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性作業(yè)是數學作業(yè)的一個重要類型,具有趣味性和新穎性特征,很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完成實踐性作業(yè),不但可以鞏固數學知識,還可以發(fā)展多種能力,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應在關注核心素養(yǎng)理念、基礎教學目標、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個體差異、語言表述、評價指標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yè);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22-0061-03
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不僅是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助力,還是幫助學生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但是,當前的小學數學作業(yè)設計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作業(yè)類型單一,以書面作業(yè)為主;記憶類作業(yè)較多,應用類作業(yè)較少[1]。這些問題導致作業(yè)難以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對此,教師可設計實踐性作業(yè)。所謂實踐性作業(yè)是指以數學知識為基礎,以學情為依據,以操作、探究、收集等為主要形式,以體驗活動為途徑,以鞏固知識、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作業(yè)。與傳統(tǒng)的數學作業(yè)相比,實踐性作業(yè)具有新穎性和趣味性,能夠增強學生的作業(yè)興趣,從而使其鞏固數學知識,發(fā)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關注核心素養(yǎng),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指明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向[2]。教師應針對不同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性作業(yè),確保學生能夠借助作業(yè)發(fā)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完面積的相關知識后,部分學生會模糊面積和周長的關系。對此,教師可依據學情整合面積和周長的概念,設計如下實踐性作業(yè)。
明明和紅紅一起做手工。明明剪出了一個邊長為4 cm的正方形紙片,紅紅剪出了一個長5 cm、寬3 cm的長方形紙片。請問:
(1)明明和紅紅剪出的紙片周長各是多少?
(2)明明說:“這兩張紙片的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一定相等。”你覺得明明說得對嗎?為什么?
(3)亮亮也剪了一張紙片(如圖1)。請你使用面積為1 cm2的小正方形測量出這個紙片的面積。
其中,問題(1)較為基礎,僅需要學生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問題(2)稍有難度,需要學生先猜想,再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驗證,最終得出正確結
論;問題(3)難度較高,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利用分割、增補、旋轉等方法得出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這三個問題綜合考察了學生對面積和周長的掌握情況,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對相關知識點的認知。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能形成轉化思想,鍛煉幾何直觀能力、對比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從而發(fā)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把握基礎目標,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數學教學的基礎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3]。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可分為四個等級,即識記、理解、運用、綜合。在提升學習水平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地發(fā)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而達成根本目標。因此,教師要關注數學教學的基礎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例如,在學習平均數時,學生通過體驗實踐活動,
積累了大數估測經驗。在課后階段,教師可以運用為重點,設計“測量家到學校的距離”實踐性作業(yè)。
步驟一:測量自己的步幅,求算平均步幅。
步驟二:統(tǒng)計從家到學校的步數,求算平均步數。
步驟三:求算從家到學校的距離。
此作業(yè)稍有難度,但很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其中,步驟一和步驟二能夠驅動學生走進現實生活,多次測量自己的步幅和從家到學校的步數,然后建立表格,統(tǒng)計數據,求算平均數。步驟三能夠促使學生利用“路程=步幅×步數”的公式列出算式,計算結果。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揮思維作用,理解部分平均數,從而推測整體的概念,增強數學認知。同時,學生還能夠積累數學運用經驗,發(fā)展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融入數學思想,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數學思想不僅是數學學科的基礎內容,也是學生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4]?!墩n程標準》指出,
教師要融入數學思想,幫助學生建立深刻的數學認知,掌握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方法。對此,教師要根據學情以及相應的數學思想來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例如,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學會了利用線段圖梳理應用題條件,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掌握了數形結合思想。基于此,教師可設計如下實踐性作業(yè)。
商店新購入一批作業(yè)本。其中,數學作業(yè)本有30本,語文作業(yè)本數量是數學作業(yè)本的2倍,英語作業(yè)本數量是數學作業(yè)本的4倍。
(1)閱讀題目,繪制線段圖,展現數學作業(yè)本、語文作業(yè)本、英語作業(yè)本三者數量之間的關系。
(2)根據線段圖內容,計算語文作業(yè)本和英語作業(yè)本的數量。
(3)模仿題目,編寫一個需要兩步以上計算過程的應用題,并繪圖解答。
其中,問題(1)難度不大,需要學生閱讀題目,把握關鍵信息,遷移數形結合思想,繪制線段圖,梳理數量關系;問題(2)以問題(1)為基礎,需要學生依據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計算結果;問題(3)稍有難度,具有開放性,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自主編創(chuàng)應用題,并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繪制線段圖,最后進行列式、計算。通過完成上述作業(yè),學生可以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認知,同時積累應用題解答經驗,發(fā)展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和運算能力。
四、尊重學生差異,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一)關注學生興趣,分層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數學作業(yè)本質上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而有效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濃厚的學習興趣[5]。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不同的興趣,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性作業(yè),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感興趣的作業(yè)。
例如,部分學生喜歡繪畫活動,部分學生喜歡操作活動,部分學生喜歡探究活動。在學習升和毫升的相關知識時,學生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對于升和毫升的量感。于是,教師可設計類型多樣的實踐性作業(yè)。
作業(yè)一:我們身邊有很多容器,它們的容量各不相同。找一找你身邊不同大小的容器,試著將它們畫下來,制作成一幅精美的數學小報,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它們的容量。
作業(yè)二:利用自己身邊的物品,制作出一個容量為1 L的容器。
作業(yè)三:某班級學生相約去學游泳。在學習結束后,教練為每個學生的每只眼睛各滴兩滴眼藥水。如果一共有25個學生,請問教練要準備多少瓶10 mL的眼藥水?請你用至少兩種方法進行計算。
作業(yè)一以調查為主,需要學生搜集身邊的物品,認真測量和繪畫。通過完成作業(yè),學生可以對容量有一個直觀的認知,從而強化量感。作業(yè)二以操作為主,需要學生遷移數學認知,制作出規(guī)定容量的容器。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可以強化量感,增強數學學習效果。作業(yè)三以探究為主,需要學生積極開拓思維,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作業(yè),可以使其在積極主動完成作業(yè)的同時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二)關注知識難度,分層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在認知差異的影響下,學生能接受的知識難度不同。當作業(yè)難度較高時,大部分學生會遇到許多問題,
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yè)。因此,在設計實踐性作業(yè)時,教師需要關注任務難度,先設計出契合大部分學生學習水平的中等難度的作業(yè),接著逐步提高或降低難度,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yè)需求。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通過體驗實踐活動,大部分學生認識了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少數學生還了解了它們各自的特征。教師可以依據知識難度,設計如下作業(yè)。
作業(yè)一:請目測或測量圖2中每個三角形邊的長度,并據此將它們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作業(yè)二:(1)請目測或測量圖2中三角形邊的長度,并據此將它們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2)請動手折一折,探究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的對稱性,并畫出它們的對稱軸,總結對稱軸的數量。
作業(yè)三:(1)請目測或測量圖2中三角形邊的長度,并據此將它們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2)請動手折一折,探究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的對稱性及邊、角的特點,并建立表格,進行總結。
圖2
作業(yè)一難度較低,需要學生測量不同三角形的邊長,再次認知不同類型的三角形。作業(yè)二難度適中,需要學生在完成作業(yè)一的基礎上,遷移已有認知進行繪畫、數數,得出結論。作業(yè)三難度較大,需要學生在完成作業(yè)一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并歸納不同三角形的邊、角及對稱性的特點。學生通過完成適合自己能力的數學作業(yè),不僅可以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可以鍛煉多種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五、重視語言表述,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有效的語言表述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作業(yè)內容,還可以調動學生的作業(yè)興趣。對此,教師可以運用趣味性的語言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大部分學生通過體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知了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基于此,教師可以優(yōu)化語言表述,設計如下實踐性作業(yè)。
七巧板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智力玩具。相關研究顯示,任意組合七巧板的不同板塊可以拼出1600多種圖形,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下面是一副七巧板(如圖3),請你從中任意選取一些板塊,將其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試著計算它的面積。
圖3
在生動的語言描述下,學生會對此產生興趣。另外,作業(yè)語言的清晰明確有助于學生了解具體任務,掌握作業(yè)方向。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平行四邊形并聯想其特點,繼而動手操作,得到不同的平行四邊形。之后,
學生遷移課堂認知,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此,學生既可以做到學用結合,深刻認知課堂學習內容,還可以鍛煉讀思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
六、明確評價指標,設計實踐性作業(yè)
作業(yè)評價是實踐性作業(yè)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實踐性作業(yè)的反思與完善,而明確的評價指標是設計實踐性作業(yè)評價的依據。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四點。第一,一致性: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目標要與數學教學目標相一致;實踐性作業(yè)內容要與實踐性作業(yè)目標相一致。第二,選擇性:數學實踐性作業(yè)要契合學生的學習差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作業(yè)的機會。第三,創(chuàng)新性:數學實踐性作業(yè)內容要具有開放性,要求學生使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第四,科學性: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語言要規(guī)范,問題要明確。
教師應在評價指標的指導下,審視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及時發(fā)現不匹配的內容并認真進行調整和完善。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數學實踐性作業(yè)便于每個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并因此獲得最大化發(fā)展。因此,
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基礎教學目標、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個體差異、語言表述和評價指標為關注點,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實際學情,精心設計實踐性作業(yè),以實現其應有價值,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常雪連.遵循新課標 促素養(yǎng)提升:“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yè)設計的研究與實施[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4):60-62.
蔡麗南.“雙減”背景下小學低年級數學實踐性作業(yè)設計探析[J].名師在線,2023(4):38-40.
歐陽伯祥.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yè)設計和改進策略[J].天津教育,2023(3):10-12.
姚婷.小學低年級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與應用[J].家長,2022(35):31-33.
馬小花.淺談“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yè)的設計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9):60-62.
作者簡介:韓曉霞(1972.4-),女,甘肅平涼人,
任教于甘肅省平涼市實驗小學,高級教師,碩士學位,
甘肅省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