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小銜接是幼兒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過渡期,如何科學實施幼小銜接工作一直是熱門話題。在此背景下,
教師應攜手家庭共促大班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幼小銜接教育中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為未來的小學生活奠定堅實基礎。文章簡要分析了培養(yǎng)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意義及影響因素,然后從班級公約、內在動機、一日生活、家園合作四個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育策略,以供幼兒教師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幼小銜接;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22-0011-03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社會性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交往技巧,強化規(guī)則意識,對于個人品質的形成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教師應以“幼兒本位”的教育理念為指導,
重視幼兒的成長需求,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并針對其行為給予恰當?shù)慕逃龑?,潛移默化地提升幼兒的自我管理意識,促進其社會性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增強幼小銜接工作的教育成效。
一、培養(yǎng)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意義
(一)有助于幼兒社會性能力的發(fā)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會性發(fā)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影響。”[1]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讓幼兒在社交過程中學會認識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并嘗試獨立調節(jié)情緒,還能讓幼兒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較強的自我約束力,遵守規(guī)章制度??偠灾?,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僅能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社交習慣,更能提升幼兒的道德品質,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對幼兒的生
活、學習、社交等多項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
(二)有助于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
大班幼兒處于幼小銜接的關鍵期,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幼兒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例如,幼兒園靈活多變的課程時長與小學每節(jié)課固定的40分鐘時長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要求大班幼兒具備較強的學習專注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形成較強的自我約束力,能控制自己的不當行為。此外,大班幼兒還要形成較強的規(guī)則意識和適應能力,形成正確的社交習慣,以在未來快速適應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順利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提高教育質量。
二、影響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
(一)園所教育中教師因素的影響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幼兒教師將教育重心置于開發(fā)幼兒智力方面,忽視了對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在幼兒園大班教育工作中,部分園所存在著“小學化”教育傾向,以知識技能學習為主,忽略了對幼兒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此外,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培養(yǎng)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其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又常以規(guī)則強制約束幼兒,未能成功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傊?,
教師是影響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因素之一,
鑒于此,教師需要調整教育計劃和策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二)家庭教育中家長因素的影響
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但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及長輩往往過分溺愛幼兒,導致幼兒缺乏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長此以往,幼兒在家庭環(huán)境中獲得的自我管理鍛煉嚴重不足,獨立意識較弱,并對家庭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較強的依賴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2]。此外,在幼小銜接階段大班幼兒的學習中,家長的教育重心過分側重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忽視了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這嚴重影響了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發(fā)展,將對其即將步入的小學生活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三、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具體培養(yǎng)策略
(一)制訂班級公約,培養(yǎng)幼兒規(guī)則意識
《指南》指出,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guī)則或其他游戲規(guī)則,體會規(guī)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guī)則[3]。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大班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加強對大班幼兒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將《小學生教育守則》有效轉化為適合大班幼兒的教育內容。師幼共同制訂科學、合理的班級公約,
借助規(guī)則幫助大班幼兒形成較強的自我約束意識,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促進幼小銜接教育質量的提升。
在班級公約制訂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讓大班幼兒積極參與班級公約的制訂,突出其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規(guī)則對大班幼兒的教育作用?;诖?,教師可讓大班幼兒了解制訂班級公約的意義,如利用繪本《圖書館獅子》中的趣味故事向大班幼兒說明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在閱讀完繪本故事后,教師可引導大班幼兒說說對規(guī)則的理解與看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結合大班幼兒一日生活中的不同學習互動,與幼兒一起制訂班級公約。例如,在“美工區(qū)”活動中,教師可讓大班幼兒回想美工區(qū)的環(huán)境及特點,并讓其說說應當遵守的活動規(guī)則。例如:在離開區(qū)域時應將地面和桌面上的碎紙屑清理干凈;正確使用美術工具,以防傷害其他同伴等。在共同討論下,教師引導大班幼兒結合自己的活動經(jīng)驗,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設計,并鼓勵大班幼兒共同遵守、互相監(jiān)督、自我約束,以達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目
標。在其他領域課程、自由活動、區(qū)域活動中,教師也可以讓大班幼兒自主設計公約,在教學實踐中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激活內在動機,強化幼兒自控能力
相較于單一的說教活動,富有實踐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更有助于幼兒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在幼小銜接背景下,要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師需要選擇恰當?shù)姆绞?,明確教育目標,激活幼兒的內在動機,以推動其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處于具體形象階段,對事物的認知與理解還停留在表面。因此,生動直觀的講解方式能幫助他們更快速地接受所學知識。教師應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水平,巧設課程活動,以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讓大班幼兒形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自我管理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情緒管理教育中,教師可為大班幼兒準備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并結合繪本故事的內容與大班幼兒共同學習有關情緒的知識。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為大班幼兒出示不同顏色的圖片,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不同顏色所代表的情緒,并交流不同情緒的特點。在了解了不同情緒的特點后,教師可引導大班幼兒思考并討論產(chǎn)生不同情緒的原因,意識到生氣、憂傷等是不良情緒。在故事閱讀結束后,教師可同大班幼兒進行交流,讓幼兒說說如何消滅不良情緒,以幫助大班幼兒嘗試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此外,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他們會觀察周圍成年人的行為,并在生活中對其進行無意識模仿?;诖?,在培養(yǎng)幼兒自我管理能力時,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當大班幼兒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時,教師應冷靜下來安撫雙方的情緒,并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幫助幼兒學會正確解決問題,潛移默化地強化大班幼兒的自我認知和調控能力,促使其增強自我管理意識。
(三)融入一日生活,提供自我管理契機
“一日生活皆教育”理念強調了保育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保育教育要求教師將教育延伸至日常生活,通過各個生活環(huán)節(jié),促進幼兒綜合素養(yǎng)的提
升。在培養(yǎng)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針對其動作表現(xiàn)給予恰當?shù)囊龑?,為大班幼兒提供自我管理的契機。將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融入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利于獲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4]。
例如,在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時,教師可結合小學生活的特點,以遵守時間為教育線索,制訂相應的教育計劃。教師需先使大班幼兒深刻認識到時間的價值,增強他們對時間的感知力。教師可創(chuàng)設
“奇妙一分鐘”的游戲活動,讓大班幼兒了解到在一分鐘的時間內能做哪些事情,如一分鐘能看兩頁繪本、一分鐘可以接滿一杯水等。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大班幼兒可以對一分鐘形成初步的認知。隨后,教師可借助繪本《一分鐘》讓大班幼兒感受一分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通過師幼共同討論的方式,進一步強化大班幼兒的時間觀念。
接著,在樹立大班幼兒基本時間觀念的基礎上,教師可將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大班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每天準時到校,因為遲到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此,教師可以每日入園時間為基準,引導大班幼兒養(yǎng)成準時到校的習慣,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此外,小學階段有明確的課程表,每節(jié)課均有固定的時長。在幼小銜接背景下,
教師可向幼兒講解一日生活中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開始時間和持續(xù)時長,引導幼兒嘗試遵循一日生活時間表,強化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提高他們對時間的敏感度,從而實現(xiàn)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最后,在大班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深化對時間概念的引導,讓幼兒在多樣化的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時間。如在跑步活動時,教師可以計時,引導大班幼兒嘗試“挑戰(zhàn)時間”;在學習中,向幼兒講解有關時間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最準點的郵遞員佩德羅》《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假如再給我三天時間》中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大班幼兒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教導他們自主管理時間,從而強化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為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做好充足準備。
(四)攜手家庭教育,共同強化幼兒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
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5]幼小銜接工作并不僅僅是幼兒園及教師的責任,家庭教育也應起到重要作用。在培養(yǎng)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時,家長應當與園所教育秉承相同的教育目標,立足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成長階段,在家庭中保持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增強教育合力,以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做好充足準備。
從學習管理的視角來看,隨著大班幼兒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經(jīng)驗的不斷豐富,家長可讓幼兒獨立制訂學習計劃,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讓大班幼兒獨立制訂閱讀計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素材,獨立完成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從生活管理的視角來看,家長可讓幼兒管理自己的物品,使其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看,家長應充分尊重大班幼兒的想法,并引導其獨立解決問題,調節(jié)不良情緒。總而言之,家庭教育要與園所教育保持一致,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為其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xiàn)。在幼小銜接背景下,家長與教師應借助真實的教育情境對幼兒展開教育引導。提升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小銜接的教育質量,
為幼兒未來的小學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浦紅霞.大班幼小銜接工作的探索研究[J].文理導航,2022(12):82-84.
謝冬英.大班幼兒幼小銜接中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22(5):136-138.
黃慕毅.幼小銜接中培養(yǎng)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2(1):31-33.
龔天玲.幼小銜接中幼兒自我管理的研究[J].求知導刊,2021(44):5-7.
李靜.幼小銜接背景下的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現(xiàn)狀研究[J].科教文匯,2021(24):169-171.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德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
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幼小銜接視角中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3EI05931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羅麗卿(1988.9-),女,福建柘榮人,
任教于柘榮縣實驗幼兒園,一級教師,??茖W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