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嬌 謝堯 付麗
摘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應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從事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理應認真思考如何穩(wěn)抓青年“德育”工作,掌好青年價值觀之“舵”,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圩印?。文章立足民辦高校辦學實際,以調查問卷分析形式綜合研究民辦高校德育路徑,提出了“一個中心、三條脈絡、多方配合”的觀點,即以輔導員工作為軸心,打造“身、心、意”三條立體式脈絡德育工作布局,配合以專業(yè)教師、競賽指導老師等多方參與全員育人的綜合形式,為民辦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提供理論依據與思路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立德樹人;輔導員;德育工作;學生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3-003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貴陽信息科技學院思政專項課題中重大招標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民辦高校青年思政工作路徑研究———以輔導員工作為例”(課題編號:2022SZA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边@表明我國古代便將“立德”視為“三不朽”之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輔”學生成長,“導”學生成才,教育好、引導好廣大青年,幫助好、引領好廣大青年大學生,是輔導員工作意義所在。于“一根針,千條線”式紛繁冗雜的工作中滲入德育并取得良好成效,是高校輔導員的職責[2]。本研究在總結分析目前關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研究基礎上,逐步展開立德樹人視域下關于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專項思考與分析,探討如何將德育工作更好地融入輔導員日常工作,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如何豐富其內容、創(chuàng)新其形式,并提出具體可行措施與工作建議。
為了分析民辦高校德育工作開展情況,了解民辦高校大學生道德素養(yǎng)現(xiàn)狀,探究民辦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方向,以便對后續(xù)輔導員德育工作開展方向提供可行思路,為本論文的觀點提供切實支撐依據,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貴陽信息科技學院1~4年級的2325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匿名調研,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32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這一方面可以實時有效地收集民辦高校德育工作現(xiàn)狀,保證調研數據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可保證調查對象的精準性以及結果的客觀性,保障調查結果的有效性,便于數據分析與使用。根據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結果統(tǒng)計與分析,可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年級均勻分布且符合民辦高校具體實際
調查結果顯示,填寫問卷的學生中,大一學生747人,占比32.13%,大二學生537人,占比23.10%,大三學生552人,占比23.74%,大四學生489人,占比21.03%。參與問卷調查學生群體呈現(xiàn)出年級均勻分布的現(xiàn)象。同時,填寫問卷的學生中女生占比28.77%,男生占比71.23%,屬于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特有特征,調查結果符合學校本身實際情況。
2.學生在傳統(tǒng)道德文化層面以及道德建設制度層面知識儲備相對不足
在回答關于傳統(tǒng)道德文化知識類以及當前道德建設制度層面知識類題目時,答案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化。關于題目“你知道‘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是誰說的嗎”,選擇不同選項的學生呈現(xiàn)出均勻分布的跡象,僅有63.59%的學生回答正確;關于題目“《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于()年()月印發(fā)實施”,僅有73.83%的學生回答正確。其余題目則正確率稍高,但仍然反映出民辦院校學生關于傳統(tǒng)道德文化及道德建設制度層面知識儲備量相對不足。
3.部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相對欠缺
在對于題目“當寢室內部成員之間出現(xiàn)人際交往矛盾,你首先考慮的解決辦法是什么”的回答中,有超過20%的學生沒有選擇盡量溝通解決,而是選擇避免過多相處或者直接申請調換寢室。說明部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問題的溝通與解決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4.已開展的德育工作中,關于價值觀與習慣養(yǎng)成方面的教育相對較少
在對題目“你認為目前學校對你開展過哪些方面的德育”的回答中,更多學生選擇了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屬于已開展的德育工作,而關于價值觀教育與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選擇的人數相對略少。因此,關于價值觀教育與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這類非課程形式教育如何更好地開展可做進一步思考。
5.在德育開展形式上,通過實踐活動形式實施的呼聲較高
在對題目“你認為學校德育工作最需要加強哪方面的工作”的回答中,希望通過校園實踐或社會實踐的形式開展的人數有1015人,占比43.66%,而選擇德育課程的僅有631人,占比27.14%。
對已有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結合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實際,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通過分析思考與歸納總結,筆者認為輔導員開展德育工作可以“一個中心、三條脈絡、多方配合”的形式進行?!耙粋€中心”即民辦高校要始終把德育作為工作中心環(huán)節(jié),把輔導員作為德育的主心骨,把德育工作貫穿學生工作的全過程。“三條脈絡”即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加以心理成長支持,并輔以身體素質鍛煉,以“身體、心理、精神”三位一體式全方位開展德育工作?!岸喾脚浜稀奔闯浞职l(fā)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作用,發(fā)揮教研室主任、專業(yè)課教師、工作室指導老師及參賽指導老師等在學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輔助作用。
1.一個中心———明確德育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德育貫穿于學生工作的全過程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時間最多的老師。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階段的“拔節(jié)孕穗期”,輔導員的德育工作水平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輔導員是德育工作實施的中心,是德育工作具體實施的主體。因此,一方面需要把德育貫穿于學生工作的全過程,在“獎、助、貸、勤、免、償”等具體學生工作中,既要引導學生申請時實事求是,誠實為本,又要保障公平公正,防止學生惡性競爭引發(fā)矛盾。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輔導員在學生德育工作的具體實施中,要秉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在具體學生工作中耐心地引導學生,不遺余力地啟發(fā)學生,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和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
2.三條脈絡———以三條脈絡為支撐,“三位一體”式全面推進德育
實現(xiàn)教育目標最好的方式是順應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人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且每一階段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銜接的。教育要真正發(fā)揮其作用,就必須從教育對象的身心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水平出發(fā),遵循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3]。大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教師只有巧妙地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德育內容,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使學生自覺地吸收和內化教育內容,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德育工作目標。根據前期民辦高校特點的問卷調查結果,結合學生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筆者提出“三位一體”德育模式。這種模式以知識傳授、心理成長支持和身體素質鍛煉為三條路線,通過構筑起對學生“身體、心靈、精神”的立體式培養(yǎng)塑造,全面推進德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注重傳統(tǒng)文化知識傳授,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涵。德育工作離不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通過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能夠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行,培養(yǎng)學生堅毅的品格,引導學生樹立遠大人生理想,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宏觀理論與生活實際進行良好的聯(lián)系結合,致廣大而盡精微?!案咝5掠乐瓜萑搿畯V大與‘精微的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思維,而要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致廣大(講授宏大歷史觀)中盡精微(與生活中的日常道理聯(lián)系起來),在盡精微(通過小敘事、小道理)中‘致廣大(揭示大道理)?!盵4]。一方面可以定期舉辦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活動,每周一期,每期由不同的班級主持并參與,以此推動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學習與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或國學經典講座活動的形式進行德育,尤其是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臨之時,可以借助傳統(tǒng)節(jié)日營造活動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例如,在端午節(jié)到來時,可舉辦以端午節(jié)起源、歷史或人文故事為內容的演講比賽;在中秋節(jié)到來時,可以舉辦以“月亮”“團圓”“思鄉(xiāng)”為主題的征文比賽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還可以給身處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學生一個宣泄思鄉(xiāng)之情的窗口與平臺。這些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比賽互相學習、交流,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而為民辦高校的人文內涵建設培根鑄魂。
第二,加強對學生心理成長的支持,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培育學生感恩情懷。心理狀態(tài)健康良好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近年來,大學生抑郁癥發(fā)病率呈逐年攀升之勢,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也日趨凸顯。因此,加強對學生心理成長的支持,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是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感恩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能夠教會學生尊重他人,可以厚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案咝哟髮W生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遇到的困惑、難題的關注,利用情景模擬、兩難問題選擇、社會問題解決等形式,增加學生的道德認知應用實踐體驗?!盵5]在具體實施時,可以通過以下兩類活動進行。一類是可以通過心理團輔活動的形式,如通過舉辦題為“我想告訴你,我沒說出口的”的心理團輔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敞開心扉,引導學生學會與人交流溝通,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問題?;顒訁⑴c學生可以在橫線處填上任意自己想說的話,可以是“抱歉”“羞愧”“憤怒”“感謝”等任意詞匯,而后以上臺講述的形式向在場或不在場的訴說對象勇敢表達自己的心聲,從而打開心結,打破隔閡,敞開心扉,學會溝通。另一類是可以通過舉辦感恩主題教育講座的形式,如開展“誠信感恩·筑夢未來”資助育人講座,向學生講述國家或學校資助體系與政策形式,還可邀請獲得過學校資助的優(yōu)秀校友來參與講述,鼓勵學生勤學上進,奮發(fā)有為,引導學生懂得感恩,回饋社會。
第三,輔以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在體育鍛煉中錘煉學生意志品格。身體素質鍛煉是德育工作不應被忽視的重要內容。體育鍛煉是磨煉人的堅強意志、錘煉人的健全品格的有效途徑,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錘煉人的意志品格,還可以于無形中塑造著人的良好性格。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學生“守規(guī)則”“肯吃苦”“知禮儀”“重過程”等優(yōu)良品質,有助于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靶愿駴Q定命運”,擁有良好的性格會使人具備優(yōu)良的品質,甚至在未來人生發(fā)展中取得成功。輔導員應重視和加強學生體育鍛煉,引導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魄、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塑造品格。例如,長跑作為能夠磨煉一個人強大意志力的一項健身運動,不僅可以使人的身體素質得到改善,增加人體內的血氧含量,還可以使人維持在一個強健的身體狀態(tài)。輔導員可以通過堅持帶領學生參加晨跑等形式,在長期的體育鍛煉堅持中,完成對學生的意志品格的塑造。
3.多方配合———發(fā)揮“三全育人”教育合力,重視專業(yè)教師在德育中的輔助與引導作用
毋庸置疑,輔導員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但在民辦院校尤其是理工類民辦院校中,專業(yè)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同樣不容小覷。專業(yè)課教師常常被學生視為大學期間專業(yè)學習道路上的“權威人物”,由于學生有對專業(yè)知識學懂弄通的渴望,因此相較輔導員而言,學生更容易對專業(yè)課教師產生崇敬或深信不疑的情感。民辦院校應重視教研室主任、專業(yè)課教師、工作室指導老師及學生參賽指導老師等教師群體的育人輔助作用,這是理工類民辦院校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的重要途徑。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有句傳世經典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說一個政治立場堅定、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教師,其言傳身教可能對學生一生的成長道路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同理,一個思想意識出現(xiàn)偏差、言行舉止不當的教師,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是極其嚴重的。因此,輔導員還應加強與學生專業(yè)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一方面,可以通過聽課或主動交流等形式直接了解與溝通。與專業(yè)課教師溝通,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異常,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塑造學生良好品德,還可以了解專業(yè)課教師言行情況,有異常則及時反饋與處理。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與班委或同學們建立聯(lián)系,從側面了解專業(yè)課教師的德育工作開展情況。
德育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重要工程,是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的有效途徑。“士有百行,以德為首”,應該首先注重“立德”,而后才能“樹人”,這種人才培養(yǎng)順序思維,民辦高校應當尤其注重。在以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為主的民辦院校進行這樣的教育實踐,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具有崇高品德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民辦高校應結合自身辦學實際與學生特點,探尋民辦高校輔導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一個中心,三條脈絡,多方配合”的德育工作開展路徑,整體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道德品格,全面推動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升育人水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竇秉慈.“望聞問切”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隴東學院學報,2013,24(05):103-105.
[3]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3-94.
[4]孫菲.高校德育的弘道與明理[J].江蘇高教,2023(09):121-124.
[5]陳國秀.大學生道德力培育的價值意蘊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7):68-70.
Exploring the Path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for Counselor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aking Guiya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Ge Jiao, Xie Yao, Fu Li
(Guiya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lies in moral education,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hrough moral education. As the backbone force engaged in moral educat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how to firmly grasp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young people, grasp the "rudder" of young peoples values, and guide them to "fasten the first button of life".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the moral education path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through survey questionnaire analysis. It proposes the viewpoint of "one center, three veins, and multiple cooperation", that is, taking the work of counselors as the axis, cre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of moral education work with "body, heart, and mind" three veins, and combin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competition guidance teachers, and other par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prehensive form of educating all staff,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student work of private university counselors.
Key words: privateuniversities;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counselors;moraleducation work;studentwork