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0后”大學生精神空虛現(xiàn)象一度占據(jù)網(wǎng)絡的熱搜頭條,“‘00后’大學生道德缺失”“‘00后’大學生精神空虛”“‘00后’大學生對擇業(yè)的迷茫”等詞條引人注目。本文針對 “00后”大學生精神空虛現(xiàn)狀開展調查,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索。
關鍵詞:大學生;精神空虛;家庭教育
一、“00后”大學生的精神現(xiàn)狀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邊界逐漸擴大。[1]“00后”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過慣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當處于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時,巨大的落差感使他們感到孤獨,長期的孤獨也會使他們產(chǎn)生情感上的障礙,[2]對他們的社交和自我表達能力也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作為學生的他們還無法正確處理這種焦慮,當這種情緒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便容易產(chǎn)生沖突。
“00后”大學生身處更加豐富的物質世界和網(wǎng)絡世界,他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并由此產(chǎn)生了一批拜金主義者。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使他們一切向 “錢”看,[3]重物質輕奉獻。
同時,剛剛步入大學的 “00后”大學生往往對大學生活有極高的期待,但他們對自我能力認可的需要、對友情和愛情的渴望卻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滿足。部分大學生內心敏感、情緒多變,不敢主動與外人交流。為了填補存在感和認可感的需要,他們或是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或是迷戀上小說,希望從中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精神空虛的癥狀與抑郁癥相似,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uDiT8DSAh5Cg00zCVEEEpg==、興趣消減,但是精神空虛的癥狀卻又不是很明顯,從外表上看與普通人并沒有什么區(qū)別。精神空虛的人往往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執(zhí)著于維系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傾向于以他人為中心,自己因此會很疲憊且不開心。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好似自己與周圍的人不存在真正的聯(lián)系,他們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也導致他們即使獲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成果,也很難從中感覺到應有的滿意和滿足。
筆者開展的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00后”大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滿意的僅有79%,約30%的大學生認為學習沒有意義,4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導致這一原因的一大因素是 “00后”大學生在中學時期選擇聽從老師和學校的安排,將成為 “學霸”作為自己人生的目標,在他們人生的道路上到處都是 “成績”的指向標,通過考試獲得滿足感,自然而然地,他們將成績作為自己人生價值和意義,產(chǎn)生一種 “價值泡沫”的人生價值追求。
二、“00后”大學生精神空虛的成因
社會學家普遍認為,近年來,精神空虛的青年人數(shù)量快速增長,他們無所事事,也不想用奮斗來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他們對任何事情打不起精神,只想待在家里享受著父母帶來的照顧。甚至一些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也不愿意繼續(xù)學習,想通過 “走捷徑”的方式獲得所謂的 “成功”。
(一)新時代背景下“00后”大學生對未來的迷茫
新時代背景下 “00后”大學生對未來的迷茫、對未來目標的缺失導致 “00后”大學生精神空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初高中的學習生活中,“00后”大學生都將考入大學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標,并對大學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期待與向往。進入他們所憧憬的學校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將面臨更多的選擇與考驗:是選擇考研、考公還是考編,又或者出去實習找工作。多重的選擇讓 “00后”大學生陷入迷茫。對于學業(yè)和未來就業(yè)的焦慮使 “00后”大學生在精神上產(chǎn)生了無盡的空虛。正如村上春樹說的:“我一點也沒做好二十歲的準備,挺納悶的,就像誰從背后推給我一樣。我以為我二十多歲,會去看山河大海,落日余暉??墒聦嵣鲜?,我還在找尋我自己?!?/p>
(二)新時代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影響
新時代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快速發(fā)展起來的短視頻正不斷地融入 “00后”大學生的生活。短視頻受到時長的限制,勢必會帶來信息的碎片化,雖然碎片化的內容可以讓 “00后”大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信息,但也擾亂著 “00后”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導致 “00后”大學生缺乏對有深度、有內涵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深入的理解,對接收的知識只是淺嘗輒止,學得雜而不精。
同時,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 “00后”大學生拓寬人際關系的空間。越來越發(fā)達的通信軟件導致部分 “00后”大學生彼此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次數(shù)越來越少,無法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準確地向他人傳達,內心的情緒無法進行有效的宣泄,“00后”大學生與他人之間好似一座座 “孤島”,長期的孤獨帶來的壓抑不斷侵蝕著 “00后”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造成其精神空虛甚至是抑郁。
(三)新時代背景下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
新時代下機會繁多,“00后”大學生每天接觸各式各樣的網(wǎng)絡信息,對自己的未來有不同的理想與期望,但就像葉芝在 《凱爾特的薄暮》中所說:“奈何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夢想便不復輕盈;他開始用雙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實而非花朵?!薄?0后”大學生在網(wǎng)絡上看到了個人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看見了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希望未來也可以過上財富自由的生活,但隨著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碰撞,這種過度的理想與現(xiàn)實必然會引發(fā)沖突,一旦超越其可以承受的范圍,就會致使其產(chǎn)生自我懷疑,從而動搖他們的理想與現(xiàn)實,并逐步摧殘他們的精神世界,導致他們精神空虛。可見,如果 “00后”大學生不能夠正確調節(jié)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將在很大程度上引發(fā)他們的精神空虛。
(四)新時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影響
正如薩提亞所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家庭教育對于每一個 “00后”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在當今社會中,新時代的發(fā)展正不斷推動教育的改良與進步,在這種背景下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在這種期望下,“00后”大學生從小就背負著學習的使命,奔波在各種補習班之間,缺乏和朋友一起瘋狂玩耍的時間,這種 “學?!彝ァa習班”的模式很容易造成 “00后”大學生沒有真正的玩伴可以分享快樂,導致他們精神空虛。
“00后”大學生中許多是獨生子女,被視為家庭的中心,家長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愿望的行為帶給孩子 “唯我獨大”的暗示,對 “00后”大學生的成長造成一定影響。家長對他們過度保護與溺愛,忽略了他們在家庭中的參與程度,這會使 “00后”大學生忽視家庭存在的意義,極易形成感情冷漠、急功近利的性格,并引發(fā) “00后”大學生精神空虛現(xiàn)象。
三、填補“00后”大學生精神空虛的對策
(一)加強學校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個立體的、整體的教育過程,包括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思想觀念等多個方面。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學習主要集中在對學生的智力教育上,更加注重他們的學習成績、培養(yǎng)他們的學業(yè)技能,卻導致大學生片面發(fā)展的趨勢。
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學習。大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職業(yè)生涯,并通過科學的軟件測試來明確自己的目標與方向,增強自我認知,深入了解自己。同時,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干部的競選與發(fā)展等,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充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自己的終身學習意識,升華自身內涵,擺脫焦慮、躺平的現(xiàn)象,積極生活,最終減輕 “精神空虛”的苦惱。
學??梢詫Υ髮W生進行心理輔導,尤其是從事一線思政工作的輔導員老師更應加強對大學生的了解,及時與大學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擺脫困難,擺脫焦慮,積極生活。
(二)注重家庭教育
正如克魯普斯卡婭所說:“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對幼兒的影響最大?!奔彝ソ逃鳛橐环N教育形式,對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道德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對他們的生活發(fā)展也有重大影響。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個導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許多父母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及時與孩子溝通,從而忽視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此外,大多數(shù)家長不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也沒有意識到及時和學校溝通的重要性,對學校布置的家庭任務也都是應付了事。因此,大學生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和學校進行密切配合,可以推進對大學生的最佳教育,為大學生健康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鼓勵孩子積極加入家庭共同的勞動與決策中,并注重他們 “德智體美勞”五育的發(fā)展,做到愛護有度,不過度溺愛,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與歸屬感,增強其自身內在能力熏陶。[4]同時,大學生要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拒絕陷入精神內耗的困境,從而避免 “精神空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三)加強社會教育
當代大學生社會活動主要局限于大學校園,社交范圍相對狹窄、社會參與程度相對較低。因此,大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多樣化色彩和個性化色彩,在某些方面與主流道德方向和社會道德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同時,當今社會多元文化對其道德觀念、道德評價和道德行為的形成和鞏固產(chǎn)生了持續(xù)的、多方面的影響。面對新形勢,學校需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從實踐中獲得道德啟迪,在潛移默化中加深認識,從而彌補內心空虛帶來的無措感。
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和成長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奧義。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在社會中大學生可以獲得運用理論知識的機會,進一步從實踐中體會理論的意義,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可以學會規(guī)避風險,厘清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有效加強和鞏固理論知識基礎,提高實踐技能和個人能力。
(四)加強個人成長
正如Hidi和Renninger的興趣發(fā)展四階段模型所展示的,專業(yè)興趣介于最初的個人興趣和穩(wěn)定的個人興趣之間,對于學業(yè)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長期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的作用。當一個人對某個特定領域感興趣時,大腦更容易接受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使學習更加高效,并增強學習積極性。一個學生基于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yè),不僅在大學期間會享受學習過程,而且更有可能在畢業(yè)后繼續(xù)深造或從事與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對于一些感興趣的方面,更有可能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獲得更高的成就。學習知識帶來的滿足感會導致他們的大腦處于 “接收模式”,常年積累的專業(yè)知識也會使他們對新的知識有更多角度的理解,更有可能在該領域發(fā)展出獨特的專業(yè)技能。這種結合能夠使 “00后”大學生大大降低精神空虛感。
同時,“00后”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引導個人成長。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僅只是書本上的理論,更是人們的行動指南?!?0后”大學生要聯(lián)系自身實際,端正自我認識,健全人格,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思想武器,可以幫助 “00后”大學生增強實踐能力,用理論實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從而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中。
四、結束語
“00后”大學生需要不斷地接受時代的挑戰(zhàn),在加強人文精神學習的同時,也要密切接觸社會、融入社會,才不致被時代淘汰?!?0后”大學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學習中積累才干,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劉海娟,姚德雯.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和自我和諧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6,14(03):406-410.
[2] 戴革,郭薇,王志剛,等.大學生孤獨感對抑郁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02):297-299.
[3] 高廷廷,張祥,宋佳麗.在校大學生 “精神空虛”現(xiàn)象學研究[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11):35-36.
[4] 沈貴鵬.新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動取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4(04):95-99.
作者簡介: 徐嘉桐,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審計;
徐子晴,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審計;
劉戀,女,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審計;
徐藝暢,女,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
葛舒彤,女,漢族,江蘇宿遷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