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是一門以地理環(huán)境、人類活動和人地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地理課程與人類實踐活動關聯緊密,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特征。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是課標的要求,也是落實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文章從地理實踐力的概念入手,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意義,對高中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地理實踐力;教學策略
地理實踐力是指以地理實踐活動作為基礎,逐漸形成的一種地理實踐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指在地理考察、調查中逐步形成的關鍵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價值觀,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品質。
一、概念分析
地理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地理課程涉及諸多理論知識,但是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是通過實踐觀察、發(fā)現的。地理教學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去探索知識,驗證判斷,探索未知,他們才能深刻理解地理的內涵和學科的意義,提高行動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達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1]。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成長,還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所以,地理核心素養(yǎng)才鄭重提出地理實踐力的概念,新高考改革也主張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地理實踐力的核心價值,借助有效策略、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等,加強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地理知識作為基礎,結合模擬實驗、戶外活動以及社會調查等方式,強化學生地理行動能力,提升認知能力,發(fā)展判斷能力。
二、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的意義
(一)地理教學的時代命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主題。新時代的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和技能,還要有科學的發(fā)展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2]。在地理教學中,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地理實踐以及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奠定基礎。因為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高中地理知識體系錯綜復雜,過于抽象的知識需要通過實際體驗才能理解。學生僅僅依靠書本知識、課堂學習無法深化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無法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地理事物演變過程和規(guī)律。只有通過野外考察、地理實驗、實地調查、地理實踐才能了解社會變化,發(fā)現和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踐力培養(yǎng)就成為地理教學的時代命題。如今,許多人已意識到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的意義,并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究。在地理教學中,要根據時代發(fā)展潮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積極借助觀察、制作、參觀、研學等活動,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掌握地理知識內容,實現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目標。
(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高中生的身心趨于成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思維、行動和探究能力,但是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的限制,對許多地理知識理解仍不透徹,高中生缺少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而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由于考試壓力沉重,根本不重視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很少會為學生提供機會,學生缺少地理考察、實驗和探究的機會,戶外實踐活動更是無從說起,這些都是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薄弱之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實踐力較差??茖W與創(chuàng)新是21世紀的主旋律??茖W發(fā)展,技術創(chuàng)新,也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自然,學習地理,從地理視角看待世界問題,為學生學習發(fā)展奠定基
礎[3]。因此,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根據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教師應當重視實踐力培養(yǎng),可以增大實踐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比重,讓教學更務實,更貼合實際。其次,為了能夠有效鍛煉學生實踐力,學校應當開展各種類型的戶外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活動。再次,通過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研究人與地理、地理與地理的關系,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鍛煉和提高個人素養(yǎng)和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是必須也是有益的。
(三)彌補地理教學的缺陷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边@句話從表面來看,說的是贈予物,不如贈予方法。用到教學領域,說的是傳授知識,不如傳授方法的道理。培養(yǎng)能力,重點是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在實踐中去驗證所想,發(fā)現問題,鍛煉能力,挑戰(zhàn)自己。不過,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活動不被重視,也是地理教學中的不足。在地理教學中,雖然有教師會根據教材安排提出地理實踐的問題,但是,許多問題都固定、膚淺,與學生實際生活沒有聯系,沒有探究的價值和意義。這樣一來,學生無法接觸實質性的問題,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提出了讓學生從“學會地理”轉變?yōu)椤皶W地理”的主張,主張借助各種教學資源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去鍛煉、學習。在此情境下,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也引起教育界的重視。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學都增設了實地測量、地理實驗類的內容,許多地理教師也結合教材進行活動設計,或帶領學生走到戶外測量太陽高度角,或帶領學生走進不同的地理生態(tài)區(qū)開展觀察活動、考察活動。這樣的實踐活動,增強地理教學的完整性,豐富學生課堂活動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使教學更有意義。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本著實用、實踐原則去進行內容選擇、教學活動設計,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為學生實踐力培養(yǎng)做好準備。
三、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做好教學準備
想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應當注重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是進行地理實踐力教學改革的基礎。如果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意識不到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意義,在教學中根本不會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地理教學會距離實踐教學越來越遠。因此,學校要重視地理教師隊伍建設,組織教師參加專業(yè)培訓課程,學習地理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以及相關技術。同時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讓地理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鍛煉和提高實踐能力。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學校還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舉辦講座,讓教師了解最新的學科進展和發(fā)展趨勢,并健全教師評價體系,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探索適合地理教學改革的教學模式,定期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借鑒優(yōu)秀教師經驗,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教師應當結合個人經驗和教學實際做好教學設計,將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單元教學中,在講述“海水運動”知識時,教師可以教材為基礎,結合“日本核污水排?!边@個案例,利用地理信息載體,開展地理專題討論會,讓學生制作模型,分析核污水入??赡芤l(fā)的各種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擴大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二)利用教學工具,樹立學生實踐意識
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的拓展,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的多樣特點,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實現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利用地理教具讓學生觸摸、觀察物體,探索和了解自然,是學生實踐力培養(yǎng)的有效方式之一[4]。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地理模型、地圖、地質標本、自然物、數字模擬軟件等教學工具,讓學生進行操作和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地貌》單元教學中,在講述“常見的地貌類型”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地球儀,幫助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與結構,以及不同地區(qū)的地理特征和分布情況。再使用地質標本和自然物,如風化的巖石、結構獨特的礦物、苔蘚類植物、地方特有的動物等,讓學生觀察、觸摸、分析真實的地理,使學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樣性。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地貌成因、過程和現象,教師可利用數字模擬軟件,如GIS、遙感圖像處理軟件等,將枯燥無趣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進行虛擬操作和實踐,激發(fā)學生探索和實踐的興趣。也可以利用水杯、河沙、水槽等材料進行模擬實驗,如流水侵蝕實驗、堆積實驗等,讓學生親手操作,借助實驗去學習。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傳授實踐方法
在新高考背景下,許多學校也對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高度重視,并改善教學環(huán)境,從政策、設備、資金以及教育資源等方面,支持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構建良好的活動條件,保證實踐教學的有序開展。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背景下,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需要認識到實踐力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擯棄以往的應試教育陳舊思想,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探索地理。同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生活化的課堂情境,傳授學生實踐活動的方法,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學習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修一第一章《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時講授地球公轉的意義,測量正午太陽高度,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戶外,讓學生利用測量工具親自測量太陽高度角。為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教師要著重進行測量方法講解,如在用量角器測量太陽高度角時,人背對著太陽站立,在人影前端與頭頂之間拉直一根線,用量角器測出這根線與地平面之間夾角的角度,這個角度即為太陽高度角。如遇多云天氣,投影不清晰,可以利用聚光透鏡將太陽光聚焦在十字線指示片上,以便觀察、測量和比對。在用卷尺、標桿測量太陽高度角時,讓學生先測量記錄下桿的長度,再用計算公式算出當天太陽高度角的數值。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查詢學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標,進行太陽高度角測量、計算和分析,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與素養(yǎng)。
(四)優(yōu)化地理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是地理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不過,僅僅借助單一的課堂活動,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作為教師,需要構建相應的實踐平臺,給予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強化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5]。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和動手實踐教學雙結合路徑,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地理的魅力,進而對地理和地理實踐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四章《地貌》和第五章《植被與土壤》單元教學中,在講述有關植被和土壤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以班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自然地理實踐活動,活動內容如下:掌握地質地貌的戶外調查方式,掌握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考察技能、技巧;設計路線圖,到附近的山區(qū)、河流、森林等地,考察地方的土壤和植被,了解區(qū)域自然地理整體特征;認真觀察地形、水文、巖石構造等地理要素,詳細記錄觀察結果、相關數據;分析地方地貌類型及形成原因,就地方氣候、地形地貌與植被的關系等展開討論,分析人文現象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整理標本,提交實踐記錄和筆記,進行實踐總結,借助PPT、視頻等形式,向教師介紹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匯報實踐成果。如此這般,以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去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五)搭建學習平臺,鼓勵自主學習
元認知理論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應該是學生以主體身份去學習。高中地理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從學生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高中生想要學好地理知識,要打好地理理論知識的基礎,結合具體實踐促進深度理解。在具體的遷移與應用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在信息時代搭建學習平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建立線上學習社區(qū),利用QQ群、微信群、釘釘等,為學生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線上學習社區(qū)分享學習資源,組織實踐活動,討論問題,使個人學習效率、集體學習效率最大化;利用網絡資源,如地理學習網站、數據庫等,讓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地理問題,以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利用翻轉課堂、微視頻等,讓學生自主預習、課后復習、鞏固練習,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以地理實驗室、實踐場地作為基礎,鼓勵學生自主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教育教學也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在新時期,核心素養(yǎng)教學是教學的重頭戲,地理實踐力則是地理核心素養(yǎng)四大要素之一。學生要想有效學習,需要具備相應的地理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地理實踐力,分析培養(yǎng)實踐力的作用和意義,借助高效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地理實踐力。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和平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素養(yǎng)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傅惠芝.面向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3(33):23-25.
[2]蘇金源.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高考,2023(11):59-61.
[3]王艷.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7):176-178.
[4]鄭傳捷.高中地理實驗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策略[J].高考,2022(19):28-31.
[5]江軍.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69):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