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線上思政教育以其豐富的教學內容和靈活的傳播方式,正逐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文章從網(wǎng)絡傳播視角出發(fā),探討高校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和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鮮明特征,分析當前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不足,并提出優(yōu)化提升策略,以期為高校開展線上思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 網(wǎng)絡傳播;思政教育;鮮明特征;優(yōu)化提升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4.025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LI Menglin
(School of Public Secur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c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gradually 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thinking patterns with its rich teaching content and flexible dissemination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t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words network dissemin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tinctive features; optimize and improve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經(jīng)歷著深刻的變革和轉型。線上思政教育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校線上思政教育工作有其鮮明的特征和優(yōu)勢,但也存在不足。如何利用網(wǎng)絡傳播的優(yōu)勢,克服其現(xiàn)有不足,提升教育質量,成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
1 "網(wǎng)絡傳播視角下高校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
網(wǎng)絡傳播視角下,高校學生的思想行為受網(wǎng)絡環(huán)境影響較大。當今的高校學生是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成長起來的,網(wǎng)絡不僅是他們溝通交流的工具,還是他們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資源平臺,潛移默化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第一,網(wǎng)絡環(huán)境提供的豐富內容雖然能增加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但這些內容良莠不齊,一些負面的內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影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1]。第二,網(wǎng)絡環(huán)境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匿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種開放多元的思想環(huán)境易使學生產(chǎn)生迷茫,難以堅持正確的價值觀,一些錯誤的觀點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第三,以網(wǎng)絡游戲為代表的娛樂內容,迎合學生追求感官刺激和快速成功的心理,導致部分學生網(wǎng)絡成癮,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使之忽視精神追求和個人成長的深度與廣度[2]。
2 "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鮮明特征
2.1 "豐富的內容形式
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首要鮮明特征就是豐富的內容形式,它不僅拓寬了教育的表達形式,還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被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取代,這些內容不僅更加生動直觀,還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文字內容以其直觀的表達方式和內容的深度,適合于理論知識的傳達和概念的闡釋。圖片和圖表的使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數(shù)據(jù)以更加生動和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現(xiàn)。比如,教師通過精美的圖表展示國家政策的實施效果或者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能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視頻和音頻的廣泛使用則進一步提高了內容的吸引力。通過播放紀錄片、專家講座、新聞訪談等內容,學生不僅能聽到聲音,還能看到實物,使得學習過程更加生動和有趣。
2.2 "實時的互動交流
實時的互動交流是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互動交流不僅限于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學,還包括線上提問、小組討論、提交作業(yè)、在線考試、課后反饋等多種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線上實時進行,不受課堂人數(shù)和空間的限制。同時,實時的互動交流也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更緊密的聯(lián)系和溝通。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困惑,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3]。這種實時的互動不僅有助于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優(yōu)化,還增強了教學效果和學習體驗。
2.3 "靈活的學習方式
靈活的學習方式是高校線上思政教育最顯著的特征。通過慕課平臺、智慧課堂、雨課堂等在線學習平臺[4],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照自己的時間和節(jié)奏完成教師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興趣自由選擇學習內容,且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在家中、旅途中,都能進行有效學習。這種靈活性使得教育真正變成了一個隨時隨地、便捷高效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并且更加靈活地使用自己的時間,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4 "開放的教育資源
開放的教育資源也是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顯著特征。開放的教育資源能使所有的教育資源面向所有的學生平等地開放,教育資源也能夠無所不在地覆蓋每一個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的高度共享和普及。使得來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社會層面的學生能夠自由、平等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意味著無論學生身處何地,都能夠便捷地獲取高質量的思政教育資源,參與知識交流和學術探討。這種廣泛的覆蓋性不僅有助于促進教育的普及化,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
3 "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現(xiàn)狀與不足
當前,高校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實施思政教育主要是借助慕課、雨課堂等在線學習平臺,通過設置選修課,鼓勵學生進行線上思政課程學習。這種形式豐富了學習內容,迎合了學生碎片化的學習習慣,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但這種線上思政教育效果仍有待提升。首先,從學習效果上看,學生學習效果參差不齊。部分學生采取刷課方式完成學習目標,將課程視頻打開后掛機,而自己則做其他事情,學習過程形同虛設。其次,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缺乏互動性。當前的線上思政教育過程中,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僅僅停留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缺少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教師也無法從學生身上得到反饋。最后,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對于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和教師講課的效果沒有有效的評價機制,一方面無法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也無法準確評價教師的授課效果,導致教師無法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形式。
4 "高校線上思政教育的優(yōu)化提升策略
4.1 "加強媒體合作
高校學生是伴隨著網(wǎng)絡媒體長大的,其思想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受網(wǎng)絡媒體影響較大,因此,高校應順應時代發(fā)展,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微博等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利用網(wǎng)絡媒體的全覆蓋性,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和深度。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高校官方的微信公眾號、官方視頻號等平臺發(fā)布一些與國家的重要會議精神和重大決策政策有關的內容,以增強高校學生的政治意識。此外,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網(wǎng)絡媒體發(fā)布學生學習重要精神的體會,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感悟。其次,教師可以在重要紀念日,制作短視頻來回顧重要歷史事件,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接受精神洗禮、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網(wǎng)絡渠道發(fā)布先進典型人物的相關事跡,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4.2 "推動內容更新
網(wǎng)絡平臺上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因此需要及時更新,以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一些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內容需要及時刪減,而一些最新的學術成果則需要加入,這樣才能使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同時,學生天然地對于新生事物具有較強的求知欲,一些新知識的加入,不僅能提高教學內容的吸引力,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比如,將最新發(fā)生的案例引入思政課堂,既能有效地向學生傳遞知識,又能提高教學的新穎性。此外,推動教學內容更新要求教師不斷地對最新前沿領域進行研究,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4.3 "強化學習跟進
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強化學習跟進在高校線上思政教育中尤為重要。這不僅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關鍵,還是維護教學秩序的必然要求。首先,通過技術措施來跟進學習進度能有效發(fā)現(xiàn)代刷課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一個賬號多次登錄不同設備,則開啟對聽課學生的身份認證,當發(fā)現(xiàn)上課人員與學生身份信息不符的情況,則鎖定賬號。其次,通過預先設置好的兩題小測驗,在課程內容中隨機進行提問,可有效防止掛課情況。當小測驗出現(xiàn),而聽課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有任何反饋,則系統(tǒng)自動判斷為無人聽課,取消該門課程的學習進度,并要求學生重新進行學習,以此警示掛課學生。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進行個性化學習跟進,并進行有效的學業(yè)指導。同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
4.4 "增強互動交流
增強互動交流是提升線上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這不僅能促進對課堂知識的有效理解,還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首先,教師可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5]。例如,教師可結合講授課程內容,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合作研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模式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術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為其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作為傾聽者,應當注重收集學生的問題,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合作研究等方式,鼓勵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和討論,小組成員可以在小組內分享學習資源、討論問題,互相支持和激勵。最后,教師在課后收集學生的反饋。通過在線調查問卷的形式或者課后留言的形式,教師及時收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并據(jù)此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4.5 "建立評價機制
建立評價機制是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提升線上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通過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高校不僅能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首先,高校應建立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包括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課堂表現(xiàn)情況、課后作業(yè)情況、期末考試情況等評價指標,每一項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別計入總分。這種評價體系應盡可能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高校要建立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包括講授的內容情況、方式情況、互動情況、答疑情況等評價指標,每一項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別計入總分。這種評價體系能讓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并且根據(jù)這些情況及時調整授課方式與策略。最后,高校要建立線上平臺使用評價體系,對教學過程中的平臺使用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包括網(wǎng)絡連接情況、教學工具情況、互動模塊情況、留言反饋情況等評價指標,每一項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別計入總分。這種評價體系能使網(wǎng)絡平臺及時優(yōu)化模塊、更新功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5 結語
網(wǎng)絡傳播視角下,高校線上思政教育工作的優(yōu)化提升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高校需加強與網(wǎng)絡媒體的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其次,高校應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提升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同時強化學習進度跟進,以提高學習效果。再次,增強互動交流也是提升線上思政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它不僅能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有效理解,還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最后,高校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通過對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的科學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2024年沈陽市大中小思政一體化研究課題“高校防范宗教滲透工作機制研究”(SDSZ-2024-210);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電信詐騙被害人被騙心理機制及預警勸阻對策研究”(L23BSH004);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校級競爭性項目“實戰(zhàn)化教學背景下公安院校學生實習效果評價體系構建研究”(23JYJZ01)。
參考文獻
[1] 姬莉.高校學生管理中思政教育的滲透意義和措施[J].知識窗(教師版),2023(3):102-104.
[2] 宋劍橋.新聞傳播視角下高校網(wǎng)絡“原住民”思政教育探析[J].傳播與版權,2019(9):143-144.
[3] 唐艷.SPOC混合式教學在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課程中的運用[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41(5):149-153.
[4] 高鵬.新時代高校“微思政”育人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2.
[5] 牛強,張一寧,沈莉莉.網(wǎng)絡傳播視角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分析與應對[J].傳播與版權,2024(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