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管機構對普華永道的處罰塵埃落定。
9月13日,財政部、證監(jiān)會分別發(fā)布對普華永道的處罰結果,兩部門對普華永道合計罰款4.41億元。
其中,財政部稱,對普華永道涉及恒大地產2018年審計項目的違法行為,給予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共1.16億元的行政處罰。同時,財政部給予普華永道警告、暫停經營業(yè)務六個月、撤銷普華永道廣州分所的行政處罰。
財政部還對恒大地產2018年至2020年相關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四名簽字注冊會計師給予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的處罰,對七名參與編制恒大地產合并財務報表的注冊會計師,給予警告或罰款的行政處罰。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案件查處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對普華永道在恒大地產審計項目中的違法所得給予頂格財產罰,對承擔直接審計責任的廣州分所給予撤銷的頂格資格罰,對承擔主要審計責任的普華永道給予暫停經營業(yè)務六個月的嚴厲處罰。
與此同時,證監(jiān)會依法對普華永道恒大地產年報及債券發(fā)行審計工作未勤勉盡責案作出行政處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規(guī)定,沒收普華永道案涉期間全部業(yè)務收入2774萬元,并處以頂格罰款2.97億元,合計罰沒3.25億元。
對此,普華永道發(fā)表聲明,尊重并堅決服從相關行政處罰決定?!拔覀冋J識到,恒大地產的審計并沒有達到我們一直堅守的高標準以及社會各界的期望。經過詳細的內部調查,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和追責措施。被處罰的相關恒大地產審計團隊成員已經與公司終止了勞動關系,我們也要求管理層有關成員承擔管理責任,包括前任管理層成員。普華永道中國正在任命新的領導團隊,包括在全球網絡具有豐富質量管理經驗的合伙人?!?/p>
9月13日,普華永道官網宣布重要人事變動——李丹辭去普華永道中國區(qū)主席一職,來自英國的普華永道全球風險與監(jiān)管官何睦妮(Hemione Hudson)被任命為中國區(qū)主席。今年7月,有著超30年普華永道工作經歷的李丹,接替趙柏基出任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區(qū)主席。
“這次普華永道從英國空降高級合伙人管理中國業(yè)務,也是為了應對當前的危機和挑戰(zhàn)。”有審計人士告訴《財經》。
此次普華永道被罰款共計4.41億元,并被暫停經營業(yè)務半年,成為有史以來被中國監(jiān)管機構處罰最重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2023年,德勤被財政部罰沒2.12億元并暫停北京分所經營業(yè)務三個月。
“審計機構被暫停證券業(yè)務資格是比較嚴重的處罰,這意味著其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和IPO(首次公開募股)等服務項目都將受到影響,客戶可能會為了推進資本運作而解約?!庇袑徲嫀煾嬖V《財經》。
“此時暫停經營業(yè)務六個月,意味著絕大多數年報審計廢了?!庇腥倘耸扛嬖V《財經》。
“央企國企對于審計機構一般需要公開招標,對于投標機構有資質要求,若審計機構存在被處罰的記錄,可能會直接失去投標資格?!庇袑徲嬋耸繉Α敦斀洝繁硎?。
有律師對《財經》表示,依據《證券法》的相關規(guī)定,若中介機構存在未能“勤勉盡責”情形m1uvqiZrUCm3/jqvQoYL4w==,可能要承擔連帶民事賠償責任,因虛假陳述受損的投資者可依法向相關中介機構追責。
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統(tǒng)計,普華永道中天2022年業(yè)務收入為79億元,已連續(xù)多年位居“百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首。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已有56家A股和港股的上市公司宣告與普華永道解約或取消聘用普華永道的議案,根據這些公司披露的2023年審計和非審計服務費用測算,這或將導致普華永道近10億元審計收入流失。
具體來看,A股有37家公司,占普華永道2023年107家A股客戶的三成,估算損失約7.13億元,占普華永道2023年A股業(yè)務收入8.68億元的八成。2023年,普華永道前十大客戶中,已有八家宣布取消續(xù)聘或改聘其他審計機構。
另外,還有19家港股上市公司宣布變更與普華永道的合作,估算損失近3億元業(yè)務。2023年,普華永道的港股客戶有418家。相對于A股市場,普華永道在港股因解約而造成的審計收入流失數額更少,占比也更小。
“普華永道主要服務的是央企和大型金融機構。這些優(yōu)質客戶的解約和不續(xù)聘,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挑戰(zhàn)?!币晃黄杖A永道合伙人對《財經》表示。
在公募基金領域,普華永道遭遇的解約潮也在蔓延。目前,創(chuàng)金合信、紅土創(chuàng)新、寶盈、中庚、匯安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已陸續(xù)與普華永道解約。Wind(萬得)數據顯示,截至9月23日,市場上共有1.21萬只公募基金(僅統(tǒng)計主代碼),其中,5045只基金的審計機構為普華永道,占比四成。
普華永道被查始于與恒大的合作。
5月31日晚間,隸屬于中國恒大的恒大地產財務造假處罰落地。經查,恒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的方式進行財務造假。2019年、2020年虛增收入分別高達2139.89億元、3501.57億元,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50.14%、78.54%;兩年分別虛增利潤407.22億元、512.89億元,占當期利潤總額的63.31%、86.88%。
中國證監(jiān)會決定對恒大地產在交易所債券市場欺詐發(fā)行及信息披露違法等行為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罰款41.75億元。
普華永道正是和中國恒大(3333.HK)有長期合作關系的審計機構,自2009年中國恒大在中國香港上市,到2023年1月普華永道辭任,雙方合作近14年。2009年-2020年,普華永道給恒大財報的審計意見始終是“標準無保留”。根據公開財報信息統(tǒng)計,普華永道累計收取中國恒大審計費用超2億元。
“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降溫態(tài)勢明顯。外部環(huán)境的多重變化使得房地產企業(yè)傳統(tǒng)的融資通道收緊,房地產企業(yè)資金壓力快速上升。一些房地產企業(yè)的流動性風險在2022年比較集中地被暴露出來?!庇袠I(yè)內人士告訴《財經》。
恒大地產這樣高周轉的房企,自然也出現(xiàn)了融資受阻的情況,而發(fā)行債券是融資的有效渠道之一。“低成本發(fā)行債券需要漂亮的財務報告,這成為恒大提前確認收入的一大動機?!鼻笆鰧徲嬋耸糠Q。
經財政部調查,普華永道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2018年至2020年對恒大地產收入相關的主要審計程序,設計、實施存在嚴重缺陷,多項程序得出不實結論;2020年明知恒大地產提前確認收入而不予指明。二是喪失獨立性,為恒大地產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并在合并財務報表層面編制調整分錄以虛增利潤。三是明知或應當知道恒大地產存在大量貨幣資金受限,對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報不予指明,并通過各種方式隱瞞或掩蓋。四是對恒大地產2020年虛增開發(fā)成本、隨意確認投資性房地產的重大會計差錯不予指明。五是未保持職業(yè)懷疑,未發(fā)現(xiàn)恒大地產“明股實債”方式融資、合并財務報表范圍不準確導致的重大會計差錯。六是對恒大地產未按規(guī)定披露重大訴訟仲裁事項不予指明,其他應收款及審計抽樣、持續(xù)經營等審計程序執(zhí)行不到位,項目質量控制失效等。
證監(jiān)會方面披露的細節(jié)則顯示:普華永道在執(zhí)行恒大地產2019年、2020年年報審計及債券發(fā)行服務過程中,未勤勉盡責,違反多項審計準則,多項審計程序失效:一是審計工作底稿失真,地產項目觀察中約88%的記錄與實際執(zhí)行情況不一致;二是現(xiàn)場走訪程序失效,現(xiàn)場走訪認為符合交樓條件的樓盤大部分實際未竣工交付,部分至證監(jiān)會實地調查時仍未竣工交付,甚至是“一片空地”;三是樣本選取范圍失控,任由恒大地產替換樣本,將恒大地產標注“不讓去”的地產項目排除在走訪樣本之外;四是文件檢查程序失靈,比如核驗無異常的交樓清單,實際上大量業(yè)主簽字確認日期晚于資產負債表日;五是復核程序失守,現(xiàn)場走訪程序復核工作流于形式,復核人員完全基于對現(xiàn)場走訪人員的“信任”出具復核結論。
證監(jiān)會表示,普華永道未正確判斷2019年、2020年恒大地產總體收入確認的實際情況,未對恒大地產財務數據異常情況保持合理職業(yè)懷疑,未有效識別恒大地產大金額、高比例的財務造假,甚至對恒大地產財務造假跡象和動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普華永道相關人士對《財經》表示,“我們依靠人力資源提供服務,我們一直強調質量要求,并進行了許多內控內審。即使如此,你也不可能要求每個合伙人都完美?!?/p>
“審計機構需要從普華永道被罰中吸取經驗教訓,包括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內部控制等。審計機構需要更加關注企業(yè)的經營狀況和風險因素,以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長期來看,普華永道需要采取措施重建信任,加強風險管理?!鼻笆鰧徲嬋耸糠Q。
普華永道卷入恒大造假案,誰是主要責任人?
今年4月,一封匿名信將矛頭對準了普華永道前亞太和中國區(qū)主席趙柏基。這份信件中提到,恒大是趙柏基接的客戶。
盡管該信件提到了諸多細節(jié),但并未實名,僅署名為“一部分普華永道合伙人”。對此,普華永道4月16日在官網回應,稱匿名信內容與事實不符。
據了解,趙柏基在中國香港出生,1995年成為安達信合伙人。2001年,在安然造假事件曝光后,作為該公司審計機構的安達信也分崩離析。此后,其大中華區(qū)審計業(yè)務被普華永道合并,趙柏基成為普華永道的合伙人。
2005年,趙柏基升任為普華永道中國審計主管合伙人,自2011年起,成為普華永道亞太區(qū)審計主管合伙人。正是在此期間,普華永道與恒大簽約。2017年,趙柏基出任普華永道亞太主席,趙柏基也由此成為普華永道全球網絡領導團隊的五位核心成員之一,該領導團隊決定著普華永道全球網絡的總體戰(zhàn)略。
對于前述舉報信,香港會計及財務匯報局(下稱“香港會財局”)于4月19日宣布對普華永道展開調查。三個月后的7月10日,香港會財局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舉報信中針對普華永道審計質量管理系統(tǒng)的指控已審查結束,收集到的證據不足以支持有關指控。此外,關于中國恒大集團審計質素的指控,香港會財局正就香港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下稱“羅兵咸永道”)的相關審計進行獨立調查,相關調查仍在進行中。
財政部也表示,羅兵咸永道的監(jiān)管權限屬于香港監(jiān)管機構,對于中國恒大集團審計師責任的追究情況,將通過跨境審計監(jiān)管合作機制,積極協(xié)調配合香港會財局對羅兵咸永道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處理。
普華永道在9月13日的聲明中表示:“被處罰的相關恒大地產審計團隊成員已經與公司終止了勞動關系,我們也要求管理層有關成員承擔管理責任,包括前任管理層成員?!?/p>
7月3日,普華永道中國官網顯示,李丹任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區(qū)主席,此前該職位由趙柏基擔任。普華永道表示,2024年7月1日起,趙柏基已經退休,不再擔任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區(qū)主席。
據了解,李丹于2015年任普華永道首席合伙人、中國審計業(yè)務主管;2022年7月起,任普華永道亞太地區(qū)審計業(yè)務主管、普華永道全球審計領導小組成員。
最新消息顯示,李丹已辭去中國區(qū)主席職務,將繼續(xù)擔任普華永道中天首席合伙人。
普華永道需要面對的沖擊,不僅是針對該案監(jiān)管層給出的處罰,還有一場信任危機。
在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正式發(fā)布前,恒大地產曾收到證監(jiān)會的事先告知書,并于3月18日披露。
據《財經》不完全統(tǒng)計,自此之后,已有至少37家A股上市公司、19家港股上市公司宣布與普華永道解約或取消聘用普華永道的議案,其中不乏普華永道的重要大客戶。普華永道可能因此失去近10億元的審計和非審計服務收入。
8月19日晚間,中國銀行發(fā)布公告顯示,2024年度擬聘任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原聘任會計師事務所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和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
此前,中國銀行已連續(xù)三年聘任普華永道及其成員機構提供審計服務,2023年度支付審計費用共1.93億元,是所有A股公司中金額最高的,并曾公告在2024年度擬續(xù)聘普華永道,擬支付審計費用1.01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23年普華永道的A股年報審計客戶共有107家,家數占全部A股公司的2%;審計費用收入約8.68億元,占A股整體審計費用的10%。其中,2023年審計費用超千萬級別的共14家,收入靠前的客戶,主要來自金融、電信、工程等行業(yè),大部分為央國企。
2023年,普華永道前三大客戶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電信、中國人壽,收取的費用分別為1.93億元、7330萬元、6473萬元。
如今普華永道A股2023年前十大客戶中,前八大客戶均已公告與其解約。這八家客戶2023年就為普華永道貢獻了5.15億元收入,已超過其總收入的一半。
截至目前,A股共有37家上市公司宣布變更與普華永道的合作,涉及審計與非審計服務費用共計7.13億元。
那么,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審計收入在普華永道總收入中的占比有多大?以2022年為例,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官網顯示,普華永道2022年在中國的業(yè)務收入為79.25億元。同年,其對A股上市公司的審計收入為8.5億元,占比11%。
除了A股,據《財經》粗略統(tǒng)計,普華永道還為418家港股上市企業(yè)提供2023年度審計服務。其中,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美團、聯(lián)想控股等知名大型企業(yè),均為普華永道客戶。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有19家港股公司宣布取消與普華永道合作,涉及審計與非審計服務費用共計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普華永道在基金行業(yè)的解聘風波也愈演愈烈。9月14日,華安、寶盈、匯安、易米等四家基金公司同時發(fā)布關于旗下基金改聘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其中三家公司的改聘事宜涉及旗下所有產品。而在9月初,易方達基金、天弘基金、財通資管、銀華基金、恒越基金均發(fā)布公告,宣布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由普華永道改為安永華明。
據不完全統(tǒng)計,3月至今,普華永道至少已與近20家基金公司解約。
普華永道丟單的同時,已有其他審計機構“撿漏”。從接任審計機構來看,多數企業(yè)改聘了安永、德勤、畢馬威三大會計師事務所。其中安永斬獲頗豐,拿下了中國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招商銀行、中國信達等客戶。
這些事務所在接下普華永道客戶的同時,也在“挖角”其審計人員。5月以來,安永、畢馬威等機構也紛紛發(fā)布了社招信息,招募審計等相關職位。
9月9日,容誠會計師事務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文稱,容誠資管服務團隊有200人團隊加入,“團隊成員兼具國際化視野、‘四大’工作背景”。文末還附上了該團隊12位核心人員及聯(lián)系方式,其中多人曾工作于普華永道。
深圳市財政局近日發(fā)布的《關于深圳深興道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申請執(zhí)業(yè)的公示》中顯示,兩名普華永道中天深圳分所的前員工離職后申請設立新會計師事務所。
牽涉恒大財務造假事件的普華永道,頭頂諸多的行業(yè)光環(huán)。其曾被認為是“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首。2023年,其營收在全球審計機構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德勤。在國內更是連續(xù)20年在中注協(xié)發(fā)布的年度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強排名中位列第一位。
普華永道、安永、德勤和畢馬威,共同構成“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它們擁有央企、各行業(yè)龍頭等優(yōu)質客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直居于前列。
而在這四大中,普華永道成立時間最短,但發(fā)展最為迅速。實際上,普華與永道作為獨立個體在中國具有較長的發(fā)展時間。二者合并后的30余年更是獲得快速發(fā)展。
根據中注協(xié)數據統(tǒng)計,普華永道在中國的業(yè)務收入連續(xù)多年一直保持正增長趨勢,且一直在同行中居于首位。2022年,普華永道自身業(yè)務收入為79.25億元,再次居于“百大”之首。安永以66.46億元排名第二。畢馬威與德勤分別排名第三與第四。
實際上,自2003年至今,普華永道已連續(xù)20年在中注協(xié)發(fā)布的年度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強排名中位列第一位,足以說明普華永道在整個會計行業(yè)中的地位。
官網披露,普華永道中國內地、香港地區(qū)及澳門地區(qū),員工總數超過2萬人,其中包括逾800名合伙人。
從全球來看,據官網披露,普華永道在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qū)設有辦事處,擁有超過36.4萬名員工。在2023財年,87%的全球財富500強企業(yè)均是普華永道的客戶。
不過,從四大的全球營收來看,普華永道近幾年則一直略低于德勤。2021財年,德勤全球營收502億美元,普華永道為451億美元。2022財年,德勤全球營收593億美元,普華永道為503億美元。2023財年,德勤全球營收651億美元,普華永道為531億美元。
隨著眾多上市公司的取消合作,普華永道在華業(yè)務正在受到影響。
但對于普華永道全球來說,這種影響可能十分有限。因為從數據上看,普華永道中國在其全球業(yè)務的營收占比不到5%。這樣的比例并不高。
“從營收來看,全球影響并不會很大。主要是聲譽的影響。”一位機構人士向《財經》表示。
長期關注審計行業(yè)的姜濤告訴《財經》,四大都是全球經營的會計公司,即使在某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成員所“倒閉”,也只是限于該國和地區(qū),不會涉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成員所,更無法撼動它們的全球總部。
姜濤認為,目前能夠讓四大倒閉的只有美國,這是基于美國在資本市場特殊的影響力——太多知名的跨國公司在美國上市,一旦四大在美被判有罪,無法執(zhí)業(yè),那么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成員所也無法為在美上市的公司提供審計或其他服務,事務所將因無法承受巨大的業(yè)務損失而倒下并尋求合并,正如當年的安達信一樣。
姜濤表示,此次事件及監(jiān)管機構的相關處罰,對審計行業(yè)的風氣和從業(yè)質量來說都有警示促進作用。但造假不止的結構性內因,在于審計行業(yè)的服務模式——由客戶選任審計師并支付服務費用。這一模式在事實上背離了審計業(yè)務成功的基礎,即“審計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