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而閱讀則是其教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全面考慮,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力求營造高效的閱讀課堂氛圍。這不僅能提升英語課堂的整體效果,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各種挑戰(zhàn),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新樣態(tài)
作者簡介:洪珊珊,福建省晉江市第五實驗小學。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交流工具,其教學的重要性愈發(fā)凸顯。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倡導生活化和互動性,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語言應用能力。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分析新課標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存在的問題及其優(yōu)化路徑,探討如何更好地推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英語閱讀要體現(xiàn)生活化
英語閱讀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體驗相關聯(lián)。通過引導學生接觸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能夠增強他們對語言的興趣和理解。教師應著眼于實際應用,營造一種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實用性的氛圍,以提升他們的閱讀動機與效果。生活化的閱讀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取知識,還能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其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英語。
(二)英語閱讀要堅持互動性
新課標提倡互動性教學,強調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積極交流。教師應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和包容的課堂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表達個人見解。通過這種互動,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還能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此外,結合現(xiàn)代技術手段,教師能夠進一步增強課堂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感,從而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意識。
二、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重視文本具體知識,缺乏整體性感知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文本細節(jié)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與感知。這種片面性使得學生難以形成全面的語言思維能力。學生在閱讀時往往只關注文本的字詞句,而缺乏對主題、情感和作者意圖的深刻理解。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制約了其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
(二)閱讀教學方式單一,限制發(fā)散性思維
目前的閱讀教學多采用灌輸式的方法,教學方式單一,未能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也限制了其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往往過多依賴傳統(tǒng)的問答模式,導致學生僅僅停留在對文本表層意義的理解,而無法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文本。
三、新課標視域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優(yōu)化路徑分析
(一)重視多元互動,點燃閱讀熱情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需要重視多元互動,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Module 9 Unit1“I've got a new book”的單元教學為例,在課程開始時,筆者首先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What do you think about reading a new book?”,這不僅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還能引導他們討論閱讀帶來的樂趣和益處。在他們分享想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補充和反駁,以營造積極的互動氛圍。例如,當一位學生說“I love reading new books because they take me to different worlds.”。筆者會鼓勵其他學生分享他們最喜歡的書籍和理由,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進來。接下來,筆者會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圍繞“I've got a new book”進行討論。每個小組將收到一本新書的介紹,包括書名、作者和主題等信息。小組成員可以相互交流,討論書中他們最感興趣的部分。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巡回指導,觀察學生的互動情況,并適時給予反饋。此外,在學習過程中,筆者會引導學生積極提問,例如“What is your favorite part of the book?”或“How does the main character feel?”,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不僅能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總結學生的回答,幫助他們歸納出閱讀的核心要素和情感體驗。為了增強課堂的互動性,筆者還會引入現(xiàn)代技術手段,例如使用多媒體工具展示書籍的封面和相關視頻。這種視覺刺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書籍內容。同時,筆者會鼓勵學生在電子平臺上分享他們的閱讀感受和想法,以延伸課堂討論。這種做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還能幫助他們在課后繼續(xù)與同伴交流,深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二)實現(xiàn)問題導向,加快內容轉化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進而實現(xiàn)對內容的有效轉化。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二年級上冊Module 6 Unit 1 “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為例,我們可以從基礎性問題、半開放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三個層次來進行設計。
1.基礎性問題。
基礎性問題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對文章的初步理解。對于“What do you do on Sundays?”這一主題,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例如“What activities do you enjoy on Sundays?”或者“Do you spend Sundays with your family?”,這些問題要求學生回顧自己的周末活動,幫助他們理清文本的基本內容。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還能在思考中組織自己的語言,從而提升口語表達能力。通過基礎性問題,學生初步理解了周末的多樣活動,為后續(xù)更深入的討論打下了基礎。
2.半開放性問題。
半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進行簡單的推測和分析,幫助他們思考文本內容的背后意義。例如,教師可以問“How do you think spending Sundays with family affects your relationship?”,這樣的提問促使學生思考周末活動對他們與家人之間的聯(lián)系與影響。通過討論,學生不僅能分享自己的觀點,還能傾聽同學的想法,這樣的交流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需要結合自身經歷,推測不同活動帶來的情感和體驗,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題。
3.開放性問題。
通過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個人見解。例如,教師可以問“If you could create a perfect Sunday, what activities would you include and why?”,這樣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有機會進行自由發(fā)揮,表達他們對理想周末的想象。在回答時,學生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描述他們理想中的活動、地點和與誰一起度過,這不僅豐富了課堂討論,也增強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同學的答案進行討論和回應,從而促進更加深入的交流與思考。
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問題設計,教師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還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不斷轉化對內容的理解,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還為他們的語言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視角和體驗。
(三)注重實踐探索,豐富情感體驗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注重實踐探索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通過結合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深化對閱讀材料的感悟,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例如,開展讀書分享會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實踐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表達能力。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書籍,準備一個簡短的介紹,與同學們分享他們的閱讀體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增強自信心。教師在分享會前,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一些關鍵問題,比如“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book?”和“Why do you recommend this book?”。這些問題旨在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促使他們提煉出書籍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對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讀。一個學生可能會分享關于勇氣的故事,而另一個學生則可能從友情的角度進行分析。這種多元的觀點交流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思維方式,還幫助他們理解不同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聽取同伴的分享時,能夠獲得新的見解,進而激發(fā)他們對其他書籍的好奇心。通過讀書分享會,學生的溝通技巧和批判性思維得到了提升,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種交流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開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從而深化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通過創(chuàng)作小詩、小故事或繪畫等形式,學生可以在實踐中表達對文本的理解,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體驗。
例如,在學習完主題為“We fly kites in spring”的文章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一首關于春天的小詩。在這首詩中,學生可以描繪他們對春天的感受,表達在放風箏時的快樂與自由。學生可能會寫道“In the spring, the kites soar high,bright colors dancing in the sky. With laughter and joy, we run around,
In the gentle breeze, happiness is found.”。這種創(chuàng)作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還讓他們通過語言的美感表達內心的情感。通過與同伴分享他們的詩作,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了自信心。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繪制一幅他們心中最喜歡的春天場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風箏飛翔的瞬間,或者與家人朋友在公園玩耍的畫面。在繪畫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運用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將對春天的熱愛與快樂融入作品中。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他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成就感,進而增強對閱讀的熱愛與探索欲望。通過藝術的形式,學生能夠將他們的情感和理解傳達出來,使閱讀與生活更加緊密相連。
(四)評價貫穿全程,升華閱讀意識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反饋,更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升其閱讀意識,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評價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包括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在自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理解進行反思。例如,在完成一篇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What did you enjoy about this text?”或者“Which part was challenging for you?”,這種自我反思不僅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還能激發(fā)他們對未來學習的熱情?;ピu是另一個重要的評價方式。通過讓學生互相評價彼此的閱讀理解,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文本,進而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同學的觀點和見解,鼓勵他們提問和討論,這樣的互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思維方式,還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評價則是整個評價過程的關鍵部分。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思維過程和情感變化。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安排閱讀反思活動,讓學生分享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和個人感受。在這種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給予積極的反饋,還要引導學生思考他們的情感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他們的理解。這種關注點的轉變,使得評價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分數,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促使他們不斷反思和改進。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制訂明確的評價標準,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和期望。教師可以設定一些關鍵指標,如文本理解、情感表達和思維深度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閱讀時會更加關注這些指標,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質量。
四、結語
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需要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通過體現(xiàn)生活化、堅持互動性、豐富教學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綜合素養(yǎng)。教師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積極反思與調整,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優(yōu)質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未來的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發(fā)展和綜合素養(yǎng)提升,以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需求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俞詩晴.探索深度學習,優(yōu)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教育界,2023(21):56-58.
[2]岳媛.基于情境教育模式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分析[J].讀寫算,2022(26):76-78.
[3]辛麗梅.基于新課標的小學英語閱讀有效性教學[J].家長,2022(33):99-101.
[4]繆欣妤.小學英語課內外整合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文科愛好者,2024(4):116-118.
[5]高雁群.關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13(70):107.
[6]胡晨靜.核心素養(yǎng)教育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簡析[J].新課程,2020(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