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強調幼兒在戶外游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近年來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教師對戶外自主游戲教育價值的開發(fā),該活動逐漸成為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對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實踐現(xiàn)狀與策略展開探討,簡述了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特點,簡要分析了教師指導現(xiàn)狀,并立足當前的教育問題提出了幾點可行的教育建議,以提高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質量,供幼兒教師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教師指導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更加寬廣的活動場地,滿足了幼兒自主發(fā)展、自由探索的學習需求,對教育質量的提升起著積極作用。教師指導是促進幼兒能力提升的關鍵途徑。教師通過對幼兒游戲過程的觀察,可準確地把握幼兒的發(fā)展階段,并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支架,使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在當前的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效果不夠理想,還存在一些問題,甚至對幼兒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教師要對教育工作進行調整,為幼兒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一、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特點
(一)開放與自由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具有開放、自由的特點。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活動空間為戶外。開闊的視野、自由的場地,打破了室內自主游戲空間上的局限性。自然環(huán)境的融入為幼兒的游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幼兒可選擇的游戲種類、材料和場地也更具開放性。此外,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還具備“自由”這一特點,即讓幼兒自主構建游戲活動?;顒诱归_的形式源于幼兒自身的需求,游戲主題、開展方式、活動規(guī)則等皆由幼兒自己做主,教育形式更自由,可滿足幼兒成長及心理上的需求。
(二)主體與獨立
在新時代背景下,“以幼兒為中心”“幼本化”
“幼兒本位”的教育原則深入人心,教師應更注重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體驗與感受。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主體性”體現(xiàn)在幼兒個體上。幼兒擁有對游戲項目的決策權,活動形式、方法、內容全部由幼兒決定,而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觀意愿。而“獨立性”
體現(xiàn)在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比如,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干預與指導逐漸減少,為幼兒留出了更多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在幼兒面對困難、問題時,教師大多鼓勵幼兒獨立解決,讓幼兒主動對內容展開觀察與思考。這樣,幼兒的學習獨立性可以得到成長,對教師和環(huán)境的依賴性也越來越低。
(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由此可見,戶外自主活動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1]。開放自由、主體獨立的活動模式,為幼兒的游戲活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戶外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游戲天性得到釋放。面對各種有趣的游戲材料,幼兒會根據(jù)自身需求創(chuàng)設全新的游戲活動。不僅如此,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還將幼兒的興趣引向了自然,成功激活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現(xiàn)狀
(一)教師指導介入質量較差
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與介入具有極高的價值。教師的有效指導可讓幼兒獲取更多學習經驗,保證游戲順利進行。然而,當前部分教師指導與介入質量較差,不能準確地找到介入時機和方法,仍然存在著“教師主體”的現(xiàn)象[2]。比如,在幼兒遇到活動問題后,教師以觀察為主,缺乏對幼兒進行指導的意識;在介入游戲時,教師缺乏啟發(fā)、引導性的教育意識,常常以直接經驗給予為基本介入形式,沒有為幼兒提供獨立思考、研究的空間,導致幼兒的游戲參與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教師存在強制指導現(xiàn)象
教師指導的基本目的是保證幼兒戶外游戲活動得以有序開展,如針對幼兒的游戲問題提出一些引導意見;在出現(xiàn)矛盾沖突時進行調解等。但在當前的指導工作中,部分教師仍然存在“強制指導”的問題,如擔心幼兒無法完成某項活動任務,主動對幼兒進行指導;幼兒的活動行為偏離教師的期許方向,強制糾正幼兒的游戲行為等,這就導致幼兒自主游戲的“自主性”被剝奪,忽視了幼兒在游戲中的實際需要,影響了活動的整體質量。
(三)教師指導忽略評價交流
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能讓幼兒學會梳理游戲過程及游戲思路,可促進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質量的提升。評價交流是幼兒展開活動總結、實現(xiàn)經驗積累的重要途徑。幼兒在自主講述中可充分意識到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并制訂合適的改進策略。但在當前的教師指導工作中,教師常常忽視這一環(huán)節(jié),且大多數(shù)教師并未意識到該環(huán)節(jié)的教育價值。整個活動既缺少教師的指導與評價,又缺少幼兒自我反思的環(huán)節(jié),導致游戲活動深度不足,進而對幼兒能力發(fā)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三、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實踐策略
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不僅可使游戲質量得到提升,還可促使幼兒能力更上一層樓?;谏衔闹刑岢龅膯栴},筆者將結合多年教育經驗,并融合教育實例,提出幾點可行的教育建議,以充分發(fā)揮教師指導的教育價值,讓幼兒教育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明確指導方向,提升介入意識及水平
教師針對幼兒的游戲過程提出有效的指導,并選擇恰當?shù)臅r機介入到游戲中,可確保游戲順利進行,同時還可提升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深度與廣度。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但能力有限。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可使教育質量更上一層樓?;诖耍陂_展指導工作時,教師應強化自身的介入意識及指導水平,既要思考介入的時機與方式,又要判斷幼兒的思維方式,選擇正確的指導策略,推動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第一,在介入幼兒游戲前,教師可先以觀察為主,
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一舉一動,并分析其行為動因,對幼兒的活動行為作出綜合性評價,并基于幼兒的游戲過程制訂科學合理的教育計劃,保證教師指導的有效性[3]。例如,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活動,教師發(fā)現(xiàn)一名參與建構區(qū)游戲的幼兒選擇區(qū)域中的素材搭建了
“森林木屋”。該幼兒以短樹枝為主要的活動素材,用區(qū)域中的麻繩將散亂的樹枝串聯(lián)起來,并將其搭在原有的地基上,作為房屋的屋頂。在觀察到幼兒的這一行為后,教師可圍繞著幼兒的作品提出教育指導,如
“你的小木屋好漂亮,但老師發(fā)現(xiàn)房頂有很多縫隙,下雨天屋子里漏水怎么辦呢?”。教師在幼兒的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探究問題,可以讓幼兒對游戲活動展開深層次的開發(fā)。教師可鼓勵幼兒尋找自然環(huán)境中的其他可利用素材做防水層,從而幫助幼兒完善游戲作品。
第二,教師要觀察幼兒整個活動過程,并針對游戲問題作出有效的介入指導。例如,幼兒在戶外活動中開展了“森林美食坊”游戲,分別扮演了廚師、切菜員、服務生等不同角色。在游戲初期,教師觀察到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較高,各個角色有條不紊地忙著自己的工作。隨著游戲的深入,幼兒游戲也出現(xiàn)了較多問題,如“服務生”常常上錯菜,切菜的幼兒想試試廚師的角色,廚房中人員混亂,游戲也變得雜亂無
序。關注到這些問題,教師直接介入到游戲中,并展開指導:“現(xiàn)在美食坊中的秩序太混亂了,廚師一會兒炒菜、一會兒切菜;服務生常常上錯菜,顧客們也不滿意,大家想一想解決的方案吧!”教師直接介入并引導幼兒進行反思,幼兒最終制訂出方案:大家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請老師為大家計時提醒;服務生上菜時要和顧客核對菜單;每個人都要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后才可幫助他人。可見,教師的介入指導可促使幼兒游戲有序開展,從而讓幼兒獲取更積極的游戲體驗。
(二)關注幼兒特點,依據(jù)幼兒特征科學地指導
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應做到因人而異,要根據(jù)幼兒個體的特點做出不同的教育指導,以保障教育工作的質量與幼兒能力的提升[4]。受個人能
力、性格特點、思考方式等因素影響,3~6歲幼兒間具有較大的差異性。針對同一項游戲活動,幼兒會得出多種游戲結果?;诖?,教師要加強對幼兒個性特點的關注,針對性地展開科學指導,充分發(fā)揮教師指導的價值。
例如,在團隊競技性戶外自主游戲中,個別游戲小組在活動中取得的成績不夠理想,在游戲結束后產生了較強的“挫敗感”。教師可對該小組的幼兒展開情感引導,從游戲活動的本質與內涵出發(fā),讓幼兒回顧整個游戲過程并意識到“比輸贏更重要的,是活動中大家的共同努力、互幫互助”。教師的指導可讓幼兒逐漸走出消極情緒,并從“集體榮譽感”的層次思考,從而讓幼兒樹立正確的競賽觀與價值觀。
又如,針對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指導策略。針對性格較為內向而不敢社交的幼兒,教師可主動與幼兒互動,如詢問“你在做什么游戲,可以和老師講一講嗎?”“你的游戲看起來很有趣,
老師可以加入進來嗎?”等,肯定幼兒的游戲行為,并采取合適的手段介入到游戲中,用溝通的形式對幼兒展開指導,逐漸發(fā)展幼兒的溝通、合作技能。針對學習能力強、但粗心大意的幼兒,教師可以觀察為主。在發(fā)覺幼兒游戲活動出現(xiàn)問題后,教師可先“默不作聲”,在幼兒活動失敗后再展開教育指導:“老師發(fā)現(xiàn)你的游戲失敗了,讓我們一起找一找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吧!”隨后,教師便可帶領幼兒分析游戲失敗的原因,
指導幼兒意識到自己在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法。以此類推,在面對其他幼兒時,教師先要從幼兒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其性格特點采用有效的指導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師指導的作用。
(三)注重信息反饋,游戲結束后評價總結
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結束后,教師不可忽略評價總結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針對幼兒的游戲活動作出正確的指導,并預留足夠的時間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游戲體驗與感受。教師則根據(jù)幼兒所言,進行科學的指導評價,
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師指導效果[5]。教師可將評價總結環(huán)節(jié)劃分為幼兒總結、幼兒互評和教師指導三個部分,以達成幫助幼兒積累經驗、優(yōu)化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質量的目標。
第一,在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結束后,教師可為幼兒預留充足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活動感受、體驗與收獲,這一環(huán)節(jié)應以幼兒自主講述為主,讓幼兒在總結中回顧游戲表現(xiàn),分析自己在活動中的優(yōu)缺點。
第二,教師可指導幼兒展開互評,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同伴完成了哪些任務、掌握了哪些新知識。通過傾聽他人的點評,幼兒以更全面的視角了解自己在游戲活動中的情況。而后,教師可讓幼兒針對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指導,讓幼兒自主對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進行調整,并彌補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不足之處,對未來的游戲活動進行改進與優(yōu)化。
第三,教師可立足幼兒的講述內容開展教師指導評價。教師可對每個幼兒或不同的游戲小組進行評價,以肯定、支持、鼓勵為主,說出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優(yōu)點,如“××小組在游戲中合作得非常好,大家和和氣氣地完成了整個游戲任務,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們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對幼兒提出的游戲問題進行指導,針對幼兒的現(xiàn)有情況,對游戲活動提出可行的策略,如“××區(qū)域的小朋友的作品很漂亮,
但換一種游戲材料,會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師期待你下一次的作品!”。教師指導可以拓寬幼兒的游戲思路,讓幼兒獲得更積極的游戲體驗。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實踐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展開了探討。教師的有效指導可讓幼兒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學習經驗。幼兒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
秉承“幼兒本位”的教育思想,尊重幼兒的游戲思維,
并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將指導工作落在實處,充分提高幼兒游戲活動的質量,使幼兒在快樂游戲中積累更多有效的經驗與技能。
參考文獻
馬海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中英文),2022(20):31-33.
胡華平.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教師如何實現(xiàn)有效指導[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7):
143-145.
何敏.淺析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J].考試周刊,2021(A0):154-156.
孫琦.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優(yōu)化的“去”與“留”:戶外自主游戲教師指導優(yōu)化的實踐體悟[J].幸福家庭,2021(20):103-104.
秦旭芳,王雨露.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策略的特征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20(11):44-48.
作者簡介:傅榕芳(1983.2-),女,福建仙游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蘭溪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