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到:“在高中物理課程中,應注重科學探究,尤其應注重物理實驗,這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蔽锢韺嶒炇歉咧形锢斫虒W中的重中之重,是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力載體,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在新課改和新高考持續(xù)推進的背景下,對物理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引領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實驗,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tài)度,是當前廣大教師亟待解決的一項課題。文章圍繞上述課題,重點從四個角度探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實踐路徑,以期為物理實驗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學;實驗教學;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
時代在發(fā)展變化,許多新政策應運而生,新高考就是其中之一,給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來,各個地區(qū)相繼開啟了“3+1+2”模式,即國家統(tǒng)一高考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三門科目,學生自主選擇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3門科目。這就意味著以往的文理分科模式被打破,物理成為一門選擇性考試科目。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試卷的命題方式、考查內容等都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增設了不少實驗類考題,對學生實驗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學生物理學習中的引路人,要肩負起自身的職責,在牢牢把握新高考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積極改革和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方式,力求構建高質量實驗課堂,讓學生的實驗操作、創(chuàng)新思維等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應對新高考的機遇和挑戰(zhàn)。那么,教師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助推物理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呢?具體如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有關鍵作用?!鼻榫辰虒W法是新時期較為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態(tài)度體驗,促進學生知識理解以及心理機能的發(fā)展。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實施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應當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物理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發(fā)展提供助力[1]。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已有認知水平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等,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元素,將其滲透到物理實驗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下展開實驗探究。這樣一來,不但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以及實驗技能的掌握,還能夠令其切實感知到物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價值,更加喜歡、熱愛物理,在后續(xù)物理探究中表現(xiàn)出更強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從學生熟悉的人物入手,拋出話題:“經過系統(tǒng)的物理學習,想必大家對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對亞里士多德有哪些印象呢?”因為初中的學習,不少學生對亞里士多德的評價都是負面的。教師不必直接評判對錯,而是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評價,明確伽利略并未對亞里士多德表示鄙夷,而是對其著作表示贊成。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提到了“有力才有運動,力撤去運動就停止”的結論,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入手,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演示實驗:在講臺上,教師用手推動黑板擦,從靜止開始慢慢向前運動,撤去推力,黑板擦立刻停止運動。接著借助信息化設備呈現(xiàn)“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引申出伽利略對這一結論的研究:“同學們,你們覺得亞里士多德的這個結論正確嗎?我們不妨來做一個實驗?!苯處熇^續(xù)進行實驗演示:一個小車靜止在水平面上,手用力推,小車運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手扶著,一邊推一邊解釋,手松開,小車慢慢停止。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呈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教師在演示時要用力些,保證小車運動一段時間后停止。演示完畢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當老師用力推的時候,小車運動;當老師把手松開時,小車停止。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是對的呀!有力小車運動,當力撤去時,小車停止?!辈⒔柚畔⒒O備呈現(xiàn)四個大字——“生活習慣”,適當引申:“其實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上述實驗的現(xiàn)象是非常多的,長時間以來,我們的經驗是要讓物體運動,就要對其進行推或拉,只要停止推拉,那么物體也會停止運動。在幾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在生活中觀察到了這些現(xiàn)象,因此憑借自己的感覺得出了這個結論?!蓖瑫r呈現(xiàn)亞里士多德的相關圖片和結論。此時,有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即小車運動了一段時間后才停止運動。教師可以先肯定學生的發(fā)現(xiàn),再告知學生伽利略正好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悟出了一個道理,即在地球上,任何物體的運動都無法避免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物體之所以最終會停下來,主要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因此力并非維持運動,實際正相反,摩擦力是物體減速的原因。教師借助信息化設備展示伽利略一部分的結論,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伽利略得到了‘摩擦力導致物體停止運動’這個結論,但他并沒有停止研究,而是繼續(xù)探究:失去了摩擦力后,物體會如何運動呢?”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演示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引申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開展深入探究[2]。而且,這樣也使得學生不再誤會前人及其研究結論,學會以正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二、組織合作探究,促進優(yōu)勢發(fā)展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時期較為推崇的學習方式?;谛赂呖急尘暗母咧形锢韺嶒灲虒W,教師要明確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驗探究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成為物理學習的主人[3]。當然,在學生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鼓勵學生積極交流、溝通,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鍛煉問題解決、團結協(xié)作、數(shù)據分析、反思評估等能力,為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逼鋵?,每個人往往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有其價值。如:有的人擅長動手操作,有的人有著較強的實驗方案設計能力,有的人則能夠較好地處理實驗數(shù)據……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劃分,形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實驗探究,這樣有利于其優(yōu)勢、特長的發(fā)揮,并令其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積極改正不足、發(fā)揚長處,實現(xiàn)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和提高。例如:在教學“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教師就在把握學生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將其合理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并為各個小組安排了探究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探究,共同完成探究任務:1.如何有效改變功和測量功?2.如何準確測量出小車的速度變化?對于任務1,要求學生就“實驗中小車受到的摩擦力需要被平衡,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進行思考;對于任務2,則要求學生重點探究小車運動之間的關系。當學生對探究任務以及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定的認知后,就要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為后續(xù)操作做好鋪墊。對于實驗方案的設計,各個小組可以通過交流和討論的方式來進行,也可以進行合理分工,由某位擅長實驗方案設計的組員來完成,其余組員負責監(jiān)督和優(yōu)化。在此基礎上,各個小組在實驗方案的指導下,進行相關操作,完成探究任務,達成探究目標。如此一來,通過小組劃分,讓學生合作探究,有效挖掘和開發(fā)其實驗探究潛能,積極思考、探索,提高物理實驗探究的質量和效率,并從中積累豐富經驗、方法,助推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良好發(fā)展[4]。
三、巧用智慧平臺,展示特殊實驗
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要求教師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合理改進物理實驗教學形式、方法,進一步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成效?,F(xiàn)如今,各種新一代信息技術,如大數(shù)據、云計算等蓬勃發(fā)展,在各個行業(yè)、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教育教學領域,更是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智慧學習平臺,創(chuàng)新物理實驗的呈現(xiàn)方式,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具體而言,高中階段涉及許多物理實驗,其中有部分難度較大,且難以在課堂上展開的物理實驗,這些實驗影響著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5]。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課堂所學,教師可以將智慧平臺利用起來,通過生動、直觀的視頻來展示物理實驗,將其具體化、簡單化,促進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認知,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電磁波”時,涉及電磁波特點,赫茲證明電磁波存在的實驗過程、方法以及意義等內容。對學生而言,赫茲的電火花實驗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且教師也難以在課堂上演示這項實驗。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適當轉變思路,通過智慧平臺來展示這一物理實驗的視頻,讓學生細致觀察視頻畫面,深化對物理實驗內容的理解、掌握。在視頻中,實驗人員用導線連接兩個金屬球和感應圈,當兩個金屬球出現(xiàn)火花時,周邊的電磁場發(fā)生改變,這正體現(xiàn)了電磁場以電磁波的形式在空間中的傳播。當電磁波與導線環(huán)相遇時,會發(fā)出感應電動勢,使得導線環(huán)中間的空隙出現(xiàn)電火花。當學生看到電火花時,就意味著該導線環(huán)接收到了電磁波。其實,肉眼是無法看見電磁波的,學生有了直觀畫面的輔助,通過對導線環(huán)變化的觀察以及磁場變化的判斷,從而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對電磁波位置變化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教師可以適當編輯、處理視頻,將電磁波的產生、發(fā)射過程標注出來,讓學生明確物理實驗要素,增進學生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對赫茲實驗形成更深刻的記憶。
四、適當引入真題,鍛煉解題能力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包含了豐富多樣的內容,除了操作實驗器材、探究原理、整理數(shù)據以外,還蘊藏著不少理論知識。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理論性內容融入其中,增強學生的認知。特別是在新高考背景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解決實驗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中滲透高考真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展開實踐,在此基礎上探究物理實驗問題[6]。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演示物理實驗,接著引入相關的高考真題,鼓勵學生展開思考、探究,完成高考真題,并就這個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技能進行整理,深化物理實驗認知。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期間引入相關的高考真題,讓學生在真題的引領下,學會留意物理實驗的細節(jié),明晰解題思路,強化解題能力,在后續(xù)解題中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7]。例如:在教學“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時,教師組織學生去實驗室,展開了“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測量”的實驗,使學生全面深入理解伏安法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原理,清晰掌握電源路端電壓與電流之間的變化關系,本教學將引導學生嘗試分析測量誤差的來源,并探討在實際測量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減少誤差,從而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入與之相關的高考真題——2022年全國甲卷高考物理真題非選擇題9,要求學生根據題意,將實驗電路的原理圖畫出來,并計算微安表的內阻[8]。上述真題具有一定的難度,許多學生可能會有些不知所措。此時,教師及時伸出援手,引導學生梳理物理實驗中內阻測量、計算步驟,再將物理實驗、真題實驗電路有機聯(lián)系起來,分析二者的差異,在此前提下進行解題,并借助相關實驗器材來進行檢驗,達到鍛煉學生解題能力的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高度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更加新穎、先進的方式來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助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使學生生成濃厚探究興趣;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實驗,有效促進學生優(yōu)勢發(fā)展;巧妙運用智慧平臺,呈現(xiàn)特殊物理實驗;適當引入高考真題,有效鍛煉學生解題能力。如此,實現(xiàn)對物理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完善,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改革,更加順利地達成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艷.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改革[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23(4):20-22.
[2]林宗英.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與策略[J].數(shù)理天地(高中版),2023(18):38-40.
[3]邵才龍.“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教學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J].基礎教育論壇,2022(11):100-101.
[4]林秀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路徑研究[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2(36):86-88.
[5]朱晉明.核心素養(yǎng)培育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探究課堂構建:以“電磁感應現(xiàn)象及應用”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2,39(5):3-4.
[6]姚小龍.思維碰撞有奇跡 實驗探究出真知:談高中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的任務導向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2(21):127-130.
[7]郭丹.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培養(yǎng)高中生物理實驗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J].學周刊,2021(7):24-25.
[8]袁小娟,楊利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物理電學實驗教學改進:以“熱敏電阻阻值特征實驗”為例[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22,51(3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