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疆偉 焦桂梅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scheme for postoperative colostomy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ABC?X model
LI Jiangwei, JIAO Guimei
School of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06321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O Guimei, E?mail: 13363365039@126.com
Keywords??? colorectal cancer; stoma care; stoma pressur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continuing care
摘要? 目的:基于ABC?X模型構建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并探討其應用效果。方法:通過參考國內(nèi)外文獻、專家函詢、課題組討論及預試驗,基于ABC?X理論模型構建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經(jīng)兩輪德爾菲專家函詢,最終構建了包括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和38個三級指標的基于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選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唐山市工人醫(yī)院、唐山市人民醫(yī)院住院的結直腸癌術后96例造口病人,分為試驗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基于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比較兩組病人結腸造口壓力、腸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及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結果:干預過程中,試驗組脫落3例,對照組脫落2例,最終試驗組45例,對照組46例。干預8周后,試驗組身體狀況改變所致壓力、自我概念改變所致壓力、結腸造口護理所致壓力均較對照組降低(P<0.05),造口護理管理、信息管理、癥狀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心理管理得分均較對照組提高(P<0.05),病人社會交往、造口袋對病人的影響、與家屬和朋友的關系及身心狀況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構建的基于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科學可行,應用該方案能有效降低造口病人壓力,提高病人腸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 結直腸癌;造口護理;造口壓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質量;延續(xù)性護理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9.031
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由于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穩(wěn)步增加[1]。結直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方法,腸造口術是挽救結直腸癌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2],能顯著提高病人生存率,但部分病人需要佩戴腸造口袋收集排泄物,這種排泄方式的改變不僅使軀體形象受損,其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影響,對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我國造口之父喻德洪曾說過:“腸造口手術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若術后生活質量得不到改善,手術便沒有任何意義”[3]。因此,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護理、做好術后全程康復護理指導十分重要。ABC?X 壓力理論模型由國外學者 Reuben Hill提出,是目前闡述較為全面的家庭壓力理論的模型[4]。研究表明,該模型能夠幫助個體建立正向認知,整合利用有效資源來緩解壓力并解決問題[5?6]。目前,鮮有研究將ABC?X模型用于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中。本研究將基于 ABC?X模型構建一套科學可行的結直腸癌造口病人術后康復護理干預方案,旨在為護理人員開展有效的術后護理干預提供借鑒,提高腸造口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改善其生存質量?,F(xiàn)報告如下。
1 ?基于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的構建
1.1 成立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由8名成員組成,包括腫瘤科主任醫(yī)師1名和胃腸外科副主任醫(yī)師1名、營養(yǎng)科醫(yī)師1名、心理咨詢師1名,均具有相關領域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負責研究方案制定過程中的專業(yè)知識指導和審查;造口??谱o士2名,負責指導監(jiān)督干預措施的落實;研究者本人負責文獻檢索、專家函詢等干預方案構建設計與實施、完成資料的收集與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生導師1名(主任護師),負責整個課題項目的組織調控和管理。
1.2 制訂專家函詢問卷
本研究以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為基礎,參照ABC?X模型(壓力源事件,應對壓力的資源即個人、家庭及社會3個層面,應對壓力產(chǎn)生的認知或看法,結果即壓力對個體造成的影響4個維度),研究者通過文獻檢索回顧,以及對5例腸造口術后病人采取一對一的半結構式訪談的臨床調研方式,完成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制訂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干預方案,初步擬定了由5個一級條目、18個二級條目和35個三級條目池構成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形成第1輪專家函詢問卷。問卷由3個部分組成:1)致專家信,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問卷填寫說明;2)問卷主體包括條目內(nèi)容及重要性評價,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很重要”至“不重要”依次計5~1分,并設置專家意見欄;3)專家基本情況信息表,專家對本研究領域的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jù)。
1.3 實施專家函詢
1.3.1 遴選專家組成員
專家遴選標準: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具有從事相關領域10年及以上工作經(jīng)驗;熟悉腸造口病人臨床、護理及心理治療的相關內(nèi)容;自愿參與本研究;參與積極性較高,能保證持續(xù)參與本研究的2輪函詢工作。
1.3.2 進行德爾菲專家函詢
通過面對面函詢或發(fā)送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2輪專家函詢,請專家在1周內(nèi)返回問卷。第1輪依據(jù)函詢結果,各條目的評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整合專家有效意見,團隊討論對干預方案進行完善,形成第2輪專家函詢問卷,直至專家意見基本趨于一致,則函詢停止,團隊再次結合專家修改意見修訂和完善,形成詳細干預方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SPSS 25.0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分析。專家積極性用函詢問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專家權威程度用權威系數(shù)(Cr)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用各條目的重要性[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專家意見協(xié)調程度用變異系數(shù)(CV)及肯德爾協(xié)調系數(shù)表示。
1.5 函詢結果
1.5.1 專家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最終函詢20名專家,年齡(45.95±7.54)歲;本科12名,碩士7名,博士1名;工作年限(24.05±8.94)年;職稱:正高級6名,副高級6名,中級8名。
1.5.2 專家的積極程度、權威程度和協(xié)調程度
本研究2輪專家函詢問卷均發(fā)出20份,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為100%。2輪專家的權威系數(shù)為0.87。2輪函詢結束后,各條目重要性評分為3.65~4.95分,CV為0.04~0.22,肯德爾協(xié)調系數(shù)為0.33~0.44。
1.5.3 基于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的修改
第1輪函詢中5名專家提出修改意見,增加造口相關輔助工具的介紹;細化“指導病人擴肛”;補充“必要時可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病人重返社會”;同時對文字中表述不恰當或不具體的內(nèi)容進行修改,經(jīng)課題組討論,在二級條目中剔除“指導病人更換造口袋”條目,增加” 造口護理產(chǎn)品選擇、使用及保管方法相關知識介紹“條目,修改后形成第2輪專家函詢問卷。第2輪函詢結束后,各條目重要性評分>3.5分且CV<0.25,表明專家意見趨于一致,不再進行專家函詢。最終形成的基于ABC?X 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初稿包括5個一級條目、18個二級條目和38個三級條目。
1.6 預試驗
選取在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外科5例結直腸癌造口術后病人實施基于 ABC?X模型的康復護理干預方案。干預時間為術后第2天至術后第8周,實施過程中詢問并記錄病人對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的意見和感受,依據(jù)病人反饋意見及研究者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干預方案內(nèi)容再次進行調適,形成基于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干預方案終稿。見表1。
2? 基于 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的應用
2.1 研究對象
選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唐山市工人醫(yī)院、唐山市人民醫(yī)院住院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術前病理診斷為結直腸癌且初次行腸造口術;年齡≥18歲,無交流障礙者;意識清楚,知情同意,自愿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伴腫瘤復發(fā)、轉移或其他惡性疾病者;既往和目前有精神疾患或嚴重認知障礙者;6個月內(nèi)受到精神刺激或情緒波動較大者。脫落標準:中途轉院或因無法預知的情況造成的失訪者;突發(fā)其他疾病,不能繼續(xù)配合者。本研究共納入96例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為避免沾染,采用密閉信封法進行抽選,奇數(shù)為試驗組,偶數(shù)為對照組,最終對照組48例、試驗組48例,本研究獲得研究者所在單位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2161)。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
2.2 干預方法
2.2.1 對照組
實施結直腸癌術后造口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nèi)容包括:1)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測量呼吸、脈搏、血壓并詳細記錄;2)術后禁食3~5 d,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3)術后72 h內(nèi)嚴密觀察并記錄造口黏膜及血運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4)觀察腸鳴音、腸造口排氣及排便情況,待腸鳴音恢復排氣后,可拔出胃腸減壓管,次日改進流質飲食,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5)術后依據(jù)實際需要開放腸造口,并進行清洗、測量,按時裁剪和更換造口袋;6)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口腔和會陰部的護理及心理護理等;7)做好出院健康教育;8)電話隨訪,并告知定期復診。
2.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基于ABC?X 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1)建立正確認知,改變面對壓力的態(tài)度: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詢問病人的健康需求;評估病人對造口護理、并發(fā)癥及其危害的風險感知情況;介紹造口護理相關知識;造口護理產(chǎn)品選擇、使用及保管方法相關知識介紹;飲食管理、排便管理及并發(fā)癥管理相關知識介紹。2)完善家庭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幫助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引導家屬給予病人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顧;鼓勵病人多參加社交活動;給予病人必要的心理疏導;鼓勵造口病人進行同伴支持教育。3)制定健康行為策略:鼓勵病人制定自我管理行為計劃表;鼓勵病人及家屬共同參與造口自我管理;強化病人及家屬對造口護理相關知識的掌握。4)應對行動計劃:指導病人按時實施并填寫計劃表;指導家屬監(jiān)督病人根據(jù)計劃表按時完成行動計劃。5)實施行動計劃:跟蹤指導病人并收集反饋內(nèi)容;造口門診隨訪并指導,及時糾正錯誤行為;講述造口病人自我管理的益處及成功案例。
2.3 資料收集方法
為保證同質性,所有資料收集均由1名未參與干預方案實施的研究生完成。于干預前和干預8周后分別對腸造口病人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1)結腸造口壓力量表:該量表由Tseng等編制,由我國學者翻譯修訂而成[16]。量表包括4個維度、32個條目,4 個維度分別是身體狀況改變所致壓力、自我概念改變所致壓力、與家人相互作用改變所致壓力、結腸造口護理所致壓力。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從 “此種情況不存在”到 “總是感到有壓力”依次計 0~4分,滿分為128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壓力越大。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 0.793。2)腸造口病人自我管理量表(Enterostomy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Questionnaire):該量表包括5個度、30個條目,5個維度分別是造口護理管理、癥狀管理、心理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管理。采用 Likert 5 級評分法,從“沒有”到“總是”依次計 1~5 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依據(jù)總分可分為3個水平,30~69 分為自我管理較差,70~110 分為自我管理中等水平,111~150 分為自我管理較好。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916[17]。3)造口病人生活質量量表(Stoma Quality of Life,Stoma?QoL):該量表由 Prieto 等[18]研制,吳雪等[19]引進、翻譯并修訂該量表形成漢化版,包含社會交往(包括病人及家屬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造口袋對病人的影響(包括造口袋對病人生活的影響)、與家屬和朋友的關系(包括病人對自己身體的看法及其與親密朋友和家屬的關系)、身心狀況(包括身體疲勞程度和焦慮)4個維度,共20個條目。該量表的折半信度為 0.865,重測信度為0.991,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3,各條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為0.301~0.791,信效度較好,適于在我國文化背景下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的評估。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行秩和檢驗;定性資料采用頻數(shù)、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5 結果
2.5.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干預隨訪過程中,試驗組脫落3例(2例轉院,1例病情惡化中斷),對照組脫落2例(1例轉院,1例死亡),最終試驗組45例,對照組46例完成本研究。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2 兩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造口壓力比較(見表3)
2.5.3 兩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腸造口自我管理比較(見表4)
2.5.4 兩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生活質量比較(見表5)
3? 討論
3.1 構建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從臨床實際問題出發(fā),以生物?心理?社會協(xié)同護理模式[20]為核心指導思想,以ABC?X模型為結構框架,系統(tǒng)而全面檢索相關國內(nèi)外文獻,以世界造口治療師協(xié)會(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WCET)于2020年更新的《國際造口指南(第2版)》[21]為內(nèi)容依據(jù),保證康復護理干預方案制定的科學性。本研究將干預方案初稿進行專家函詢,遴選來自腫瘤科、胃腸外科、營養(yǎng)、心理及造口??谱o理領域專家,且專家的學歷和職稱較高,從2輪函詢問卷的有效回收率、專家權威系數(shù)和專家對指標提出建設性意見表明專家的積極性和權威性較高,保證了函詢結果的權威性和可靠性。修改后的方案內(nèi)容涵蓋心理、社會支持和自我管理效果評價等方面,指標內(nèi)容詳細全面,便于臨床操作。
3.2 構建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的實用性和應用效果
本研究構建的康復護理干預方案可降低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的壓力,提高腸造口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病人術后康復不僅與手術治療有關,更重要的是術后生理?心理?社會的全面康復管理,術后康復計劃的有效實施及對影響康復的危險因素的有效預防至關重要[22]。通過應用本研究干預方案,試驗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能正視自己的疾病,建立正確認知,降低面對腸造口的壓力,接納造口,積極主動承擔自我管理造口的責任,學會觀察并提高護理腸造口的技能,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進而造口病人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病人得到了更高質量的醫(yī)療和護理服務,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3.3 構建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的臨床指導意義
ABC?X模型主要分析各種壓力源,構建相應的壓力應對策略[4]。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在關注疾病治療進展情況的同時,還面臨著造口袋使用、更換及預防和管理造口及周圍并發(fā)癥、回歸社會等多重挑戰(zhàn)[22]。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情緒能幫助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增強免疫力,降低造口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3]。因此,積極調動各方面有利資源,做好術后腸造口病人的心理調適,有助于其建立正向認知,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減少造口并發(fā)癥和造口滲漏的發(fā)生風險;術后健康教育指導能增強病人健康意識,樹立健康行為;延續(xù)性護理的實施,有助于提高病人腸造口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適應疾病,完成生活重塑,回歸正常生活,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24]。因此,制定規(guī)范、科學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關于腸造口術后病人康復護理干預尚缺乏全程可行的康復護理干預方案供臨床醫(yī)護者參考借鑒。本研究構建的方案所需成本低且簡單易行,適合在多學科協(xié)作的模式下,由護理人員主導和實施,讓病人積極參與健康決策與自我管理,對推進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具有重要價值。臨床護理人員在開展腸造口術后護理時可借鑒該方案,根據(jù)具體臨床情境進行適當調整,以促進病人康復,提升病人生活質量[22]。
4? 小結
本研究構建的基于ABC?X模型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病人康復護理干預方案科學可靠,實用性強,對降低腸造口病人壓力、提高造口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價值。由于人力和物力資源的限制,本研究僅進行了小樣本、短時間的實證研究,后續(xù)需不斷關注結直腸癌造口病人術后康復護理干預的相關研究進展,篩選和總結新的證據(jù),并進行大樣本、長期隨訪研究,以進一步驗證和完善該方案。
參考文獻:
[1]? 代珍,鄭榮壽,鄒小農(nóng),等.中國結直腸癌發(fā)病趨勢分析和預測[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2,46(7):598-603.
[2]? 韓杉,張海鄰,唐瑾,等.腸造口患者及家屬焦慮抑郁狀況及對患者造口自護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9,34(13):79-82.
[3]? 喻德洪.我國腸造口治療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15-417.
[4]? SCHOCK-GIORDANO A M.Ethnic families and mental health[J].SAGE Open,2013,3(1):215824401347801.
[5]? 李燕媚,洪榮梅,梁冬紅,等.ABC-X模型在急診危重癥患者家屬情緒狀態(tài)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0):148-149.
[6]? SIRA N,LAMSON A,F(xiàn)OSTERC L.Relational and spiritual coping among emerging and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J].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2020,38(1):52-67.
[7]? 中華護理學會.傷口、造口、失禁護理專業(yè)委員會.成人腸造口護理標準[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2):15-19.
[8]? 張立霞,那潔,劉筱威,等.腸造口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0,31(3):366-367.
[9]? 孟曉紅,袁秀群.凸面造口產(chǎn)品使用的國際專家共識解讀和臨床應用啟示[J].護理研究,2018,32(13):1993-1996.
[10]? 張惠芹,吳海燕,李惠蘭,等.腸造口患者護理指導實踐與成效[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4,3(1):27-30.
[11]? WANG Y T,LI S Y,GONG J F,et al.Perceived stigma and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related stoma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Frontiers in Medicine,2022,9:813367.
[12]? 鄔敏,郭玉芳,許寶惠.國內(nèi)敘事護理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全科護理,2023,21(8):1035-1040.
[13]? 盤瑞蘭,徐麗梅,姚曉華.瑜伽呼吸法對肺癌病人圍術期心理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7,15(21):2610-2611.
[14]? LI J,YUAN E,ZHU D,et al.Effect of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on stigma,coping styles,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rectal cancer stoma: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2022,101(1):e28421.
[15]? 王曼曼,王迪,黃雪柯.遠程康復管理模式在肝移植患者術后隨訪中的應用 [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3,29(3):375-379.
[16]? 王文蘭,何燕君,周惠玲,等.晚期癌癥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36):2801-2806.
[17]? 孫恒文,楊艷珍,劉婷,等.癌癥復發(fā)恐懼心理現(xiàn)狀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循證醫(yī)學,2018,18(5):298-303.
[18]? PRIETO L,THORSEN H,JUUL K.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patients with colostomy or ileostomy[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05,3:1-10.
[19]? 吳雪,金曉燕,尚少梅,等.造口病人生活質量量表中文譯本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7):23-25.
[20]? LOTTT F,BLAZEYM E,WESTM G.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care:an underused resource[J].The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2,27(1):61-76.
[21]? 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WCET international ostomy guideline[M].2nd ed.Perth:WCET,2020:1.
[22]? 司龍妹,張澤曦,李朝煜,等. 世界造口治療師協(xié)會《國際造口指南(第2版)》要點解讀[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3,29(5):561-565.
[23]? 葉新梅,厲群,姚秋瓊.心理危機干預技術在直腸癌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9):12-15.
[24]? 徐雅靈,費衛(wèi)珠,高麗英,等.健康教育對直腸癌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21,37(8):748-750.
(收稿日期:2023-06-05;修回日期:2024-04-07)
(本文編輯 崔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