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既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又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一門基本課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步驟,它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和動機。從目前來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這讓學生的閱讀負擔很大,同時也造成了他們的閱讀教學效率低下,這既不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也與“雙減”政策的要求相抵觸。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積極響應“雙減”的號召,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以一種輕松、愉悅的方式投入到閱讀之中,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自身學習任務,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雙減”背景下,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雙減”政策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延續(xù),為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提供了政策依據(jù)?!皽p負增效”是“雙減”政策的核心思想,教育不應該是一個負擔,而應該是一種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力量。長期以來,人們對家庭教育充滿了“望子成龍”“不能在起跑線上就輸了”的觀念。除了上課,學生還得做很多功課,甚至還有部分學生上課外輔導班。在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之下,學生很難有片刻的休息。中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壓力一直在增加,中小學生的身心問題也在不斷惡化?!半p減”政策要落實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把課外活動還給學生,把學習還給教室。只有在有了較多的自由時間之后學生才有可能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平時的休息和休閑,可以讓學生的生活變得更豐富。為此,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教學方式的調(diào)整,使其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xiàn)“增效”。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分層次引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進行關(guān)注,并將反饋的問題和需要相結(jié)合,對自身閱讀教學方式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這樣才能讓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得到提升。
2 現(xiàn)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閱讀時間不足導致學生素養(yǎng)低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在中考考試中取得更高的語文分數(shù),教師過于注重對知識的講解和對應試技能的分析,因此,閱讀教學被邊緣化。許多教師對閱讀不感興趣,認為讀書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會影響到語文的教學。在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會用分析和練習來代替朗讀,一節(jié)課中,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非常有限,在中考的重壓之下,課外讀書的狀況更是一塌糊涂,能夠在三年內(nèi)讀完四大名著的人寥寥無幾,使得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偏低。
2.2 閱讀教學內(nèi)容不夠深入
在目前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過分偏重于對文本內(nèi)容的闡述、對文本知識的剖析,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下,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思路來進行學習,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只需要將課文中的重點掌握,并利用基礎的閱讀方式來解決閱讀理解的問題。但是,如果長期下去,很可能會讓學生慢慢地喪失學習和探索的動力,不能從閱讀中獲得快樂,這會極大地降低教育的效率和質(zhì)量。
2.3 閱讀教學模式單一
教師需要有一種科學、超前的教育觀念,才能使學生對閱讀知識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從而使學生的實際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但是,在目前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普遍采取的是“學生自學”和“教師領讀”的模式。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充分的溝通,學生經(jīng)常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或是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因此,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為此,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的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啟發(fā)他們進行閱讀思維。尤其是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3.1 聯(lián)系實際生活,提升學生閱讀水平
文學是對生活的感悟、提煉,也是對人生的一種側(cè)面、深入的描述。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的點滴,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思想與感情。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把閱讀材料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使學生對閱讀有更直觀更親近的感覺,并把閱讀與生活情景相結(jié)合,加深對閱讀材料的語言與意境的認識,體會到生活與文學相融合的特有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比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在學習這篇文章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冬天的戶外實踐,引導他們?nèi)ス珗@、田野、路邊,去感受冬天的自然。同時,也要讓學生認真地觀察冬天的小草、樹木,感受冬天的風、霜、雪,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平時生活中沒有關(guān)注的細節(jié)和景色,讓學生對冬天有一個新的理解和體驗。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思維問題,比如:“如果讓你來描述冬季的小草,你會用什么樣的語言和形式?你會如何描述冬季的雪?”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思路。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冬季的心情和思想進行交流,并設計如下的引入語:“同學們,冬季萬物凋零,冷風刺骨,不像其他季節(jié)那樣生機盎然。不過,你對冬季的描寫,卻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冬日的美。大家要不要去看看老舍先生寫的那個冬天呢?讓我們一起進入老舍的這篇《濟南的冬天》,感受冬日的美麗!”把文章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和期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語言形態(tài)和特點,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感情,進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3.2 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讀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自覺地主動地進行深度閱讀,并不斷地向更廣闊的世界探索。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上,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能來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熱情,使學生的閱讀變得更加自然。當前,信息技術(shù)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為教育注入了生機。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來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閱讀教學情境,這既可以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對文本有很強的認同感,使他們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表達的深層感情。與此同時,在一個寬松的閱讀氛圍下,可以極大地降低閱讀文本的難度,這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掌握閱讀知識,從而使閱讀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比如,在上《看云識天氣》這一課時,因為文中涉及許多不同的云層和氣象現(xiàn)象,僅憑教師的敘述不能將云的特征生動地表達出來,也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通過播放“卷云”的錄像,使學生對“卷云”有一種立體、直觀的感覺,并請學生用自己的文字來描繪卷云,在學生積極地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nèi)ラ喿x作品中對卷云的描寫,使他們能夠體會到作者語言的優(yōu)美和精練。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對雨層云、積雨云、雨雪、冰雹、龍卷風等視頻進行播放,營造出逼真、立體的閱讀教學情景,帶給學生一種強烈的感官感受,使學生急不可待地閱讀課文的內(nèi)容,順理成章完成閱讀任務。
3.3 巧妙設計問題,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漸把握住文章的結(jié)構(gòu),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了解到作品的思想,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作品中所蘊含的感情和思想。特別是在“雙減”政策下,對問題進行有效的運用,可以促使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按照閱讀計劃完成閱讀任務,達到較高的閱讀水平,這與“雙減”政策下“減負不減質(zhì)”的根本需求相適應。所以,教師要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學生開始閱讀前,要將閱讀內(nèi)容、閱讀要求和學生的閱讀基礎能力等方面都考慮進去,設計一些科學、合理的問題,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樣,學生就可以從中感受到作品的內(nèi)容,挖掘出作品的深層含義,以此來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都牢牢地掌握起來,這樣才能高效地達到閱讀的目的。比如,在教授《藤野先生》的時候,教師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在課前就設置一些問題,比如,“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描述是怎樣的?”“你對藤野先生的看法如何?你能從這篇文章里看出什么?”這些問題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奇,使他們能夠在反復的閱讀中,掌握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和總體結(jié)構(gòu),并從文中的典型事例中,了解藤野先生熱忱、正直、不帶民族偏見的品格,使學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魯迅對藤野先生的尊敬與感恩。由此可見,這樣的方法不但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且也可以促進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飛躍。另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主動地與同學以及教師進行交流,針對他們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敢于提問,在教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協(xié)助下,才能將自己的閱讀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3.4 開展群文閱讀,增強學生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是指為達到一定的閱讀目的,把一組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比較全面地了解這類作品的結(jié)構(gòu)特點和語言特點,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和思考力。在教學中進行群文閱讀,既可以打破學生的閱讀局限,拓寬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和語文眼界,還可以促進他們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素質(zhì)。所以,教師要對教材文章、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進行全面的分析,對群文閱讀材料進行適當?shù)暮Y選,讓學生在廣闊的閱讀空間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從而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更大的幫助。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諸葛亮的《誡子書》等作品都可以組成一個系列來進行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這三篇課文進行快速的閱讀,使他們對課文的大意有所了解,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回憶作者童年時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展示了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無邪的童心。《紀念白求恩》概述了白求恩同志來華幫助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zhàn)爭的經(jīng)歷,表達了對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贊揚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和對技術(shù)精益求精的精神,并號召全黨向白求恩同志學習。《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其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tǒng)性的閱讀,從而使學生對文章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指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學習并交流感受,回答教師提問,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能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描述四季景色的變化時,是與自己的人生背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者用四季的景色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同時用簡潔而又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了自然的美景。基于這一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去搜集、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主題的作品,幫助他們開闊眼界,增加知識儲備,為提高閱讀效率和文學素養(yǎng)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5 優(yōu)化作業(yè)形式,高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雙減”政策倡導“減負”,這就給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在閱讀作業(yè)的設計上,要把“雙減”的精神落到實處,對作業(yè)的形式進行持續(xù)的優(yōu)化,以減少學生的閱讀負擔,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設計各種類型的作業(yè),讓學生不排斥作業(yè),并更好地完成作業(yè),這樣才能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與此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識水平進行全面的分析,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他們布置分層作業(yè),使他們在做作業(yè)的時候,能持續(xù)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篇文章時,教師會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作業(yè),讓他們自己去挑選。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閱讀任務,讓學生去讀一讀,并且對周圍的同學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閱讀課文和做一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又如,在教授《紫藤蘿瀑布》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任務,引導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花卉,并且對它們的主要特點如形狀、顏色等進行觀察,思考怎樣把它們用書面的方式來描繪出來,并且在課上與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通過練習,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對“紫藤蘿”的描述,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內(nèi)心的變化。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明顯的增強,作業(yè)完成效率也大大提升,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目標。
3.6 拓展生活空間,拓寬閱讀渠道
以往的閱讀教學多以教科書為主,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必須把課堂和課外聯(lián)系起來。初中階段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重要時期,要根據(jù)學生的特性,對生活化內(nèi)容進行補充,將教學延伸到課本之外,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提高語文素養(yǎng),讓閱讀教學牢牢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我們要思考如何將語文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學生有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并將生活化內(nèi)容融入教學之中。生活是語言使用的一個重要環(huán)境,而語文閱讀就是在訓練語言應用的能力。在進行生活化閱讀的過程中,要把相關(guān)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并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講授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兒時的趣事,然后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開展生活化閱讀的探究式學習。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深刻印象的事物互相交換意見,從而加深對課文中人物的認識。又如魯迅的《朝花夕拾》,主要講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教師可在課堂上略加介紹,并將此書推介給學生,學生可以自行選取感興趣的部分,也可以整篇來閱讀。
3.7 加強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從而讀懂文章。在閱讀課上,教師要講清楚朗讀技巧,讓學生了解重讀、停頓、節(jié)奏等技巧的運用。特別是對詩詞的朗讀,詩詞的節(jié)奏相對較強,有很強的情緒,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好自己的節(jié)奏,朗讀時根據(jù)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確定重音,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閱讀的效果。如在教授《春》這一課時,朱自清對春風的描寫是溫柔的,而春的特征則是通過觸覺和聽覺來表現(xiàn)的。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春天的特征,閱讀時一定要帶著感情去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同時要注意語氣和語調(diào)。
3.8 重視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說的就是閱讀的重要。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提高學生的語感。語感是一種語言知覺的能力,它在語文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培養(yǎng)語感既可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直觀感覺,又可以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與作者、文章發(fā)生思想的碰撞,從而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同時,加快閱讀速度,使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例如,《背影》一課寫的是二十多年前,父親與“我”分別的一幕,在引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以問,為什么作者沒有選擇《父親》《送別》作為題目,而是選擇了《背影》作為文章標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3.9 基于小組合作整合教材閱讀內(nèi)容
小組合作閱讀能明顯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相比,小組合作閱讀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了學生,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需要來規(guī)劃學習計劃。另外,小組協(xié)作閱讀教學的呈現(xiàn)方式更為豐富,能夠通過多種活動載體使學生獲得最佳的體驗。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劇”的方式進行教學。經(jīng)過一定的教學,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篇以前學過的課文,把課文改編成一部情景劇。情節(jié)、人物、動作、對話等都是學生自己設計,用演繹的方法,把課文的內(nèi)容完全還原出來。與單純的有聲閱讀相比,“情景劇”教學更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身體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在研讀已學的文章時,也是一種回顧?!扒榫皠 笔且环N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方法。在學生編排故事的同時,還需要對文章進行全面的了解,這對學生的自學力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 結(jié)語
綜上所述,現(xiàn)如今,“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革新已成為一種潮流,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戰(zhàn)略來提高自身閱讀教學質(zhì)量,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巧妙地設計問題、開展群文閱讀等形式,來創(chuàng)造一種嶄新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從而使閱讀教學的效率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進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jīng)鍪徐`臺縣城關(guā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