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是寧靜的,美好的,像一塊凝固的時光。
七八月份,正值鄰家扁豆花開的時候,風(fēng)一吹,滿院都是金色或翡翠色的細浪。蝴蝶在黑色的、散發(fā)著濃郁香味的土壤上飛舞。我站在門前,貪婪地呼吸著老屋空氣中飄蕩的玉米的甜味、豆秸的苦澀味和外婆圍裙上飄散的爐灰氣息。
老屋里住著我的太姥爺。太姥爺有把不算太破舊的安樂椅,他喜歡將安樂椅安放在陽光下,戴著一頂藏青色的帽子,看那些我怎樣去看也看不懂的書。每當(dāng)我去嚇唬雞、狗,或是蹚了鄰家的扁豆花時,他就把書放下,操著一口濃厚的鄉(xiāng)音來找我,罵罵咧咧。無論我長到多大,他總是一把揪住我的衣服,絲毫不留情面地把我往后拖。雖然我每次都嬉笑著逃離太姥爺那雙有力的大手,但我知道,他只是不希望我扯上麻煩。我因此而愛他。
疲倦的時候,我就坐在他身旁,陪他一起看書,聽鳥鳴從遙遠的銀杏林中傳出來,公雞在近旁雞籠里咯咯咕咕地叫。那一刻,世界是靜謐而溫和的,在老屋中沉淀,像一只翩翩逐晚風(fēng)的白蝴蝶。
有一年九月底,我們回到老屋,我跳下車,一下子沖進了秋天時分的稻田。金色的稻浪在我眼前一層一層涌動著。因為好奇,我從稻田中拔了幾株稻子,拖著沾滿泥巴的鞋子,啪嗒啪嗒地走進那扇老屋的大鐵門。我坐在離那把安樂椅不遠的一塊水泥地上,用一塊磚頭碾碎了稻殼,里面露出嫩綠色的米粒,散發(fā)著草本植物獨有的顆粒質(zhì)感的米香??蛇@米粒為什么是綠色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恰巧這時太姥爺從屋子里走了出來,他穩(wěn)步走到安樂椅邊,坐下來。我連忙叫道:“太姥爺,這米粒為什么是綠色的?”
他用那雙藏在皺紋中的眼睛看了看我手中的米,像個孩子似的笑著:“娃呀,這稻谷雖然已經(jīng)抽穗但依然要在太陽光底下曬好多天才能變成白色的呢。人呀,食五谷,讀百家書,行萬里路,才能成才?!?/p>
我長長地嘆了一聲,出神地盯著半黃半青的稻穗。
這些都是我還很小的時候零零碎碎的記憶,但就算不在那里,我也仍能想起那房頂上黛色的瓦,鈷藍的窗玻璃和灰白的水泥地,一小塊最新翻修的水泥地上仍有我的手指印……
然而,每當(dāng)我想起老屋,就不可避免地想到太姥爺走了。我到老屋時還會和以前一樣“偷雞摸狗”,但再也沒有人在我蹚扁豆花的時候叫住我了。蝴蝶在破舊的院墻邊無助地撲扇著翅膀,竭力飛翔。我站在又一年花開的扁豆花田里,伸長脖子使勁張望,可總也看不見墻另一邊的世界。蝴蝶也還是飛不過深深的院墻——飛回曾經(jīng)的時光里。
老屋更添了幾分憂傷的平靜,灰塵在未來的歲月中,終將會把太姥爺?shù)暮圹E抹去,空留寂寥。這一切如夢一般不真實,卻又真實得不像是夢。
但我依舊愛著老屋,如同愛著每一個陪伴過我生命的人,不管它蒼老、卑微、平凡或渺小。老屋永遠是我童年棲息的地方,愛去往的方向。也許有一天,房屋會倒塌,親人會變老,院墻會破裂,但那個由太姥爺溫暖構(gòu)建成的老屋不會變老,更不會坍塌。
在一片安靜中,我站著,望見蝴蝶從院墻縫隙間飛過,在老屋中盤旋。
(指導(dǎo)老師:黃子恒)
老師點評
本文從選材上就凸顯了作者獨特的匠心,鄉(xiāng)土情緣類題材在這樣一個越走越快的宏大時代中,總能給讀者帶來更淳樸、更踏實的閱讀體驗,讓人眼前一亮。文章以老屋為線索,講述了太姥爺與“我”相處的點滴,平實自然,亦不失生活意趣,鄉(xiāng)土氣、生活化油然而生。語言如詩如畫,情感真摯動人。但在此基礎(chǔ)上,文章還做了更深層次的處理:作者的情感表達并未僅僅停留于對某一個個體的懷念之上,而是從一個人、一間屋升華到了一段時光,更可貴的是這種懷念并不是傷感的、絕望的,而是寬宏、釋然的。讓人在感嘆作者筆力高超的同時,也不禁回憶起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那個心靈棲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