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康復療效的影響。方法:選擇漣水縣中醫(yī)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按隨機法分組,對照組35例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研究組35例采用綜合康復治療,比較兩組四肢肌力、神經與肢體功能恢復狀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結果:治療后,研究組上肢、下肢肌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ugl-Meyer評分與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取綜合康復治療的療效確切,可增強四肢肌力,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以利于生活能力的改善,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綜合康復治療;肢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e efficacy of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in stroke
HU Yang
Lianshu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ian, Jiangsu 223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e efficacy of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in stroke.Methods:70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admitted to Lianshui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35 cases)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and the study group (35 case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The recovery of limb muscle strength,nerve and limb function,as well as daily living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Fugl-Meyer score and ADL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is exact,which can enhance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limbs,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and facilitate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bility,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Stroke and hemiplegia;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Limb func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腦卒中是中老年群體的多發(fā)疾病,也是該人群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有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雖然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腦卒中患者已經有針對性及有效的治療方案,能夠有效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但是多數(shù)患者還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腦部神經與運動等功能障礙,其中偏癱是腦卒中最為常見的運動功能障礙。因為腦卒中后患者中樞神經受到損傷,引發(fā)對應區(qū)域的功能障礙問題,而腦卒中偏癱的發(fā)生則會引起患者心境的變化,加之偏癱后患者肢體功能受限,缺失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對生存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2]??祻椭委熌艽龠M腦部神經功能重塑,有利于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以及康復訓練等缺乏全面系統(tǒng)性,效果不甚理想[3]。因此,為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本研究選擇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探究了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康復療效的影響,詳細如下。
1.1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7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②各生命體征穩(wěn)定;③首次發(fā)病;④無意識、認知等功能障礙;⑤能夠配合康復治療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腦外傷、癲癇、腦腫瘤等;②合并糖尿病或藥物性等神經病變;③合并四肢既往殘疾;④合并血液、免疫或其他惡性腫瘤;⑤康復治療依從性差或拒絕參與。遵循數(shù)表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各35例的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男性、女性例數(shù)分別為19例、16例;年齡49~76歲,均齡(66.84±7.58)歲;偏癱部位:左側與右側例數(shù)分別為21例與14例。研究組男性、女性例數(shù)分別為20例、15例;年齡48~77歲,均齡(66.57±7.72)歲;偏癱部位:左側與右側例數(shù)分別為22例與13例。兩組基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治療,指導患者進行基礎的康復訓練,比如早期的上肢內旋外展、下肢屈曲內收等,過渡至后期如指導患者穿衣、刷牙、進食等。研究組采用綜合康復治療,主要內容有:(1)偏癱肢體綜合訓練,首先,患者臥床恢復期給予床上訓練,如健側翻身、患側翻身等。患者床上翻身時治療人員需在患側保護患者,如首次患者不能完成翻身時,需協(xié)助患者完成屈髖屈膝及骨盆的轉動,同時要避免出現(xiàn)因忽略患側而導致患肩被牽拉脫位、疼痛等情況發(fā)生。同時還可逐漸指導患者進行床上縱向移動、橋式運動、腰背肌與腹肌、自行坐起以及躺下等訓練。其次,待患者過渡至站立位后,可先進行平衡訓練,由康復治療師幫助或自行扶助助行架、腋架等,保持其靜態(tài)平衡,再逐漸降低扶助程度;同時康復治療師開始進行外力的干擾訓練,以保持患者動態(tài)平衡;逐漸過渡至患者自行動態(tài)平衡,進行相關的重心轉移、左右下肢交替負重、伸手拿物、拋接球等訓練。需要注意的是進行平衡訓練過程中要隨時糾正患者的站姿,避免出現(xiàn)患膝過伸等情況。最后,再指導患者進行步行、手功能以及作業(yè)治療等訓練,其中步行訓練需要患者肌力達到Ⅲ級及以上,指導患者練習屈膝,腳尖上抬,可以在康復治療師或家屬的幫助下完成一個完整的屈膝、抬腳、著地的動作。鍛煉過程中要糾正或者是避免足內翻的情況,反復練習,讓患者形成一個正確的走路模式。同時指導患者手指抓球、抓筷等訓練,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設計個體化的作業(yè)療法方案。(2)借助康復訓練設備,提高康復治療效果,比如中頻治療,對患者局部穴位或肌肉進行電刺激,主要將電極板置于患者患側穴位或上肢伸肌、下肢屈肌,每次20~30min,每天1次;超短波治療預熱1~2min后,調節(jié)合適的輸出劑量,對患者患側上下肢進行治療,每次20~30min,每天1次;電動起立床,康復治療師與家屬將患者轉移至起立床上,并固定其胸、髖、膝等部位,結合患者的病情調整傾斜角度,由45°逐漸增大到60°,再慢慢維持直角,每次訓練30min,每天1次。減重支持系統(tǒng)訓練,首先減少體重30%~50%,平板初始速度0.2kW/h,坡度0°,訓練5min后,休息2min,再訓練5min,每周1次;訓練7d后訓練時間增加為7min,后續(xù)訓練結合患者康復情況,逐漸加快速度,降低減重比例。
1.3觀察指標
利用Lovett6級評分法、NIHSS卒中量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及ADL綜合生活能力量表分別評估患者康復治療前后四肢肌力、神經功能、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肌力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上肢、下肢肌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NIHSS、Fugl-Meyer及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Fugl-Meyer及ADL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ugl-Meyer評分及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腦卒中引起的偏癱,多是因為腦出血壓迫腦組織以及腦梗死導致缺血、缺氧性腦病引起。以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觀點來看,腦卒中偏癱所造成的運動功能障礙主要是上運動神經元以及不受皮層運動中樞控制的運動系統(tǒng)受損所造成[5]。所以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能夠有效地對其腦部神經、細胞等功能進行重組,從而重塑腦神經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功能障礙[6]。
就本次研究來看,通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開展綜合康復治療后,結果提示,研究組治療后上肢、下肢肌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ugl-Meyer評分及AD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綜合康復治療的效果顯著,對患者神經、肢體等功能的恢復有積極作用,從而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因為在偏癱肢體綜合訓練中,早期的床上訓練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長期臥床造成的肌力減退、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黏連等癥狀,有利于促進患者感覺神經、肢體功能的恢復;同時由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腦部高位中樞失去了對低位中樞的控制,出現(xiàn)平衡反射以及感覺功能等障礙,同時喪失肌力、肌張力與肌群間的互相協(xié)調收縮能力,均會造成機體平衡功能出現(xiàn)障礙,且后續(x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轉移、站立、步行等均與平衡有密切關系。因此,通過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能夠循序漸進地幫助患者重塑肢體運動功能,激活感覺功能,促使其肢體功能的恢復[7]。此外,在結合現(xiàn)代科技的中頻治療、超短波治療電動起立床以及減重支持系統(tǒng)訓練等,可進一步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同時電動起立床不僅能夠避免患者長期臥床導致的全身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和體位性低血壓等多種并發(fā)癥,還能夠通過調節(jié)傾斜角度等增加頸、胸、腰及骨盆在立位狀態(tài)下的控制能力。此外,還可通過重力對關節(jié)肌肉的擠壓,刺激機體感覺功能,并增強患者的肌張力,為將來的自主立位及平衡的保持打下良好基礎。上述各項康復治療技術方案的結合,對患者的神經功能與運動功能恢復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8]。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取綜合康復治療的療效確切,可增強四肢肌力,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以利于生活能力的改善,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慶華.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ADL評分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7):156-157.
[2] 陳新,程麗蘭,張瀟文,等.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動態(tài)肌電圖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yī)學,2022,3(16):159-162.
[3] 宋威,楊彥峰,劉棒棒.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儀聯(lián)合早期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療效[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2,32(12):106-109.
[4] 劉莉莉.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康復療效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3):191-192.
[5] 高媛,于清鵬.針刺結合康復療法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神經、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2,19(1):154-157.
[6] 周艷平,王剛,張妍昭,等.運動想象療法聯(lián)合肌內效貼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22,44(2):126-130.
[7] 郭麗云.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動態(tài)肌電圖及周圍神經形態(tài)學的影響[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8,(4):261-265.
[8] 張紅.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J].現(xiàn)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2022,6(10):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