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交互技術的逐漸進步,當前大學生主流社交形式從傳統(tǒng)的校內社交轉變?yōu)榫W絡交互社交?;诖?,大學紅色教育也面臨相應的挑戰(zhàn)。只有通過網絡互動式的平臺、社交媒體和網絡社區(qū)以及線下活動等多種方式的聯(lián)動,才能不斷提升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深化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這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也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紅色文化;大學生;網絡;表達
一、紅色文化對于大學生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是當代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中堅力量,紅色文化是國家發(fā)展的根基。第一,紅色文化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強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精神,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第二,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遺產,承載了黨的歷史、人民的奮斗和民族的記憶,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紐帶,通過學習和傳播,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紅色文化對于社會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不可忽視,它激勵人們不斷追求進步、奮發(fā)向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大學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可以激發(fā)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促使其投身到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中去;第四,紅色文化對于當代大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它提醒大學生要堅定理想信念、勇攀科技高峰、服務人民群眾、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二、大學中紅色文化的傳播路徑及問題
基于紅色文化的優(yōu)勢,很多大學結合自身特色推出了一系列的紅色教育。目前,傳播路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加強傳統(tǒng)課堂的紅色教育成分,通過思政、歷史等課程,教師可以系統(tǒng)地介紹紅色文化的內涵、歷史背景、價值意義,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精髓。[2]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紅色文化相關的案例、故事和影像資料,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增加校園文化活動平臺的輔助教育功能,學校通過 “主題教育月”組織各種形式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如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親身實踐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校園媒體也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渠道宣傳紅色文化,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第三,增加紅色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紅色教育基地的參觀學習、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紅色文化的歷史氛圍和時代價值。[3]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第四,借助校園網絡平臺為紅色文化提供宣傳空間。通過學校官方網站,發(fā)布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文章、視頻、圖片、通知等,方便學生進行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學習和體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大學中紅色文化的傳播已經形成了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網絡平臺宣傳等多條路徑。這些路徑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校園紅色文化交流的立體網絡。盡管紅色文化的傳播已經在大學中形成了立體交叉的傳播架構,但與當代大學生的社交生活存在一定的空間錯位,主要體現(xiàn)在網絡平臺方面。目前,除傳統(tǒng)課堂外,網絡交互平臺已經成為國內大學生社交生活的主要方向。但網絡交互平臺與目前學校推行的網絡宣傳平臺有本質性區(qū)別。這樣的錯位為紅色文化的網絡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
三、紅色文化的網絡傳播路徑
目前,學校推行的紅色文化在網絡上以宣傳為主,其形式主要是借助學校固定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進行課程、視頻、文章等內容的發(fā)表與傳播,具有較強的被動宣傳性質。而目前大學生網絡社交多集中在具有較強交互特性的平臺區(qū)間,如QQ、微信、知乎、論壇等。這些平臺專業(yè)性強、用戶量大、傳播性廣,其與傳統(tǒng)宣傳網絡平臺的最大區(qū)別在于交互性特征,對這一特征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促使紅色文化的傳播從被動傳播向主動傳播轉變。這種轉變有利于紅色文化在校園內的推進,提升紅色文化學習的氛圍。
(一)網絡宣傳平臺的劣勢
目前,大學以網絡宣傳為主的宣傳平臺缺乏交互相關數(shù)據。與網絡交互平臺相比,網絡宣傳平臺在功能性、互動性以及用戶參與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第一,網絡宣傳平臺主要側重于信息的單向傳播,即組織或個人向廣大受眾群體傳遞特定的宣傳內容。這種單向傳播的方式使受眾群體只能被動地接收信息,無法進行實時的反饋其感受;第二,網絡宣傳平臺往往缺乏受眾群體的深度參與。雖然宣傳平臺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受眾群體的注意力,但受眾群體只能被動地瀏覽宣傳內容,而無法參與其中,很難激發(fā)用戶的深度思考。此外,網絡宣傳平臺在信息傳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宣傳平臺主要關注于推廣和宣傳,其發(fā)布的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局限性,可能無法覆蓋到所有群體。
盡管網絡宣傳是一種重要的宣傳和推廣手段,可以在特定情境下發(fā)揮重要作用,但因其宣傳特性,在互動性、參與度以及深度思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目前,大學紅色文化的網絡應用大多處于這一層面,如學校官方網站、各種App等,大多主要以紅色文化相關的文章、視頻、新聞等進行播報。學生大都無法參與其中,更無法分享自己的思想與觀點。
(二)網絡交互平臺的優(yōu)勢
網絡交互平臺相對于網絡宣傳平臺具有一些顯著的優(yōu)勢。第一,網絡交互平臺提供了更高的受眾參與度。與傳統(tǒng)的網絡宣傳平臺相比,交互平臺允許用戶直接參與內容的創(chuàng)建、修改和分享,從而提高了參與感和投入度。受眾群體不僅可以接收信息,還可以通過深度思考反饋個人的觀點、與他人交流,形成真正的互動。這種高度參與不僅有助于增強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黏性,還有助于形成積極的紅色社區(qū)氛圍;第二,網絡交互平臺提供了更豐富的用戶體驗。通過集成聊天、視頻會議、文件共享等功能,交互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全方位、多渠道的溝通協(xié)作空間。受眾群體可以在平臺上實現(xiàn)即時溝通、遠程協(xié)作,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交互平臺還支持多媒體內容的展示和分享,使信息的傳遞更加生動、直觀;第三,網絡交互平臺具有更強的黏性。由于交互平臺提供了豐富的互動功能和內容,受眾群體在使用過程中更容易形成習慣和依賴,從而增加了平臺用戶的留存率和活躍度。這種黏性有助于平臺后續(xù)的精準宣傳和個性化服務;第四,網絡交互平臺還具有更好的信息傳播效果。在交互平臺上,受眾群體可以自由發(fā)表觀點、分享經驗,形成口碑效應。
四、大學紅色文化交互性傳播
大學網站對于紅色文化的推廣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大學網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網絡平臺的廣泛覆蓋和高效傳播使紅色文化能夠迅速觸及全校師生。通過制作和發(fā)布紅色文化相關的視頻、文章、圖片等內容,借助網絡宣傳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紅色文化的歷史場景、英雄事跡和精神內涵,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和關注,也可以通過組織和發(fā)布系列紅色題材主題活動,利用網絡社交平臺,通過分享、轉發(fā)等方式,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快速傳播和廣泛覆蓋。
(一)校內網絡平臺的交互性改進
大學中傳統(tǒng)網絡宣傳平臺在紅色文化方面的互動性改進,應當以大學生應用體驗為主體。通過更細致的分類和增加多元化的互動功能來提升學生體驗和傳播效果。第一,對紅色文化進行細致分類,可以根據歷史階段、地域特色、人物事跡等維度,將紅色文化內容進行分類整理,使大學生用戶能夠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的分類不僅有助于用戶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還能提升大學網絡平臺的整體專業(yè)性和權威性;第二,針對學校特色的紅色題材,在宣傳文章、視頻等方面增加評論和彈幕功能,可以極大地增強平臺的互動性。學生可以在觀看紅色文化視頻或閱讀相關文章時,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與其他同學進行實時交流。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互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學校特色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第三,可以利用大數(shù)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用戶的行為和興趣進行深入分析,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內容推薦。這樣不僅能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還能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校外交互平臺的紅色文化挖掘
當代大學生使用的社交交互平臺,如QQ、微信、知乎、論壇等,隨著網絡技術發(fā)展,已經在內容和質量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學可以借助現(xiàn)有網絡交互平臺的紅色文化資源,補充校園紅色文化,以達到互動性改進的目的。第一,社會層面的交互平臺具有極高的用戶覆蓋率和活躍度,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廣闊平臺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的總量遠遠大于校內資源;第二,網絡紅色資源的交互應用還體現(xiàn)在文化產品的創(chuàng)作與推廣上。一些創(chuàng)作者以紅色文化為題材,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藝術創(chuàng)作、影視制作等,創(chuàng)作出具有觀賞性和思想性的紅色文化產品。這些紅色產品方向覆蓋面廣,有助于大學生結合自身專業(yè)方向了解和接受紅色文化;第三,校外網絡交互平臺為紅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提供了更加深入和持久的空間。在網絡社區(qū)中,用戶可以圍繞紅色文化主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悟。這種互動式的交流方式不僅能夠增強用戶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還能夠激發(fā)更多人的參與熱情,形成紅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三)網絡與實體活動的聯(lián)動
現(xiàn)有高校的線下活動相對較多,如每年的 “主題教育月”會結合當年的實際情況安排教育相關主題;學生黨日活動也會根據時事政治,就當下熱點等問題進行學習。整體來看,高?;顒犹攸c就是主題教育明確、實時性強,內容往往跟隨時代特征,對于時代的敏感度相對較高。主題分類形式的不斷細化也是網絡的發(fā)展方向之一。網站、交互平臺、社區(qū)等為了保留用戶群體數(shù)量,往往針對特定群體進行板塊開發(fā)。這樣的好處是受眾群體與網絡平臺之間會形成較高的黏性。因此,兩者在內涵層面建設上具有較高的互補性。高??梢酝ㄟ^紅色主題性質活動,就同一題材在線上線下開展雙向聯(lián)動的系列活動。提升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和認知,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一是網絡方面。網絡交互平臺之所以成為當代大學生社交活動的主要方式,線上組織能力是其重要優(yōu)勢之一。高校可以建立紅色文化主題的社交媒體賬號或網絡社區(qū),邀請專家、學者、學生等共同參與討論和交流。通過分享紅色故事、發(fā)表觀點、參與話題討論等方式,大學生可以與其他人互動,深化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二是實體活動方面。大學作為教育主體,線下活動是高校組織優(yōu)勢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梢越M織線上紅色文化相關講座、展覽、演出等活動,也可以通過組織實地參觀展覽、觀看演出、參與互動游戲等方式,親身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同時,也可以結合網絡宣傳,組織大學生到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通過親身體驗和互動,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五、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中堅力量,紅色文化是國家發(fā)展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在高校中,借助網絡交互形式進行紅色文化的學習和宣傳,可以深化大學生紅色文化認識,在紅色文化的深度、廣度上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學校也要注意,在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社區(qū)傳播紅色文化時,應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同時,也要積極回應用戶的反饋和意見,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傳播方式和內容,確保紅色文化能夠以正確、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遞給學生。
參考文獻:
[1] 朱麗.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4):12-15.
[2] 杜曉雯.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J].科研,2023(09):4-6.
[3] 權麗琴.初中語文教學融入紅色傳統(tǒng)文化策略研究[J].蓮池周刊,202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