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畫
我生來就為矛盾代言:愛和別人聊天,又喜歡自言自語;喜歡刷短視頻,又可以掉進書堆里;總是在放學(xué)時單獨走在被路燈照亮的小路上,白天卻又很會交際。打小就與風、雨和海有著不解的緣分,熱愛自然與書香,也喜歡繪畫。我上了初中,還是照舊和上老下小聊得暢通無阻,如你愿意,能否交個朋友?
我坐在一片看不著邊際的水邊。夜色沉寂,月光照在漾開的漣漪上,層層波光又投射到我沉思的臉上。
每天,都有人來這里取水,而每個人都有一只小小的木桶。因為淺層的水太過渾濁,很多孩子所需的水都是他們的父母幫他們?nèi)淼?。有的父母用繩子系在桶把兒上取水,而有的父母劃船,有的甚至還乘游輪,汽笛故意拉得老響,引人不得不抬頭瞧上一眼。
而今天,我父母讓我一個人到這里,取一次水。夜幕早已籠罩,可還是有三三兩兩的、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在水邊徘徊,怨聲載道,埋怨著他們突然變卦的父母。我既沒有船也沒有繩子,只得看看岸邊的人們,心一橫,走進渾濁的淺水中。
很快,冰冷的水沒過我的頭頂。就在整個人幾乎被渾水包裹時,我的耳畔傳來一陣熟悉又陌生的哭聲。我睜大眼睛,緩緩向那片水域游去。很快,在一片朦朧的水霧中,我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身影——在漆黑的夜晚,她在一盞小小的臺燈下,一個人哭著做她最不喜歡的科目作業(yè)——數(shù)學(xué)試卷。淚水滴在試卷上,暈開了她剛寫下的解題過程,就像試卷上綻放了朵朵小花。我心頭一顫,伸出手想安慰那個熟悉的孩子,而畫面又一轉(zhuǎn),悲傷的哭聲轉(zhuǎn)為快樂的歡笑,那個小女孩得到了老師和父母的夸獎,正在那張書桌前回味著快樂的味道。我放下心來,繼續(xù)朝著深水區(qū)游去。
水流夾雜著千萬沙礫,不斷向我襲來。隨著往深水區(qū)游,水越發(fā)冰冷,卻依舊渾濁。在這樣混亂的水域中,甚至一絲月光都透不進來。感受著周圍的絕望和陰暗,以及胸腔的憋悶感,我已經(jīng)把下水時的那股英雄勁兒耗得差不多了。我要不要放棄?但那不會辜負父母的期望嗎?我是不是這輩子都取不了水了?
就在這時,一張紙“啪”地拍到了我的臉上。我費勁地揭下來一看:咦,一頁散文?都是我讀過的?趁我愣神的工夫,又一頁紙飛了過來,又是一頁……千萬頁紙飛來,在億萬沙礫中旋轉(zhuǎn)飛舞,像千萬只飛翔的白鴿,又像愈發(fā)輕盈的白云,將我牢牢圍住,形成一片絢爛的文字風暴。我在風暴眼里,不斷地瀏覽著那些熟悉的童話、散文、詩歌,以及篇篇課文。我看到無數(shù)個她在各個地方投入讀書的剪影。還是那個小女孩,但她長大了一些,成熟了一些。她讀的書越發(fā)多了,范圍、種類在豐富。她也在成長,在文字鋪成的路上歌舞,歡笑,越走越遠。那些紙忽地散開,朝同一個方向飛去。我趕忙跟上,生怕它們會消失在我的視線里。
跟著那些紙,我越游越遠,越游越深。忽然,那夾雜著沙礫的、冰冷的水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明亮。我睜開眼,發(fā)現(xiàn)水已不再是令人迷茫的混沌,而是一片澄清。巨大的成就感瞬間涌上心頭;紙片依然在身邊飛舞著,像代表勝利的天使。而就在我正要取水的時候,卻愣住了。因為,我聽到了叮咚琴聲和自己兒時的歌聲。這種聲音,響了多少年?是代表多少年的拼搏呢?
那個長大的小女孩兩手空空地回到了岸邊。晨光在她的衣服上反射著濕漉漉的光澤,也照亮了她勝利的笑容。
因為她取到水了,不是嗎?
(指導(dǎo)老師:馬國福 龔 虹)
創(chuàng)作感言
當時我看著那個題目,腦子里就大概有了些思路:把世界寫成“水”,把我融入題目與水中去取我的“水”。在學(xué)習的海洋中不斷沉浮,不懈取水、滋養(yǎng)、成長……
因為我的想象力一向“天馬行空”,所以寫完這篇作文時,我嚴重懷疑它不在老師的審美范圍內(nèi)。結(jié)果,完全超出預(yù)料,我得的分——全班最高……
取到自己的“水”
這是一篇寓言?!拔摇笔钦l?“水”是什么?“取水”又代表著什么?“我”代表著成長中的孩子們;“水”可以是他們的理想,也可以是世俗、父母加諸他們身上的一個目標,一個關(guān)于名與利的目標;“取水”則是不斷去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過程。在文中,作者把“取水”具化為考試,考完一場,還得去“深水區(qū)”再考。人生其實也是一個取水的過程,但,隨著長大,希望大家都能為自己去取水,都能明白自己要取的是什么水,而不是被他人所驅(qū)策。也祝大家最終都能取到自己的水。(寒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