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不斷實踐,學習任務群已走進了日常的語文教學。學習任務群是語文教學的新實踐、新探索。文章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向,旨在以部編教材小學六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為例探討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與分析,結合教學實踐探索,文章從定位學習目標、構建任務驅(qū)動、推進評價導向、落實活動設置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在研究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習任務群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用,探討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實施策略,以期為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是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它以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大單元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學習載體,通過開展真實的學習活動,指向?qū)W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學在學校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許多的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在語文教學中學習任務群的實施流于形式,缺乏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設計和實施符合核心素養(yǎng)視角的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學習任務群尤為重要。核心素養(yǎng)就像語文學習的“靶心”,教師所開展的學習活動猶如“射出去的箭”,只有目標明確、方法得當、運籌帷幄,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一、定位學習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按照內(nèi)容整合程度,設置了3個層面的任務群: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其中“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作為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目標之一,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整體感知、閱讀體會等方式,感受語言文字的特有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趯W習任務群視角,在開展大單元教學之前需要明確單元學習目標。本文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文本內(nèi)容、學生學情等情況,探究如何設計高質(zhì)量的單元學習目標。
(一)解讀課標
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學習任務群是指一系列有機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學習任務的組合。它通過將多個學習任務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設置和完成任務,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學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能夠?qū)⑺鶎W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同時,學習任務群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設計和實施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學習任務群時,教師應深入研讀課標,注重任務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和學生的主動參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素養(yǎng)提升。
(二)研剖學情
從學習經(jīng)驗來看,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一定的革命題材的課文學習,能簡單講述一些紅色故事,但六年級第二單元革命題材的課文所涉及的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時代背景離學生的生活實踐甚是遙遠,使學生在感悟人物品質(zhì)、感受革命精神方面比較片面,不夠深入。如《七律·長征》一詩的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不能深入了解長征過程的艱苦卓絕,很難理解詩句飽含的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精神。因此,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朗讀、講述、評價、感悟,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是教學的重點?;诖耍處熜枰鶕?jù)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完整的學習主題,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真切地閱讀、表達、交流,以達成教學目標。
(三)鉆研教材
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以“重溫革命歲月,留住歷史聲音”為主題,精心編排了包括《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等多篇課文的教學單元,既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又選取了反映不同革命階段的事件,豐富且不單調(diào)。此外,本單元還安排了一次口語交際活動:演講,旨在讓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技巧,提升語言表達的整體能力。本單元的習作是學習課文點面結合的描寫方法后嘗試創(chuàng)作。因此,本單元綜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是一個典型的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的單元。結合“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學習要求及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基于上述分析,教師確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為:通過一定的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閱讀文本,通過品讀對人物外貌、語言、神態(tài)等語言文字,了解文章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感悟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品質(zhì);提高寫作能力,掌握場面描寫的寫作技能以及學習演講的表達方式,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認識生命的價值,提升價值觀。
(四)整合內(nèi)容
本單元實際教學可以基于“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這一任務,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與安排。首先,基于革命文學文本的特點,教師可將語文園地中的“讀讀背背”板塊前置學習,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其次,以時間軸為序,開展課文內(nèi)容學習《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通過朗讀品味,感悟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感受革命先輩崇高的品質(zhì)。最后,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嘗試學習用點面結合的方法記錄一次活動,由閱讀走向文字表達。本單元教學還可以與班會課融合,開展主題演講;或與道法課融合,開展系列學習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完成知識本位走向素養(yǎng)本位的轉(zhuǎn)變與落地。
二、構建任務驅(qū)動
整合單元學習內(nèi)容,構建任務體系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工作。在進行學習任務群設計時,教師應對單元目標、單元情境、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等進行統(tǒng)籌謀劃。為達成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本文設定了“我在革命歲月里成長”大任務。在此大任務的引領下,設計5個子任務。
任務一:梳理革命歷史線索。課前,學生搜集愛國名言或古詩,以及誦讀語文園地中的“讀讀背背”愛國名言板塊,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任務二:發(fā)現(xiàn)革命歷史場景。學生梳理幾篇課文中呈現(xiàn)出來的歷史場景,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體會革命歲月的艱苦卓絕。任務三:品讀歷史場景描寫。通過品讀對人物外貌、語言、神態(tài)及場面描寫等語言文字,學習文章點面結合的寫法。任務四:鑒賞思辨英雄精神。結合文本進一步感悟每個故事中呈現(xiàn)的革命者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任務五:延伸課外開展活動。開展開放性的語文活動,如描寫英雄人物故事、以點面結合的方式描寫一次活動、觀看紅色電影、開展“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演講等,鼓勵學生嘗試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三、推進評價導向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學習任務群的具體實施中,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機制,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進他們?nèi)姘l(fā)展。推進課堂評價機制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和指導。本單元圍繞大任務“我在革命歲月里成長”,從以下4個維度設計評價目標:感知言說、品悟形象、領悟?qū)懛?、?chuàng)意表達。基于感知言說維度的評價,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誦本單元的課文,背誦詩歌《七律·長征》?;谄肺蛐蜗缶S度的評價,能夠借助文本的關鍵詞句感悟每個故事中呈現(xiàn)的革命者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和表現(xiàn)出來的革命樂觀主義?;陬I悟?qū)懛ňS度的評價,能在學習課文中體會點面結合的寫法,體會文章寫場景時,既注意整體面貌的勾勒,又注意局部細節(jié)的刻畫。基于創(chuàng)意表達維度的評價,能較有條理地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能延伸課外閱讀,閱讀革命題材的課外書,或開展演講等活動。
師生共同制訂評價標準,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包括口頭評價、書面評價、小組互評、同伴評價、家長評價等,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發(fā)展。以清晰的標準引領學生學習、促進學生學習,實現(xiàn)教學評一致。通過不同的評價方式獲取不同層面的信息,從而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落實活動設置
(一)走進愛國名言,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任務群不僅強調(diào)學科知識的學習,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基于學生對革命題材文本的興趣,正式進入課文學習之前,可以先進行本單元學習任務群任務一的學習,即開展“愛國名言永流傳”的誦讀活動,學生通過課前搜集的愛國名言或愛國古詩等,走進“愛國”主題,拉近學生情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學習第二單元語文園地中的“讀讀背背”板塊,在愛國名言誦讀中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這些關于愛國主題的誦讀任務,驅(qū)動學生進入本單元的學習。
(二)體會場景描寫,完成深度學習
學習任務群具有整體性,各任務之間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和銜接,可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需要將不同的知識點和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整體性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提高學習效果。
在完成任務一積累一定的愛國名言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的4篇文本,教師繼續(xù)安排3個子任務:“發(fā)現(xiàn)革命歷史場景”“品讀歷史場景描寫”“鑒賞思辨英雄精神”。在“發(fā)現(xiàn)革命歷史場景”任務中,通過閱讀,讓學生梳理幾篇課文中呈現(xiàn)出來的歷史場景,《七律·長征》所展現(xiàn)的是紅軍長征的路線及重要的戰(zhàn)斗、紅軍途中遇到的困難等,《狼牙山五壯士》所描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一個群體可歌可泣的故事,《開國大典》則展現(xiàn)了開國大典的壯觀過程,《燈光》通過回憶展現(xiàn)了解放戰(zhàn)爭中的一段歷史。通過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革命歲月的艱苦卓絕,初步感知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在“品讀歷史場景描寫”任務中,在《狼牙山五壯士》和《開國大典》時,通過品味對人物外貌、語言、神態(tài)或場面描寫等語言文字,學習文章點面結合的寫法,了解描寫場面時,既要關注整體場景,又要關注個別表現(xiàn)。在“鑒賞思辨英雄精神”任務中,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抓住關鍵語句,進一步地感悟每個故事中呈現(xiàn)的革命人物崇高的形象和不朽的革命精神。如在學習《七律·長征》中,引導學生體會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樂觀主義精神。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中,引導學生體會革命者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整體性學習任務群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發(fā)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如上所述,通過三個層層遞進的任務群學習,由閱讀過渡到感悟,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深度學習自覺發(fā)生,從而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延展課外活動,植根愛國情懷
本單元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認識生命的價值,提升價值觀。學習任務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究性,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任務五“延伸課外開展活動”任務中,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口語交際,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主題演講和班級展示評選。也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點面結合描寫一次活動,如“特別的升旗儀式”“我參加了那次朗誦會”等,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既要關注整個場景,又要注意個別的表現(xiàn)。還可以閱讀反映革命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我們的母親叫中國》《閃閃的紅星》《小英雄雨來》等,讓學生在閱讀中樹立遠大理想,植根愛國情懷。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觀看《1921》《建國大業(yè)》《長津湖》等反映革命題材的電影,以此認識生命的價值。還可以與道法課或生活實踐結合,開展核心價值觀里“服務他人,熱心公益”的實踐活動,通過實際活動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單元整體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語言知識,掌握更多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設計實施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學習任務群,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養(yǎng)。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不斷完善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有效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