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育重新聚焦于主題教學,并且建立起與其他課程融合的大教育觀體系,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奠基和開拓作用,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基礎知識,還應該采取適當?shù)姆椒▉硖嵘龑W生的個人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為了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工作,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廣大語文教師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開展有效的課堂評價?;诖?,文章探討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法,旨在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評價
本文所述的教學評價指的是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學生學習和改善教學而實施的評價。包括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以及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方面的綜合評價。
一、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概述
教學評價從定義的范圍上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的評價,狹義的評價指言語點評,廣義上的評價除言語外,還包括形體的語言。如教師的某個表情、動作等都屬于廣義上的評價。
課堂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呆板、單一的課堂評價,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靈活、生動、豐富的課堂評價,能夠使學生如沐春風,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語文課堂應是充滿愛意、富有詩意和彰顯思維創(chuàng)意的課堂。在理想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對課程、對職業(yè)的熱愛,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中,還體現(xiàn)在彰顯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多元評價機制中。
正如新課標所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注重考察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過程、審美情趣和價值立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進步。
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法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反思、優(yōu)化過程性評價的方法,總結科學、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方法,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應善用這套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評價機制,充分挖掘其多元化價值,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堅持科學性,立德樹人
堅持科學性和立德樹人是教學評價的最基本要求。教師要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鉆研文本,確保教學內容無誤且精準。在備課階段,教師廣泛搜集資料,深入鉆研教材,并認真分析學生的需求,是引導學生正確或全面發(fā)言的關鍵前提。以《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閱讀完課文后,你認為為什么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學生回答:“要遵守紀律,愛護不屬于自己的小魚?!苯處熢u價:“對,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自我要求、自我管理,這也是一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苯處煹脑u價不僅精煉了學生的見解,還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同時讓學生明白了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二)堅持人文性,以生為本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辫b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教師很難以客觀的方式去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從而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然而,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學生綜合能力為出發(fā)點的評價受到了高度重視。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并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缺點,還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優(yōu)點。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并繼續(xù)保持優(yōu)點,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講授完《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文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出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觀點,如:“現(xiàn)在擁有的幸福生活是不容易的,同學們想一想,美好的未來是如何實現(xiàn)的?”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學生的回答可能各不相同。對此,教師不應僅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待學生的回答,而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精準地評價,同時也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使用“你的回答非常棒,但是再繼續(xù)思考一下,一會再找你回答”等引導、激勵性話語,顯著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人文性的評價猶如揚帆的勁風,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很多學生在回憶求學生涯時,往往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教師某一時刻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猶如燈塔一般,照亮了他們的人生道路。
(三)堅持個性化,因材施教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教師應該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確定合理的評價目標,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發(fā)掘自身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給予學生肯定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采取有效的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挑戰(zhàn),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及時指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激勵學生勇于探索,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此外,教師還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拓寬思維邊界,深化知識理解與應用。因此,在評估學生表現(xiàn)時,教師應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每位學生的獨特性與價值,營造包容成長的教育環(huán)境。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彰顯了教育的溫度與深度。
例如,《司馬光》一文講述了司馬光在一次意外中發(fā)現(xiàn)同伴掉進水甕,于是他立刻拿起石頭砸碎水甕,拯救了他的同伴。在學習這篇文章時,一些學生的理解卻有所不同,他們提出疑問:“為什么小朋友捉迷藏的地方會有水甕?這樣是否會帶來危險?小朋友為什么會掉進水甕里?”教師應積極回應這些疑問,不僅要解答疑惑,還要引發(fā)學生思考,并通過適當?shù)闹笇韼椭渖羁汤斫庵車氖澜?。這不僅可以傳授學生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語文課程的趣味性。在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評價,這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至關重要,也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四)堅持多元化,形式豐富
新課標指出,“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以及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促進評價方式的變革?!边@意味著多元評價方式要替代傳統(tǒng)的單一評價方式,并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不僅聚焦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重視學習過程:如學習的態(tài)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敗的勇氣。例如,在教學《將相和》“負荊請罪”這一片段時,筆者組織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文章內容。表演完后,要求表演的學生進行自評,闡述表演時的感受,和對飾演人物的理解。飾演廉頗的學生說:“廉頗在向藺相如請罪時是真誠內疚的,我在表演時露出笑意,不符合當時的人物心態(tài)?!苯又忠龑W生進行互評,學生在相互評價中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通過自評、互評及教師指導性評價,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激勵,并且以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質量,教師應建立一個綜合性的評價體系,以便更好地反映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避免出現(xiàn)“一邊倒”的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所以教師的評價不能只局限于個人觀點,而是要建立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彼此交流,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評價,促進學生的自主能力提升。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水平,教師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包括但不限于:學習態(tài)度、課堂知識掌握程度、個人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視角進行自我審視,并且能夠更深入地反思學習過程。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不僅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學生互評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他人的缺點和優(yōu)點,并且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以此提高學生評價的效果。在學生的自我評價中,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培養(yǎng)其反思能力,并且能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五)堅持分寸感,把握時機
教師在課堂上的評價需精準把握時機,既不能搶在學生之前,也不能滯后于學生的思考。超前評價會讓學生覺得教師的評價沒有太大的價值和意義;而滯后的評價則可能讓學生感受到忽視與不尊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敏銳捕捉評價的時機,適時給予鼓勵,避免過早下定論。教師的評價,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為終極目的。例如,在多數(shù)情況下,為了激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教師可以及時評價。但為了避免挫傷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助長學習上的依賴性,對學生正在研討的問題,教師要避免立即給予直接的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普通的組員身份參與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自主發(fā)展、分析、論證。讓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綻放,促進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提升。
(六)堅持全面性,靈活多樣
評價內容的全面性,還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的拓展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以及對內容的觀察、思考中開拓思維,即興表達,把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積淀,發(fā)展言語能力。例如,在教學《窮人》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續(xù)編故事,想象桑娜在收養(yǎng)了西蒙的孩子后,一家人的生活如何?桑娜和丈夫跟孩子們的感情怎樣?開展小組內互說互評,評價時著重抓住事情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況進行設問并提出建議,使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跌宕起伏。學生在聽取別人的意見后,講述愈發(fā)精彩且富有創(chuàng)新;同時,在評價與被評價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并在真實的語文實踐中提升了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
另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還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評價。如,在家里與家長交流,請家長協(xié)助評價;路上師生相遇,互相交流,教師隨機進行激勵性評價;模擬問路、打電話等場景進行交流評價;教師利用課間談話、早會交談、班隊活動等時機,開展靈活多樣的交際活動,并讓學生評價誰的語言最生動,誰的情感最投入,誰的儀態(tài)最優(yōu)美……在多靈活多樣的交際與評價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七)堅持導向性,全程育人
課堂評價除了評價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外,還要評價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語文實踐能力和語文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重視審美情趣、綜合素養(yǎng)的正確引導,立足于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處理好目標與個性、嚴格與尊重、規(guī)范與自由、欣賞與修正的關系。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教師還可以巧用有形鼓勵,如運用象征性物品作為評價獎勵,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與榮譽感,促進其持續(xù)進步與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能力的提升,旨在使學生既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又習得高效的學習方法,進而深化對人生的領悟,邁向充實人生。作為一線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融入核心素養(yǎng)理念,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熱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源動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堂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力量;通過評價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不斷地鞭策激勵自己;通過評價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尊其師而信其道”。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jù)課堂評價標準,重建課堂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課堂評價的魅力,在評價中師生共同演繹課堂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張桂虹.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落實立德樹人的對策初探[J]. 學苑教育,2023(01):37-38+41.
[2] 彭東雄.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J]. 家長,2022(02):91-93.
[3] 陳永強. 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1):48-49.
[4] 李美端. 關注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課堂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管窺[J]. 考試周刊,2019(14):43.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