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新文科建設任重道遠,大學的德育作用愈發(fā)重要。為響應新時代對外語教學的要求,課題組結合基礎日語Ⅰ課程的教學目標,從文化情感、自然情感、家國情感、社會情感和個人情感5方面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探究結果表明,基礎日語Ⅰ課程的思政元素主要包括:通過了解和體驗日本文化,激發(fā)好奇心,體會中日淵源,培養(yǎng)文化情感;通過家、宿舍、學校、家鄉(xiāng)、居住地、特產、景點等相關的介紹,引導學生關注周邊的事物,培養(yǎng)家國情懷和自然情感;通過自我介紹、家人介紹、收受禮物等,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和家人,表達對家人和朋友的關愛,培養(yǎng)社會情感;通過行程安排介紹等,幫助學生學會時間管理,自立報國。
關鍵詞:基礎日語;課程思政;教材思政元素;家國情懷;職業(yè)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4.017
0"引言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強調,“著力推動高校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做好整體設計,根據(jù)不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點和專業(yè)能力素質要求,科學合理設計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發(fā)展,同時也要注意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基礎日語課程是日語專業(yè)基礎模塊的核心課程,基礎日語Ⅰ是該模塊的第一批課程,每周學時為8學時,因此,做好基礎日語Ⅰ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思政重在建設,教師是關鍵,教材是基礎,資源挖掘是先決條件。目前對日語專業(yè)的課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通過例句進行思政,對課題教學中的具體篇章和專欄進行思政,對日本文學、日語聽力、日語會話、日語閱讀、高級日語、日語寫作等應用型課程的思政探討,但是對基礎階段的基礎日語Ⅰ課程思政的探討不足。本文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對高等教育專業(yè)教學的要求,對基礎日語Ⅰ課程思政進行思考與探究,在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修養(yǎng)的基礎上,努力挖掘將基礎日語課程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期在基礎日語課程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價值觀導向,把思政教育與基礎日語課程教學相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德育與智育并舉,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激發(fā)學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開闊學生眼界,提高思想覺悟。
1"基礎日語Ⅰ課程概述
基礎日語Ⅰ是日語本科的專業(yè)基礎課,是第一學年第一學期開設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是專業(yè)基礎模塊的先修課程。本課程需系統(tǒng)講授大學日語的初級知識,引導學生扎實學習,掌握日語基礎知識;訓練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日本社會文化知識,培養(yǎng)文化理解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高級日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礎日語Ⅰ課程的教學目標包含育人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育人目標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導向,引導學生關注周邊生活,培養(yǎng)家國情懷。并且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深造自得的精神。同時通過了解和體驗日本文化,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對異文化有初步認識。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日語語音的基礎知識并掌握初級日語語法和單詞,并對課程計劃有一定的了解。能力目標要求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簡單進行自我介紹,能夠學習時間、場所的說法,并且對某件事情作簡單敘述。
2"基礎日語Ⅰ教材思政元素
基礎日語Ⅰ課程采用的是《新經典日本語基礎教程(第二版)》第一冊及配套練習冊,具體目錄見表1。
2.1"日本文字與中國漢字的淵源
古代日本沒有文字,當時的日本人對于文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公元5世紀左右,日本人學得文字。起初用漢字記錄日文發(fā)音,漢字起的是符號的作用,逐漸日本人創(chuàng)造了通過語序記號或詞意記號進行的日本式閱讀方法。在漢字讀音上,創(chuàng)造音讀與訓讀,其中訓讀是借用漢字的形與意,表現(xiàn)日本固有詞匯。后來,在此基礎上又產生“平假名”以及“片假名”?!凹倜笔菍Α皾h字”稱為“真名”而言,“萬葉假名”是假名的前身,平假名主要是通過萬葉假名整個字形的草體化,片假名則通過部分字形蛻化(楷體字)而成。在入門時通過講述日本文字的構成及來源,可以讓學生了解中日文字淵源和中日文字異同,在幫助學生掌握日文文字和日文文字學習方法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異文化理解能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2"學會用日語介紹家人,了解和熟悉家人的情況,引導學生表達對家人的關懷
通過學習個人介紹(第一課"初対面)和家人介紹(第二課"私の家族)相關的日語課文,讓學生用新學會的語言介紹自己和家人,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自己和家人的了解程度,進一步增進學生與家人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社會文化常識閱讀,使學生初步了解中日兩國家的家庭情況和家庭觀念異同,加深學生們對日本家庭、日本親子關系的印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日本社會的相關現(xiàn)象,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之間的差異,并教導學生理智對待,引導學生辯證看待問題,不輕易對異文化產生歧視和分歧,理解和尊重異文化的同時,能夠對他國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積極的力量為己用。
2.3"通過行程安排介紹等,幫助學生學會時間管理
通過課文「第四課"私の一日」的講解,讓學生學會使用日語介紹自己的行程安排、與朋友約定相關事宜。除了了解和掌握相關表達外,還可以通過對課文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教導學生做好自己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和時間管理。一是做好時間安排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增加每日的收獲,從而提高自身的成就和生命的厚度;二是養(yǎng)成守時守約的好習慣。在和他人有約定的時候,詳細地規(guī)劃好時間,做一個守約定、講禮儀的中國人。日本是一個比較講究時間和約定的國家,如果失約,將會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因此,專業(yè)學生不管面對國人還是日本人,都需要有時間觀念,在面對日本人時,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形象,守時守約,展現(xiàn)出屬于中國大學生的風度尤為重要。
2.4"通過課文講述國內的旅游景點,提升學生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家國情懷
在學習「第五課好きな音楽」和「第六課外出」之后,請學生講述自己喜歡的音樂和家鄉(xiāng)的美景。一方面實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引導學生關注周邊的事物、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自己的祖國,帶領學生探索我國秀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色,提高學生對國內佳音、美景的認可度,引導學生多和家人朋友一起探尋國內風光景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認同感,提高民族意識,培養(yǎng)擁有民族自豪感,擁護祖國的大學生。通過講述和傾聽自己和同學的家鄉(xiāng)美景,讓學生對幅員遼闊、風景旖旎的中國有進一步的認識,增強祖國統(tǒng)一感,為自己生長在一個強大而又美麗的祖國而自豪,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提高學生用外語講好家鄉(xiāng)故事、中國故事的能力。
2.5"通過互送禮物加深對周圍人的了解,表達對家人和朋友的關愛
通過課文「第八課"プレゼント」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關心和了解他人,了解送禮物的技巧以及學會表達自己的心意。一是培養(yǎng)學生對家人和朋友表達自己心意的意識,學會關愛自己和他人;二是學會送禮物和接受禮物時的授受句型、寒暄語和感謝語等日文表達;三是學會當長輩和上級向自己表示生日祝福的時候,如何禮貌地應答,學會尊重他人和得體應答。通過學習接受別人的禮物和祝福,以及如何給別人挑選禮物,達到學習禮儀用語和禮節(jié)的效果。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中日兩國家人民在人情往來上的差異,加深對日本社會禮貌用語和禮儀禮節(jié)的理解和印象。讓學生學會接受差異,對于不同國家的人要用不同的禮節(jié)去送出和接受禮物。學會如何對待不同關系的人,對于不同的人要把握好尺度和風范,在與外國人來往時,既要尊重他國的文化,又要保持我國的文化魅力,不卑不亢,彰顯大國風范。
2.6"初步了解日本文化,了解中日差異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日本文化,了解中日兩國之間的差異,并引導學生客觀看待兩國的差異。學完本課程,學生會體會到中國和日本在許多方面都存在差異,中國相較于日本,既有好的一面,又有相對劣勢的一面。要教導學生客觀地看待這些差異,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唯我獨尊,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不僅僅是日本,對于外國的文化都要讓學生抱著有選擇有批判的態(tài)度去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永遠是進步的力量。
3"基礎日語Ⅰ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主要采用情境性教學模式(圖1),首先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情景,確定主題,通過線上課程自學,線下課堂答疑、學生課堂發(fā)表、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等方式進行。
4"結語
綜上,為達到新時代的要求,把基礎日語Ⅰ的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把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之中,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課上老師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任課老師不斷提升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對思政教育的敏感度,積極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在講解日語知識時充分融入中國優(yōu)秀文化和正確價值觀,增加中國文化的講解,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礎日語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加強學生對本國文化的了解和感悟,激發(fā)學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課下同時做好課前預習準備的布置工作和課后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老師之間相互溝通學習,交流教學經驗,促進共同發(fā)展。同時也加強師生之間配合,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在新時代背景下,基礎日語Ⅰ課程的教學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我們將繼續(xù)積極探索,勇于嘗試,進一步深化基礎日語課程的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2018108.
[2]趙頌平.高校德育共同體視域下的課程思政實現(xiàn)路徑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23,(02):7680.
[3]佟占新.高校基礎日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實施路徑研究——以《新經典日本語基礎教程》為例[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23,44(11):4952.
[4]張春麗.課程思政視域下基礎日語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路徑研究———以新經典日本語基礎教程第一冊為例[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24,45(01):221223.
[5]金玉.高校日語專業(yè)“課程思政”實施策略研究——以《基礎日語》課程教學為例[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3(3):103106.
[6]薩如拉.基于“課程思政”的日語課程設計——以《ゴミの減量化》為例[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23,44(2):231233.
[7]梁懿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日語課程思政的途徑[J].教書育人,2023,(18):7781.
[8]楊帆.日語專業(yè)聽力課程思政教學探究——以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為例[J].學園,2022,15(05):4749.
[9]張艷.茶文化主題的“課程思政”日語會話教學實踐探索[J].福建茶葉,2021,43(5):193195.
[10]苗占婷.日語閱讀(一)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2,(15).
[11]周杰.基于POA理論的日語寫作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J].科學咨詢,2023,(12):125127.
[13]肖東娟.地方文化融入高級日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探究[J].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2023,(6).
[14]賀靜彬,于飛,胡小春,等.新經典日本語基礎教程(第二版)第一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XXⅢ.
[15]嘉祖,陸升.語言與文化(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98.
[16]宛金章.日本語中的漢字——淺析漢字對日本文字形成的影響及日語中的漢字問題[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04):3538.
[17]趙連泰.試論日本文字的起源與形成[J].日本學刊,2000,(02):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