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文獻資料、訪談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健康中國建設中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所承擔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研究認為,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是國家戰(zhàn)略推進的現實需要,是落實國家領導人對青年責任擔當提出的時代要求,體現了國家對青年(學生)責任擔當的高度重視;責任內容主要包括全民健身的推動、學校體育的參與、競技體育服務、中華體育精神的弘揚、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的推動等。
關鍵詞:健康中國;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時代使命;責任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840(2024)02-0066-06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ports Maj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ZHOU Yuezhi1,WANG Qin2
(1.School of Sport and Arts,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2. School of Sport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port,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sports maj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is the realistic need of national strategy. It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put forward by national leaders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youth, reflecting the great importance that the state attach to the youth (student) responsibility. The responsibilities mainly include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the participation of school sports, competitive sports services,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sports spirits, and the promotion of life safety an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sports major; college student; mission of the Times; responsibility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對于全民的健康要求也逐漸提高,2016年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實現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的目標任務,需要落實到每一個個體或組織。大學生作為社會中主要的青年力量,肩負著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重要使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對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yǎng)提到一個新的高度[1]。社會責任是大學生蛻變?yōu)槌墒臁吧鐣恕钡谋貍錀l件,也是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精神紐帶。大學生責任感的培育需要結合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探索健康中國建設中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不僅關乎青年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國家的有序穩(wěn)定。
1"推動健康強國建設是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的時代使命
1.1"強國戰(zhàn)略推進的現實需要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之一。《“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zhàn)略主題,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路徑。同時,文件提及要形成社會、行業(yè)和個人相結合的維護、促進健康的強大合力,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提高全民健康素養(yǎng)。國家印發(fā)了系列健康中國建設的政策文件也不斷強化政府、社會、個人責任,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落實個人健康責任,養(yǎng)成健康生活方式[2]?!扼w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全民族身體素養(yǎng)和健康水平持續(xù)提高”,推動“體育志愿服務工程”“精心培育和發(fā)展體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文化”“鼓勵體育專業(yè)學生赴欠發(fā)達地區(qū)進行志愿服務”“將志愿服務納入體育專業(yè)學生考核和體育教師評價內容。”[3]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繼承者和創(chuàng)造者,肩負著國家復興與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使命。無論是健康中國建設,還是體育強國建設,都需要每一個社會個體尤其是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的積極參與,這也是當今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個人發(fā)展與自身價值實現的關鍵所在和重要落腳點。
1.2"國家領導人對青年(學生)的責任擔當提出時代要求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014年在北京大學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講道:“大學生要勤于自己的學習、樂于求知,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化,從而形成自己所領悟的見解,在專攻博覽的同時,要注意關心國家、人民和世界,更要學會承擔起自我的社會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位強國建設和民族振興的政治高度,從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現實出發(fā),圍繞著青年群體應“擔當什么”以及“如何擔當”的問題,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青年的重要講話,突出強調了青年一代要擔當起時代之責。
1.3"國家對青年(學生)責任擔當的高度重視
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重要內容。國務院印發(fā)的《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中提出“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作為重點任務貫徹到學校教育全過程”[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將提升學生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感視為重中之重”,2016年9月頒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責任擔當”成為六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2017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志愿服務條例》中提出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培養(yǎng)青少年的志愿服務意識和能力,高等學校、中等職業(yè)學校可以將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納入實踐學分管理[5]。2019年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倡導責任理念、增強責任意識,承擔社會責任”[6]。《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提出了“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具有公共服務意識和公益精神的社會服務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對于大學生來說,社會責任是其成長并成為“社會人”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的關鍵所在[7]。在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推進中,鼓勵和支持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突出個人實踐與社會公益有機統(tǒng)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強體育專業(yè)大學生使命感,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和能力,強化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2"健康中國建設中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的責任擔當
2.1"推動體育事業(yè)發(fā)展
2.1.1"推動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全體社會公眾增強體魄、生活幸福的基礎保障。全民健身首要的是要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體育專業(yè)人才應承擔起這一重任。(1)推動社會體育開展。體育大學生結合健身指導、體育培訓、競賽活動、體質監(jiān)測等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社會體育組織、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等組織的全民健身活動,力所能及地傳授健身技能與方法,主動普及推廣自己所熟悉或擅長的體育項目,積極參與全民健身競賽(活動)的組織管理,開展青少年、老年人等群體的體育培訓以及參與國民體質監(jiān)測。(2)推動家庭體育的代際互動。全民健身必須落實到每一個家庭之中。家庭是以婚姻關系和血緣關系為紐帶構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是個體健身娛樂最為重要的社會基礎。家庭體育是家庭成員組織和參與的,以滿足興趣愛好、豐富家庭生活和促進家庭幸福穩(wěn)定為主要目的。家庭成員的體育行為源于家庭體育氛圍和文化環(huán)境的引導。體育大學生應借助于專業(yè)優(yōu)勢,利用自己掌握專業(yè)知識、運動技能,反哺家人,以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身體(健身)活動的陪同、體育賽事/新聞的觀看以及體育心得交流等,積極培育家庭成員的共同體育愛好,塑造家庭體育氛圍,推動家庭體育的代際互動。
2.1.2"學校體育參與
學校體育是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學校體育強調以體育教育為主,融合健康教育,注重學科德育,實現兒童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學校體育是以在校學生為參與主體的體育活動,主要包括體育課教學、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體育活動等。(1)積極開展體育類活動。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升兒童青少年的運動能力。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除了積極參加本校組織的體育活動之外,以體育“志愿服務”“支教(幫扶)”“教育實習”等方式,積極參與到其他學校體育工作之中,要重視對兒童青少年運動能力、鍛煉習慣和運動安全等的教育和引導,結合課程設計、實施、評價等環(huán)節(jié)深入參與體育課教學,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競賽和體育活動,組織和策劃體育展示(競賽/表演),開展防溺水、運動損傷等運動安全教育,為促進學校體育發(fā)展發(fā)揮積極作用。(2)推動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yǎng)。體育品德包含了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等具體形式、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科德育的重要途徑。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應主動、認真研讀高中/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深入掌握體育品德培養(yǎng)要求;要在具身體育實踐中,積極體驗、理解諸如積極進取、不怕困難、挑戰(zhàn)自我、頑強拼搏、追求卓越、團結合作、公平競爭和遵守規(guī)則等基本要義。同時,要在教育實習、志愿服務和體育“幫扶”等活動中采取多元化措施,如,結合專業(yè)領域突出案例或社會熱點的深度剖析、分享中國體育名人/冠軍的故事、體育影視和視頻等賞析和創(chuàng)設或利用具體的體育或綜合實踐情景,以提高德育效果。另外,要結合不同年齡段確定體育品德培養(yǎng)重點,譬如:高中階段是積極進取、遵守規(guī)則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強,主動克服困難,以及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挑戰(zhàn)自我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比賽勝負,培養(yǎng)學生公平競爭、團隊合作、負責任的意識和行為,能夠遵守規(guī)則、文明禮貌、尊重他人。義務教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參與體育學練、展示或比賽對個人品德塑造的重要性,能夠克服困難、頑強拼搏、堅持到底,遵守體育游戲、展示或比賽規(guī)則,相互尊重,誠實守信,具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充滿自信,樂于助人,能將體育運動中養(yǎng)成的良好體育品德遷移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
2.1.3"競技體育服務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統(tǒng)籌國際國內體育科技資源,構建跨學科、跨地域、跨行業(yè)、跨部門的體育科技協同創(chuàng)新平臺,加強科研攻關、科技服務和醫(yī)療保障工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yè),圍繞科技攻關,聚焦奧運備戰(zhàn),培育建設國際化體育科技合作平臺”。高等體育院校也在辦學中主動探索專業(yè)院校服務國家奧運戰(zhàn)略的路徑,積極打造政府、高校、協會共同體,共建共享“競技體育基地(實驗室)”“國字號運動項目學院”“體育大數據中心”“體育科技服務團隊”等,這些為大學生參與競技體育服務提供了機會、平臺。為此,體育專業(yè)大學生要借助學校提供的各種機會和平臺,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特點,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1)積極開展體育賽會服務。體育賽會包括體育賽事、體育會議、體育博覽會等,體育專業(yè)學生可以以志愿者等身份參與相關賽會的后勤保障、場館(地)運行控制、數據管理、文體表演、新聞管理、規(guī)程編排、競賽總結等工作,確保賽事賽會的順利開展。(2)主動參與體育科技服務。圍繞備戰(zhàn)重大比賽或日常訓練,為運動員(隊)提供技戰(zhàn)術診斷、信息情報搜集整理、體能監(jiān)測等訓練管理類服務,參與訓練康復、傷病防治、生理(心理)生化指標監(jiān)測等醫(yī)務監(jiān)督類服務。(3)重視運動項目文化建設與傳播。體育專業(yè)大學生作為運動項目的受益者,應成為運動項目文化的建設者、傳播者。首先,要加強項目文化的認知、認同。掌握運動項目的發(fā)展歷史、規(guī)則、技戰(zhàn)術,結合課程教學、社會實踐等,總結運動項目特色文化、提煉運動項目精神。其次,借助短視頻傳播項目文化。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5G技術的不斷普及,短視頻憑借著“短、平、快”的特點,呈現出很強的傳播力。體育專業(yè)學生可以結合競技體育領域中出現的人物、事件、賽事、科技等,拍攝或剪輯現有視頻,通過設置合理的故事敘事主題、敘事文本和敘事技巧,講好中國體育故事。再次,有著攝影、美術、音樂等基礎的學生,可以積極參加教育、體育、協會等組織舉辦的各種關涉影視、音樂、攝影、美術、動漫等方面的展示和評選活動。
2.2"中華體育精神的弘揚
中華體育精神是中國體育的核心和靈魂。中華體育精神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精神財富,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精神共同富裕的著力點[8]。習近平總書記和國家重要會議多次提出、強調要弘揚中華體育精神[9],“要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和文化傳播,講述中國體育故事、弘揚中華體育精神” [10]。中華體育精神的弘揚需要政府、社會、媒介等主體的重視與支持,更離不開體育專業(yè)人員的深度參與,體育專業(yè)大學生亦不例外。
2.2.1"深刻理解中華體育精神內涵
中華體育精神是“中國精神”在體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中國體育的精髓和靈魂,是一個發(fā)展的、開放性的思想和價值體系,是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精神產物。中華體育精神是中華民族在長期體育實踐中形成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道德規(guī)范、精神品格等意識集叢[11],以“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主要內容構成了中華體育精神內涵?!盀閲鵂幑狻o私奉獻”體現的是愛國主義精神,“遵紀守法、團結協作”反映的是集體主義精神,“科學求實、頑強拼搏”強調的是實干奮斗精神。中華體育精神不僅是競技體育所呈現出的精神,還指涉健康維護等價值??梢哉f,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華體育精神內涵必然會得以創(chuàng)新,其譜系必將不斷豐富。
2.2.2"深刻把握中華體育精神的時代價值
中華體育精神在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無論是在社會價值、文化價值還是政治價值都發(fā)揮出重要作用。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弘揚,務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抓住體育強國戰(zhàn)略、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才能增強中華體育精神的認知感,體育強國戰(zhàn)略、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形成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文化成果,增強才能發(fā)揮出精神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才能彰顯其時代價值。
(1)中華體育精神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源泉。實現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目標需要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學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中國女排精神,“團體至上、精雕細刻、追求卓越、勇于創(chuàng)新”的中國體操精神,“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中國登山精神,“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為國爭光;奮發(fā)圖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屈不撓、勤學苦練、不斷鉆研、不斷創(chuàng)新;同心同德、團結戰(zhàn)斗”的中國乒乓精神,以及“尚武崇德、止戈為武和太極拳推崇的以柔克剛、以和為貴”的中華傳統(tǒng)體育所展現的精神價值。中國體育所蘊含的精深文化內核,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和思維方式等,也匯聚成了振奮民族精神、彰顯民族自信的文化力量,陶冶著民族品格與國家氣質,沉淀成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2)中華體育精神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任何精神都具有歷史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全面發(fā)展的人本主義精神是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基礎[8]?!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及“人的全面發(fā)展”。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時指出:“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實,古希臘奧運會就有“身心和諧發(fā)展”的規(guī)定和要求,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就十分看重奧林匹克精神對培養(yǎng)人塑造人。同時,奧林匹克主義強調身心和精神均衡結合、和諧發(fā)展。通過對新發(fā)展階段中華體育精神的教育宣傳以及個體在體育參與中的自我教化,增強個體的身心整體素質,成為我國新發(fā)展階段紓解個體壓力、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的可行路徑。
(3)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借助中華體育精神所蘊含著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等精神品格,可以引導社會樹立愛國奉獻的價值觀;科學求實、創(chuàng)新進取是中華體育精神的顯著標識,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有利于豐富升華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魂聚氣,有利于堅定全社會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感、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強化國家情感、提振精神面貌;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可以激發(fā)人民的頑強斗志和敢于斗爭精神,超越極限的意志力,以昂揚向上、不怕困難的姿態(tài),應對或防范國內外各種風險。
2.2.3"清晰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路徑
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弘揚,要堅持以體育精神教育為基礎,借助數字技術,講好中國體育故事,深化體育交流,不斷凝聚中國力量、展現中國形象。
(1)認知與認同:加強體育精神教育,注重自我教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必然要求弘揚主體對其有著清晰的認知,并且還要形成強烈的認同感。缺少對中華體育精神的深入了解及其認同感,必定會影響到中華體育精神弘揚的效果。因此,體育專業(yè)學生應認識到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時代使命和肩負的責任,通過科學研究、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等,深入挖掘中華體育文化,掌握中華體育精神內涵及其譜系、發(fā)展演變等,有意識地積累、整理、研究運動項目相關的優(yōu)秀案例和素材,自覺、主動關注體育領域呈現出的典型的運動員故事。同時,要強化對中華體育精神的認同感,掌握中國體育具有強身健體、內外兼修、身心愉快等獨特的文化理念,闡釋自古以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生活、鼓勵友好競爭、追求共同進步的思想內核,展現中國古代體育、傳統(tǒng)醫(yī)學與精神道德建設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科學精神。要主動創(chuàng)新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講述中國體育故事的方式,要把握不同受眾群體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敘事話語體系,以引起聽眾情感共鳴和心理認同。
(2)空間與技術:從現實空間向虛擬空間拓展,從“口授”向“數字技術賦能”推進。隨著網絡數字技術快速發(fā)展,新媒體用戶群數量的龐大,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基本普及,為中華體育精神傳播空間和技術的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了中華體育精神傳播的深度、廣度、持久度、精準性和便捷性。體育專業(yè)學生應充分利用中國體育優(yōu)秀文化資源,積極運用新媒體,順應時代潮流,借助抖音、快手等平臺,制作或轉發(fā)正能量體育短視頻、體育宣傳報道或文章、體育名人(故事)推介等增強他人的認同感、獲得感。尤其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制作中華體育精神傳播的逼真的三維視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讓受眾在虛擬現實世界體驗到最真實的感受、體驗到中華體育精神所帶來的魅力。
(3)定位與場域:明確各自作用發(fā)揮的重點,充分利用好各類平臺,積極開拓新場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通過奧林匹克運動和文化傳播,講述中國體育故事、弘揚中華體育精神” [10]。結合自己的學習層次和運動經歷,不同類型的體育專業(yè)學生要有重點、有區(qū)別地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為代表的優(yōu)秀運動員或體育明星,應主動成為中華體育精神的代言人,充分利用好大型國際賽事、冠軍面對面、奧運冠軍走基層的機會,講好以優(yōu)秀運動員、教練員以及科技人員為核心的體育故事。普通體育學生可以在學校教育、非遺傳承、賽事活動和全民健身等領域發(fā)揮積極作用。另外,體育專業(yè)學生要充分利用好各類平臺,積極參與各類體育交流活動,如體育交流研討會、體育發(fā)展座談會、冬夏令營活動等,積極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在各類舞臺尤其是國際舞臺上主動發(fā)聲,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
2.3"推動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
2.3.1"健康信息、服務的獲取與運用
(1)關注國家重大教育、健康相關的政策。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人民健康,為了推進公民健康素養(yǎng)的提升,譬如國家衛(wèi)生部門于2008年和2015年分別發(fā)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yǎng)——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戰(zhàn)略綱要》及其相關配套政策,諸多政策皆是行動的指南。作為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應主動學習體育學科及其相關學科的政策,可有助于了解國家發(fā)展動態(tài)。(2)掌握并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這既是一種對自我的責任,又是履行對他人責任的基礎。體育專業(yè)大學生要認真掌握運動項目類課程知識、技能的學習,積極通過學科專業(yè)課程獲取相關健康知識,如《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體育保健學》《健康教育學》,主動拓展非體育學科的健康知識結構。另外,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需要政府、媒體、個人承擔起應有的責任與使命。大學生只有掌握較好體育知識和技能,才能普及體育學科知識和技能,從而幫助他人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這也屬責任內容之一。
2.3.2"掌握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內容
(1)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很多疾病往往是由長期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在健康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中,“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的可塑性最強。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應充分認識日常行為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學會正確理解健康信息,自覺采納健康行為,注意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注意用眼健康、形體健康、合理膳食、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健康作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保健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學會自我保護,減少健康尤其是性健康風險行為及其危害。體育大學生也可以借助于教育實習、支教等,積極參與學校的健康教育,從運動安全、健康飲食、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保、電子視屏、心態(tài)與情緒調控等方面發(fā)揮作用。(2)做好傳染病預防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學校集體生活方式下,學生相互接觸頻繁,罹患傳染病的風險較大,易引發(fā)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體育大學生應掌握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了解我國公共衛(wèi)生體系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機制,樹立公共衛(wèi)生意識,提高傳染病預防能力。(3)重視個體心理健康。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可以從掌握健康知識、化解健康問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要重視積極社會心態(tài)的形成。積極的社會心態(tài)是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支柱,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重要會議和2035遠景目標多次提出要培育“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充分體現了對“社會心態(tài)”的重視。作為大學生要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與踐行,通過弘揚國家認同,深入挖掘傳統(tǒng)的群體觀和倫理觀,積極推廣現代公益理念,學習和宣揚先進人物、正面事跡,推動社會正能量傳播。
2.3.3"重視戶外運動安全風險防范
近年來,戶外運動如登山、攀巖、懸崖速降、皮劃艇、潛水、帆船、定向運動不斷興起,戶外運動是在自然環(huán)境舉行的帶有探險或體驗探險的運動項目,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推崇。戶外運動多數帶有探險性、挑戰(zhàn)性和刺激性,但亦存在潛在的健康安全風險。目前,體育大學生運動安全風險主要集中在校外(戶外)空間。(1)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有組織地參與。體育大學生不能自視為專業(yè)學生而忽視了知識、技能的掌握,應通過專業(yè)培訓、自學等方式掌握必要的戶外運動知識和技能,要了解戶外運動存在的潛在風險,加強安全預防和保護措施,提高應急自救、求救知識、技能,進行必要的體能訓練,要有組織地并盡可能避免個人開展相關活動。(2)戶外運動中對自然環(huán)境的敬畏與保護。戶外運動的自然環(huán)境主要包括氣象突變、地質災害、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和生物等。大學生在戶外運動前要多了解大霧、降雪、低(高)溫等氣象突變風險,關注天氣變化所造成的山洪、山崩、雪崩、冰崩、滑坡、泥石流、落石等地質災害提醒,了解叢林、流沙、沼澤、泥潭等地形地貌特點,以及毒蛇、馬蜂等方面的生物風險。保護自然環(huán)境也是戶外運動開展中重要內容,體育專業(yè)學生應不采集動物、植物、礦物及其他自然標本,不破壞森林植被,也不在巖體、建筑物等隨意刻畫,重視野外用火風險防范,積極處理好戶外運動所產生的垃圾。(3)遵守戶外運動規(guī)則。開展戶外運動應當重視團隊合作和規(guī)則遵守,大學生應做到團隊成員彼此包容和理解,遵守既定的戶外運動方案或計劃,不隨意更改戶外運動路線和擅自離群(隊),了解并尊重當地的民族習俗、宗教信仰,遵守有關安全警示規(guī)定或臨時管控措施。
2.3.4"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中的主動奉獻
強化學生公共服務意識培育,提高學生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已經納入國家的政策文件中。重大疫情、災害危機威脅到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應對重大疫情和災害危機,維護公共健康,沒有旁觀者,每位社會成員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體育大學生可以參加“志愿服務”配送防疫、生活物資等一般性、公益性活動,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積極組織開展居家健身、線上活動等全民健身網絡賽事活動,譬如通過健身打卡、體育教學、云端分享等形式積極參與各類體育活動,開展體育技能或運動項目指導、運動項目創(chuàng)編與推廣、運動競賽與文體表演等,輻射帶動廣大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庭參與健身。
3"結"語
大學生社會責任是當今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其必定處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之中,不存在獨立于特定時空條件抽象的社會責任,并且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特點。體育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必然要結合當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求、國內特定的(體育)發(fā)展環(huán)境等進行探索。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為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培育、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實踐土壤。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應以立足于中國體育發(fā)展、中華體育精神弘揚、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等方面,積極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本研究僅是理論上分析了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社會責任,但“社會責任”具體構成、現實表現、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培育效果等內容仍需要深入討論。
參考文獻:
[1]人民網.十八大報告[EB/OL].(2012-11-23)[2022-12-24].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401/c359965-20991088.html?ivk_sa=1024320u.
[2]國務院辦公廳.體育強國建設綱要 [EB/OL].(2019-08-10)[2023-02-1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3]新華社.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年)[EB/OL].(2017-04-13)[2023-03-23].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4]國務院.志愿服務條例[EB/OL].(2017-08-22)[2023-03-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9/06/content_5223028.htm.
[5]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國務院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EB/OL].(2019-10-27)[2022-12-2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49646.htm?ivk_sa=1024320u.
[6]新華網.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2021-11-11)[2023-03-24].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111/t20211111_636174_wap.html.
[7]羅曉婷.新時代中華體育精神的繼承、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4):402-408.
[8]央視網.習近平在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等時強調 開創(chuàng)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N/OL].中國青年報,2017-08-28[2023-02-15].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08/27/content_16438707.htm.
[9]大眾日報.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奧林匹克頻道及其數字平臺開播上線強調 全面展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精彩非凡卓越的奧林匹克新篇章 為推進中華體育強國建設作出貢獻[EB/OL].(2021-10-26)[2023-06-2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578654046322275amp;wfr=spideramp;for=pc.
[10]國家體育總局.新中國體育70年(綜合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1]張海濤,劉海峰.體育精神的培育與傳播:內涵、動因與路徑[J].湖南社會科學,2016(1):207-210.
[12]陳芳芳.新階段中華體育精神的核心要義、時代價值及世界意義[J].體育與科學,2023,43(2):82-87.
收稿日期:2023-08-12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編號:18CSZJ20)。
作者簡介:周曰智(1976-"),男,山東濰坊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責任、體育行為。
通訊作者:王"芹(1976-"),女,山東濟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