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難以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探索一種新的、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已成為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自讀、教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外閱讀為補充的閱讀教學方法,其強調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第十五課《我與地壇》(節(jié)選)為例,就“三位一體”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究。
一、自讀階段
自讀階段是自讀、教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閱讀教學方法的基礎。在該階段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文本,理解文本的內容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具體來講,教師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點。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問題、展示圖片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產生閱讀的欲望。②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示范、練習等方式來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閱讀、精讀、略讀、批注等。③引導學生獲得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閱讀任務、組織閱讀討論、開展閱讀競賽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我與地壇》(節(jié)選)的自讀階段,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推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快速發(fā)展,教師可嘗試做好以下幾點。①設置預習任務:提出一些問題,如讓學生思考作者與地壇之間有著怎樣的情感紐帶、地壇對于作者的意義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讀。②提供背景資料。介紹史鐵生的生平經歷、創(chuàng)作背景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③設計閱讀提綱。列出一些要點,如作者在不同階段對地壇的感受、母親在作品中的形象等,讓學生在自讀過程中有清晰的線索可循。④鼓勵批注閱讀。引導學生在自讀時對感觸深刻的地方進行批注,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⑤開展小組討論活動。給出一些適合小組討論的話題,如“地壇給了作者怎樣的啟示”等,讓學生在自讀后有交流分享的方向。⑥布置關聯(lián)寫作任務。教學實踐表明,學生以學習主體身份參與閱讀活動,再加上教師的恰當指導,可推動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快速發(fā)展,有助于語文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及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二、教讀階段
教讀階段是自讀、教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閱讀教學活動的核心。在教讀階段,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讀情況和文本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和意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嘗試做好以下幾點。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分析等方式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和意義,讓學生體會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②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分析文本的結構、語言、表現(xiàn)手法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以獲得創(chuàng)新、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快速發(fā)展。③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欣賞文本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以獲得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
例如,在《我與地壇》(節(jié)選)的教讀階段,為了幫助學生從深層次感知蘊含在閱讀文本中的情感、思想,以及精準揣摩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入手對學生的閱讀活動進行指導和引領。①選取文中精彩的段落和語句,指導學生閱讀品味。②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課文內容文采飛揚、意蘊雋永,這是作者綜合、巧妙地運用各種描寫手法的結果,如象征、對比等,教師可指導學生針對性地體會這些描寫手法對表達主題的作用。③主題探討。組織學生討論文章的主題,如生命的意義、苦難與救贖等,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還可結合作者的經歷,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中的困境與希望。④情感共鳴。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歷或感受,激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實踐表明,教師依據學生的自讀情況及教學目標需求,給予學生恰當?shù)囊龑Ш蛦l(fā),可使得學生有針對性地品味和思考閱讀文本的細節(jié)和情感,可推動學生閱讀層次的不斷升級以及閱讀能力的顯著提升,最終為學生深度把握課文主旨提供保障。
三、課外閱讀階段
課外閱讀階段是自讀、教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閱讀教學方法的延伸。在課外閱讀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拓寬視野,了解各種文體和風格的作品,以引導學生感受文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水平和人文情懷,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提供更多寫作思路和靈感。這就需要教師依據教材內容,推薦同主題的其他文學作品,還可給學生推薦課文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課外閱讀,以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例如,《我與地壇》(節(jié)選)的課外閱讀階段,教師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①推薦學生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如《病隙碎筆》《務虛筆記》等,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史鐵生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思想深度,進一步感受他對生命、苦難、人性等主題的深刻洞察。②引導學生閱讀一些與生命主題相關的其他文學作品。如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通過不同作品的對比閱讀,加深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思考。③推薦一些描寫特定場景或具有相似情感氛圍的作品,如一些描寫古老建筑或寧靜場所的文章,幫助學生體會類似環(huán)境下不同作者的情感表達差異。④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關于地壇的歷史、文化方面的書籍或文章,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地壇的背景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與地壇之間的特殊聯(lián)系。⑤鼓勵學生閱讀一些當代作家書寫個人與特定地點情感關聯(lián)的作品,進行橫向比較和分析,拓寬閱讀視野。⑥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分享會,讓他們分享自己在拓展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體會,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教學實踐表明,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依據教材文本的主題特點,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同主題作品或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可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寫作水平及語文素養(yǎng)的快速發(fā)展。
四、結束語
總之,將自讀、教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教學方法應用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深度參與閱讀課堂的機會,可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深度學習及鑒賞水平的同步優(yōu)化。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深入研究“三位一體”教學法的概念及運用方法,并借助多種方法充分彰顯自身的指導者作用,以便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增強及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開辟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