如通過與護理人員的溝通交流、家屬的陪伴支持等,以促進患者實現(xiàn)內心世界的平和,進而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緒,改善自我感受負擔[11]。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組比,聯(lián)合組正性情緒評分較高,負性情緒評分、身體、情感、經(jīng)濟負擔評分均較低,這表明應用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可有助于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狀態(tài),減輕自我感受負擔。
此外,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可通過對患者進行個性化指導(在生理與心理視角下),不僅能夠增強其應對疾病的生理耐受力,促進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加快病情恢復,還可幫助患者構建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提高其治療及自我護理的積極性,進而有助于改善病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12]。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組比,聯(lián)合組CAT各項評分較低,這表明應用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可有助于提升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應用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干預,可有助于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狀態(tài),增強自我護理能力,減輕自我感受負擔,提升生活質量。但本研究病例來源單一、樣本量較小等,因此后期需繼續(xù)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研究,以期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
參考文獻
陳麗靜. 心理干預配合治療性溝通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對方式及自我負擔的影響[J]. 貴州醫(yī)藥, 2024, 48(3): 502-503.
徐亮亮,楊璐,李敏.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23, 27(1): 111-1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論壇專家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嚴重程度評估系統(tǒng)在中國應用的專家共識[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3, 36(6): 476-478.
中華醫(yī)學會, 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18, 17(11): 856-870.
汪海彬, 侯紫昳, 朱蕾曄,等. 內隱積極消極情感量表測評大學生樣本的效度和信度[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8, 32(10): 869-872.
何玉琴, 成琦, 郭艷麗,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7, 24(10): 1263-1265.
張彩麗, 單海娟. 標準化心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1, 29(9): 1341-1344.
王玉英. 呼吸功能鍛煉結合飲食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圣喬治呼吸問卷評分影響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20, 49(4): 496-499.
李倩, 楊白林, 譙艷, 等. 個性化身心訴求護理模式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24, 22(21): 79-82.
盛佳. 個性化身心訴求模式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22, 51(14): 1664-1667.
邱曉蓉, 譚容珍, 黎麗. 個案化身心訴求模式對腦卒中患者認知水平與軀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21, 27(7): 124-127.
許園晨, 閆莎莎, 王曉冰, 等. 個性化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4, 21(7): 101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