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首先對高考英語試卷中的完形填空題型進行研究,了解該題型的考查內容和要求,分析命題依據(jù)和特征。其次針對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暴露出的基礎知識不牢、思維能力欠缺、閱讀技能薄弱等問題,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改革密切結合的基礎上,提出了夯實語言知識基礎、優(yōu)化閱讀教學、加強思維品質訓練等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完形填空解題能力。
關鍵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完形填空;命題分析;培養(yǎng)策略
作者簡介:趙麗,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一中學。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基于已有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與運用、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作為高考英語試卷的主要題型之一,完形填空題正是在閱讀不完整語篇基礎上,對高中生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知識面(生活常識)、思維品質、人文素養(yǎng)、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查。新高考改革實施后,完形填空題不僅語篇長度縮短,而且更加突出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尤其是2024年新課標I卷的完形填空題,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的思維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性、批判性、邏輯性、深刻性等。這對高中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
二、2024年新課標I卷完形填空(以下簡稱“2024 年I卷完形”)命題特點
(一)選材貼近現(xiàn)實生活,有助于發(fā)揮學科育人功能
近三年新課標I卷完形填空題語篇的體裁、話題與主題語境如下表所示:
不難發(fā)現(xiàn),近三年新課標I卷完形填空題語篇均為記敘文,主題語境都是“人與自我”,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且難度適中。2024 年I卷完形主要講述了作者剛開始被他人的成就激勵而跟隨做同樣的事,但又因自己的努力未得到同樣的回報而氣餒,轉而去做另一件事,在不同階段對不同運動項目,如跑步、騎自行車的興趣和體驗,反映了作者的個人成長和心理變化。在成長過程中,作者逐漸意識到不應該盲從,要遵循自我內在驅動力,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易受外界影響。這篇文章通過娓娓道來的平實敘述,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目標追求,最終實現(xiàn)自我價值。試題以文化人,真正發(fā)揮了學科育人功能。
(二)注重基礎,強化英語學科必備知識和語言能力
近三年新課標I卷完形填空題對詞匯知識的考查情況如下表所示:
2024 年I卷完形對動詞、名詞等實詞的考查數(shù)量與2023年持平,均為13道題。只是動詞(含動詞短語)的比例加大了,考了8道題,為近三年中最多,幾乎占據(jù)了15道考題中一半的比例。掌握新課標所要求的英語基本詞匯和基礎語法是高中學生參加高考的必備條件之一。2024 年I卷完形選項中所出現(xiàn)的詞匯,除“demotivated”一詞,其余均在新課標詞匯表內?!癲emotivated”一詞未加漢語注釋,屬學生認知能力范圍內。
(三)關注個人成長,著眼思維品質
2024 年I卷完形以語篇信息為基礎,從句內層次、句組層次、語篇層次三個方面給考生提供足夠的解題信息。突出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例如,第54題“I've" " 54" " " a lot
since then. I've come to accept that whatever...”,選項為“A.traveled B.matured C.missed D.worried”??v觀上文“我”的兩次失敗,和下文“我”認識的提高,學生可以對作者作出綜合評價,即作者成熟(matured)了。這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第55題“I've come to accept that whatever" "55" " I set for myself, they just have to be my own.”。要想填入合適的詞,學生需要仔細閱讀作者這兩次人生經(jīng)歷。經(jīng)過分析概括可知:正是不切實際的目標讓作者經(jīng)歷了失敗。最終作者反思后明確:無論設定什么目標(goals),只要適合自己就好。作者成長了,作為設身處地去閱讀思考的讀者,學生也成長了。正確答案的選出需要學生跨越語篇層次,縱橫三段,提取主要信息,分析概括,綜合判斷,進行邏輯推理。這樣便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了考查。
三、學生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對準高三學生2024年新課標I卷的答題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答題錯誤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基礎知識薄弱,缺乏解題技巧。
二是語篇理解等語言能力不足。
三是分析概況、邏輯推理等思維品質欠缺。
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表示“Between the girl making my" " 45" " seem small and the pure boredom of jogging, I decided that the only" " 46" " I'd ever run again is if a big dog was running after me!”這個句子沒看懂,所以第45題、46題沒有解題思路。首先,這兩處錯誤暴露出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薄弱。句子結構本身不難理解:“Between...and...”是介詞短語,對句子整體結構沒有太大影響, decided 后面接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第46題要填入的詞是主語,is是系動詞,后面是省略了主句“I would run”的表語從句,學生看不出來省略,在句意上糾結。其次,這反映出學生沒有掌握解答完形填空題的關鍵——上下文,拘泥于語法,忽視了語義、語境、語篇的作用。當然,更反映出學生缺乏歸納、概況、判斷等思維品質。
學生語篇意識不足,對完形填空語篇所傳遞的“理”和“情”把握不準。如第44題,若結合所學知識,學生極易選made,因為make it(成功做到)是個高頻短語。但結合上文語境“to be honest”(老實說)和下文語境“the pure boredom of jogging”(跑步的無聊)可推測出作者是不喜(hated)跑步的。對第54、55題,學生也是由于缺乏思維品質,而沒能進行正確的分析概括、綜合判斷。
四、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發(fā)展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學生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以下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學習過程,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夯實語言知識基礎,通過深度學習提升語言能力
“雙基”(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學好英語、成功應對高考的必備條件,也是其英語學習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由近三年高考新課標I卷(尤其是2024年新課標I卷)完形填空題考點分布情況可知,學生要加強動詞、名詞等實詞的學習。對派生詞的考查,平均每篇16.5個,因而師生要充分意識到構詞法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前綴、后綴所發(fā)揮的“神奇”作用,學生才會樂于去記憶單詞。
教師還可以把高考真題和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同話題課文貫通起來,通過建立語篇的結構化知識,促進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的深度學習。教師以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通過分析、判斷、推理、總結、評估等思維活動,理解和運用詞匯,進而主動構建英語詞匯知識,拓展詞匯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實現(xiàn)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同步發(fā)展。例如2024 年I卷完形涉及“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的“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完善自我”。同話題單元為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1“Growing up”和Unit 2“Improving yourself”、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 1“Face values”等。在這三個單元的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詞匯劃分為性格品質類、成長過程類、能力技能類。以性格品質類為例,在教授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 1“Face values”中的righteous、self-critical 、loyal 、graceful 、compassion 、tenderness 等詞時,鼓勵學生概括這些詞都是 virtue (美德),復習有關美德的單詞mature、integrity、considerate。學生還會主動把詞匯分為積極、消極、中性三類。在深度加工的過程中,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完成同一主題語境下的完形填空、閱讀、寫作等任務時遷移運用,最終應用到真實的情境中。
教師還要善于利用英文釋義教授單詞。來看這樣一道題“They told us that there was enough petrol to take us to a" " " " " " ",
where we could fuel up. A.platform" B.station C. harbor" "D.garage”,根據(jù)上下文很容易判斷出本題應該選“加油站”,但是學生無法從四個選項中找到對應的詞。garage具有一定文化背景意義,不止學生所了解的“車庫”“汽車修理廠”等意思。在國外,有些修理廠還可以加油。那么怎樣才能在學生可接受的情況下,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呢?查閱《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發(fā)現(xiàn)garage的英文釋義為“a place where vehicles are repaired and where you can buy a car or buy petrol/gas and oil”,由此可知英語釋義對于教和學的重要意義。學生要學會用英語釋義去進行比較、辨析等深度學習,進而提高語用能力。
(二)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篇意識和語篇理解能力
朱曉燕教授在《英語教學中的語篇分析》一書中倡導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語篇分析策略,即教師引導學生從全局視角理解文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依托思維導圖等可視化工具,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掌握文章結構,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境感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赏ㄟ^復述、討論或寫作等方式,讓學生重構和內化所學內容,使學生加深對語篇深層次結構和功能的理解,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語篇意識和語篇理解能力。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語篇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引導學生以意群、語義為單位,整體把握語篇脈絡和主旨。如果學生具備以語篇整體理解為依托、以語義為單位進行閱讀的良好習慣,解答2024年I卷完形第44、54、55題就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錯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的整體性。
(三)將思維品質訓練、文化意識提升融入語言運用活動中
課堂上開展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活動及語言知識運用等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思維品質訓練,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在厘清文本內容后,設置評估型問題,指導學生捕捉原文信息詞,之后深層次思考提煉關鍵詞,再用完整句子去表述觀點,進而 深挖語篇的內涵。教師通過這樣遞進性的活動,或利用每單元的thinkamp;share板塊鼓勵學生討論,都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提升。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一詞多義、熟詞生義掌握得不夠好。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語境中記憶詞匯的好習慣,學會利用聯(lián)想、邏輯推理、概括總結等思維能力,理清多義詞各個義項的內在關系,將詞匯學習與提升思維品質融為一體。
五、結語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具體的主題語境下,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開展教學課。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完形填空解題能力和英語學習能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劉道義.談英語學科素養(yǎng):思維品質[J].課程·教材·教法,2018(8):80-85.
[3]陳彥.培養(yǎng)高中生英語學科思維品質實踐研究[J].英語教師,2022(20):55-61.
[4]張青山.從冗余信息視角初探英語完形填空解題思路[J].教學考試,2022(33):59-62.
[5]樓優(yōu)奇,葛炳芳.多維度選材創(chuàng)情境,有梯度試題重思維[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3(Z2):98-104.
[6]劉鳳玲,高長.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基礎外語教育,2024(4):50-57,100.
[7]教育部教育考試院.聚焦立德樹人 突出思維考查 發(fā)揮導向作用:2024年高考英語全國卷試題評析[J].中國考試,2024(7):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