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的匱乏與寫作技巧的缺失,是寫不好寫景作文的主要原因。其實,只要掌握寫景的技巧與方法,并善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qū)懽魉夭?,便能寫出文質(zhì)兼美、新穎有趣的景物類作文。
一、勤于觀察,為寫作注入“源頭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懽魉夭莫q如寫作的“源頭活水”,沒有寫作素材,寫作便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順利進行。只有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才能運筆如飛、文思泉涌。因此,同學們應該善于通過觀察在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在了解事物獨特屬性的基礎(chǔ)上描繪不同景物的特點,從而彰顯不同景物的美感。例如,在課文《鳥的天堂》中,作者通過描寫榕樹的形態(tài)和樣貌,以及小鳥在榕樹上歡快鳴叫的場景,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和諧與美麗;在課文《桂花雨》中,作者通過回憶家鄉(xiāng)桂花盛開的姿態(tài),以及桂花被“搖落”的模樣,表達了對故土的懷念之情。這都源于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都源于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世界。因此,同學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多角度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景物,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為寫作注入“源頭活水”。
1.觀察景物的顏色和形狀
生活中的不同景物有不同的特點,春天鳥語花香,百花爭艷;夏天郁郁蔥蔥,驕陽似火;秋天丹桂飄香,天高云淡;冬天白雪皚皚,一片蒼茫。要彰顯景物獨有的美感,就要善于通過視覺觀察不同景物的特點,寫出景物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力與震撼感。一般來說,寫出景物的顏色,可以讓作文內(nèi)容生動形象、光彩奪目;寫出景物的形狀,則能讓讀者更加細致地了解景物的特點。例如,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向遠處看,零零星星的荷花既像傾倒在湖中的胭脂,又像飄蕩在水中的云霞,美麗極了。仔細一瞧,一只青蛙正蹲在一片碧綠的荷葉上,穿著青綠色的衣裳,露出雪白的肚皮,正在呱呱地叫著,仿佛在為一旁的觀眾演奏這夏日獨有的交響樂。荷葉展綠疊翠,渾圓寬闊;碧盤滾珠,皎潔無瑕。在碧綠的荷葉叢中,一朵朵迎風怒放的荷花仿若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正頭披輕紗,在湖水中沐浴,散發(fā)出幽幽的清香。幾滴露珠亮晶晶的,在翠綠的荷葉上隨風滾動,陽光照射下來,露珠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宛如翡翠盤中托著的珍珠一般。
這段運用極為生動的修辭和表達技巧,寫出了荷花、荷葉、青蛙、露珠等景物的顏色或形狀,從而使眼前之景極為細膩且逼真,寫出了夏日荷塘獨有的畫面感。
2.觀察景物的聲音和氣味
觀察景物,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鼻子聞和耳朵聽。春天,我們會聞到各種花兒的香氣,聽到小鳥在枝頭鳴叫;夏天,我們會聽到陣雨來臨時的雷鳴,或者悶熱天氣中聒噪的蟬鳴,這些獨有的聲音或者氣味,也是景物特點的一部分。唯有通過多種感官了解景物的特點,才能在作文中生動、細致地描寫所見之景,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享受到身臨其境般的視聽體驗。因此,同學們要善于在作文中把觀察到的聲音或者氣味記錄下來,讓作文內(nèi)容更加生動形象。例如,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過了一會兒,我好像聽見了一聲悶響,緊接著,遠處傳來了一陣隆隆聲,就像滾雷一般由遠及近。沒多久,遠處的水平線上,隱隱約約地出現(xiàn)了一條又細又長的白線,橫貫東西。隨著潮聲不斷增大,那條白線也隨之變粗,如同一群展翅翱翔的白天鵝。前面的浪頭還沒來得及靠岸,后面的浪潮就迫不及待地涌了上來。真是后浪追著前浪,一浪高過一浪!此時,錢塘江早已不再平靜,掀起了三米高的浪花;一朵朵浪花隨著巨浪的到來飛濺起來,發(fā)出巨大的響聲,猶如大軍過境,震耳欲聾。
通過認真而細致地描寫海潮來時的聲音,展示了潮起潮落的整個過程,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隨著作者的腳步觀看了一場視聽盛宴。
3.觀察景物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生活中的萬事萬物時刻都處于變化的狀態(tài)之中。觀察景物,要善于把握景物的靜態(tài)特點與動態(tài)過程,適當?shù)匾詣屿o結(jié)合的方式勾勒眼前所見之景,能使景物生動、形象且具有張力。例如,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雪就這樣紛紛揚揚地下著,從最初的星星點點到越下越大,直到簌簌地飄落,宛若漫天飛舞的柳絮,最后停了下來。它覆蓋在地面上、山坡上、枝丫間,它落在屋舍的房頂上、低矮的草叢中。極目遠眺,白色主宰了一切。遠處的小路猶如鋪上了一層白地毯,人們走上去發(fā)出吱嘎吱嘎的聲音,像一首冬日協(xié)奏曲。
在這段中,雪落下的過程是動景,落完后的畫面是靜景,動景與靜景的相互結(jié)合與補充,既讓作文內(nèi)容更加完整,又讓整個畫面更加細膩且真實。
二、理清思路,讓文章脈絡(luò)分明
通過觀察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后,要思考如何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一般而言,可以按照時間或者方位的變換描寫景物,按照由遠及近的視角介紹景物,以使作文內(nèi)容飽滿且層次清晰。
1.按照時間或者方位的順序變換景物
如果要介紹多處景物,往往需要在作文中構(gòu)建不同景物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從而使不同景物間能夠有效銜接起來。在許多作文中,作者通常會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或者空間順序描寫景物的變化,或以行蹤為線索,將多個景物連綴起來,形成有機的整體,進而使文章結(jié)構(gòu)鮮明、緊湊。例如,在課文《火燒云》中,作者以時間變化為線索,描寫了不同時間段內(nèi)云朵的形態(tài)變化,使全文邏輯縝密、內(nèi)容連貫。在課文《游金華的雙龍洞》中,作者則以游覽順序為線索,寫出了雙龍洞內(nèi)不同景物的特點。一位同學借鑒這些寫作思路寫出了以下文字:
還未到大門,遠遠就看到一塊色彩斑斕的大石頭上刻著“拈花灣”三個大字,這三個字遒勁有力,讓人過目不忘。走到大門,我按捺住激動的心情,踏上一條鋪滿鵝卵石的小路,路旁有幾簇不知名的小花,小小的,宛如顆顆繁星點綴在夜空中,煞是好看。忽然,遠處飄來了霧氣,白茫茫一片。霧氣越來越大,不斷向四周擴散。
這段以游覽順序為線索,有層次、有條理地寫出了眼前所見之景,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陪同作者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2.按照由遠及近的視角介紹景物
如果要介紹的景物為一處,則需要確定作文內(nèi)容的主次,并按照詳略結(jié)合的寫法,對最有特點、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景物進行詳細描寫,而對景物的整體進行略寫,從而在突顯景物特點的同時呈現(xiàn)景物的層次美。在文章中,作者時常以點面結(jié)合的方式描繪景物,既寫出景物整體的樣貌,又寫出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點,讓讀者頓生心曠神怡之感;還有些作者會按照由遠及近的視角介紹景物,像攝像機的鏡頭記錄事物一般寫出景物在遠距離及近距離下的不同特點,引發(fā)讀者遐想。例如:
一條小河,彎彎曲曲地延伸到了遠方,河面泛著水波,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岸旁,滿眼的野花,爭著搶著在為這明媚的春光“增光添彩”,我甚至以為這些花朵便是天上的彩虹落入人間的模樣。凝神細視,還能看到一些勤勞的小蜜蜂正在花間駐足,那枝頭上“嗡嗡”的聲音,仿佛是這個春天最華美的樂章。
按照由遠及近的視角,先從整體上描寫眼前所見之景,用延伸到遠方的小河展現(xiàn)了視野的遼闊,然后把筆墨集中于近景,描繪了滿眼的野花和停留在枝頭的蜜蜂,從而使作文脈絡(luò)清晰且層次分明。
三、善于表達,讓景物特征躍然紙上
在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并明確寫作思路后,善于運用不同的表達技巧描寫景物,往往能使作文錦上添花且趣味盎然。一般而言,對景物的描寫離不開修辭的運用和聯(lián)想的展開。
1.妙用修辭,寫出景物的不同特點
常見的修辭主要包括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比喻是指用一些常見的事物類比陌生的事物,從而使事物具有畫面感;擬人則是指賦予事物人格化的特征,進而使描寫生動形象;夸張則常用于突顯事物的某一方面特性,如天氣的寒冷或炎熱、歷史的悠久與古老等。把這些修辭合理地運用于作文中,往往能給作文的內(nèi)容增色。例如:
春風掠過裸露的土地,帶來滿地綠草,綠草搖曳著纖纖細腰;它拂過冰凍的湖面,泛起點點漣漪,仿佛揚起美麗的裙角;它越過干枯的樹枝,樹枝抽出點點嫩芽,伸了個懶腰。
這段運用擬人修辭,既描寫了微風吹拂綠草、湖面、枝頭的畫面,又賦予了不同事物人格化的特征,使畫面明媚可愛。
2.展開聯(lián)想,營造唯美意境
寫景,除了要以翔實且具體的筆墨寫出眼前所見之景外,還要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寫出虛幻的景色。唯有如此,才能營造唯美意境。例如:
雪漸漸停了,就連周圍的空氣也仿佛在此刻凝固了,大地一片潔白。原本干枯的枝頭上,也掛滿了點點冰花,遠遠望去,就像春天里盛開的梨花?;秀敝校曳路饋淼搅四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世界,看到幾個古人,正在樹下駐足凝望。
運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既寫了眼前所見之景,又描寫了幻想世界,表現(xiàn)了冰天雪地的美。
佳作展示
夏日驟雨
夏日的雨——大且猛,與其他季節(jié)不同,它時常不期而至,讓你猝不及防。
這不,剛剛還是艷陽高照的天氣,卻突然變得陰沉沉的。一個個“黑色惡魔”——烏云好像在商量做壞事一樣,迅速聚攏在一起。還沒等你來得及反應,已是狂風大作,樹葉被風吹得亂響,仿佛在向大家發(fā)出警告:“暴雨要來了!”剎那間,細長的閃電穿過云層,如同一條巨蟒在云層上空飛躍。一陣陣驚天動地的雷聲尾隨而至,震耳欲聾。這時,空氣中的幾滴小水珠已經(jīng)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如雨神派來的先遣部隊一般,紛紛揚揚地落下來。路上的行人雖已察覺到天氣的異樣,加快了行進的腳步,卻還是沒能逃脫雨神的“關(guān)照”,只好就近找個地方避雨。
起初,雨還是啪啪啪地下著,像戰(zhàn)前的號角,整齊有力。漸漸地,黃豆大的雨點掉落下來,越下越密,敲打在屋檐上、樹葉上,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在地面上濺起無數(shù)小水花。最后,暴雨傾盆而至,像雨神的支支利箭一樣呼嘯著射向地面,把大地射得千瘡百孔、遍體鱗傷,我仿佛聽見了大地哀嚎的聲音。雨勢絲毫沒有減小的趨勢,反而越下越猛,氣焰囂張??耧L也來助威了,把雨絲卷成一條條細密的鞭子,狠命地、使勁地往屋檐上、樹梢上、行人身上抽打。行人躲閃不及,身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雨珠,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
路面上的低洼處,早已積成了一個個小水潭。汽車疾馳而過,濺起一米來高的水花,那水花隨之又落在水洼里打轉(zhuǎn),形成一圈圈漣漪。地上的水越積越多,最終匯聚成一條小溪,彎彎曲曲地向前延伸,越流越寬,越流越快。面對這樣的大雨,躲雨的人只能眼巴巴地期待雨趕快停下來。
老天爺是任性的,一番酣暢淋漓后,就像來時那般突如其來,暴雨很快停了,天空開始放晴了。躲雨的人紛紛涌上街頭,街道又恢復了先前的熱鬧。
點評
小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出了暴雨來臨前、來臨時和來臨后的景物變化,運用視覺、聽覺等感官觀察了雨點的大小、形狀和聲音,并且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描寫了暴雨降落時的場景,使夏日驟雨充滿活力,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陪同作者經(jīng)歷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