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主題意義探究;復習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5-0076-03
作為一種重要的課型,復習課發(fā)揮著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鞏固、運用所學知識,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和探究主題意義的情境和空間,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成為意義探究的主體和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者?!弊g林版《英語》教材的各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學生對主題意義探究與學習的過程,也是他們學習語言知識,理解語篇內(nèi)涵,發(fā)展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過程。下文,筆者以譯林版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為例,探討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復習課教學策略。
一、分析板塊內(nèi)容,提煉主題意義
在進行復習課的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把握單元各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明確單元各板塊的重點內(nèi)容,確定單元復習課的主題。分析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各板塊內(nèi)容后,教師確定了本單元的主題意義——“關愛動物朋友”。在學完本單元之后,學生要能夠用英語描述自己身邊的動物的外貌特征、行為能力以及性格等,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二、基于主題意義,設定復習目標
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著重關注兩個方面: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以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诖?,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復習課教學目標可細化為以下幾點。
第一,在這節(jié)復習課中,學生將熟練掌握介紹不同動物外貌特征(體型、顏色等),能力和性格特點等所需的詞匯、句型等;將總結復習之前所學的人稱代詞及所接動詞的適當形式,掌握 have/has 的用法;將用正確的語音、語調表達對動物的喜愛。
第二,學生能夠結構化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用多種形式復述語篇內(nèi)容,能模仿教材描述自己身邊的動物朋友;學生在看、聽、讀、說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名稱、顏色、外形特點、行為能力和生活習性等)和自己的同伴交流、討論動物朋友,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第三,學生將通過查閱書籍、網(wǎng)絡搜索等方式,更多地了解各個國家特有的動物,拓寬視野,感受文化的多樣性,同時根據(jù)單元語篇的文本結構,設計寫作提綱,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和它們的外貌特征、行為能力和性格特點等,并呼吁保護、關愛動物。
三、圍繞主題意義,有效開展活動
主題意義的探究要依賴層層遞進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思維能力,增進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在導入部分,教師通過一張animal friends字母圖(見圖1),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并引入課的主題——“我們的動物朋友”。
該圖片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學生根據(jù)不同字母的顏色及花紋回憶、梳理該單元新學的動物單詞和已學過的動物單詞。頭腦風暴的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熱身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圖片中出現(xiàn)的動物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歸類,分為pets、farm animals和wild animals三類。之后,教師創(chuàng)設大任務:學校要推送關于“動物朋友”的微信,所以要征集介紹動物的卡片,請大家收集pets、farm animals和wild animals三類動物的信息。基于這一任務,教師設計了三個小任務,即親近寵物,收集信息;走進農(nóng)場,認養(yǎng)動物;走進自然,保護動物。
任務一為“親近寵物,收集信息”。該板塊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復習Story time中教材主人公的動物朋友,學生從名稱、顏色、外形特點和行為能力四個方面來介紹動物朋友。這既能復習鞏固所學知識,也為后續(xù)學生自己設計動物介紹卡提供了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同時回顧了單元的重難點句型“It is/They are.../It has/They have.../It/they can...”。
任務二為“走進農(nóng)場,認養(yǎng)動物”。在這一板塊,教師帶領學生猜測學校兩位老師領養(yǎng)的農(nóng)場動物,一個用圖片形式,一個用音頻形式,學生可以使用一般疑問句“Do/Does...have...?Can it/they...?Is it/Are they...?”來猜測。這樣的教學活動能有效鍛煉學生獲取信息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上一板塊學生用陳述句,該板塊學生運用疑問句,學習內(nèi)容存在聯(lián)系,且難度有所提升,這有助于學生的學習進階。猜測完教師領養(yǎng)的動物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同桌合作,運用句型支架(見圖2),猜測同桌想領養(yǎng)的動物。
任務三為“走進自然,保護動物”。該板塊的教學從復習教材Culture time中各個國家的代表性動物開始,然后逐步延伸到野生動物。學生四人一組,一人選擇一張教師準備好的卡片(卡片放在信封里,其余小組成員無法看到信息),其他小組成員使用一般疑問句“Do/Does...have...?Can it/they...?Is it/Are they...?”進行提問,猜測是哪種動物并記下關鍵詞,最后用語段的形式進行輸出,輪流報告(見下頁圖3)。該板塊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散點式理解走向結構化理解,并將習得的語言知識與自身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進而更為靈活地運用新知識,實現(xiàn)遷移創(chuàng)新的目標,理解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四、升華主題意義,達成育人目標
小學英語教學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在于發(fā)揮學科的育人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大任務及三個子任務。通過這些任務,學生不僅能學到關于動物的知識,還能發(fā)展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學會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
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讓學生觀看了一段關于瀕危動物的視頻。在視頻結束之后,教師提問“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se animals?”,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雖然他們的表達不夠準確,但這節(jié)課的育人目標(希望學生能夠從自身出發(f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關愛動物、保護動物)在逐漸達成。
總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復習課教學要在提煉主題意義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完整的情境或尋找能夠將教材各板塊聯(lián)系起來的主線索,然后設計彼此關聯(lián)的教學活動和任務。如此,學生的復習才會有整體性、價值性、進階性,核心素養(yǎng)才會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