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erobic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 depression based on CiteSpace
WANG Yijin,ZHANG Yanxuan,QI Li,GAO YinSchool of Nursing,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61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GAO Yin,E-mail:2597610698@qq.com
Keywords depression;aerobic exercise;negative emotions;visual analysis;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我國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方法:以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維普數(shù)據(jù)庫為數(shù)據(jù)來源,“有氧運動”和“抑郁”為主題詞檢索國內(nèi)2000年1月1日—2023年10月10日的相關文獻,應用CiteSpace進行可視化分析。結(jié)果:我國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研究領域的發(fā)文量從2000—2023年總體呈現(xiàn)增長趨勢;該領域發(fā)文量居前3位的作者依次為屈紅林、劉瑞蓮和湯義平;作者所屬機構以體育學院和體育科學研究所為主,發(fā)文量最多的單位是成都體育學院;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有氧運動”“抑郁”“抑郁癥”“生活質(zhì)量”等,未來研究趨勢可能集中在“運動干預”“負性情緒”等方面。結(jié)論:現(xiàn)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抑郁情況,對該領域研究現(xiàn)狀和趨勢分析,有利于推動該領域的發(fā)展,為未來學者探究該領域提供借鑒。
關鍵詞 抑郁;有氧運動;負性情緒;可視化分析;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7.025
抑郁情緒是機體因抑郁而表現(xiàn)出來的異常感覺和狀態(tài),是抑郁癥的亞臨床狀態(tài)[1]。抑郁癥作為一種典型的抑郁障礙性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精力不足、悲傷、失眠為主要臨床特征[2]。臨床上常見抑郁癥病人的負性情緒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悲觀厭世、企圖自殺,嚴重者會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3],為病人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全球抑郁癥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中國抑郁癥患病率為3.02%[4],為降低抑郁癥發(fā)生率,必須及時對具有負性情緒的病人采取有效的干預方法[5]。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量約等于所需要的氧氣量,其特點是運動強度低、可持續(xù)時間長,方便易學、易于堅持[6]。多項關于有氧運動干預抑郁效果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具有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病人可以通過有氧運動,加速汗液排出,促進機體分泌多巴胺,產(chǎn)生快樂情緒,脫離緊張環(huán)境,對抑郁有明顯的益處[7-11]。目前,對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研究進展和發(fā)展趨勢展開深入分析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運用CiteSpace 6.2R4軟件對國內(nèi)該領域近23年的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繪制科學知識圖譜,旨在清晰、直觀地展現(xiàn)該領域研究現(xiàn)狀、研究熱點并預測發(fā)展趨勢,為后續(xù)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1 數(shù)據(jù)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wǎng)、維普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為數(shù)據(jù)源,以“有氧運動”和“抑郁”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剔除重復發(fā)表的文獻、會議、報告、成果新聞報道、聲明、征稿通知和關聯(lián)性較少的文獻,檢索2000年1月1日—2023年10月10日國內(nèi)中文學術期刊與學位論文,檢索時間為2023年10月12日,共得到386篇文獻。將386篇文獻全部以Reforks格式導出并命名為“download_01.txt”,之后導入CiteSpace 6.2R4軟件。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陳超美教授基于JAVA語言開發(fā)的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12],該軟件可以通過自動生成的知識圖譜,用可視化的方式直觀、清晰地展示某個領域的發(fā)展現(xiàn)況、研究熱點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本研究首先利用Excel對搜集到的中文文獻進行發(fā)文情況分析,其次采用CiteSpace.6.2 R4軟件繪制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的發(fā)文作者、發(fā)文機構和關鍵詞知識圖譜,進行可視化分析。
2 結(jié)果
2.1 發(fā)文量
發(fā)文量能夠客觀反映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研究領域的研究熱度。2000—2023年,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研究領域發(fā)文量整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以2018年為轉(zhuǎn)折點,該領域研究文獻量分為波動發(fā)展和快速上升兩大階段。2000—2018年,發(fā)文量整體較少,呈波段式上升趨勢;2018年以后,該領域發(fā)文量呈快速發(fā)展趨勢,其中2022年發(fā)文量最多(59篇)。見圖1。
2.2 發(fā)文作者及機構
將篩選出的文獻數(shù)據(jù)導入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節(jié)點類型選擇作者(Author)和機構(Institution),繪制發(fā)文作者和發(fā)文機構合作的知識圖譜。在生成的知識圖譜中,節(jié)點半徑的大小代表發(fā)文作者和機構的詞頻,節(jié)點半徑大的節(jié)點則顯示該研究領域發(fā)文量較大的作者和機構;節(jié)點字體的大小表示出現(xiàn)節(jié)點所代表內(nèi)容的頻次高低;節(jié)點圓圈層的寬度代表中心性的大小反映該詞的結(jié)構性與影響力;連線則表示作者或機構之間存在合作關系,連線粗細表示合作強度的大?。?3]。
2.2.1 發(fā)文作者情況
發(fā)文作者合作知識圖譜見圖2,節(jié)點數(shù)量(N)=200,連線數(shù)量(E)=154,網(wǎng)絡密度(Density)=0.007 7。結(jié)果顯示,23年來,在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研究領域共出現(xiàn)200位作者,合作次數(shù)為154次,有緊密合作關系的作者群包括以劉瑞蓮、謝軍,湯義平、陳倩倩及孫芙蓉、陳鵬為主的研究團隊。其中,發(fā)文量居前3位的作者依次為屈紅林、劉瑞蓮、湯義平。同時,知識圖譜也顯示,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的文獻大部分發(fā)文作者之間存在團隊合作關系,但合作不夠緊密。
2.2.2 發(fā)文機構情況
發(fā)文機構合作知識圖譜見圖3,節(jié)點數(shù)量=145、連線數(shù)量=40,網(wǎng)絡密度=0.003 8。結(jié)果顯示,23年來,我國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共出現(xiàn)145所科研機構,且多以體育學院或體育科學研究所為主要研究機構。發(fā)文量最多的一級科研單位是成都體育學院。南通大學醫(yī)學院、南通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南通大學附屬南通第三醫(yī)院之間存在較多合作,其他有合作的機構多受地域情況影響,地理位置較近的合作機構間更易產(chǎn)生合作。
2.3 關鍵詞
2.3.1 關鍵詞頻數(shù)及中心性概況
關鍵詞知識圖譜中圓圈大小表示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率高低,圓圈越大代表中心詞出現(xiàn)的頻次越高。圖譜顯示,高頻關鍵詞包括有氧運動、抑郁、抑郁癥、生活質(zhì)量、焦慮、運動療法等;中心性是分析關鍵詞重要程度的一個關鍵指標,若中心性超過0.1的節(jié)點,則說明該節(jié)點為中心節(jié)點[14],在研究中較為重要且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該領域中心性較高的關鍵詞包括“抑郁癥”“抑郁”“有氧運動”“焦慮”“生活質(zhì)量”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的研究熱點,詳見圖4、表1。
2.3.2 關鍵詞聚類
關鍵詞聚類圖譜見圖5。模塊值(modularity Q,Q值)是用來衡量聚類網(wǎng)絡穩(wěn)定性的值,一般認為Q值gt;0.3,則表示聚類效果明顯;平均輪廓值(weighted mean silhouette,S值)是用來表示聚類內(nèi)部結(jié)點相似度的值,S值正常范圍為0.5~1.0,且臨界值為0.5,S值越大,則表示聚類內(nèi)部相似度越高,聚類越合理[15]。關鍵詞聚類圖譜的Q值為0.832 2(Qgt;0.3)、S值為0.920 3(Sgt;0.5),表明2000—2023年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主要關鍵詞聚類圖譜效果很好,具有較高的參考性。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高頻關鍵詞主要集中在14個聚類,即#0有氧運動、#1抑郁癥、#2血液透析、#3生活質(zhì)量、#4心理健康、#5康復、#6大鼠、#7負性情緒、#8干預、#9情緒量表、#10運動療法、#11穩(wěn)定期、#12體育鍛煉、#13運動干預。
2.3.3 關鍵詞突現(xiàn)
關鍵詞突現(xiàn)強度可以反映某個研究領域過去的發(fā)展狀況以及未來的發(fā)展前沿,分析突現(xiàn)的關鍵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某研究領域的發(fā)展趨勢。本研究繪制關鍵詞突現(xiàn)知識圖譜,最終形成了25個突現(xiàn)關鍵詞,見圖6。Keywords表示關鍵詞,Year表示時間,Strength表示突變強度,Begin表示突變的開始時間,End表示突變的結(jié)束時間,圖中紅色線條表示該關鍵詞突變的時間區(qū)間,其中“運動干預”“負性情緒”“代謝組學”“抗阻運動”“運動耐力”和“運動鍛煉”至今仍在突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未來的研究趨勢。
3 討論
3.1 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研究現(xiàn)狀
從論文發(fā)表時間和數(shù)量來看,21世紀以來,我國有氧運動干預領域年度發(fā)文量雖然自2018年以來每年發(fā)文量呈現(xiàn)快速增長趨勢,研究方向多與“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作用機制”和“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效果”有關[16-19],其中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作用機制常通過持續(xù)慢性應激的方法對造模大鼠進行抑郁癥造模,觀察大鼠體重、糖水偏愛、穿越格數(shù)以及直立次數(shù)等數(shù)據(jù)判斷抑郁大鼠造模是否成功,跑臺因其便于控制大鼠的運動強度、運動負荷以及適應大鼠的運動方式等優(yōu)勢常作為大鼠進行有氧運動的設備;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效果常通過動物實驗的方法證明有氧運動可以改善抑郁情況。如鄭潔等[16]基于海馬代謝組學和網(wǎng)絡藥理學的角度,通過動物實驗的方法證明有氧運動可以顯著回調(diào)海馬區(qū)與抑郁癥相關的氨基酸類代謝物的水平以及調(diào)控蛋白激酶 Bα(AKT1)、西羅莫司機制靶蛋白激酶(MTOR)、鳥嘌呤核苷酸結(jié)合蛋白(GNAS)、FOS 原癌基因(FOS)、環(huán)磷酸腺苷反應元件結(jié)合蛋白1(CREB1)核心靶點作用于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PI3K-AKT)、環(huán)磷酸腺苷(cAMP)、多巴胺能神經(jīng)突觸等信號,有效改善慢性不可預測輕度應激(CUMS)大鼠的抑郁樣行為。許瑞智等[18]通過給予每周3次,每次40 min,持續(xù)12周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訓練,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7項(HAMD-17)評價抑郁癥病人的抑郁情況在有氧運動后明顯改善。2022年該領域發(fā)文量達到頂峰,但2023年發(fā)文量有所下滑,鑒于有氧運動干預抑郁極大的效用性,未來該領域研究者們?nèi)孕杼岣邔τ醒踹\動干預抑郁領域的重視。由發(fā)文作者圖譜分析可知,發(fā)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屈紅林,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氧運動干預抑郁小鼠方面的研究[20-22];大部分作者之間存在合作關系,但合作的作者多屬同一機構,如以劉瑞蓮、謝軍為代表的研究團隊,其所屬機構多為宜春學院。由發(fā)文機構圖譜分析可知,研究機構分布較為分散,機構間的合作較少且合作多受地域情況影響,距離較近的機構間更易產(chǎn)生合作。其中發(fā)文量最多的機構成都體育學院不常與其他機構產(chǎn)生合作,未來該領域的發(fā)展應當打破地域限制,不斷加強團隊學術交流與合作,開展協(xié)作研究,充分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的優(yōu)勢,促進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研究領域創(chuàng)作更多高質(zhì)量論文成果。
3.2 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研究熱點
該文基于關鍵詞共現(xiàn)、中心性、聚類知識圖譜對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研究熱點進行分析,最終將該領域研究熱點歸為以下3個方向:1)不同有氧運動方法干預抑郁情緒。這一研究主題主要包括聚類#0有氧運動、#1抑郁癥、#8干預、#9情緒量表、#12體育鍛煉。有氧運動的形式很多,抑郁癥病人常用的包括跑步、瑜伽、健美操、太極拳、游泳等多種形式。1篇關于慢跑干預抑郁情緒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以每周3次的運動頻率,每次45 min的運動時間堅持15周跑步運動,對減輕大學生負性情緒有明顯作用[23];1項關于瑜伽運動對產(chǎn)前抑郁癥影響的Meta分析從多篇研究結(jié)果中得出孕婦在產(chǎn)前練習瑜伽可增加個體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降低血清皮質(zhì)醇水平,緩解產(chǎn)前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的結(jié)論[24];1項為期16周的健美操干預對乳腺癌病人的抑郁情緒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25];1項關于太極拳干預負性情緒病人的研究結(jié)果提示太極拳運動在改善癌癥、腦卒中、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等的抑郁狀態(tài),減輕其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信心等方面有明顯作用[26]。另有研究表明,抑郁癥病人參加定期冷水游泳可以改善睡眠和幸福感,有助于減輕其抑郁狀況[27]。這些有氧運動方法都為非藥物治療抑郁癥病人或改善病人負性情緒提供了借鑒。2)有氧運動干預不同疾病病人的負性情緒。這一研究主題主要包括聚類#2血液透析、#3生活質(zhì)量、#4心理健康、#5康復、#7負性情緒、#10運動療法、#11穩(wěn)定期。不同疾病病人往往因為疾病本身所帶來的不適、社會支持缺乏、藥物副作用等原因而產(chǎn)生負性情緒,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及時關注并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病人可以通過有氧運動促進內(nèi)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經(jīng)遞質(zhì)的釋放,增強幸福感,緩解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16]。多項關于有氧運動干預不同疾病如血液透析、卒中后抑郁、乳腺癌化療術后病人的負性情緒均有明顯作用[28-30]。由此可見,有氧運動作為不同疾病病人輔助治療的重要方法,對于減輕病人焦慮抑郁、增強病人應對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睡眠質(zhì)量和有效預防抑郁癥有積極的作用。3)有氧運動干預抑郁大鼠方面的相關機制研究。這一研究主題主要包括聚類#6大鼠和#13運動干預。通過動物實驗,可以從更加微觀和直觀的角度研究有氧運動干預抑郁大鼠后所造成的影響,促進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癥病人的研究進展。通過查閱文獻及分析圖譜可知,有氧運動干預抑郁大鼠后對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海馬炎癥反應、額葉線粒體均有積極的影響。劉紅軍等[31]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4周有氧跑臺訓練后,抑郁癥遠交群(SD)大鼠海馬組織全基因表達譜發(fā)生變化,機體記憶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屈紅林等[32]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不可預知應激模型(CUMS)抑郁小鼠神經(jīng)行為學功能顯著下降,8周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提高CUMS抑郁小鼠海馬功能,顯著減少海馬組織尼氏體核固縮,拮抗抑郁小鼠海馬組織炎癥;呂瑩盈等[33]研究發(fā)現(xiàn),有氧運動對大鼠CUMS誘發(fā)的抑郁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機制可能與上調(diào)線粒體自噬水平有關。動物實驗為研究者探究有氧運動是否對抑郁癥病人的學習記憶、海馬功能有一定影響提供了可能。
3.3 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研究發(fā)展趨勢
分析關鍵詞突現(xiàn)圖譜,可將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發(fā)展劃分為以下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突變區(qū)間為2005—2013年,關鍵詞“運動療法”“體育運動”“抑郁情緒”和“大學生”的突變強度較大,分別為2.75,2.07,1.86和1.65。分析突變程度可知,在這一時間段內(nèi)大學生的抑郁情緒備受關注,干預措施主要是運動療法和體育運動。一項針對3 248 179名中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項目結(jié)果提示,大學生抑郁和自殺意念檢出率分別是20.8%和10.8%[34],極高的抑郁和自殺比例嚴重危及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必須實施必要的干預手段來遏制此類現(xiàn)象。有氧運動作為一種運動治療方法,在2005—2013年被廣泛用于干預大學生抑郁情緒中,多項有氧運動干預抑郁大學生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大學生通過有氧運動可有效減少負性情緒的產(chǎn)生,對治療抑郁癥以及降低抑郁癥發(fā)生率有積極作用[35-37]。第二階段是突變區(qū)間2013—2018年,關鍵詞“海馬”和“學習記憶”的突變強度最大,分別為3.15和2.44。分析突變過程可知,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研究對象逐漸轉(zhuǎn)變?yōu)閯游?,通過動物實驗探究有氧運動對抑郁大鼠海馬和學習記憶的影響,促進了研究者從更微觀的角度研究抑郁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可實施的干預方法。一項研究通過動物實驗得出有氧運動可以有效緩解抑郁癥病人的抑郁情緒,且有利于提高抑郁病人的記憶能力[38]。動物實驗因大鼠與人類基因具有較高的相似性且易于造模,故常以大鼠為實驗對象,因跑臺便于控制大鼠的運動強度,故常以跑臺運動為干預方法,水迷宮易于觀察大鼠記憶水平,故常以Morris水迷宮檢測為結(jié)果評定。通過跑臺運動對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及機制的一系列研究,為抑郁癥病人有效提高學習、記憶能力提供了方向和思路。第三階段是2018年至今,該領域代表詞為“運動干預”“負性情緒”“抗阻運動”“運動耐力”和“運動鍛煉”,直至今日仍在突變,其中“運動干預”和“負性情緒”突變力度最大。分析圖譜及查閱相關文獻可知,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的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研究者們不再將運動鍛煉的方式局限于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在干預抑郁障礙的病人過程中也逐漸受到重視。一項關于有氧運動結(jié)合抗阻運動干預化療期病人的Meta分析[39]結(jié)果顯示,有氧運動結(jié)合抗阻運動能有效提高化療期腫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增強病人的心肺功能,降低其焦慮或抑郁情緒。干預對象也不只局限于被明確診斷患有抑郁癥的病人,而是將范圍擴大到具有負性情緒的各個群體中,如不同年齡段的群體(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等)、不同疾病伴隨負性情緒的群體(血液透析、腦卒中后抑郁、化療術后病人等)、不同地域的群體(醫(yī)院病人、社區(qū)居民、校園學生等)[40-42]。由此可見,有氧運動干預抑郁領域干預方式和干預對象研究范圍的擴大是未來該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4 小結(jié)
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知識圖譜,對我國運動干預領域2000—2023年的研究作者、機構、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方面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可視化分析,了解了我國有氧運動干預抑郁的發(fā)表文獻數(shù)量的動態(tài)和趨勢,結(jié)合可視化圖譜挖掘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fā)展趨勢,有利于推動該領域的發(fā)展。但由于軟件的局限性,本研究只對中文數(shù)據(jù)庫的文獻進行分析,存在一定不足,也為未來學者探究該領域提供了方向及思路。
參考文獻:
[1] 毛善軍.淺談抑郁和抑郁癥的區(qū)別與自我防范[J].大眾心理學,2015(7):40-41.
[2] CUI R.Editori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depression[J].Curr Neuropharmacol,2015,13(4):480.
[3] 馬坤,劉金美,付翠元,等.運動對抑郁癥的干預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體育科技,2020,56(11):13-24.
[4] SMITH K.Mental health:a world of depression[J].Nature,2014,515(7526):181.
[5] SONG J,LIU Z Z,HUANG J,et al.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s,and medita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f college student: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Medicine(Baltimore),2021,100(1):e23819.
[6] 李秀麗.有氧運動健身的生物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6):776-777;783.
[7] PEARCE M,GARCIA L,ABBAS 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 Psychiatry,2022,79(6):550-559.
[8] PHILIPPOT A,DUBOIS V,LAMBRECHTS K,et al.Impa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olescent in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ffect Disord,2022,301:145-153.
[9] SCHUCH FB,STUBBS B.The role of exercis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epression[J].Curr Sports Med Re,2019,18(8):299-304.
[10] IMBODEN C,GERBER M,BECK J,et al.Aerobic exercise or stretching as add-on to inpatient treatment of depression:similar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larger effects on working memory for aerobic exercise alone[J].J Affect Disord,2020,276:866-876.
[11] 秦羽.個體化運動療法和常規(guī)護理在抑郁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對比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28):5927-5928.
[12] 蔣奇伸,董海賓,高昌宇,等.2000—2022年我國小黑麥領域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基于CiteSpace分析[J/OL].中國農(nóng)業(yè)資源與區(qū)劃,1-11[2024-07-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30922.1527.014.html.
[13] 程琦,于文兵,李科科,等.基于CiteSpace的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熱點與前沿趨勢分析[J/OL].中國全科醫(yī)學,1-10[2024-07-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222.R.20231026.1516.004.html.
[14] 唐容,李倩茜,曾梁楠等.基于CiteSpace的國際腦卒中后抑郁相關文獻的可視化分析[J].黑龍江醫(yī)學,2023,47(7):893-897.
[15] 魏文鋒,黃藝,魏彥,等.鄉(xiāng)村振興視域下我國鄉(xiāng)村教育研究知識圖景與趨勢分析[J].重慶社會科學,2022(9):18-34.
[16] 鄭潔,侯江濤,向歡,等.基于海馬代謝組學和網(wǎng)絡藥理學闡釋有氧運動抗抑郁的作用機制[J/OL].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13[2024-07-23].https://doi.org/10.13451/j.sxu.ns.2023150.
[17] 鐘綺琳,鐘舒明,賴順凱,等.運動改善抑郁癥認知功能障礙的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22,48(11):701-704.
[18] 許瑞智,汪曉靜,陳倩倩,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聯(lián)合認知行為治療對輕中度抑郁癥患者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21,59(22):105-108.
[19] 陶艷青,陳薇,許曉靜,等.有氧運動聯(lián)合認知行為干預在青少年抑郁癥患兒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3,35(19):85-88.
[20] 屈紅林,劉瑞蓮,陳嘉勤,等.基于基因測序的有氧運動介導CUMS抑郁小鼠作用機制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3):361-366.
[21] 劉瑞蓮,屈紅林,陳伊琳,等.有氧運動誘導Bcl-2-caspase-3/PARP信號通路干預CUMS抑郁小鼠海馬神經(jīng)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5):548-553.
[22] 劉瑞蓮,屈紅林.有氧運動干預CUMS小鼠海馬神經(jīng)炎癥及改善NF-κB、TNF-α/IDO/5-HT信號通路的調(diào)控機制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1,37(13):1563-1570.
[23] YEN K T,CHERNG S.Secondary prevention of depressive prodrome in adolescents:before and after attending a jogging program on campus[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0,17(21):7705.
[24] ZHU Y,WANG R,TANG X,et al.The effect of music,massage,yoga and exercise on antenatal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J].J Affect Disord,2021,292:592-602.
[25] HE X,NG M S N,CHOI KC,et al.Effects of a 16-week dance intervention on the symptom cluster of fatigue-sleep disturbance-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 J Nurs Stud,2022,133:104317.
[26] CAI Q,CAI S B,CHEN J K,et al.Tai Chi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ancer,stroke,heart failure,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omplement Ther Clin Pract,2022,46:101510.
[27] HJORTH P,SIKJR M G,LKKE A,et al.Cold water swimming as an add-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a feasibility study[J].Nord J Psychiatry,2023,77(7):706-711.
[28] RHEE S Y,SONG J K,HONG S C,et al.Intradialytic exercise improves physical function and reduces 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and depres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Korean J Intern Med,2019,34(3):588-598.
[29] LUO L,LI C,DU X,et al.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on BDNF/proBDNF expression in the ischemic hippocampus and depression recovery of rats after stroke[J].Behav Brain Res,2019,362:323-331.
[30] AYDIN M,KOSE E,ODABAS I,et al.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life quality and depression level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21,22(3):725-732.
[31] 劉紅軍,呂毓虎.有氧運動通過上調(diào)IGF1改善抑郁癥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3):101-106.
[32] 屈紅林,謝軍,陳嘉勤,等.有氧運動通過TLR4/miR-223/NLRP3信號通路軸介導CUMS抑郁小鼠海馬炎癥反應[J].體育科學,2019,39(2):39-50.
[33] 呂瑩盈,高巧婧,張金梅,等.線粒體自噬對有氧運動干預大鼠抑郁的作用[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22,38(6):719-725.
[34] 俞國良.中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及其教育啟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2,43(4):20-32.
[35] 劉榮花,王亞蕊.大學生抑郁癥運動療法研究進展探討[J].青少年體育,2021(6):44-46.
[36] GRASDALSMOEN M,ERIKSEN H R,LNNING K J,et al.Physical exercise,mental health problems,and suicide attempts in university students[J].BMC Psychiatry,2020,20(1):175.
[37] GHROUZ A K,NOOHU M M,DILSHAD M M,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sleep quality in relation to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J].Sleep Breath,2019,23(2):627-634.
[38] 崔建梅,楊文艷,藥宏慧,等.有氧運動對慢性應激大鼠空間學習記憶及海馬齒狀回BDNF表達的影響[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1):78-82;87.
[39] 徐蕓,張偉,江守偉,等.有氧運動結(jié)合抗阻運動對化療期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zhì)量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5):424-430.
[40] PHILIPPOT A,DUBOIS V,LAMBRECHTS K,et al.Impa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olescent
in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ffect Disord,2022,301:145-153.
[41] PEARCE M,GARCIA L,ABBAS 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 Psychiatry,2022,79(6):550-559.
[42] SILVA L A D,TORTELLI L,MOTTA J,et al.Effects of aquatic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functional autonomy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depressed elderly individual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linics(Sao Paulo),2019,74:e322.
(收稿日期:2023-12-27;修回日期:2024-08-08)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